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教案

时间:2023-02-22 08:47:08 散文 我要投稿

《散文》的教案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看过一些经典的散文吧?散文是抒发作文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你知道写散文的精髓是什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散文》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散文》的教案

  《散文》的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联系生活经验,尝试在集体面前大胆交流自己家中的趣事,借用物体表达心中对家的感受。

  2、根据诗歌内容大胆进行想象和仿编。

  3、喜欢听散文诗,感受父母的关爱之情和家的温暖。

  活动准备:

  1、诗歌欣赏背景音乐;歌曲:《让爱住我家》。

  2、贴绒图片(一盏灯、一个屋檐、一张床、爸爸妈妈的笑脸)。

  3、水彩笔、立体大房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说说自己的家里有什么。

  1、提问:“你的家里都有什么东西呢?”

  2、幼儿大胆自由说出自己家中物品。

  3、教师小结:你们家里有床,有桌子,凳子,电视机,沙发,灯,浴缸,水龙头,厨房里有冰箱,煤气灶……

  4、提问:小朋友的家里有这么多的东西,除了这些东西,你的家里还有谁?(有爸爸有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

  5、教师小结:是啊,小朋友的家里有爸爸有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哥哥姐姐。我们每个小朋友都生活在一个温暖、幸福、充满爱的大家庭中。

  二、分享交流家的感受,调动幼儿情绪,感受家的含义。

  1、温暖幸福的家每天都会发生许多快乐幸福的事情,请你来和大家分享你的温暖大家庭的故事吧。

  2、幼儿大胆表述。

  3、小结:小朋友说了这么多关于自己温暖大家庭的故事。其实,在每个小朋友的家里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彼此都是相亲相爱,因此每天都会发生许多开心快乐的事。

  三、欣赏散文诗《家是什么》。

  1、教师随音乐朗诵散文诗,幼儿第一次完整欣赏。

  2、提问:“这首散文诗的题目是什么呢?”

  “这首散文诗里说家是什么?”

  3、根据幼儿回答出示贴绒图片。

  4、小结:家是一盏灯、一个屋檐、一张柔软的床、家是太阳、是爸爸妈妈的笑容,也是温暖的阳光……)

  5、幼儿观看图片,第二次完整欣赏散文诗。

  6、提问:“为什么说家是一盏灯?一扇窗户?一张柔软的床?一轮太阳?”

  四、看图朗诵散文诗。

  幼儿根据图片与贴绒朗诵散文诗。

  五、激发想象,仿编散文诗。

  1、“散文诗里说了那么多‘家是什么’,你觉得家还可以是什么呢?请小朋友像这首散文诗里一样,把你在家里很快乐,很幸福的感觉说出来。”

  2、教师示范仿编散文诗。

  “李老师最喜欢吃夹心糖果,所以我觉得:家是一颗夹心糖果,又香又甜。”

  3、教师引导幼儿进行仿编。

  4、幼儿随音乐将散文诗与创编散文结合朗诵。

  六、拓展延伸,画出小朋友心中的家。

  1、“刚刚小朋友说的.都很好,请小朋友把你们刚才说的、想的,用彩色的画笔出来吧!”

  2、幼儿绘画仿编诗歌,教师巡回指导。

  3、将幼儿作品展示在立体大房子上。

  4、小结:每一个小朋友的家看起来都是家那么温暖、幸福、甜蜜、舒适,还有疼爱我们的爸爸妈妈,小朋友们在这样的家中幸福成长,我们爱这个温暖幸福的家。

  5、在音乐《让爱住我家》中结束活动。

  《散文》的教案 篇2

  散文具有“形散而神聚”的特点,“形散”主要体现在选材上,选材广泛,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一篇散文中,文章材料总是有一条线贯串始终,这就是散文的线索。阅读散文把握了线索,就把握了材料的组合点,也利于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技法指导】

  综观诸多散文,抓住了线索也就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在此重点提示如下三点:

  1.抓结构线索,把握内容。抓住脉络线索,就是抓住散文小段的关键话语,把这些话语组织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背影》,只要找出文中对背影的几处描写;再如抓住《回忆我的母亲》中“母亲勤劳”,那么文章的内容就会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头脑中。

  2.抓情感线索,体会中心。情感线索是作者抒情的主要途径。抓住情感线索对中心的理解是大有帮助的。如《藤野先生》中抓住“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这一线索,即使是涉世未深的中学生,理解起作者对先生的感激怀念、对国家的热爱也是轻而易举的。

  3.抓明线暗线,领悟内涵

  散文的线索有的明确,有的暗藏;或明或暗,明暗交错,虚实相同。阅读时,从明线(实线)中把握文章的选材,从暗线(虚线)中把握作者的情感,明确文章的主旨。如《荷塘月色》是以作者行踪为线索组织材料:由出家门到欣赏月下的荷塘,再进一步欣赏塘上的月色,最后回家。而“心里颇不宁静”的复杂心理贯串整个事件,因此所写景物中均带有一层心里烟雾(情感),分析这一暗线,我们可以看出作家孤独与苦闷的情感,明确主旨。

  【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父爱的姿势

  □钱国宏

  父亲是家中的“天”。有“天”在,则阖家清风朗月,四海靖宁。每每望着“天”的背影,我都会读出一腔感动和敬畏——不独他是父亲,也是因为那些定格在记忆中的姿势。

  父亲是一位老兵。从枪林弹雨中闯过来的人连死都不怕,还能怕什么?他怕,他怕作为他儿子的我有闪失。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一天下午,天黑得像锅底,闷雷阵阵,顷刻间硕大的雨点凌空砸下。放学了,我望着天地间无头无尾的雨不知所措。这时,父亲的身影出现在教室门口。路上,风狂雨骤,我和父亲撑着一把伞摇摇晃晃,费力地向家中走去。父亲把伞几乎都倾到了我这边,他身子极度倾斜着,半边身子完全暴露在雨水之中。他右手撑伞,左手竭力将我拉靠在他的身侧,那情形让人油然想起孵蛋的母鸡。不到半路,父亲全身便都淋湿了。父亲索性把伞交给我,霍地把我抱起来骑在他的脖子上。父亲的脖子热乎乎的,与冰凉的雨水形成了鲜明对比。

  初二时,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中,我赤膊上阵,结果患上了重感冒。晚上,母亲在灶间做饭,父亲则守在炕沿边,一会儿帮我掖掖被角,一会儿摸摸我的额头,一会儿又量量我的体温。我闭着眼,倾听着父亲粗重的鼻息。那年月农村家家孩子多,父母多半不拿孩子当回事儿。父亲与别人不同,他认为:既然把孩子生下来了,就要抚养成人,没这个决心,莫如不生。父亲扶我躺下后,搬个小凳,坐在灶前给我煎药。火光熊熊,映红了父亲花白的头发和脸上刀刻一样的皱纹。那些皱纹不知何时爬上了父亲的脸,它们像跨越了千年的化石,展现在我的视野中,等我酸酸地去读。

  知了长鸣的季节,我参加了高考。考场设在离家20公里之外的县城。考完第一科的时候正是中午。考生们呼呼地跑出教室,当我最后一个懒懒地走出考场时,蓦地看到:校门口,烈日下,孤独地站着一位老人,正踮起脚尖费力地朝这边眺望。那企盼的眼神和前倾的姿势,让人顿时想到南极的帝企鹅——那竟是父亲!我万万没有想到不会骑自行车的父亲竟然走了20公里来考场外为他的儿子高考助威!那可是20公里啊!霎时,我有一种海上孤舟见到了小岛的感觉,向父亲飞跑过去。父亲也看到了我,深一脚浅一脚蹒跚着向我奔来……

  很遗憾,我没能拍下父亲当年的种种姿势。我知道,这些瞬间在别人眼里也许是很平常的,毫无耀眼光芒,但它们却是父亲的一个个侧面,而就是这些不起眼的侧面,拼合出了一个生动、朴素、慈爱、憨实的父亲形象。人生易老,韶华不再,尽管世间常有白驹过隙之叹惋,我却倔犟地认为:不管沧海桑田,父爱的姿势不会变。它们将定格在岁月的底片上,永恒而清晰地诠释着大爱无痕、上善若水的全部含义。

  (选自《思维与智慧》20xx年第3期,有删节)

  探究练习

  1.本文以_______为线索,记叙了自己回忆中的有关父亲的哪几件事?

  2.请分析文章第一段加横线的句子的作用?

  3.“人生易老,韶华不再,尽管世间常有白驹过隙之叹惋,我却倔犟地认为:不管沧海桑田,父爱的姿势不会变。”是的,父爱是有姿势的,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令你难忘的父爱的姿势?请用你的笔把它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倾听雨的声音

  □吕祥根

  窗外,夜色阑珊,雨意朦胧。满目的诗意,澄澈清爽。纷纷扬扬落下的雨,飞溅成千朵万朵千姿百态的小花,恣意挥洒。

  雨细了,密了,如发丝,如初涉人间的少女,一脸天使般的真诚、无邪。天真、活泼地泄洒着她可人的馨香和温情。今夜注定是个美好的夜晚,我可以尽情地赏雨,倾听雨的心音,感悟雨的柔情。

  雨是有感情的和有灵性的。“淅淅沥沥……淅淅沥沥……”,细密的春雨,像刚梳过状的.邻家小女孩,迈着轻盈的脚步款款地向你走来。花儿开了,柳林绿了,小鸟唱了,春风醉了。你听,杜甫正在吟唱:“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春姑娘的召唤,这是泽被苍生的柔情蜜意。有人说:“春雨贵如油。”这如油的春雨,珍贵得让农人心焦,滋润得让农人欣喜,于是农人们翘首企盼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欢畅。

  雨是豪放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迅疾快猛的夏雨,彰显了男人的阳刚和力度,这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和气度,只能让东坡先生“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这种豪情几人能与?

  雨是婉约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秋雨霏霏,黄叶落零,雨水飘洒,泪水随雨水滑落。造物弄人,思念成空,寂寞的时光只能化作一缕轻烟随风雨逝去。可怜的易安只落得“人比黄花瘦”。往事如烟,命运多舛,既然今生不能幻化成云,那就飘洒进梦中挥洒成雨,让思念的人不至于再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

  雨是寂寥的。“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丁香清幽,烟雨深深,不知这冷雨飘了多久?这彷徨的人走了多久?结着愁怨的丁香一样的姑娘,一把油纸伞,一条石板路,一枝苦丁香,悠长的小巷,如丝的细雨,轻轻地叹息,丁香般的惆怅。握伞的手没能留住那份凄恻的心境,怎能释怀?

  生活的路坎坷,人生的雨潇潇。雨中自有酸甜苦辣和浓缩的人生。你看,雨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朋友亲人应风雨同舟,创业下海要餐风沐雨,做事经营人生该未雨绸缪。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你就是取得了点滴的成绩也不应豪放狂妄;你就是遇到了暂时的挫折也不该自暴自弃;你就是遭遇了困难重重也不要气馁放弃,请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有雨的日子,请仔细聆听,不仅是倾听自然之声,更是沉醉于曼妙的心灵独步。或舒或缓,或高或低,或忧或喜,或纵情或抑郁的曲调,令人心醉,让人心驰神荡,荣辱皆忘。

  (选自《都市文萃》20xx年第5期,有删节)

  探究练习

  1.作者从雨中听出了什么?用横线从文中勾出来。

  2.文章有删节,作者听到的不止这些,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仿照第五或六段写出你从雨中听到的声音。

  3.东坡和易安是宋朝著名的_______和_______词派代表词人,请你再各写一句他们两人的名句。

  4.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抓线索,理文章思路》

  阅读训练一:

  1.父爱的姿势;事情:小学时父亲冒雨接我回家;初中生病时父亲为我熬药;高考时父亲步行20公里路来为我助威。

  2.概括全文,引出下文。

  3.略。

  阅读训练二:

  1.第三至第七段第一句。

  2.略。

  3.豪放、婉约;例: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易安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4.倾听雨的声音

  《散文》的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感受其优美的语言,体会其丰富的想象和散文的意境美。

  2、理解散文诗,大胆想象推理,在感受其内在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创编。

  3、感知梦姐姐的形象,体验快乐、美好、多彩的梦境。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知道每个人都会做各种不同的梦,梦是在睡眠时才会产生,欣赏过田野、河塘、秋色等美丽风景。

  2、物质材料:各类图片,各种颜色的花,字卡,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感知形象,激发兴趣

  1、出示梦姐姐的图片

  师:小朋友,你们做过梦吗?什么时候会做梦?还有谁做过哪些甜美的`梦吗?

  2、观察梦姐姐的形象

  师:白天,梦姐姐是很少露面的,到了晚上,梦姐姐就会提着花篮,从林中轻轻的飞出来,猜猜她会去做什么呢?

  过渡:让我们来听听,梦姐姐去做了什么。

  二、欣赏散文,发现规律

  1、欣赏散文第一段

  (1)出示图片:小黄鸡做梦

  师:梦姐姐晚上提着花篮到底出来做什么的呢?她是怎样让小黄鸡做梦的?小黄鸡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它梦见了什么?(认识新词:金黄)

  (2)完整朗诵第一段

  过渡:小青蛙正在小草边静静地睡着,梦姐姐飞来了,在它身边撒下一朵淡绿色的花,你觉得小青蛙会做什么颜色的梦呢?

  2、欣赏散文第二段

  (1)出示图片:小青蛙做梦

  师:小青蛙做了一个怎么样的梦?你们听!(认识新词:碧绿)

  (2)完整朗诵第二段

  师:为什么小黄鸡做一个黄色的梦,小青蛙会做一个绿色的梦呢?

  小结:对呀,梦姐姐在小黄鸡身边撒下一朵黄色的花,小黄鸡就做了一个黄色的梦,在小青蛙身边撒下一朵淡绿色的花,小青蛙就做了一个绿色的梦。这次梦姐姐撒下了一朵红色的话,她会洒在谁的身边呢?又会使它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

  3、欣赏散文第三段

  (1)出示图片:小鸟做梦

  师:小鸟用脚抓住树枝,在树上睡觉,梦姐姐飞来了,在它身边撒下一朵红色的花,于是,小鸟就做了一个红色的梦,它梦见了什么呢?(认识新词:火红)

  (2)完整朗诵第三段

  4、看图、配乐完整朗诵散文

  师: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三幅图上的内容有感情地说一说。

  三、创设情境,自由创编

  1、播放音乐,幼儿大胆创编

  师:梦姐姐温柔美丽又善良,给大家带去了许多美好的梦,今天她带来了五颜六色的花,让我们也来做个美美的梦。

  2、幼儿讲述创编内容

  小结:梦姐姐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五颜六色的美梦,让我们小朋友梦见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等等,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所以我们都喜欢梦姐姐。我们把这些美好的梦也送给周围的人,送给更多的人,好吗?

  《散文》的教案 篇4

  当前对散文关注的焦点还是两个老命题,即如何继承传统与如何创新的问题,落到一个具体的面上,是新散文话题的持续发酵和一批年轻散文家的崛起。对于散文如何变革,如何寻找出路与突围,一些散文家提出了自己的创作理想,如黄海的原散文、杨献平的原生态散文,在散文界都有一定的影响。作为一种新姿态的出现,原生态散文似乎更活跃,也更获得众多散文家的认同。杨献平认为原生态散文写作,是写作者处身大地,从强大的生活场发出的自然之声,是一种现实精神与写作立场。相对于内心化、封闭式的散文写作,原生态散文写作是开放的,大度的和自由的,直接、力度、真实而又不乏梦想,富有发现和创造。也果和朱朝敏作为原生态散文的实践者,以各自独特的视角和现场精神,引人关注。《她们》(朱朝敏也果合著)一书的适时出版,也是业界对她俩的认可。

  让我记住也果这个名字的是一篇《一颗牙齿的纪念》。我们一直以为,一篇好的散文是必须强大的,空间宽阔,视角宏伟,像泥石流倾泻而来。事实上,并不完全如此。《一颗牙齿的纪念》里里外外都是在日常生活里穿行,游刃有余,有内心的挣扎和对外部的抗争。正如此文结尾所写的:我详实地记录下了某一天,原本应该忠心耿耿伴随我的一颗恒牙所受到的从未有过的伤害。一场意外被我郑重其事地命名为事件。事后,除了懊丧,就是思忖着怎样才能实施起最有打击力度的报复。避而远之的强硬以及心底里的嫌恶并不能挽回一枚宝贵的牙齿。从此,我将不便从容地暴露,我的微笑会变得含蓄、动人。我会着意地隐藏,不再无所顾忌。我回避触及着那个并无感觉的点,善待其他看起来完好无损的牙齿。我将在一段时间内无比得怀念,怀念那颗陪伴我好多年的牙齿。生命的警告并没有声嘶力竭,却让人知道了痛痒。我只知道也果是山东临沂人,未曾谋面,但并不妨碍我对她散文的阅读和喜爱。也果散文的奥妙之处是她力图通过自己简朴的文字与隐蔽的视角,使事件现场散发出光辉,并以此达到与外部世界的平衡。此后,我在众多的媒体上读到了她的作品,如《正午的气味》、《剩下的事情》、《关于某地的记忆或遗忘》、《节目单》、《身体的秘密》等。这些作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果的散文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叙述的迂回曲折,如《被黑色浇灌的夜晚》起首句子:我想象着最多二十分钟以后我就会从这辆公共汽车上跳下去。当然在此之前,我得先走到后车门按响门铃。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句子,没有什么闪光的东西,因为她叙述的方式有别于日常叙述,使得整个事件发展过程的时间和空间,都有了很大的扩展。如《两个农民工和一堵墙的拆迁》中写农民工进施工现场:他们是到这家来干活的。事先,两个人便早已做好了准备。说是要砸墙。所以,他们带来了砸墙的工具。当然他们也准备好了力气,力气是攒在身体里的,平常看不见,类似于暗藏着的风,但是挥舞着铁锤的时候就给带出来了。一堵墙的消失一定跟铁锤敲击的力量和频率有关。他们还想到了声响,一种制造出来的剧烈而绝不动听的声响。那是严厉的不懈的敲击下伴随着的砖石、水泥、石灰的解体,是噪音。呈现在面前的就是这样一副司空见惯的劳动场面。用铁锤来参与毫无疑问属于破坏,但谁都知道破坏其实是为了重建。她没有开场就写农民工是怎么样的,没有肖像描写,也没有劳动场面描写,而是写与之相关联的“力”、“声音”,把着力点放在描写对象的暗处,使整个叙述有张有弛,别开生面。在特定的语境里寻找适合自己的叙述方式,是优秀散文家的必备修养。另一个特点是对现场细节深入捕捉。也果是用放大镜看现场的人。一组由三个单篇短章组成的《姿势》,充分体现了也果对现场细节把握的天分。我尤其喜爱其中《扎竹篱笆的人》:咖啡色的绒线帽,旧了的黑皮茄克,一双吞吞吐吐的棉鞋,这些堆在一起的装束与落在帽子底下的深褐色的脸,让一个男人轻易地跟旁边的树木区别开来。男人蹲在路边。如果身旁的树长得高大,又逢枝繁叶茂的季节,人肯定会被藏起来的。但是现在,那个缓慢蠕动着的身体

  像一只庞大的黑色的甲虫。她节俭而温婉,像一个手捏神谕的老人。《剩下的事情》有一段对乡村妇人的描写同样有力:一个从路上走过来的同村妇女大声朝他询问,言语间明显指向站在一旁的我,站在背后的她很感兴趣地问我是不是对方的亲戚。女人看来很爱说话,这样的性格似乎更加适合了乡村。只见她一阵风似的从眼前打了个旋儿后,又马上转向了远处。那边正蹲着几个农妇。离得还老远,就喊开了,豆子一样的声音嘭嘭嘭地落在土里趁机翻了个跟头,就挟带着股土腥儿窜到前面去了。细节的拓展和捕捉,是一个散文家生命力的具体体现。也果写散文的时间不长,但来势汹涌,题材多面,视野宽阔,关注底层人的生存状态,如民工、路上的车夫、餐馆的招待员等,她有母性的温爱与怜惜。她的文字有温暖。

  频频在《中国作家》、《美文》、《青年文学》等名刊露脸的朱朝敏,我非常熟悉她的文字。她有几篇散文在散文界有比较大的知名度,如《被刀子叙述的水稻》、《轻伤的道路,重伤的梦境》、《归去归州》、《起于乔木》、《身体或肉身》等。她的散文给我的印象是简单、弱小、原始、拙朴。这与她的散文观“文字是我手中的一把针尖,它不能形成道路,却开掘出无数抵达途径的可能——回溯、呈现、抵触、自省、仰望??这是被搅乱了秩序、一个人无数次莅临和回归的多角度现场。是独立之我和大众之我的握手言和。当我说着神灵——这个飘忽不定的概念——对于我和生命的安慰与关怀时,道路已经出现。我知道我的话无法解释。”是较为相符的。“简单、弱小、原始、拙朴”具备这样特质的散文,必是一个心灵洁净的人写出来的。独立于自己,区别于他人。她的立场是站在大地上看到的立场,她的视角是俯身事物的'内省视角。她不肆意汪洋,不枝散叶开,不刻意铺陈,不纵横开合。她的散文是文字的木刻。

  《被刀子叙述的水稻》是我阅读朱朝敏的第一篇有印象的散文。这是一篇命运意识很强的散文。她这样写割稻子:现在,刀子迫近水稻的根部。颗颗饱满的谷粒拥挤成一棵水稻,根根水稻弯曲了身子聚集在人的怀抱里。一把刀子收割,水稻在刀子里没了主张又心甘情愿地倾斜。锐利的边锋啜饮细小的草绿色汁液,留下粘稠的痕迹。锋刃带着男人被鼓励似的欢畅,迫切地进入。一捆捆的水稻睡在刀子的锋刃。我听见刀子沦陷的欢叫。黄泥上,另一双手把一捆捆的水稻码成一大堆。然后,它们被抱上一个轮子的手推车。我记得我当时同她通了一个电话,我说,你的这篇散文让人震撼。“水稻”是一个温暖的名词,也是一个令人心痛的名词,让人联想到光脚的农民、需要不断翻耕的泥田、高价的化肥与农药。水稻是一个隐喻,刀子也是一个隐喻,在农民的身上得到结合——不断重复的被戕害的命运。她回到生活的原始状态,回到事物的源头,并从中提炼出思想的光辉,像从沙子中冶炼出黄金。这样的文字,只有内心有疼爱的人,才会写出来。

  惟楚有才。湖北先古的圣贤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衍生了独具特色的古楚文化。朱朝敏汲取了这些地域文化,使之成为自己散文的营养。她的《归去归州》充分体现了楚文化,尤其是其中的民歌,像一缕金丝,在全文中闪闪发光。《归去归州》沿袭了她一贯的文风,慢慢地叙述,不枝不蔓,客观平静。表面上看,像一篇旅游散文,深入阅读,才发现是一篇呼唤传统文化回归的哲思散文,充满哀伤,动人心弦。其实这提供了一种我们对文本的再思考,即如何把“我”隐蔽起来,重新建立秩序,确立“发现”的立场。

  许多同行对朱朝敏的《身体或肉身》称赞不已,说这篇散文解开了“自身”的谜团,是对“我”的一次“解剖手术”。身体与河流、窗子等具有暗语意义的物象,都是颇受散文家青睐的。朱朝敏写的身体,更多的是写“人”的痛,生命是弱小的,只有赋予意义,人才会强大。朱朝敏比较关注弱小的东西,一棵树一块石头,它们艰难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的强大。我尤其喜爱她的《起于乔木》。这是一组写乡村风物的文字,有香椿、梓树、柳树、猫儿刺等,篇幅较长。写风物的散文很多,大多乡情浓郁,有记忆中的童真和恬美,朱朝敏的《起于乔木》却控制的很到位,含而不露,像一个骑手勒紧缰绳在慢慢地游走。她在《木梓树》这样去描述这种笨拙、近乎天生苍老的树木:木梓树有俊朗的枝杆,淡绿的叶片在旁逸的枝

  柯上随风翻动,露出银白的晃眼的光亮,像碎了一地的月光,那是树叶、阳光和风儿永恒、不知疲倦的游戏。细碎、淡黄的花就在它们的嬉戏中挺立出来,一朵,一枝,一簇地聚集,点缀——只能是点缀光亮、风儿,和淡绿的枝叶。马上,它们,就要告别,纷纷无力地跌落。我觉得这不是在写树木,而是写一段逝去的光阴——一群孩子在一起做游戏,后来大家散了,成长了,各走四方,有的衰老,有的消失,仿佛都是转瞬之间的事情。

  《散文》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1.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

  2.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情感目标:1。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培养学生富有个性,高尚健康的审美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2、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3、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

  4、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试卷

  课时安排:

  第一、二课时

  教学要点:考纲解读;命题趋势及对策;考题例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福斯特:假如散文衰亡了,思想也将同样衰亡,人类相互沟通的最好道路将因此而切断。散文就像一座干净的村庄温暖着焦灼的读者,熏陶滋养着一个又一个心灵。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谛、哲理,真挚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体。今天我们开始进行散文阅读的复习。

  二、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从选材上看,考试大纲明确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类型及顺序,即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由此可以看出,小说、散文仍然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热点体裁。从作品出处看,地方特色、名家名作仍是选文的重要方向。从考查内容看,试题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了考生的创意解读能力和探究能力,有的还间接考查了学生的写作分析能力。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要求学生“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并提出“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等三项九条具体的测试要求。散文阅读属文学作品阅读,高考测试除了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外,还要考查学生初步鉴赏评价的能力。

  三、知识点考查

  随着高考语文试卷文学性的强化,散文这种文体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许多感情真挚、文学色彩浓郁、富有时代气息的散文佳作都成了命题者的首选材料。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类考的大多是散文,题型变化不大,难度逐步降低。但从学生的解题情况看,得分率普遍较低,结果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不外有两个方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学生并不完全明确,以致训练无的放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学生未能熟练掌握,以致解题跟着感觉走。

  四、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

  感情。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因此,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从而读懂作者的感悟,领会文章的主旨。高考试卷中的散文阅读几乎每年都有这方面的命题。

  2、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展现。高考试题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3、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描写细腻,表达深刻,内涵丰富。高考散文阅读命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散文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语言进行鉴赏。鉴赏散文的语言,只有联系文章的主旨,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细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也是阅读散文的基础。

  4、正确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

  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象征手法、修辞技法等等,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高考试题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透视学生的阅读品位。所以,阅读散文还要注意鉴赏常见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

  5、精心组织符合要求的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试题,一直以主观性测试为主,题型基本不变,每年只在所考查的知识点上略有不同。从试题的要求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看,难度在逐步降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多数问题的答案在原文中都有照应、有暗示,甚至直接暗示。这就告诉我们,回答问题要善于从原文中抽取关键语句,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整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精练确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五、解题方法点拨

  (一)“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类

  【命题角度】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语境义)

  答题步骤为:

  ①本义入手,追根溯源。根据词语的本义,从上文中找到相关语境。

  ②关键句子寻线索。从相关语境中找出包含该词或其近义词的句子,体验其情感。③思路延伸得情感。通过类比联想,借鉴同类文章的写作特点找到答案。

  【命题角度】2.与本文主旨相关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明确词语地位。与文章主旨相关的词一般是文章的核心概念,看清它是文章的标题,还是主旨词。

  ②分析结构抓思路。理清文章结构,看清作者写了几个层面。

  ③抓关键词句,概括要点。从体现几个层面的关键句子入手,抓关键词概括出答案。

  【命题角度】3.表达段中、文中核心概念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审清题意明区域。看清答案从段中找,还是从全文找。

  ②整体把握,分清层次。给段落或文章分层次,找全词语的内涵层面。

  ③锁定关键词。由体现词语层面的关键词概括出答案。

  【命题角度】4.含义特殊、反映深层意义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结合文意定层面。结合文意,分清该词语包括几个层面的意思。

  ②立足全文,锁定区域。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各个区域,锁定关键句。

  ③归纳概括。从关键句中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关键词,归纳概括出答案。

  【命题角度】5.需要概括含义要点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明确地位,审清题意。分析题干要求,看清需要概括含义的词语是文章的标题,还是段落中心词。

  ②分清层面,概括信息。立足全文,分清词语包含的层面意思,总结概括出含义要点。

  【命题角度】6.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指代义)

  【答题思路】

  ①理解词语本义。所谓词语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理解其本义,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其临时含义。

  ②圈定特殊语境。圈定特殊语境,即圈定该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如此,方可能便捷地理

  解词语的临时含义产生的环境。

  ③联系语境分析。联系特殊语境中所写的内容,如背景、目的等,进而分析其“潜台词”,恰当解释词语的临时含义。

  【命题角度】7.运用了修辞的词语(修辞义)

  【答题思路】

  ①理解词语的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

  ②联系语境析修辞。任何修辞离开了具体语境,便不能发生作用,显出功能。故而,联系题干中要求解释的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有效阅读区间),分析它运用了何种修辞格。

  ③瞻前顾后断深意。在有效阅读区间内,在该词语的前或后皆有对其进行直接阐释的句子、段落。抓住了这些阐释性语句、语段,便找到了打开词语修辞义大门的钥匙。

  ④概览全文看表里。若在有效阅读区间内没有对须释义的词语的阐释性语句、语段,可联系全文主旨,分析文章表面上(表)写什么,实际上(里)写什么,而后由表及里,联系修辞方法分析该词的修辞义。

  【命题角度】8.文中反复强调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锁定有效阅读区间。根据题干提示,找到需要解释的词语在文中对应的位置,从而缩小搜索答案的范围。

  ②抓住关键词句分析。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文本中的相关区间中,一般都有与试题答案相对应的阐述性、表述性词语、句子。抓住它们,便找到了答案的核心内容。

  (二)“表达技巧”鉴赏

  1.从审题入手,善于从题干及选项中获得答题的信息

  要善于揣摩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准确地找到答题的切入口,从而比较准确地找到文中的相关信息区间。

  在题干中,常常会指明问题的区间和考查目的及要求。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平时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很快找到答题的切入口。

  阅读解题的核心是“提取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的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题干上,充分发掘题干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从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是正确解题的重要途径。

  2.掌握答题技巧,从内容上把握答题的要领

  认真审题,明确答题方向,这仅仅是答好题的必要前提。要进一步找准答题的信息区间,

  《散文》的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说出喜欢的词语。

  3、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散文中不同季节的树叶。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散文优美的意境。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散文中不同季节的树叶。

  活动准备:多媒体;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散文,引发兴趣。

  1、教师配乐朗诵散文《落叶》,请小朋友闭上小眼睛听散文的过程中,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你认为这篇散文美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同时请小朋友再次欣赏散文。

  二、再次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

  1、教师配乐朗诵散文《落叶》。

  2、请小朋友说说春天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并试着用肢体语言表示春天的树叶。

  3、请小朋友说说夏天的.小树叶是什么样子的,同时请小朋友用肢体语言表示夏天的树叶。

  4、秋天到了,小树叶飘到哪里去了。

  5、谁能用身体表现出树叶飘落的样子?

  6、小树叶飘到屋顶上,为什么屋顶变得金黄?

  7、水面上飘着许多小船,说的是什么。

  8、地毯又指的是什么。

  三、认识散文中优美的词语。

  请小朋友说说你认为这篇散文里的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四、游戏:树叶。

  1、老师做大树妈妈,小朋友扮演小树叶。老师朗诵散文诗,请幼儿依据不同季节用肢体语言表现不同季节的树叶。

  2、秋风吹来了,小树叶飘呀飘,小树叶除了飘到房顶上,小河里,草地上,大树妈妈脚下,还可以飘到哪里呢?

  3、谁愿意学着散文里好听的话也来说一说你飘到哪里,哪里变的怎么样?

  活动反思:

  1、能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教育活动,使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幼儿在与同伴、老师的活动中获得了全新的体验。

  2、提供了良好的质疑环境,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幼儿大胆提问,踊跃释疑。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的模式。一句“你提的真好!”大大增强了幼儿提问的信心;一句“大家说的真好!”进一步提高了幼儿释疑的兴趣。

  3、为幼儿提供了运用语言的机会。在幼儿进行仿编前,采用小组或三三两两自由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幼儿都有说话的机会,他们说话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4、综合艺术,照顾全体,使人人都能参与想象、讲述活动。用绘画的形式让幼儿把仿编的内容画出来,活动后便于幼儿再次交流。

  《散文》的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引导幼儿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梦境。

  3、引导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其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丰富词汇:五彩缤纷。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多媒体设备、散文诗的课件,花篮、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引出课题

  激发幼儿欣赏的兴趣:到了夜晚,梦姐姐就会提着花篮,从林中轻轻的飞出来,知不知道她去做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主要部分

  1、请幼儿欣赏课件《梦姑姑的花篮》

  提问:这是谁的花篮?好美的花篮,好美的诗,好美的梦啊!是谁做了这么美的梦?他们为什么会做梦?

  梦姑姑住在哪儿?她总喜欢做什么?

  2、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小黄莺做了一个什么颜色的梦,梦见了什么?为什么会做黄色的梦?

  小青蛙做了一个什么颜色的梦,梦见了什么?为什么会做绿色的梦?

  重点让幼儿理解梦姑姑向谁撒什么颜色的花?谁就会做什么颜色的'梦。

  梦姑姑又向谁撒下了花?小朋友做了什么样的梦?为什么是五彩缤纷的梦?(学习词汇:五彩缤纷:各种颜色都有,非常漂亮)

  3、我们把小动物梦到的美好的事物用语言表达出来,就写成了这首散文诗,《梦姑姑的花蓝》。

  听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我们再欣赏一遍,你仔细想一想觉得哪儿美?

  引导幼儿感受诗的语言美,诗的意境美,内容美。朗诵的非常有感情,有快有慢,有高有低。

  4、发散思维,讲述自己的梦境。

  5、引导:梦姐姐最喜欢爱幻想的孩子,今天她带来了五颜六色的花,请你们也来做个美美的梦。(可适当提示花的颜色和梦内容的关系)……

  孩子们,我们一起去树林、小河、和小动物们一起做梦吧!也让梦姑姑说谁睡的最安静最香甜。

  放优美的乐曲,请出"梦姐姐"为幼儿放一朵花,并请幼儿闭上眼睛想象。(注:有各种颜色的花)

  6、给幼儿提出要求:

  用优美的语言,完整的话说说自己的梦.

  三、结束

  让小朋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梦?

  总结本节课活动内容。

  活动渗透

  1、社会领域:绘画"我的梦"

  2、健康领域:怎样才能睡个好觉?

  活动反思

  《梦姐姐的花篮》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散文中提到的梦境给人一种宁静又美好的感觉。课件是我从网上下载的。让幼儿边听边欣赏画面,给予幼儿直观的视觉经验。而梦境可以是现实生活的再现,也可以是荒诞的,甚至是不着边际的想象。于是,这一话题更能触发幼儿的想象力。通过此次活动,让幼儿在画面的基础上进行再造想象,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散文》的教案 篇8

  活动准备

  课件《家是什么?》;电脑、音乐CD、投影仪等。

  征集“家是什么?”的话语,拍摄“我的家是什么”的录象。

  活动过程

  一、说说自己的家,激发幼儿的情感

  师:我们都有一个家,今天我们来说说自己的家,用最简短的语言来介绍你家中最特别或你最喜欢的地方?(提示幼儿将自己家中最精彩的地方,用简短优美的语言进行介绍)

  小结: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家,每个人的家都有特别的和小朋友喜欢的地方。

  二、欣赏、理解散文诗《家是什么?》

  1.欣赏散文诗《家是什么?》,运用课件帮助幼儿理解。

  师:那么家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散文诗《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家,是一座房子,有了房子,不再担心风吹和雨打。家,是一盏灯,有了灯,不再害怕夜晚没有星星和月亮。家,是一张柔软的床,有了床,累了,困了,可以睡上甜甜的觉,作个美美的梦。家是太阳,爸爸妈妈的笑容,是温暖的阳光。)

  2.谈论:散文诗里说家是什么?鼓励幼儿交流听到的散文诗。

  师:你听到散文诗里说家是什么?(及时纠正幼儿的语言)

  3.教师配乐朗诵(起立),幼儿第二次欣赏散文,理解诗歌的含义(重点是最后一句)。

  师:大家再仔细听一遍,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你最喜欢哪一句?请你说一说。

  家里没有太阳,为什么诗里说家是太阳?为什么又说爸爸妈妈的笑容是温暖的阳光?

  4.欣赏第三遍,加深幼儿对散文诗的理解。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大家可以跟着一起朗诵。

  三、引导幼儿用优美的语言抒发自己对家的感受

  1.分组讨论:你还觉得家是什么?

  师:诗歌里把家比作房子、灯、床和太阳,你们觉得家还是什么呢?想一想,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听。教师聆听幼儿的表述,鼓励幼儿大胆地抒发自己对家的认识和感受。

  2.请个别幼儿进行讲述,教师及时地给予适当的点评。(根据幼儿的讲述情况,及时给予引导或示范)

  师:谁来说说你还觉得家是什么?我们大家仔细听,看谁能象录音机一样,把大家说的再复述出来。(家是甜蜜的,家是香喷喷的,家是健康的,家是可爱的,家是快乐的,家是好玩的,家是开心自由的,家是安全的,家是幸福的,家是温暖的,家是舒服的,家里可以放进你的`快乐和悲伤,家是港湾,家是……)儿童

  你说的真好,我们一起把他说的再说一遍。

  3.与幼儿互动,复述幼儿的讲述,对优美的语句进行模仿。

  师:刚才大家说了许多,让我把最精彩的几句再来重复一下,如果我说对了,你们就给我拍拍手好吗? 谁能像我这样说一说?

  4.教师小结:我们都爱自己的家。

  师:我们都有一个温暖可爱的家,有了家,我们可以幸福地生活,可以开心地玩耍,还可以健康地成长,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

  四、抒发自己对父母的爱

  家里人心目中的家是什么

  1.引出家人心中的家是什么,一同观看录象,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的话。

  师:我们的家里还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又认为家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2.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师:你们听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家的感觉了妈?你们有什么感受?

  3.小结并抒发自己对父母的爱。

  师:就象小朋友说的,家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你们永远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最爱!让我们用好听的声音地对他们说:我爱你们!全体起立,一二。

  五、尾声:让爱住我家(放音乐)

  师:家里的每个人都爱我们,我们也爱他们,今天回到家,大家可以把刚才说的对家的感受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分享,我们还可以每天都对他们说声:“我爱你!”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我家,让爱永住我们每个人的家。

  附散文诗:《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 家,是一盏灯、一扇窗户、一张柔软的床。

  有了灯,不再害怕夜晚没有星星和月亮。有了窗户,不再担心风吹和雨打。

  有了床,累了,困了,可以睡上甜甜的觉,做个美美的梦。

  家是太阳,爸爸妈妈笑容,是温暖的阳光。

  《散文》的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内容,初步学习诗歌。

  2.借助图片欣赏散文诗,并结合生活经验进行仿编。

  二、活动准备

  1。磁性图片:蓝色的大海、绿色的森林、黑色的夜空、金色的秋天、红色的玩具橱;小鸟、小鱼、星星、石榴娃娃、布娃娃和家的图片。

  2。幼儿用书。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难点:理解散文中"家"的含义,理解学习并仿编散文诗。

  2。指导要点:通过观察图片、谈话等方式,引导幼儿运用生活经验进行联想、仿编诗歌。

  四、活动过程

  1。初步了解"家"

  (1)有序地出示小鸟、小鱼、星星、石榴娃娃、布娃娃、小朋友图片教师:这是什么?它们的家在哪里?(启发幼儿说出大海、森林、夜空等)。

  (2)教师出示蓝色的大海、绿色的森林、金色的秋天、红色的玩具橱图片;请幼儿上来给图片找"家",并将家放在相应的图片前面。

  2。 理解散文内容

  (1)提问:蓝色的大海。是谁的家?绿色森林,是谁的家?(随着幼儿回答,教师指到相应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

  (2)教师朗读散文诗给幼儿欣赏

  (3)再次朗读引导幼儿重点发现散文中用了一样的问句:你能给××找家吗?甜甜是用画画的方法帮它(他)们找到家的。

  (4)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提问:为什么说蓝色大海是小鱼的家。?为什么说绿色的森林是小鸟的家?(教师采用相同方法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含义)

  3.学习朗读散文诗。

  (1)模仿跟读散文诗。(使用幼儿用书)

  (2)完整朗读散文诗。

  4.尝试仿编散文诗。

  (1)蓝色的大海,除了是小鱼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如鲨鱼、海龟、水母、轮船…)教师把幼儿讲述的内容花画在小鸟的后面。绿色的森林,除了是小鸟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小猴、蘑菇、老虎……。)

  (2)教师采用相同的方法提问,相同方法记录,并带领幼儿看图完整的念一念仿编的散文诗。

  五、评价要素:能否积极运用生活经验进行联想,从家的颜色等多角度展开大胆仿编。

  六、活动建议

  1.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各种家的兴趣。

  2.继续巩固各学科,渗透和运用,如美术学科《美丽的家》等。

  3.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阅读幼儿用书,有感情的朗诵散文,引导幼儿仿编散文,并通过书面绘画和文字记录(教师记录或家长记录)的方式仿编散文,制作小书,并投放在阅读区。

  附:散文诗找家甜甜有盒五彩笔,爱画啥就画啥。

  宁宁问:"你能给小鱼找家吗?"甜甜拿起蓝色笔,刷刷刷,蓝色的大海是小鱼的家。

  洋洋问:"你能给小鸟找家吗?"甜甜拿起绿色笔,嚓嚓嚓,绿色的森林是小鸟的家。

  奇奇问:"你能给星星找家吗?"甜甜拿起黑色的笔,唿唿唿,黑色的夜空是星星的家。

  东东问:"你能给石榴娃娃找家吗?"甜甜拿起黄色的笔,哗哗哗,金色的秋天是石榴的家。

  "呜呜——"谁在哭?

  噢,布娃娃没有家。

  甜甜拿起红色的笔,轻轻一描,红色的玩具橱是布娃娃的家。

  咦,我们的家呢?

  甜甜拿起五彩笔,刷刷刷,嚓嚓嚓,唿唿唿,我们的家是海南!

  活动反思:

  我班的孩子思维很活跃,生活经验也比较丰富,他们愿意、乐意、也渴望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展现自己。整个活动幼儿的兴趣较浓,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宽松的语言情境,鼓励幼儿大胆的将自己的诗句念给在场的所有人听,以此体验成功的快乐和语言活动的乐趣、充分感受诗歌的意境美。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对诗歌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将幼儿的原有经验提升,让幼儿愉快的、大胆的表达,达到语言教学的最佳效果,同时我深深的体会到,在语言创编活动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特别是对于较抽象的知识,应该多提问,用语言慢慢去引导,才能拓展幼儿的思路,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而提高语言创编能力。以后一定要处理好教材中的细节部分内容,要做反复思考、体现细节。

  《散文》的教案 篇10

  在没有人类之前,这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是动物植物,是花鸟虫鱼、山川草木、飞禽走兽。鱼在水底游,它们的世界总是晶莹透明的。

  我相信动物与植物之间会有语言的交流,只不过人类所具有的聪明与智商与这种充满灵性的语言有着天然的隔膜,因而无法破译。鱼也会弹琴,它们把水底的卵石作为琴键,用尾巴轻轻地敲击着,水面泛开的涟漪就是那乐声的折射。我想鱼们肯定有记录自己语言的方式,也许那些被海浪冲刷到岸边的五彩贝壳,就是鱼希望能送到岸上去的语言表达方式。对于这些隐秘的、生动的、遥远的、亲切而又陌生、糊涂而又清晰、苍凉而又青春的语言,我们究竟能感知多少呢?在梦境里,与我日常相伴的不是人,而是鱼。每次吃鱼,那条长长的脊椎骨总让我浮想联翩,那一根尖尖的刺让人联想到肋骨,进而联想到女人。圣经里说夏娃是用亚当身上的一根肋骨制造的,隐喻女人是男人的肋骨,也就是身上最尖锐却不忍放弃的东西。

  很多古生物学家认为我们人类是由鱼进化而来的,我对此深信不疑。我一直相信所有的鱼都很简单。如果我是一条鱼,我会安于做一条鱼,而不去进化成人。我不想在劳累时闭上我的眼睛,不想在名利场上拼杀得遍体鳞伤。我愿永远睁开我渴望的双眼,用我的躯壳和灵魂来浏览这个世界。做一条简单的鱼是幸福的,这是我很久以来的看法。直到有一天我从电视里认识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鱼,才知道人还须向鱼学习做人的道理。你见过圣洁而有信仰的鱼吗?你肯定说没有。是的,这种鱼极少,你很难碰得到。但《探索》频道的记者捕捉到了它们的镜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鱼的凄美的故事:在北太平洋欧洲水域和我国黑龙江水流相对平缓的地方,每年夏初或秋末,会有大量的鱼从下游向上游迁移,那种迁移异常壮观,整个江面呈现出波光粼粼的一片,很像是繁星。这种鱼体长二到三尺,嘴大,鳞细,刺少,肉味鲜美,当地的居民把这些执着的鱼称为“圣鱼”,从不捕杀它们。他们说,鱼们之所以在这个产籽季节进行大规模的迁移,是因为它们不满意下游水质的脏,它们害怕自己的后代一生下来就面临被人类糟蹋的生态环境。因此不得不顶着逆流艰难而上,那情景真可以说英勇悲壮。这种鱼属北半球高寒地区的冷水鱼类,欧洲人把它叫做三文鱼,我们中国人则把它叫做大马哈鱼。电视里告诉我们,三文鱼在离海洋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淡水河里产卵,幼鱼孵化后在河水中生活三年,然后顺流游向大海。

  几年后,成年的三文鱼开始向自己的出生地洄游以繁衍后代。它们能利用月光和潮汐准确地判断方位,回到故乡。但是逆水洄游是一个艰苦卓绝、充满危险的过程,急流险滩、巨石横阻、人为捕捞,这一切都使三文鱼的回乡之路遍布着苦难与杀机;然而,无论怎样的艰难险阻,都不能挫败它们坚定不移的回乡的意志。这种鱼一进入淡水区便停止进食,全凭体内脂肪储存的能量坚持前进,碰到无法游过去的石堆、岩坎,尤其是一些落差较大的河道,它们就会奋力跃起,飞腾而过;一次不成,再来一次,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由于激烈的跳跃,它们的身体会由青黑变为暗红,有的甚至伤痕累累,但它们休息一阵后,便以更大的力量再度跃起。如此反复飞跃,层层升高,纵然摔得遍体鳞伤也在所不惜,直至越过层层险阻回到故乡。

  最悲惨的一幕有时会发生在秋末,那群顶着严寒逆流而上的鱼儿或许错过了最佳时期,被提前到来的冰雪封锁住了退路,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上游的江水便结成了冰,大量的三文鱼被冻死在江中,连同刚刚产下的鱼卵??有一位北欧作家在文章里写到:“我曾经尝过那里的河水,有点咸。”我猜想,他或许是说泪是看不见的,但尝得出。每一次在荧屏上看到逆流而上的三文鱼,我的心里便会充满一种悲情,这种比人类古老得多的动物活得这样凄美,令我感到心痛。但就在心痛的同时,我的心头总会涌起一种深深的感动与敬佩。我不知道三文鱼的体内拥有着怎样神奇的遗传密码,使它们不怕牺牲、不顾一切地回归故乡;我更愿意相信,在每一条这种鱼的心里,都有着一个执着的信念——无论漂泊多么遥远,无论路途多么坎坷,最终一定要重返自己的家园!对我们人类而言,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也有一片独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吧?那是梦想发源的地方,也是我们的`生命渴望回归的地方。常常地,我会在特殊的日子里与三文鱼在梦中相遇。

  每当我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因跋涉而疲惫不堪、因被人讥讽而犹豫不决、因遭受打击而身陷绝境时,脑海中立即会浮现出一条汹涌澎湃的江和一尾逆水而上的英勇的鱼,心底便有一个热切的声音响起来:嘿!前辈,你好!你能够终生坚守自己的信念,我会永远向你学习百折不饶的勇气。每念于此,我那伤痕累累的心底,就会积聚起一种巨大的力量!有时我想,梦境也是一种现实,这种现实以风景动物为依托,是一种拟人化的现实,人世间所有的哲理其实都应该产生自它们之中。要知道,在梦境中,梦境的情、景、事是现实,而更多梦境的“我们”则只是一具躯壳,可以说是真实的虚无。而且,梦境的语言具有永恒性,只要你有呼吸、有思维,它就无休止地出现,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联想。人类最终把语言变成纸张上的文字,本身就是一个冒险的不负责任的举动,因为纸会衰朽,它承受不了风雨雷电的袭击。如果人类有一天真的消亡了,这样的文字又怎会流传下去呢?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与大自然亲近,与它对话和交流,它们也许会在我们已不在了的时候,把我们心底的话永传下来。假如鱼也生有翅膀,它便拥有两个世界了。

  一个是水底的,一个是天上的。天上的鱼在飞翔的时候,也许会这样想,把文字留在水底的卵石上,不如让它们镌刻在空中更好。因为天空是一张多么广大的纸张啊。当水底的鱼哀叹人间已繁华不再时,飞翔的鱼却仍可赞美身下美轮美奂的废墟。

  《散文》的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金色花》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引入新课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泰戈尔是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的创作有五十多本诗和散文诗集、二十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戏剧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有《沉船》《戈拉》《小沙子》等,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伟大作家泰戈尔的散文诗,可以说影响了中国一代文学先驱他的散文诗如“心有灵犀一点通”一般地打动并启发着中国新一代的女诗人,女散文家——冰心她写的颇有影响的《寄小读者》,便是最好的例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金色花》

  二、激情诵读,注意生字和词意,感悟亲情朗读课文。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匿(nì)笑祷告(dǎo)花瓣(bàn)衍(yǎn)

  2、解释下列词语。

  匿笑:偷偷地笑。

  祷告: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3、小组间朗读比赛:看哪组读的最好,人物的感情表达的最贴切?

  请其他小组根据刚才的朗读和自己的理解,点评小组朗读,并说明理由。

  如:感情基调的喜悦、温馨、深情,从中我读出了妈妈的……或孩子的……,或我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妈妈、孩子。

  诗中写的是怎样一个孩子,怎样一个母亲?

  (诗中的母亲是一个充满深深的爱、是一个教徒、爱好文学的人,孩子是顽皮的、活泼可爱的。)

  4、朗读一下你最喜欢的词或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重点句子示例:

  (1)“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

  (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怪)

  (3)“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调皮,撒娇)

  三、深入研读,合作探究

  刚才我们师生用我们自己的声音演绎了这首优美的诗歌。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对多么可爱的母子啊!

  讨论:

  1、“我”为什么要变成金色花?文中的孩子,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的?

  因为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圣洁而美丽,变成金色花就是意味着自己给予母亲的爱是圣洁而美丽的,正可以表达自己回报母爱的心愿。

  这种写作方法叫借物抒情:物和情之间有某种类似(精神)如:诗人可借梅、莲、松、竹等表达特定的情感。诗言志、歌咏言,就是这个道理。好处是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通俗化、具体化,特别是表达情感类的题材,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常用的表现手法。这种写作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形象化,读来意味悠长,那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借助某种具体可感的形象,用生动、鲜活的事例来表达某种情感,使我们的文章更有韵味。

  2、一天之中,“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

  诗人借金色花构成三次嬉戏画面来表现母子情深的

  妈妈我

  做祷告时—————散发香气

  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时————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3、我变成金色花后,为什么不让妈妈知道?

  因为孩子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只是悄悄地让妈妈感到温馨,就是瞒着妈妈。

  4、把握全诗主要内容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并用一句话来概括。

  本文作者借金色花,通过金色花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达对母亲的爱

  四、小结

  本文作者借金色花,通过金色花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达对母亲的爱,借景抒情,把母子间的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板书:

  散香气

  金色花投身影母子情深

  捉迷藏

  ①借用具体的形象②以生活图景③来抒发对母亲的爱。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荷叶母亲》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难点:

  1、重点: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难点: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义气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响起,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惊惶伤心时,为你找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零乱的思绪;母亲是困顿中的一股甘泉,当你精疲力竭时,为你送去能量。母亲的力量是伟大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

  二、介绍作者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三、解读课文

  (一)读“荷”(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聆听名家朗读,掌握朗读技巧,感受文章情感,提高朗读水平。

  2、再读课文,各小组选出“最美”的声音展示给大家。选手从文中选一段自己喜欢的文章读给大家听,其他人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选手要拿出比拼的精神,一决胜负,评选我们班最美的声音——“一八好声音”。(从节奏、情感、字音、停顿等方面点评)

  3、朗读完了课文,我们一起梳理一下课文内容:

  (两缸莲花)→(回忆中的红莲)→

  (二)品“荷”(品物中话语感至爱亲情)

  1、可见本文主要描写的事物是:“红莲”。作者一共几次写到红莲?每一次看红莲时自然环境和红莲的情景是怎样的?作者的心情如何?

  红莲转危为安,作者的心情也由烦闷变为感动,可见作者的心情和红莲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2、作者说“深深的受了感动”,仅仅是因为看到了什么而感动,还是因为联想到了什么而感动呢?哪句话是作者联想到的内容?

  生:首先看到在狂风暴雨中,是荷叶用它那脆弱的`身躯为红莲挡住了风雨的侵袭。由这幅情景联想到母亲对儿女的呵护,荷叶保护红莲就像母亲保护儿女一样让人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赏析:心中的雨点,即人生路上的困苦、坎坷、挫折。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荷叶对红莲的保护就像母亲保护儿女那样,不惜一切,甚至生命,突出了母爱的伟大,表达最着和对母爱的赞美之情。告诉我们,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的人,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风避雨的人。

  荷叶对莲的这份情谊、爱护不正是我们一出生就在享受的母爱吗?

  作者通过这些荷叶来写母亲,借助这雨中的荷叶保护红莲的情景彰显母爱的伟大,赞颂母爱,从而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这种借助描写客观事物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法叫“借物抒情”。

  (三)赏“荷”(养审美情趣提审美能力)

  5、作者借助圣洁美丽的景物赞美了世上至善至美的亲情,美丽的景和感人的情是通过优美的语言传达给我们的,你认为哪句话写的美?找出来赏析一下。(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比比看哪一组同学能用你的一双慧眼在文中发现更多的美点)

  【展示】如:①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飘在水面上。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花瓣漂浮的情态。)

  ②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今晨却开满了,亭亭的在绿叶中间立着。(“开满”和“亭亭”写出花开的很精神抖擞的样子,富有生命力)

  ③那朵红莲,被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繁密”写出雨下得急,“欹斜”写出红莲不堪风雨侵袭楚楚可怜的样子。)

  ④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取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运用拟人的写法,写出荷叶为保护红莲而显示的勇敢坚强精神,也让人感到,在荷叶的保护下,红莲安全了。)作者借景抒情,景因情真而更美,情因景美而更真。

  (四)赞“荷”(懂得感恩学会抒情)

  1、根据课文内容出了一副上联,大家凭借对课文的理解,齐心协力对出下联?上联:荷叶护红莲抗风抗雨勇敢慈怜

  下联:母亲爱儿女受苦受难无私奉献

  2、作者借赞美荷叶来赞美母亲,赞颂母爱,这是冰心作品的三大主题之一,我们通过他的一首小诗再次感受冰心作品中的母爱,体会借物抒情的妙处。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繁星》

  四、小结

  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赶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也依然纯洁明净。相信我们的生命中总会有一张为我们遮蔽风雨的荷叶——我们的母亲。让我们在平淡的生活中,留心感受、回报这份至真至纯的母爱。

  《散文》的教案 篇12

  一、 活动目标

  1、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了解诗歌的大概内容,并学习有感情的朗诵。

  2、 鼓励幼儿大胆创编不同的简短诗歌,培养发散性和求异性的思维。

  3、 学习词语:"梦"、"五颜六色"、"金黄"、"碧绿""火红"。会应用适当的词语修饰语句。

  4、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5、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二、 活动准备

  1、 知识准备:知道每个人都会各种不同的梦,梦是在睡眠时才会产生。欣赏过田野、河塘、秋色等美丽风景。

  2、 物质准备:梦姐姐图片、小黄鸡、小青蛙、红颏鸟做梦时的彩图片,花篮、各种颜色的花、实物投影、字卡、钢琴曲磁带。

  三、 活动方法激发法、直观表达法、观察发现法

  四、活动过程

  (一) 出示梦姐姐的图片,知道梦姐姐的形象和作用。

  1、 提示性的问话:你们做过梦么?什么时候会做梦?想知道是谁让你们做梦的么?

  2、 看实物投影,观察梦姐姐的形象(出示字卡:五颜六色)

  (二) 欣赏散文诗

  1、 激发幼儿欣赏的兴趣:到了夜晚,梦姐姐就会提着花篮,从林中轻轻的飞出来,知不知道她去做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 有感情的配乐朗诵诗歌。

  3、 回忆式的启发提问:梦姐姐都让谁做梦了? 她是怎样让它们做梦的?小黄鸡做了一个什么梦 (出示字卡:金黄色) 利用实物投影观看小黄鸡做梦彩图同样方法提问小青蛙和红颏鸟。

  4、 看图片再次欣赏散文诗,鼓励幼儿可以跟着朗诵。

  (三) 幼儿创编散文

  1、 引导:梦姐姐最喜欢爱幻想的孩子,今天她带来了五颜六色的花,请你们也来做个美美的梦。(可适当提示花的颜色和梦内容的关系)

  2、 放优美的乐曲,请出"梦姐姐"为幼儿放一朵花,并请幼儿闭上眼睛想象。(注:有各种颜色的花)3、音乐停止后鼓励幼儿创编相应的梦,激发幼儿想象与他人不同的内容。

  五、各领域的渗透

  1、 认知领域:人为什么会做梦?(科学)

  2、 社会领域:绘画"我的梦"3、 健康领域:怎样才能睡个好觉?(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

  六、环境中的渗透环境布置:《梦姐姐的花篮》,在相应颜色的花旁边贴上相关的彩图,便于幼儿复习朗诵。并可以让幼儿画出不同内容的自己的梦,贴在相应花的后面,自由创编。

  七、生活中的渗透可以在午睡后讲一讲做了什么梦,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八、家庭教育

  1、 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

  2、 在和幼儿交谈或听他讲述时,可以适当的教他一些形容词,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活动反思:

  《梦姐姐的花篮》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散文诗,散文中提到的梦境给人一种宁静又美好的感觉。课件是我自己精心制作的,让幼儿边听边欣赏画面,可以给予幼儿直观的视觉经验,并在不同的梦境中去触发幼儿的'想象力。因此,通过此次语言欣赏活动,不仅让幼儿在PPT画面的基础上进行再造想象,而且可以大胆地表达幼儿的所思、所想。开始部分我利用幼儿感兴趣的识字和组词游戏引出语言欣赏的主题内容;第二部分采用PPT多媒体来进行教学,用课件展现逼真的色彩,让幼儿通过视、听感受散文诗的梦幻色彩、优美意境。本环节采取了开放式的提问,老师提供给幼儿充分表述的机会,引导幼儿发现花的颜色和梦内容的关系,一改一听、二问、三总结的传统模式。而是进行分段欣赏—提问—设疑—释疑—再欣赏的方式层层递进,通过我的提问"小黄鸡得到什么颜色的花?它梦见了什么?金黄与黄色有什么不同?请幼儿说一说在小黄鸡的梦里仿佛看见了什么?有什么感觉?——猜猜看在小青蛙绿色的梦中还会梦见什么?有什么感觉?——请幼儿说一说在红颏鸟的梦里仿佛看见了什么?有什么感觉?来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我并不是在等待幼儿正确答案的出来,而是鼓励幼儿尽可能的讲述梦的内容,不强求答案的正确度、完整性,不断引导幼儿用已有知识经验来推断下面可能发生的事情。不仅能激起孩子带着问题学习的欲望,更给孩子创编的空间。在集体讲述时,全体幼儿都能有兴趣的用完整的句子来讲述整首散文。第三环节是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纺编散文,发挥他们再造想象的能力,鼓励幼儿创编与花色相应的梦,激发幼儿想象与他人不同的内容,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回答,用上优美的词汇:梦姐姐送给我一朵()色的花,我会做一个()色的梦,我梦见了……本环节充分给予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述的机会,让幼儿告诉大家自己认识的颜色,以及还有什么东西是这种颜色的。在老师的帮助下,幼儿能以散文中的形式来表述。但在仿编环节中,幼儿的思维不是很开阔,联想到的事物有类同,如果教师再引导的深入一点,那仿编出来的效果可能还要好。

  《散文》的教案 篇13

  主题生成原因:

  家像一个宁静的港湾,常常是每个人一生中魂牵梦萦的地方,浓浓的亲情,会使幼儿感到安全,得到温暖。在上一个的主题中,孩子们去了解了妈妈的一些生活并尝试给妈妈过节。孩子渴望妈妈温暖的怀抱,也期盼和爸爸一起游戏。在活动中我们也发现在一个家庭中妈妈爸爸是相辅相成的,为了强化亲情呵护在幼儿成长中的积极影响,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感激,学会报答,学会关心,学会爱,让每个幼儿从小成为和谐家庭中的一员,我们结合上周的主题内容生成了本次主题:《我的爸爸》

  主题生成目标:

  1、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谈话,学会用简短的语句介绍自己的爸爸。

  2、在活动中幼儿能增进对自己爸爸的了解,培养幼儿关心和热爱爸爸的情感。

  3、熟悉爸爸的衣饰特点,能选择多种图案来装饰爸爸的领带,更主动的关心爸爸

  4、复习认识点卡,并能按顺序给3以内数量的点卡排序及匹配实物。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社会活动:

  我的爸爸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谈话,学会用简短的语句介绍自己的爸爸。

  2.鼓励幼儿养成安静地听同伴谈话、轮流交谈的习惯。

  3.是幼儿增进对自己爸爸的了解,培养幼儿关心和热爱爸爸的情感。

  教学准备:

  事先请幼儿观察自己爸爸的日常生活,了解爸爸在家做些什么事;课件。

  教学过程:

  1.通过提问引出谈话话题。“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爸爸,个人的爸爸都不一样。今天我们请小朋友来说说你的爸爸是什么样子的`?他在家都做些什么事情?”

  2.引导幼儿围绕“我的爸爸”自由交谈。

  3.引导幼儿集体谈爸爸。

  4.通过提问拓展谈话范围。例如:教师可以问:你喜欢你爸爸吗?你愿意为你爸爸做些什么?

  5.欣赏歌曲《好爸爸,坏爸爸》,结束活动。

  语言活动: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教学目标:

  1、观看录象,了解大头儿子对妈妈的爱,乐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2、学习认真看录象。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理解父子之间的爱

  教学难点:

  能说出自己和爸爸喜欢做的事

  教学准备: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VCD片中的“父子之情”、电视等。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你喜欢你的爸爸吗?最喜欢跟爸爸玩什么?

  2、你的爸爸喜欢干些什么?

  二、引出故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1、提出看录象的要求和内容。

  2、完整看录象

  3、讨论录象中的内容:

  小头爸爸没回来,小头儿子怎么说?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间的睡前约定是什么?

  小头爸爸想起什么笑了?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玩了些什么游戏?

  你和你的爸爸喜欢玩怎样的游戏?

  4、再次完整欣赏故事。

  美术:

  爸爸的领带

  教学目标:

  1.能选择多种图案来装饰爸爸的领带。

  2.熟悉爸爸的衣饰特点,更主动的关心爸爸。

  教学准备:

  1.色彩、图案各异的领带若干。

  2.以剪好的领带形状的纸人手一份。

  3.蜡笔、剪好的不同颜色、各种图案的碎纸。

  教学过程:

  一、爸爸喜欢什么样的领带。

  1.出示色彩、图案各异的领带,提问:“小朋友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吗?”“家里谁最喜欢用领带啊?”

  2.请幼儿自由观赏领带,说说领带的颜色及花纹。

  3.“你的爸爸喜欢什么样的颜色和花纹呢?”

  4.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能用什么图案来做领带爸爸会喜欢呢?

  5.观察教师用碎纸图案贴画的方法装饰领带,贴画时,注意不要把碎纸粘到一起。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够成熟,缺乏连贯性;孩子们安静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仍需加强等等。总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争取做得更好。

  《散文》的教案 篇14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逐渐增强,引导他们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是很有必要的。《花瓣儿“鱼”》是一篇语言丰富而生动、意境优美而纯真的散文,适合中班的幼儿欣赏。“花瓣儿一沾到水面,扑楞楞,就变成了一条桃花儿鱼、杏花鱼、梨花鱼。”,“花瓣鱼”有趣的变化过程充分吸引幼儿;花瓣鱼的无限魅力及花瓣“不舍得”树的散文情境设计,更是引发了幼儿奇妙的遐想,拓展了幼儿思维。

  活动目标:

  1、聆听散文、引发遐想,感受散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境。

  2、合理想象,以移情体验的方式生动地描述。

  活动准备:

  1、观察过桃花、杏花、梨花等开花的树或图片,玩过花瓣。

  2、春天里各种花的课件、一段舒缓的音乐、小溪图,玉兰花、茶花、迎春花的图片及相应的花瓣图若干。

  活动过程:

  一、略看春景,发现美

  1、引题:春天来了,各种各样的花都开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幼儿欣赏春天里各种花的PPT。

  3、提问:看了这些花,有什么感觉?

  二、细品散文,理解美

  1、有趣的花瓣鱼

  ①讲述故事:“春天来了??香喷喷的小溪了。”

  ②提问:是谁把花瓣送进小溪的?花瓣儿是怎么变成花瓣儿鱼的'?花瓣儿鱼漂亮吗?

  自从小溪里有了花瓣鱼,小溪就变成了一条怎样的小溪了?

  假如你家旁边也有一条香喷喷的、彩色的小溪,你会怎么做呢?

  2、“舍不得”捕的花瓣鱼

  ①讲述故事:“好多人都知道??谁也舍不得捕捉它们了。”

  ②提问:捕鱼人有没有捕走花瓣?为什么捕鱼人不把花瓣鱼捕走呢?

  3、想回家的花瓣“鱼”

  ①讲述故事:“经过了夏天、秋天、冬天,??今年的花儿开得真早啊。”

  ②提问:花瓣鱼又重新回到了哪里?

  为什么花瓣鱼要重新回到树上?

  花瓣鱼回到树上又变成了什么?

  三、聆听散文,感受美

  1、幼儿完整欣赏散文。

  2、提问:欣赏这首散文时,你有什么感觉?

  四、仿编散文,拓展美

  1、教师出示迎春花、玉兰花等图片。

  2、提问:春天里还有哪些花开了?你能帮它们也变成花瓣鱼吗?

  3、幼儿尝试用散文里的“**瓣儿沾到水面,扑楞楞,就变成了一条**儿鱼。”句式进行仿编。

  五、延伸散文,创造美

  1、给幼儿一张蓝色纸作为“小溪”,放于幼儿身后。

  2、幼儿选择喜欢的花瓣贴在“小溪”中,然后进行添画,变出各种各样的花瓣儿“鱼”。

  《散文》的教案 篇15

  目标:

  1、理解散文,感受散文所表现的春雨的美。

  2、学习用优美的语言表述春天的景色,尝试改编散文。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带幼儿欣赏过春雨的自然景色。

  2、轻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指导要点:引导幼儿感受散文中的意境,并鼓励幼儿大胆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象。

  活动过程:

  1、说春雨

  (1)猜谜导入: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全不见。(雨)

  (2)讨论:春天是什么样的?春雨又是什么样的?春雨让人感觉怎样?

  反思:以猜谜语形式导入活动,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2、欣赏散文《春雨沙沙》。

  (1)配乐朗读,提问:

  听了散文,你有什么感受?

  散文中都写了春天里的什么颜色?

  春雨像什么?是怎么落到地上的?

  (2)出示挂图,再次欣赏。

  (3)动作表现春雨。

  反思:孩子在欣赏散文和讨论春雨的`过程中,能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对春雨的感受,这样孩子在讲述时就能做到侃侃而谈。

  3、编春雨。

  (1)改编:谁衔着雨丝?绿的,是什么?红的,是什么?

  (2)教师将幼儿改编的内容连贯的描述一遍。

  反思:在此环节中,幼儿能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词汇进行组合,编出符合主题的儿歌。

  4、画春雨。

  尝试进行想象绘画,画出春天的景色。

  反思:幼儿把自己想象中的春雨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进一步感受到了春雨的美。

【《散文》的教案】相关文章:

散文《落叶》教案12-05

有关散文的教案12-16

《散文诗》的教案02-27

大班散文诗教案04-14

大班语言散文落叶教案12-04

大班语言散文《落叶》教案12-10

有关散文的教案12篇12-16

《散文诗捉迷藏》教案09-22

散文诗找家大班教案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