石壕吏记叙文

时间:2025-08-10 08:15:34 记叙文 我要投稿

石壕吏记叙文

  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特别是作为常用文体的记叙文,记叙文是一种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法的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的文体。那要怎么写好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石壕吏记叙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石壕吏记叙文

石壕吏记叙文1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寒冷的北风似乎要把整个人吞没掉。 我无精打采地骑在我那匹瘦马上,经过了一天的颠簸,终于到石壕村了。我想:今天就在这里住下吧。

  我最终在一户人家的门口轻轻地敲了敲门,只听见门里出现了一阵骚乱,忽然,有一个老头翻过了墙,向南跑去。过了一会儿,一个老妇人才慢吞吞地打开了门。我向她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她把刚刚逃走的老头叫了回来,并热情的招待了我。 进了她家的大门,我忽然发现我的选择是错误的,因为这家不是一般的穷,用来招待客人的不过是一些几乎没有多少米的稀饭,何况他们平时还舍不得吃这些简单的东西。

  他们告诉我,自从唐军的进攻失败以来,这里的许多人都拿起武器,走上了战场。她不希望自己的老头去上战场,因为他年岁已高,怕是有去无回了。

  夜晚,一阵嘈杂声惊醒了熟睡中的我,我躺在床上,清晰地听着门外局势地发展。 开始,有一名成年男子的粗暴地喊声:皇上有征兵令,每家出壮丁一名。老头一听立刻逃走了。接着就是一阵敲门声,快,把你们家的男人交出来。

  由于我急切地想知道事态地发展,于是透过窗户看门口的动静。

  老妇人慌忙地去开门,还没有等她把门打开,就有人一脚把门给踹开了。原来是两名当地的差役。其中一人手拿一把大弯刀,另一人手持一根三尺木棍,个个都是凶神恶煞的样子,像是从地狱来的使者。

  快,把你们家里的男人通通交出来。其中一名差役说道。

  我有三个儿子,都去镇守邺城了,一个儿子刚刚来信说自己的两个兄弟都战死了。哎!老妇人叹着气,刚想继续说下去,被其中一名差役推倒在地。 少啰嗦,快把男人交出来,一个差役抽出了手里的弯刀,你这是违抗皇命,是要杀头问罪的。

  老妇人慢慢地站起来,说:我的家中已经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难道你们也要把他抓走吗?因为有这个孙子在,他的母亲才没有离开我们。 你无法使我们相信,我们要进去检查一下,以证实你们家没有男人了。两名差役对待这件事情是十分严肃的,他们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我们都是穷苦的人家,孩子的母亲都不敢出门,因为家里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怕到时候会让老爷见笑。老妇人的语气变得很无奈。

  不行,我们是一定要进去查看的,这是我们的职责。说完,两名差役推开老妇人,想要强行闯入房间。

  老妇人无奈地说:这样吧,我虽然年近七旬,但我不觉得自己很衰老,我可以和你们走,尽快到河阳去服役,以表达我的爱国之心,如果来得及,还可以为士兵准备早饭呢!

  两名差役发出了奸笑:那好吧,你们家已经没有男人了,但是你替代你们家的男人去从军,实在是精神可嘉,你迟早是会得到战功的!

  看到这里,我十分想出去把老妇人拉回来,但是她的儿媳妇拉住了我,示意我现在不要出去。我就这样忍着,眼睁睁地看着老妇人就这样离开了。

  那两名差役依旧在挨家挨户地寻找壮丁,直到后半夜,外面的嘈杂声渐渐停止了。但我好象听到了一阵哽咽声,大概是老头回来了吧!

  我无法抑制住自己的激动,打开房门,一阵北风吹来,这时我才发现,门口已经有了很厚的积雪,大雪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下的。我走出房门,月亮似乎是孤单地悬挂在天空中,满天的星星不知到哪里去避难了。

  天空渐渐亮了,雄鸡站在山上鸣叫,鸡啼声中处处充满了悲伤。我再次骑上我的瘦马,和老头告别,我看出他一夜未眠,眼睛是红肿的。不知是雪花飘进了我的眼睛还是我也感到了悲伤,我的泪水也情不自禁地往外流。我永远记得那一天,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

石壕吏记叙文2

  天色已经晚了,诗人风尘仆仆的赶路,错过了旅店,来到了一个叫石壕村的小村庄。今天晚上,诗人只有投宿在石壕村了。

  投宿的那户人家只有一对年迈的老人、他们的'媳妇和尚未断奶的小孙子。

  夜深了,突然传来了急促的打门声,有人在门外粗暴的吆喝着:“开门!快开门!”老翁和老妇人慌忙起身,慌乱之中,老翁爬过屋后的短墙逃出村去。老妇人战战兢兢的打开了门。

  外面的几个差吏闯了进来,四处搜寻,恶狠狠地对老妇人说:“官府有令,你家还要再征派一个男子去当兵。把人交出来!”老妇人哭哭啼啼,悲苦地说:“屋里实在没有人了。我有三个儿子,都去戍守邺城了。一个儿子写了封信回来,还有音讯,其他两个儿子都战死了。活着的人苟且偷生罢了,死去的人就这样长久地离开了人世。家里再也没有别人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小孙子,他的母亲还在,只是进进出出已经没有一件完整的衣裙了。我虽然年老体弱,还能给你们煮饭洗衣,请求跟你们一起回去,还来得及去应付河阳的差役,为士兵们烧好早饭。”随着一阵嘈杂,老妇人被抓走了。

  夜沉沉的,四周一片寂静。可诗人仿佛还听到低低的哭泣声。诗人一夜未眠,天蒙蒙亮时,他起身与房东告别,只看到那老翁孤零零地在叹息。

石壕吏记叙文3

  夕阳西下,火红的霞光透过稀薄的云层灼烧着干旱的土地。

  我独自行走在这条扭曲蜿蜒的小路上。路旁是一大片一大片龟裂的荒芜田地。废弃的农具被胡乱地堆放在田间,一阵裹挟着傍晚沉闷空气的风刮过,卷起一层浮土。我一步又一步机械地走着,心却又飘飘摇摇,想到别处去了。

  邺郡一战,近在咫尺的胜利仿若黄粱一梦。梦醒时分,我大唐朝的军队兵败如山倒,无数战士喋血沙场。郭子仪大将等人,退守河阳,却开始四处抽丁。百姓不得安生,处处在上演着生离死别。

  驻足,遥望王都,血红的江山风雨飘摇。苦苦寻找欲知苦难源头,也仅终得一声叹息罢。

  在小路的尽头,一株枯木浅浅地挨着一块风蚀的石碑,其上凿刻着三个大字——石壕村。夕阳下沉着,似一只挥着鞭子的手,驱赶着行人的脚步。

  我想,这就是我今晚的住处了。

  这一方小小的村落拥挤着低矮的土房,不高的石制院墙分割出一条条瘦小的土路。围墙内探出细瘦干枯的树枝,如同从地府中探出手来的索命冤魂,在无声地呐喊着。我攥紧了隐藏在宽大衣袖下的手,强忍着心里近乎喷薄而出的怒意,却也在心里平添了一丝悲凉。这样的废土似的村落,我自洛阳一路走来,却是见得多了。

  我借住在一栋矮小破旧的土房里,一位身形佝偻的'老妇颤巍巍地拉开了门。尘土如瀑布般倾泻而下,遮掩了老妇的脸。待到灰尘散去,我才对上了那一双眼睛——那是怎样的一双眼睛啊!深陷在皱巴巴的眼眶里,血红的眼白如刚哭过般含着浑浊的泪。恐惧、悲痛、无奈和绝望满占着那本应充斥着幸福的瞳孔。在听明来意后,老妇才慢吞吞将我让进屋。

  乌鸦在屋外的树杈上嘶哑地叫着,今晚必定是个不眠夜。

  夜幕降临,这小小的村落被死一般的寂静笼罩着,令人窒息。如同一块不曾清洗过的帆布,蒙在每个人的心上。破烂的糊窗纸外传来了一阵由远及近的马蹄声,咚,咚……那位自我来时起便一声不吭的老翁如同被火烫了一下,“唰”地站起,轻轻地挪到后门,接着,如风一般地冲了出去,越过低矮的院墙消失在了远处的高草丛中。老妇扶着炕沿费力地弓着佝偻的身躯从炕上站起,颤抖着双手走向门口。一直嘚嘚不停的马蹄声最终停在了小屋的门口。我的心不由得紧紧缩起,冷汗冒了一身。

  官靴击在泥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锁链甲互相撞击却似死神催命的铃声。伴随着一阵尘土飞扬,小屋的门被军官踹落在地,而老妇却代替了门,死死地挡在了门框上。一旁安睡在母亲怀里的婴儿开始啼哭,声音尖利刺耳。一张小脸憋得紫红,枯瘦的小手紧紧地攥着母亲的衣袖。而他那衣不蔽体的母亲,却死死地将他的脑袋摁在自己怀里,紧紧地抱着他,生怕被人抢了去。

  门前传来重物落地的“扑通”声,伴随着官兵恼羞成怒的咒骂声和老妇近乎绝望的抽泣声,老妇低低的恳求声传入我的耳朵:二子当死,一子充兵,家中唯余儿媳和孙子,可怜可怜她一家,只求以她自己代替家人。我的心一抽一抽地痛,一腔悲情夹杂着怒火全留在了肚里。

  天将微明,粉红的朝霞洒在空荡的院落里。院中景色未变,反观屋内却已是另一番光景。归来的老翁一言不发地盯着地面,抱婴的母亲肩膀一抽一抽地,似是在压抑着自己的悲恸。

  我走出小屋,仰头望向这一望无际的阴暗天空,狠狠地挥出一拳,耳边又回响起那被镌刻在心灵深处的哀嚎,那些声音或年轻,或苍老,却都满含着战乱时代底层人民的血与泪。

  曾经辉煌的王朝已是末日残阳,即使终抵不过陨落,那火一般的余晖,灼烧的却是天下无辜的百姓苍生。

  奈何!奈何?

石壕吏记叙文4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离开不知第几个如死城一般的小村子,我继续赶在那不知何处是终点的羊肠小路上。远处的朝霞在太阳缓缓升起时渐渐淡去,阳春三月,本已不冷的日子,却无端发寒。不知还要多久才能让那夜的事飘散在记忆的河畔。冰冷的明亮与微暖的黑暗,我究竟还要挣扎到几时?

  已被杂草所覆,模糊不清只依稀可辨“石壕村”的石碑又重回脑海……

  明明是个晴朗的午后,却没有孩提们的嬉闹。我孤身一人已久,一路来早已习惯了如此场面。家家紧闭着门窗,街上还有今早细雨留下的痕迹。似是听到有窗重重合上的声音——马蹄声便已让人如此恐惧了吗?叹了口气,下马走进村中。

  一片静寂。

  忽地有孩子啼哭。我看了看这间早已破落到连挡风遮雨都做不到的屋子,轻轻扣响了门。

  来开门的是位老人家,大概已过古稀之年,满脸皱纹,一头白发。背微曲,一派饱经沧桑之感。我向他说明来意,不知是听了未听,只是拉着我走进屋子。

  近看才知,这不大的屋子竟然是住了三人和一个仍在吃奶的孩子。我正想告辞,不要再为这家平添麻烦的时候,那位老妇却已热情地端上并不算丰盛却已是她们家最好程度的菜。

  不好再推辞,今日只能先住下。我这样想着,找到一片空位吃起饭来。

  从闲聊中我了解到:这里早已没一个壮丁,甚至十二、三的孩子,六十多的老人皆被征去服役….若不是那日老翁上山捡柴,也不会逃此一劫。

  看着这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场面,我心中不禁升起一股暖意。

  夜风吹开了窗,吹入一室落英。许久没有的,半夜惊起。合上那几乎毫无作用的窗,心中却越发忐忑不安……

  “砰砰”的声音骤然让房间里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那引我入室的孩啼声又响起,老妇与老翁不知所措。商论了一会,终是下定了决心——为了让孙子和儿媳顺利活下去,便只能委屈老妇了……大家都明白这一别便是死别,压抑的氛围让人不知所措……

  可我只能站在那里看着,远远地看着。

  老妇的泪终于落了下来,便收不回去,一家人抱头痛哭起来。

  门外的响声更重了……

  老翁首先收起了泪,沉默地走到墙边,准备翻越逃离。老妇却拉住了他向他交代那家常事宜——躲进哪里不会被发现、之后的衣食住行、孩子该如何照料……她说的那样快,似是早了然于胸;老翁仿佛一直都是那般闲散的模样,但我知道他记住了——那眼神和刚迎我进来时完全不同。

  老妇交代完了,与老翁对视一眼,便去开门。看着老翁越墙离去的背影,我明白——一眼万年,那是他们今生最好一眼了……

  官吏倒不是印象中那种五大三粗的.感觉,眉目生得清秀。脸上没有多少愠色,声音出口却严厉:“在下已在这里等候多时了,把你们家的男丁交出来吧!”

  妇人又开始掩面啼哭起来:“官爷啊——我三个儿子皆在邺城防守。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他是暂且苟且活着,可死去的两个儿子便永远离我而去了……”

  话还未完便被那官吏粗鲁的打断:“不要再说这些没有意义的话了……”

  “官爷啊——家中真的没有男人了啊,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他不能服役啊!还有他的母亲,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啊!”

  “但是你们家必须出一个人……”

  “我……我虽然我力气衰弱,但让我和你们回营去吧!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唉,那你便和我走吧……”

  四周和平时一般寂静,四下无人,却似是又响起了啼哭之声。此夜注定无眠。物是人非,一早只与那老翁道别,我又踏上了前往远方的路。

  莫问来路,勿提归处。

  我终是决定步入那冰冷的明亮。

  即使前方——

  空无一人。

石壕吏记叙文5

  秋风萧瑟,黄沙弥漫。树叶没有了生的希望,直往下坠,夕阳一点一点的落下,为整个世界又增添了黑夜的可怕。忽然,我看见前方有一个小村子,便想找一方投宿之地。可村中杂草丛生,房屋破败,甚至连行人都很少见。终于,在太阳落山的时候,我找到了一个歇息的地方。尽管这个房屋很小,但是善良的老妇人还是给我腾出来了一间空房,供我住。

  忽然,一阵杂乱的马蹄声打破了这个小村子仅有的可怜的那么一点寂静。我看见屋里的那个老头原本平静的脸上突然神色慌张,不要命似的越过墙走了。门外,响起了官吏巨大的敲击声与吆喝声,老妇人连忙打开门,只听见:“你们家的男人呢?把你们家的男人快交出了!”老妇人泪眼婆娑地说:“我们家的三个儿子都去邺城防守了,只有一个儿子稍信回来,另外两个最近战死在战场上了,那个活着的也是苟且偷生罢了!”

  官吏一听,转身要走,突然,身后传出孩童的啼哭声,官吏一听,又转回来,抓着老妇人的衣领,把她推到了地上:“你不是说没有人吗?你可知欺君是死罪!”老妇人瘫坐在地上,抽噎着说:“我的家里真的没有别的男人了,那只是一个还未满月,在吃奶的孩子,因为孩子还未满月,所以她的母亲未离去,但她没有一身完整的.衣服可以穿,不方便见官吏您。”“我管他方不方便,先把那个女人抓起来交了差再说。”他向后面的几个小官吏挥了挥手。

  老妇人一听,连忙说:“大人,您先别去,您看我虽然力气不大,但如果现在赶快到河阳去服兵役的话,还能够给那些士兵做一顿早饭。”官吏一听:“也行,有人交差就行。”

  我透过那层薄的可怜的用纸糊的窗户,看完这一切,躺在床上久久难眠。到了深夜,已听不到人们说话的声音,但隐约还能听到那个少妇的啜泣声,在孤寂的黑夜里,显得那么凄凉。

  黎明时分,我起来赶路,只同那个老头告别。望着四处飘落的到处安放的树叶,我的眼泪浸湿了我的衣裳,掉落的泪珠也如同那树叶一样,无处安放……

石壕吏记叙文6

  在唐代安史之乱中的一天早晨,东方刚露出鱼肚白,晨雾笼罩着整个大地,四周茫茫,石壕村死一样的沉寂。这时,杜甫就要启程赶路了,他紧紧握着外逃一夜刚刚跑回来老汉的双手,黯然告别。他走啊走,一路上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景象,使他想起昨晚的情形……

  当夜幕降临后,匆匆赶路的杜甫,投宿到一个百姓家。深夜,杜甫刚刚安歇,就被一阵敲门声惊醒了,接着就是粗暴的`叫喊声。老汉一听是抓壮丁的,便翻墙逃跑了,老婆婆去开门。

  “男人呢,快交出来!”差使喊着,他怒目横眉,在火把的照耀下,恰似一群魔鬼。老婆婆哭诉道:“我的三个儿子都到邺城防守去了,前两天,大儿子捎信回来说,他的两个弟弟已经战死沙场了,死的人长眠在地下,生的人还能活几天呢?”听到这里,差吏暴跳如雷地吼着“家里还有谁?”老婆婆痛哭道:“家里再没有男人了,只有个吃奶的孙子,就因为他太小,他母亲才没改嫁。但她连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怎么好出来见人呢?”“那也不行!”说着,差吏就要进屋捉人,。老婆婆央求道:“求求你呀,留下她吧,你们实在要人,我随你们去好了,我虽年老体衰,可是连夜赶到南阳,还可以做早饭呢?”“那就快走!”差吏恶狠狠地喝道……

  夜更深了,大地又是死一样的沉寂,只隐隐约约地听到断断续续的啜泣声……

  杜甫深思着,他向前走去……

石壕吏记叙文7

  乡间小道,成熟的庄稼,无边的蓝天……呵!哪里还有这样的场景?空气里弥漫着战火的味道。夕阳早已为残阳,红如鲜血。我骑着马,眉头紧皱,马却总发出鼻音,只在叹息吧!曾经的辉煌盛世,如今却为这副模样,我不禁叹息。天色已暗,我又从何落脚?上天眷顾,不忍看到百姓再伤害,让我来到了石壕村。

  路上一片狼藉,门户紧闭,没有路人,没有家畜,村子里静得可怕!一位老伯收留了我,我看到他的家只有巴掌大的地方,颗粒无存,衣衫简陋,但他还是为我腾出了一间房,我心中的酸涩无法言语,只能道着一句又一句感谢的话,尽管这没有用处。

  “咚!咚!咚!”沉重地砸门声传来。谁不知是那官人又来征兵?老伯压低声音让我千万别出声,又赶快去嘱咐老妇,那老妇早已泪流满面,连连点头,只有手上在不停地将老伯往外推,让他赶紧离开。老伯留下了这个“家”逃了。那木门又怎经得住官人的踢打,门没了。“为何不来开门?不知道皇上让来征兵吗?你们整天吃好,穿好的,国没了看你到时候死都不知道死到了哪!”官人不分清红皂白就破口大骂。老妇被吓得瘫坐在地上,泪水不禁地向外涌,尽管心中有太多无奈,愤怒,奈何?那沙哑的声音响起了:“官人呐,我们家里没男人了呀!怎会有人能让官爷征兵呢!”一个儿子传来书信说,两个儿子去了岸那头,另一个活着却是偷生!眼中的血丝分外明显,稀少的白发连簪子都受不住了。

  我心中的怒火何以熄灭?可总不能使老伯的功工夫白白浪费。底层的百姓靠什么生活?不就是农耕,望国家轻徭薄赋。他们何时何能吃饱穿暖,衣食无忧。若国在,百姓又为何会穷愁潦倒至极?这国在与无国又有何区别?这些话却只能在心中,道不出啊!

  婴儿的啼哭声,如此不适宜地传来,官人火冒三丈:“这是什么?不是说没有人吗?为什么还有声音?知道欺骗是何罪吗,大胆!”只见老妇抱住官人的'腿不放哭叫着:“哪里啊,官人!屋中根本没了人啊,唯独一个孙子在里面,他还只是个没断奶的婴儿啊!他的母亲也无处可去,我们三口相依为命。屋中也不方便让人探访,我们进出都没有完好的衣物啊!您看这样可否——我随您去军营,说不定早上还来得及为战士们做饭。”官人似乎疯了一般,大笑道:“好!哈哈!交差了就好!走,快走吧!”

  我听得一字不差,见得一幕不差,惊心动魄!苦了那老妇啊!

  清早,淅淅沥沥地雨落下,我却只能与那老伯告别,看着老伯红肿的眼睛,佝偻的身躯,瘦弱不堪…,不知是泪,还是雨在脸上酣畅淋漓,任意横流。我牵着马离开了这连石碑的大字早已模糊的“死城”。那肆虐的风不断向我挑衅,那又如何?反抗?呵!无用啊!

石壕吏记叙文8

  公元758年天下大乱,唐军混乱至极,节节败退,肆意杀烧抢夺,老百姓苦不堪言。而此时为人耿直的杜甫也经历着人生大事,由左拾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一腔热血的他,却没有地方可以施展。杜甫离开洛阳,途径新安、石壕、潼关,前往华州任职。

  夜深人静,杜甫看着远处那个破陋的村子,轻轻叹了口气。这时,来了一群毫无人性的官吏,老翁迅速从床上爬起,翻过矮墙逃走。老夫人也从床上爬了起来,看着老翁渐渐远去的身影,这才放心了,她知道灾难来临。外面鸡犬不宁,孩子们的啼哭声盘旋在上空,伴随着阵阵敲门声。“啪!”一个官吏将门踹开,话也不说就进去搜查。很快,那群人又将老夫人围住:“快点,把家里男人都给我交出来。”老夫人走进里屋,从床底下拿出了一份血迹斑斑的书信。

  回想起半个月前飞沙走石的战场,唐军节节败退,找来的那些老百姓又没有经验,只是白白把生命葬送于沙场。大儿子用血淋淋的双手写下了一封信,并托人带给了年近六旬的老母亲。这位老母亲正是现在被盘问的这个,满脸皱纹、穿着朴素的老夫人。

  老夫人声音颤抖,但脸上却是一脸平静:“我有三儿已上战场,二儿子和小儿子已战死,只剩一个儿子,现在不知生死。”老夫人又说:“家里只有一个还未断奶的小孙子。”官吏问:“我们是奉命办事,今天你们家必须要走一个人,那孩子他妈呢?”“儿媳妇因小孙子尚未改嫁,但没有一套体面的衣服。”屋里的母亲脸上尽是憔悴,她紧紧地抱着孩子,闭着眼睛,脑子里闪过无数的`战争画面:她和小儿子两情相悦,便嫁进了他家,过着幸福生活,不久后便生了个儿子。本以为生活可以一直这样美满下去,可谁知战争将他们美好的生活破坏了。快乐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当她再睁开眼睛时,眼角已多了道泪痕。“老妇力虽衰,但愿随官吏归去,为你们做饭。”那个站在对面的官吏,上下打量了一下老妇人:“行吧,你跟我走!”说罢,便走出了家门。入夜了,那哀嚎声渐渐消失,只余低低的抽泣声。周围一片荒凉,此时的杜甫感慨万分,却又无能为力。老翁逃回来后,见只有儿媳妇和小孙子在家,压抑不住泪水,坐在地上哭泣。

  天亮了,石壕村还是那样破旧、凄凉,只是感觉少了什么。

石壕吏记叙文9

  唐肃宗乾元二年,四十八岁的杜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充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正由新安县继续西行,投宿于石壕村,恰巧遇到吏卒深夜捉人……

  杜甫在向华州进发的路上,时间飞逝,已是暮春。轻风掠过,刮起满天凋零的花瓣……

  天快黑了,杜甫到了石壕村,只得借宿于此。这户人家一贫如洗,一盏孤灯摇曳着,在黑暗中闪动……

  刚入了夜,屋中的老人连忙翻墙逃走。杜甫还在房间里纳闷,突然,一阵猛烈的踢门声传来,惊醒了一树乌鸦,老妇人连忙出屋开门。

  “你怎么这么长时间才开门!”官吏对老妇人大声吼道。“你家的男人呢,出来见我!”

  老妇人刚听到这段话,眼泪就如断线珍珠,掉了下来。

  她一颤一颤地走进了房屋,拿出一封血书,手颤抖着,打开了这血书。

  她的脸抽擅着,拿着血书对官吏哭诉道:“我的三个儿子,都被你们给招去了啊!我,我大儿子,就在几天前,托人送了封信回来,他,他告诉我,他的弟弟,都被杀死了!我现在都不知道,他还活着吧?”她哭得更伤心了。

  杜甫听到这儿,跑到纸窗边,用指悄然在纸窗上戳了一个洞,向外探去。

  只见官吏从老妇人手中一把夺过血书,撕了个粉碎,抛至身后,大声吼道:“叫你家里所有人都出来!”

  老妇人仿佛挨了当头一棒,眼神空洞,停止了啼哭,喃喃道:“家里再也没有什么男丁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小孙子。儿媳妇因为孙子,才没改嫁……”

  还没等老妇人说完,官吏再次叫嚣:“让你儿媳妇出来,带她去前方!”

  本来儿媳已是醒的,这喊声又把小孙子闹醒了,母子俩便抱在那儿痛哭。

  老妇人怎么都不会想到,他们竟会如此惨无人道!她苦苦哀求道:“那,我去吧,她已经没有一套完整的衣裙了。我虽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您,赶快应征,也许我还能为军队做早饭。”

  老妇人进屋收拾行李,一件衣裳,几根针,少许线,只有这些。

  她看见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衣裙,刚拿起,就放下去了,要留给儿媳啊!

  她轻轻地闭上了门,一阵幽风,豆大的火苗,灭了……

  夜深了,说话声,没了,但哭啼声,仍徘徊耳旁……

  天亮了,凋零的花瓣被夜风吹落,满地都是。告别了老翁,告别了他的儿媳,杜甫上了路。

  路上满是花瓣,莫非,这条路,便是那老妇人走过的……

石壕吏记叙文10

  “嗒——嗒——”诗人杜甫拿着自己的官文,前往自己即将上任的地方,心里忧愁久久散不去。路过石壕村时,天色已晚,便投宿于一农户家里。

  来到房子里,虽然房子打扫的很干净,但还是掩盖不住房壁上的裂缝。一位老妇人端来了一盆热乎乎的红薯,笑着说:“官人啊,实在抱歉,家里没有什么好吃的,您就凑合着吃点吧!”诗人连连感谢,抬头看到老妇人的脸上已经经过了岁月的沧桑,眼角有着深深的'泪痕。头上的根根银丝披散在肩膀上,从粗糙的手上看出老妇人年轻时一定是一位勤劳的农妇。

  诗人早早地就睡下,刚闭上眼,就听到村口“汪”的狗叫,这一声,把全村的看门狗都叫起来。只听老翁与老妇着急地说:“糟了——官吏又来抓人了。”

  “快起来,每户人家都赶紧给爷送一个上战场的,不然全家一起杖毙!”官吏的嗓音如警钟一般,把全村人都喊了起来。

  老妇与老翁急了,老妇赶紧让老翁出去躲一躲,等他们走了再回来。诗人在床上听到了村里撕心裂肺的喊叫声:“官人,放了他吧。我们家就这一根独苗啊。”“快给老子放开,再不松手,我就先把你们杖毙了!”到老妇人家了,“咚!咚!咚咚!快开门,给一个男丁上战场没有的话,全家都一起死。”老妇人没办法,只能开门哭着对官吏说:“关野,我们家有三个儿子都上战场了,昨天我一儿子传来家书,说我那两个儿子战死了,现在家中一个男人都没有啊。”

  “哇!哇!……”“嗯?谁在里面?不是说没人吗?”“官爷,里面啊,是我一个刚出生的孙子还未断奶,您就放了他吧。”“那这样吧!你把你儿媳交出来,你带你孙子。”“官爷,儿媳妇走了孙子没奶喝,那不是一失两命吗?如果您不嫌我老,就带我上战场吧,这样我还能为战士准备早餐。”“我也不是不同情达理,带走吧!”

  脚步声越来越远,只听儿媳妇一个人沉沉的幽咽声。天越来越亮,该启程了,老翁也回来了。诗人伤心欲绝地跟老翁告了别……

石壕吏记叙文11

  这天夜晚,我路过石壕村,投宿在了一户人家里。深夜时,听见外面有人敲门,而且还大声呼喊着。声音吵醒了我,我知道,这是为了应安史之乱的战急来抓人去服役的。这户人家的老头儿马上翻墙而去,动作非常熟练。我想要出门去看,却被这家的老妇人挡住。她摇了摇头,随即满面悲伤地一个人走了出去。我旁边,她的儿媳正在瑟瑟发抖,眼神空洞无神。而她怀中的孩子正天真地看着我们。

  突然,门外传来几声怒吼,听声音是那官吏,而且是两个。老妇悲苦的哭声又传进我们的耳朵,振人心扉。但两个官吏听不见似的,怒吼声盖过了哭声。

  老妇这时抽泣着对官吏说:“我们家中仅有的三个男人都去守邺城了。前段时间大儿子捎信回来,那两个儿子,他们,他们已经……死了……我现在也只是苟且活着罢了,是为了不辜负死者的期望啊!”可官吏不听她的话,又发出了那让人厌恶的凶狠语气:“你以为我们信么?走,进去搜搜!”说完,他们就要往里走。

  老妇急忙用她那双细弱的胳膊挡住两个凶狠的官吏,一滴泪落在了其中一人的手上。老妇清楚地看见了他脸上的刀疤颤动了一下,我能感觉到,因为此时我正紧张地倚在门后注视着这一切。

  又是一个深秋的晚上,我借宿在石壕村一户人家。家里虽然很简陋,但很干净,屋顶和墙壁早已裂开了缝。床上睡着一个脸色焦黄,啼哭不止的婴儿,老妇人为我端来了一碗清水,让我慢慢喝,老妇人坐在我身边,向我诉说自己一家人以前虽然穷,但一家人都平平安安,什么难关都闯过了,可现在,现在……老妇人用衣袖擦拭着眼泪。岁月的艰辛,早已在她面上留下道道痕迹,头顶布满了银发,额头的皱纹和和眼角的皱纹都很重,她那两道淡淡的眉毛下面,一双眼睛布满了血丝,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上早已干燥的裂开了道道血口,衣服早已褪了色,打了许多补丁。这时,从里面走出来一位老头儿,想毕就是这位老妇人的丈夫了。

  我赶了一天的路有些疲惫,便早早的睡下了。

  半夜时分,一阵杂乱的脚步声,把我从迷迷糊糊的睡梦中惊醒。这么晚了,会是什么人呢?一会儿,就听到咚咚咚的砸门声,还传出来粗暴的吼声:“快开门,快开门!官老爷来了。”不用说,又是官吏来着人服兵役的。这时只听老妇人小声说:“你快走,从后边墙上跳过去。”老头紧张的说:“你可要小心啊,照顾好自己!”便慌忙的从后墙逃走。

  老妇人去开了门,同时传来官吏粗暴的吼声:“你家男人呢?快叫出来。”老妇人哭诉道:“我三个儿子都被征去防守邺城了。前两天,小儿子捎信回来说,他的两个哥哥刚刚战死,他也是苟且活着,而他的两个哥哥就永远完结了。说不定哪一天他也……”老妇人的哭诉令人心碎。官吏吏打断老妇人的话:“那你丈夫呢?他去哪了?”我的丈夫……他…早已不在人世了。

  “那你家里还有什么人?”“现在家里再也没有一个人。”话还没说完,婴儿“哇哇”的.哭声响了起来。官吏抓到了把柄,喝斥道:“老东西,竟敢撒谎!家里还有什么人,如实招来!”老妇人不得已,这才说:“家里确实没有什么人了,只有个吃奶的小孙孙,还有我的儿媳妇,也就是他的母亲因为有了这个小孙子,我儿媳妇才没有离去。但她出入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我尽管年老力衰,但是请求你们让我跟你们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准备早饭。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似乎听到有人在低声哭泣。我天亮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了。那老妇人已经被那差役抓去服役。

  天色已经晚了,我投诉到了石壕村的一户人家。投宿的那户人家只有一对年迈的老人、他们的儿媳和尚未断奶的小孙子。

  半夜时分,一阵杂乱的脚步声,把我从迷迷糊糊的睡梦中惊醒。这么晚了,会是什么人呢?一会儿,就听到咚咚的砸门声,还传来粗暴的吼声:“快开门,快开门!官老爷来了。”不用说,又是县吏来捉人去当兵。这时只听老妇人小声说:“你快走,从后边墙上跳过去。”老翁说了声:“你可要小心啊!”便走了。

  老妇人去开了柴门,同时传来县吏粗暴的吼声:“你家男人呢?快叫出来。”老妇人哀哀地哭诉道:“我的三个儿子都被征去防守邺城了。前两天,小儿子捎信回来说,他的两个哥哥都战死了,他也是苟且活着,说不定哪一天也会战死……”老妇人的哭诉令人心碎。县吏打断老妇人的话,怒吼道;“别废话了,快交出人来。”老妇人抽泣着:“屋里真没人了,你们看,这是我儿子刚捎回的信……”只听县吏大发雷霆:“啰嗦什么,谁看你的信!我们只要人,快交出入来!”老妇人战战兢兢地说:“老爷,真没人了……”话还没完,婴儿“哇哇”地哭声响了起来。县吏抓到了把柄,喝斥道:“老东西,竟敢撒谎!不是有孩子哭吗?”老妇人不得已,这才说:“只有个小孙子,可他还在吃奶啊!”官吏瞪圆了眼睛:“老太太,有孩子就有母亲,带他的母亲出来服役也可以。”只听老妇人“扑通”一声跪下,哀求道:“老爷,她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她衣不蔽体怎么见人啊。求求你们看在我两个战死的儿子的份上,看在我孙儿幼小要母亲奶养的份上,行行好,放过我那苦命的儿媳吧!”县吏威逼道:“不行!抓不到人我们怎么去交差?”老妇人没法,只得恳切地哀求道:“我虽然年岁已大了,但我还能做些杂活儿。你们就带我去吧。赶紧到河阳去服役,还来得及为军士们做早饭。”

  夜沉沉的,四周一片寂静。可诗人仿佛还听到低低的哭泣声。诗人一夜未眠,天蒙蒙亮时,他起身与房东告别,只看到那老翁孤零零地在叹息。

石壕吏记叙文12

  傍晚,我孤身一人来到石壕村,为躲避官兵的追捕,一路风尘为伴,四处逃窜,心中甚是担忧妻儿过得如何。

  我十分的饥饿,走路跌跌绊绊。看到一户人家夜已经深了,便想寻处住所。我轻轻敲了敲门,一位老夫人指拿着一只蜡烛前来开门。

  他见我已疲惫不堪,便立即把我请进屋里,端来一个红薯说:“请您不要嫌弃,这已经是我们最好的粮食了!”我十分感激的说道:“当然不嫌弃,很感谢你的红薯。”

  我立即吃了起来,看见她和她的老伴生活十分艰苦。老妇人脸色蜡黄满脸的皱纹,头发已经白了,衣服上都是补丁,眼角还清晰可见的泪痕,眼中布满了红血丝,行动都很困难,他的老伴脸色苍白,说话都没了力气。屋中更是破烂不堪,墙上都是裂缝,屋内空间十分狭小,窗户也是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夫妻二人睡在薄薄的布单上,盖的被子也是很薄,两人冻的瑟瑟发抖。

  远处闪烁着火光,军队浩浩荡荡的向这边走来。门外都是犬吠,他们又来抓壮丁了!外面吵闹不断,才叫声哭啼声,他们打破了之前的宁静。夫妻两人立刻立刻起身,紧张地把我藏在了草堆里。

  只听老妇人对老伴说:“老头子,你快跑呀,再不走就来不及了,你的身子这么弱,到战场上能熬多久?”老伴担心地说:“不行,要走咱们一起走,我这么能丢下你一个人?”“没事的,他们只抓男的,不抓女的你就放心吧”老妇人说道。老伴只好费力的爬出窗外。

  “咣!”只听门一下子就被一脚踹开,老妇人一脸惊恐的回过头来。他们大声喊着:“赶紧把所有的男丁给我交出来!”老夫人听到脸上又多了几分忧愁。

  她含泪说:“我家的三个儿子都被抓到了前线去打仗,大儿子还捎信回来了,二儿子和三儿子战死沙场,现在家中只剩下我刚出生的孙子还有我那可怜的'儿媳妇。如果你连他们都要带走,我就真的无依无靠了。”说说老夫人的眼泪,一个接一个的落下,官兵们似乎被感动了,但仍然铁着心说:“我们自身难保,这是我们的任务,我饶了你,那谁来找我们,我不管,你们必须要出一个人!”老妇人说:“如果你们不嫌弃我跟你们走吧,还能给前线的战士们做做早餐。”官兵们同意了。军吏们抓走了老妇人了。

  官兵们走后,我与老妇人的老伴告了别。他一脸的悲伤,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石壕吏记叙文13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寒冷的北风似乎要把整个人吞没掉。

  这是战乱的岁月。暮色笼罩着一个边远僻静的村落——石壕村。诗人杜甫从洛阳向华州赶路。这一天,天色已经昏暗,诗人错过了旅店,只好投宿在石壕村。

  房东是一对年迈的老人,还有他们的寡媳和尚未断奶的小孙子。他们衣着破旧,面黄肌瘦。

  一天的劳累奔波,诗人和衣而卧,很快就进入了梦乡。约莫二更时分,一阵犬吠,村中突然纷乱起来,粗暴的叫喊声、急促的打门声……越来越近了。诗人被惊醒了,借着惨淡的月光向外窥看,原来差吏又来抓壮丁了。房东一家吓得心惊胆战。老翁慌忙披上一件破褂,匆匆爬过屋后的一堵断墙,向村外逃去。老妇人战战兢兢,颤抖着去开门。

  “砰——”的一声,门还没有开,就被差吏一脚踹开,只听道差吏粗野地吼道:“你家男人呢?你家还要再征派一个男子去当兵。把人交出来!”老妇人苦苦哀求道:“长官,我家有三个儿子都去戍守邺城了。最近一个儿子写了封信回来说,两个兄弟都战死了。哎,我担心他的幸免也难保全啊!官爷,可怜可怜我这个老婆子吧……屋里实在没有人了!”

  “哇——”孩子的啼哭声突然响起来了。

  “你还说没人!这孩子哪儿来的!他的父母呢?你敢欺骗官府!”差吏吆喝着,挥动皮鞭往里闯。

  老妇人眼看哀求无用,哽咽着说:“我的媳妇失去了丈夫,带着还在吃奶的孩子艰难度日,连一件穿得出去的`衣服也没有了。孤儿寡母,可怎么过啊?你们实在要人,就把我这个老婆子拉去顶差吧,我随你们去,也许还来得及赶到军队烧早饭。”

  差吏们骂骂咧咧地把老妇人带出了院子。在惨淡的月光下,老妇人回头望望自己破旧的茅屋,掩面而去。孩子的啼哭声一阵阵传来,令人肝肠寸断。

  夜深了,窗外万籁俱寂,说话的声音没有了,似乎听到有人低声在哭,这哭声在旷野上飘荡……

  诗人一夜无眠,他的耳边仿佛仍然回响着老妇人凄惨的哭诉声。天蒙蒙亮,诗人收拾好衣服和悄然回家的老翁告别。面对这令人心碎的现实,诗人还能用什么样的话语安慰这痛苦万分的老人,只能长叹一声,放了几两碎银在老人的身边,然后离开。他的身影慢慢消失在萧索的村路上。

石壕吏记叙文14

  时间:公元759年春,一天傍晚

  地点:石壕村的一户农家

  人物:吏甲、吏乙、老妇人、老头子、小孩、杜甫

  (安史之乱爆发后,官府四处征兵。杜甫从洛阳回华州,途经石壕村,天色已晚,一位老人家热情地接待了他……整个村庄静悄悄的,隐隐地传来几声犬吠。萧瑟的秋风呼呼地吹着这些弱不禁风的茅屋,似乎要吞没整个房子……

  吏甲、吏乙提着长剑和军棍,向茅屋奔来。)吏甲(举起右拳头用力地敲门)开门,快开门!人都死哪儿去了?

  老妇人(脸色突变,惊慌起身)老头子!快,快从后院逃出去!

  老头子(惊慌失措,拔腿向后院跑了两步又停下)那,那我走了啊!老婆子,你可要多加小心啊!

  杜甫(平静地起身)老人家莫慌,我来应付。

  老妇人(无奈地抬起头)不,还是我去吧!无论发生什么事,你都不要出来。

  吏甲、吏乙(粗暴地用剑鞘和军棍敲打着门)快开门!快开门!再不开就踹门了!

  老妇人(望着老头儿远去的背影,颤巍巍地打开了门)请问二位官爷,这么晚了有何贵干?

  吏甲(满脸怒气,一把抓住老妇人的衣领,扬了扬手中的长剑)少啰唆!快把家中的壮丁交出来!否则……哼!

  老妇人(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滚落下来)官爷,我家是有三个儿子,可前几天,他们都被抓去服役了,大儿子刚捎信回来,说我二儿子和小儿子都已战死沙场……呜呜……呜呜……

  吏乙(不以为然,一把推开老妇人)少废话!难道你家中没有别的男人了吗?叫他们都出来!

  老妇人(边抹眼泪边哭诉)官爷,我家老头子听到儿子去世的消息后旧病复发,茶不思、饭不吃,他也离我而去了……呜呜……

  小孩“哇哇……”

  吏甲(揪起老妇人的衣领,把她推倒在地)好啊!你个死老太婆,好大的胆子,你不是说家中无人吗?那刚才是什么声音?

  老妇人(跪在地上,抱着吏甲的腿)官爷,我家就剩一个小孙子了,可他还在吃奶啊!呜呜……

  吏甲(凶神恶煞,怒视着老妇人)少来这套!要是每家都这样,那国家怎么打仗!你家无论如何也要去一个!你孙子在吃奶,那就是你还有儿媳,叫你儿媳跟我们走!

  老妇人(双手护住大门,撕心裂肺地哭喊着)啊!官爷,万万不可啊!我的'儿媳进进出出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怎么好意思让她出来……儿媳走了,我的小孙子可怎么活啊!

  吏乙(踢开老妇人,恶狠狠地吼着)走,进去抓人!

  老妇人(跪着,磕头哀求道)官爷,若……若实在不行,那……就让我去吧!虽然我年老力衰,但我还可以为将士们做饭。官爷,求求你们了……

  吏甲、吏乙(交头接耳了一阵,轻蔑地瞥了老妇人一眼)那走吧!快点!

  (天亮了,落叶纷飞,那间破屋里传出阵阵哭泣声,杜甫告别刚逃回来的老人家,继续赶路。停在树上的乌鸦也凄厉地叫着……)

石壕吏记叙文15

  又是一个深秋的晚上,我借宿在石壕村一户人家。家里虽然很简陋,但很干净,屋顶和墙壁早已裂开了缝。床上睡着一个脸色焦黄,啼哭不止的婴儿,老妇人为我端来了一碗清水,让我慢慢喝,老妇人坐在我身边,向我诉说自己一家人以前虽然穷,但一家人都平平安安,什么难关都闯过了,可现在,现在……老妇人用衣袖擦拭着眼泪。岁月的艰辛,早已在她面上留下道道痕迹,头顶充满了银发,额头的皱纹和和眼角的皱纹都很重,她那两道淡淡的眉毛下面,一双眼睛充满了血丝,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上早已干燥的裂开了道道血口,衣服早已褪了色,打了许多补丁。这时,从里面走出来一位老头儿,想毕就是这位老妇人的丈夫了。

  我赶了一天的路有些疲劳,便早早的睡下了。

  半夜时分,一阵杂乱的脚步声,把我从模模糊糊的睡梦中惊醒。这么晚了,会是什么人呢?一会儿,就听到咚咚咚的砸门声,还传出来粗暴的吼声:“快开门,快开门!官老爷来了。”不用说,又是官吏来着人服兵役的'。这时只听老妇人小声说:“你快走,从后边墙上跳过去。”老头紧张的说:“你可要小心啊,照顾好自己!”便慌忙的从后墙逃走。

  老妇人去开了门,同时传来官吏粗暴的吼声:“你家男人呢?快叫出来。”老妇人哭诉道:“我三个儿子都被征去防守邺城了。前两天,小儿子捎信回来说,他的两个哥哥刚刚战死,他也是苟且活着,而他的两个哥哥就永远完结了。说不定哪一天他也……”老妇人的哭诉令人心碎。官吏吏打断老妇人的话:“那你丈夫呢?他去哪了?”我的丈夫……他…早已不在人世了。

  “那你家里还有什么人?”“现在家里再也没有一个人。”话还没说完,婴儿“哇哇”的哭声响了起来。官吏抓到了把柄,喝斥道:“老东西,竟敢撒谎!家里还有什么人,如实招来!”老妇人不得已,这才说:“家里确实没有什么人了,只有个吃奶的小孙孙,还有我的儿媳妇,也就是他的母亲因为有了这个小孙子,我儿媳妇才没有离去。但她出入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我尽管年老力衰,但是哀求你们让我跟你们去,赶紧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预备早饭。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有人在低声哭泣。我天亮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离别了。那老妇人已经被那差役抓去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