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作文

时间:2024-10-04 15:39:40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散文作文汇编8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散文作文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散文作文汇编8篇

散文作文 篇1

  早晨,初来到美丽的校园,校园里还有一层薄薄的雾;似乎给校园蒙上一层面纱。

  来到校园,便听见了鸟儿的鸣叫声,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地上的青草上还有露水,显得格外青翠。挺拔的香樟树,一年四季都是绿的',好像是绿的使者。矮小的灌木丛被园丁修剪成方形、圆形、长方形的,显得格外的美丽。

  来到校园的东边,宽大的科技楼,门前有一排矮小的灌木丛,还有几个圆形的。走到科技楼的里面,有几条路,顺着路走,就到了一个小花园,是用碎石子铺成的小路,小路旁还有几个石凳,中间有一个石碑,上面刻着“勤劳”,寓意着做什么事都要勤劳,不能懒惰。

  来到校园的北边,对面是高大的办公楼,大概有五层,像巨人送耸立那里,正视着校门口。再往前走一点,就能看到体育馆、音乐教室和食堂了。体育馆虽然不高,但是有一个礼堂那么大。再往前走一点,就能看到停车场和宿舍了。

  来到西边,有一栋连着一栋的教学楼,走近点就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了,教学楼中间有一个小花园,有几个石凳,还有遍地的青草。中间有一个石碑,上面刻着“勤奋”,寓意着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二楼上面刻着:千锤成利器,百炼成纯钢。这几个字提醒我们,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校园,校园的早晨。

散文作文 篇2

  童年的日子简单但纯真,清贫但满足,充满了快乐,我永远望不了我幸福的童年生活。童年时,有烦恼可以乱发脾气,高兴时可以手舞足蹈,童年永远是那么单纯。童年的经历能影响着人的一生!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有趣的,童年是难忘的,童年的颜色是五彩缤纷的,童年的事总是让我记忆犹心,就像刀刻在石头上的裂痕一样,无法抹掉。快乐的童年像雨后的彩虹一般,缤纷绚丽,曾经做过的许多有趣的事就像一颗颗明亮的小星星在童年的天空中闪烁的。偶尔自己或别人提起来就引来一阵欢笑。下面我就给你说一件我小学时非常有趣的事。尹老师再给我们大家认真地上课,她看到了正在玩的涂兴昊就说:“涂兴昊,挑山工有着什么的品质。”他想了想说:“两个小板凳儿。”大家当场笑个不停。呵呵,这些有趣的故事一直保留在我的脑海中,永不丢弃。

  夜的翅膀攀缘到不眠的窗前,花季背后,童年逝去,是一种无法拒绝的伤痛。心事的空间变得难以捉摸。我的世界里,没有的动画片,没有了捉迷藏,没有的丑小鸭,没有了快乐,没有了痛苦,仿佛一下子变大许多。以前的我老是想快快张大,可是现在我还是相当以前幼稚可爱的.我的。好喝的哇哈哈牛奶,我想喝可一喝大家都笑我;好玩的玩具,我想玩可一玩大家都笑我;好玩的蹦蹦床的,我想玩可以一玩大家都笑我。可我想高声说道:“为什么我不能喝?为什么我不能玩?这些上面又没有写小孩子专玩。况且我们又没到成人。”可是我不能这只能让我成为大家的笑柄。

  再见了,可爱的童年,虽然要与你分别了,但我一定不会忘记你这位真挚的朋友。离开你以后,我将会再认识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少年”,它将会和你一样,为我的成长旅程再画上绚丽的一笔!

散文作文 篇3

  很多年来,迟子建作为一名小说家颇受文坛重视和关注,迟子建散文读后感。但当我读完《假如鱼也生有翅膀》后,我认为迟子建也是一个十分优秀的散文家。

  《假如鱼也生有翅膀》全书分六辑,共73篇散文。自序是一首《致爱人》的诗。“你离去了/从此环绕我的河流/就是两条了……”这凄伤优美的歌,仿佛以里尔克式痛苦召唤人性复归神性的语言,青铜般地唱起了序曲。我把她写在第一辑《春天最深切的怀念》里的篇章,视为通过语言而进行的一种很内在的心灵历险和疼痛。的确如此,迟子建在爱人出车祸去世后,经历了“最残酷、黑暗、绝情”的日子。那日子尽管悲痛,但迟子建是坚强的。为此,她有了对生命无常的更深切的感悟和对亲人刻骨铭心的怀念。当然除写爱人的篇章之外,迟子建在此书所涉及的题材颇广。其中有对童年生活的追忆,对出访国外的随想,对小动物的遐思,以及阅读札记和写给同行的印象记。通读全书,你会呼吸到一种大自然与作者和谐之美的气息。比如:《中国北极的天象》、《女人与花朵》、《鲁镇的黑夜与白天》等,既以女性独特的视角,阐述了自然万物的生长与变化,又道出了人在大自然中沧海一粟的哲理。

  迟子建是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她在写小说之余所写的散文,是真情的流露。读者很容易用心灵去感觉、触摸、沟通和接近一个真实的她。她是孤独的,又是安静的。她唯一的嗜好是创建精神之塔。她说:“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消蚀的过程,读后感《迟子建散文读后感》。我们要完善自己,因而不怕消蚀。” 迟子建写作就是渴望一种生命的超越,一种整个人生境界的升华,一种寒冷中的燃烧。她的长篇小说《满洲国》是这样,这部《假如鱼也生有翅膀》也是这样。该书第二辑《时间怎样地行走》等22个短文,便是她写得非常有意思的文章。所谓:“辞达而已矣”也。

  《会唱歌的火炉》是一篇描述作者少年时代,在大兴安岭度过的时光。它让读者跟随着他们姐弟三人,推着空车上山拉柴火。“那里生长着的鲜树,比如落叶松、白桦、樟子松是绝对不能砍伐的,可伐的树,只有枝桠纵横的柞树和青色的水冬瓜树。冬天的时候,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气温,是司空见惯的。”这篇散文以大兴安岭寒冷的冬天为背景,写出了在艰难生活中亲情的温暖。

  文中说:“在山里呆得时间久了,我和弟弟都觉得手脚发凉。父亲就会划拉一堆枝桠,为我们笼一堆火。洁白的`雪地上,跳跃着一簇橘黄的火焰,那画面格外地美。我和弟弟就凑上去烤火。因为有了这团火,我和弟弟开始用棉花包裹着几个土豆藏到怀里,带到山里来,待父亲点起火后,我们就悄悄把土豆放到火中,当火熄灭后,土豆也熟了,我们就站在寒风中吃热腾腾、香喷喷的土豆。”也许正是因为小时候有这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时光,迟子建的笔底便有了东北风景的苍茫与壮美。

  《木匠与画匠》是作者爱人去世后,装修新居时的随感。迟子建的散文大多与童年生活有关,这篇也不例外。她说:“童年的时候,我觉得木匠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我们那时用的家具,哪一个不是木匠亲手打出来的呢!想着木匠能让椅子长腿,能让桌子镶上抽屉,就觉得他们是有道理牛气的。”

  倘若你纵观迟子建的这本散文集,你可以感受到人与自然风光的融融暖意,可以体会到一个艺术家、文学家或思想家的成就最终都是孤独所取得的成就。孤独的坚守,才能创造精神之塔。拿《庄子》的话形容,则是“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迟子建正是这样一个孤独的坚守者。因此在热闹的群体中,她特别醒目地拥有了她自己。

散文作文 篇4

  行走于被枯黄残破的树叶所覆盖了的道路上,听着鞋底敲打冰冷大地所发出的声音,望着那花坛中一寸一寸死寂着的土地,只有角落里的松柏仍穿着墨绿色的单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着。

  冬风驱逐了几乎全部的绿色,只剩下由冰冷的钢筋混凝土所堆砌的灰色世界,吞噬着人们早已冰冷的内心。此刻,没有春季夹岸桃花的浪漫,没有夏季轻盈垂柳的柔美,没有秋季云霞般枫叶的灿烂。几乎什么也没有—除了把人心一点一点染灰了的苍凉的灰色。在这比单调函数还要单调的冬天里,还有何乐趣呢?

  大自然非凡的创造力与强烈的艺术气息从未消减过。它在我感到疲乏,感到厌倦时,便拿起身边的云朵,随意地拍了一拍,便魔幻般地变出万千晶莹的.花朵,轻柔的撒向人间。

  雪花,跳着华尔兹,在空中缓缓落下。在微风的伴舞下,雪优雅地轻盈地飞旋着、飞旋着。仿佛在留恋天空的广阔,又似乎对大地热情的怀抱显得有些忸怩,它们在空中徘徊着,徘徊着。留下一道道平缓的曲线。渐渐地,雪静悄悄飘落在泥土上,霎时便化作甘露融入大地的肌肤。 那一刻,只在那短短的一瞬,我仿佛感到时空在顷刻间凝固,唯有那雪挣脱了一切的束缚,在优雅地飘着,飘着。所有一切一切的声音也戛然而止,唯有耳畔回响着自然对雪的赞美。 北国的雪何尝没有它温柔的一面,又哪次没有给人带来心灵的慰籍。

  雪是无根无叶无茎的鲜花,它承载着纯洁的白色,是在寒风中凋零了的植物的灵魂。这些灵魂眷念着故乡,以雪这样一般圣洁躯体回归泥土。原来,表面凶恶的冬风并没有驱逐绿色。相反,它带来雪—这一蕴含春天生机与希望的种子。雪被播种在大地上,来年的春天就蛰伏其中。

  人的一生亦不是这样。当我们在经历人生的严冬时,理想破灭,未来显得那样渺茫。信仰在彷徨与自怨自艾中轰然倒塌,灵魂不知迷失在何方,只—剩下心灰意冷的躯壳。这时心中总是有种东西在飞舞、在飘动,那是希望的种子,是雪。

  雪,缓缓地飘吧飘吧。灵魂已回归泥土,希望就此被播种。

散文作文 篇5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

  他有一篇美作,名为《心田上的百合花开》。这篇文章深深的感动了我。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绎出一段美丽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一个小小的“心灵”,为了心中那个美好的愿望,竟是如此的执著和坚韧。它,的确不是一株野草。

  偏僻遥远的山谷、高数千尺的断崖,预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愿望的道路必然艰难曲折。恶劣的生长环境,并没有消磨它作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虽然它刚诞生时长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样。但一个坚定的念头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开花,我要以花作证。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与自然环境顽强地抗争。

  如果说与生长环境的抗争,只是野百合为实现美好心愿迈出的第一步的话,那么,野草的讥讽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面对的更严酷的考验。野百合是执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面对野草的'嘲讽讥笑、蜂蝶的鄙夷劝导,野百合坚定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不事张扬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动默默抗争,独行其道,终成“正果”:“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花是信念的结晶,是心血的凝聚。野百合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正因为这美丽来之不易,所以当百合谷成为人们的“圣地”之时,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谨记第一朵百合的教导:“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文章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层层衬托,塑造了一个充满灵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百合谷其实就是一个充满世事艰辛的大社会的缩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尝不具有人生奋斗的典型意义: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以花来证明”。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文坛,林清玄这个土生土长的作家,以其乡土气息、传统情怀、民族意识以及他独树一帜的禅佛文化,成为最为多产而且作品畅销的作家之一。林清玄多次提到影响他性格和写作风格的母亲。他说,小时候母亲曾告诫他,写东西要“有趣味的你要多写一点,与别人分享;辛酸的少写一点,留着自己晚上回房间里哭就行了。因为人生已经够艰辛了,人家来读你的文章,应该从你的作品里得到安慰,得到启发,得到提升”。而《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则巧妙地将趣味与辛酸结合起来,以趣味抒写辛酸,使人从中“得到安慰,得到启发,得到提升”。他认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灵中某些高贵物质的展现。野百合的形象,正是林清玄心中的“富人”的形象。林清玄就是企图用文学的语言,表达一些开启时空智慧的概念,表达一个人应该如何舍弃和实践,才能走上智慧的道路这一生活哲理。

  在林清玄看来,人生的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欲望、物质带来的美;第二个层次是文化、艺术、文明带来的美的满足。第三个层次是灵性、精神的美,这是最高境界的美。他信奉“尽心就是完美”,而野百合就是这样一个因“尽心”而近乎“完美”的形象,真正实现了“灵性、精神的美”。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所展现的正是林清玄追求的做人最高境界: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大其愿,坚其志,细其心,柔其气”的人生准则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散文作文 篇6

  你该怎么回答我?我曾不止一次的问你,却是从没有一次回答。为何?哪怕是匆匆结束的简短语句我也是愿听的。真的就那么难吗?手掌就算是放在心口上,也听不出什么迹象。

  就是这个时候,我还是一个莽莽撞撞就那样跌跌撞撞闯入了初中的胸怀。而今,也是个九月,也是个晴天,我再次进入了高中的感动生活。想那时,还是个孩子,纯真的犹如天边挂着的朵朵云彩,也似一张干净的宣纸。经过三年的学习,忽的'变得成熟了些许。不再像个孩子一样停下来想要把整个世界都看一遍;不再像个孩子一样不担心时间的流逝只想要好好的玩耍;不再像个孩子一样情绪多变让大人们捉摸不透小脑袋瓜里装的都是些什么。

  对于高中生活,说实话我真的还没有准备好。不是因为我害怕,也是因为想太多,而是迷茫。从未有过的迷茫,对眼前世界的迷茫。明天9月6号是我们正式的开学的日子,所有的东西都在房间的摆着,只是我站在那中央就像是一个误闯者,那么不和谐!我问我自己:到底怎么了?或许是不小心沉入心海,只是轻颤一下变无了丝毫声响。仰躺在床上,百无聊赖的看着狗血的言情小说,而思绪却早已飞向了某个不知名的远方。直到它清晰一点,再清晰一点,越来越清晰了。我心里想:就是它了,就是它了!

  化作了一阵潇潇秋雨来给我以确定的讯息;变成夜空中那颗最闪亮的星让我一眼就能寻到;拟态成一个个的梦天使在夜晚降临时带给我希望的脚步。我虔诚的在精灵面前许愿:哪怕是刀山火海也不退缩,为了梦想,为了自己也为了父母。前半月,未来是什么于我来说还只是一个白雾重重地冒险游戏;如今,未来是什么我可以很坚定告诉你——那是风是火是吹不干烧不尽的希望,是霹雳也穿不透的梦想。是,我并没有说出自己的梦想,并不是我怕丢人,怕嘲笑。我坚信,不管有多大的风暴之于现在的我来说,也是绝不会放弃的。起码输,我也要输的漂亮!而是我是在星空下许愿,说出来就不灵验了,不是么?

  我接下来说的这句话,或许你会不可置否的笑出声来,可我还是要说,而且坚定。除非我愿意,不然没人能让我输!这么多人在注视着我呢,是我,不是任何人。还有什么理由停下脚步?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又还有什么理由不开心?没有。那就行了!

散文作文 篇7

  教师节近了,感恩老师的同时,拾起一段属于自己的回忆。

  我也曾在教育这个行当代课三年五载,误人子弟足有几百,其中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一言难尽。我一直担任六年级班主任,承包一个班所有课程。小学毕业班的学生,既单纯可爱又具有一定的成熟眼光,趣事烦事数不胜数。

  至今仍记得20xx年那一届的学生,败絮朽木接到手,锦绣美玉送出去。如今14年过去了,大多已结婚成家,我仍能清楚地记得每个学生的姓名外貌习惯,现在凡在路上偶遇必亲热地叫声“老师”。(别小瞧这一声老师,我们小时候,没有学生遇到老师会主动打招呼,避不开就低头而过)。

  教学种种经验我不赘述,何况我根本就没经验,网络上的教师行家特别多,不敢班门弄斧。以下记录当时一篇学生作文,上过学的人都写过《我的老师》,我班有72个学生,结果全班作文批阅完,我成了孙悟空,我的学生描绘了我72种形象,赋予我72般变化,哈哈,闲言少说,摘录点片段与大家一起分享:

  1.我们的老师个子不长也不短,不粗也不细……

  批:如果与你跳绳用的绳子比,哪个更标准?

  2.我的老师戴着眼镜,是个眼镜王……

  批:幸亏后面少了一个“蛇“字,你可是从鬼门关转了一圈,好险!

  3.老师上课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讲就是一个小时……

  批:下次听课记得带雨伞和救生圈,淹死后果自负。另外请给我准备氧气瓶,滔滔不绝一小时我吃不消。

  4.我的老师小巧的身材,修长的手指,白晰的皮肤,樱桃小嘴高鼻梁,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头飘逸的秀发……

  批:这位小童鞋,感谢你为我提供了你们未来师娘的标准形象,我一定会向着这个目标不懈奋斗,谢谢!

  5.老师喜欢穿风衣和西装,系着领带,一年四季都不间断。今天黑风衣,明天白风衣,后天亮西装,戴墨镜时很有风度,像许文祥……

  批:老师还没通过时装模特考试,没那么多衣服穿。如果能一天穿一套我早开服装店了,你赞助不?不过亲爱的同学,你知道夏天穿风衣系领带是什么感觉吗?如果不知道,问许文祥去。你的明白?

  6.我的老师,梳着发亮的'中分头,头发服服贴贴地粘在头皮上,瘦长的脸上有一付眼镜,眼睛闪烁着狡黠的光芒,衣服敞着一甩一甩的,像电视里的地下党……

  批:喂,这位同学注意了,你怎么诋毁我都可以,但你不能侮辱我们伟大的党。你写的是汉奸,简直有损我党的光辉形象,谨防祸从口出。

  7.老师要我们课间躺在草坪上休息,可校长不让。为了我们更好的休息,老师与校长吵架了……

  批:吵架原因是我觉得种草不让学生躺,不如改种仙人掌。悄悄问一句,如果老师与校长打起来,你们会起义吗?

  8.老师教学非常认真也非常有水平,不厌其烦地讲课,哪怕十遍二十遍,直到我们懂了为止……

  批: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如果讲十遍二十遍,这种老师还能算有水平吗?还有请记住,老师的耐心也是有限度的,如果同样的题目三次五次你还不懂,那只能说明有两种可能,一是我讲课水平有问题,二是你的智商有问题,就别再指望十次二十次了,我们都伤不起,明白么?

  9.老师很爱打扮,总是穿得干干净净,皮鞋擦得锃亮锃亮像个和尚头……

  批:恭喜你聪明的同学,你真有眼光,猜对了一半,我的皮鞋不是和尚头,是老人头,不过是假冒的。别小看这假老人头,踢在身上的感觉会让你终身难忘。

  10.脱离了幼儿园的无忧无虑,一转眼我们已进了小学毕业班,紧张的学习把老师也拖下了水……

  批:现在想想还是幼儿园好混啊!既然你们把老师拖下水了,总得想法子再把老师救上来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陀呢!

  11.我崇拜我的老师,他写的字是那样好看,柔软瘦长像蚯蚓一样灵活,和他的人一样帅……

  批:求你了小同学,损人可不能这样损啊!

  12.老师,你就像辛勤的园丁,送走了一庙又一庙的学生,这次又来送我们这一庙了……(把届写成了庙)。

  批:小施主,等送完你们这一庙,我就不做园丁了,佛祖已提升我当方丈,阿弥陀佛!!

  ……

  就我的记忆,能记这么多,除了最后一条是临时摘抄的一则小笑话以增加趣味性,其它没有一条虚构,没有增减一个字。作文本发下去后让全班互相换阅,所有学生笑成一团。我没有批评任何人,也没有表扬一个人,让他们自由交流,从中发现乐趣并修正不足。从那以后,学生对作文课的兴趣特别浓厚,一致要求把课程表里的一星期一节作文课改成每天一节,他们宁可放弃自习课,哎呀妈呀,他们快乐了,我可累坏了!这帮小东西积极向上的热情的确感动着我,也推动着我投以更大的热情去带领他们。而他们,不但是作文,其他各科成绩都在突飞猛进,这正是我最乐意看到的结果。

  毕业考试那天,我清楚的记得,他们每个人都是微笑着走进考场而又自信地走出考场的;我更清楚的记得,他们是排好队一人一个拥抱向我道别致谢的;我还清楚地记得,转身刹那,所有人都已泪如雨下……

  十多年过去了,我经常在月华如水的夜晚回忆那段青春飞扬的时光,经常在风雨交加的旅途追念那段笑泪相和的岁月。我,便不再为生活的无奈而绝望。累,并快乐着!

散文作文 篇8

  活在民国年代,战火纷飞中一不留神,小说中血肉横飞的情节就会在自己身上上演。谈起那时文人的为人处世,虽说的确需要积极面对与投身变革,但在某些时节沉郁淡泊些或许能活得相对“轻松”和“舒坦”些。

  这是我读罢《周作人早期散文选》的第一感受。

  说起文才笔法,周作人未必逊于其兄鲁迅,甚至某些方面有所超越,却因对事物看得极为透彻的眼光以及生来易于烦躁激动的性格,字里行间总是透出一股独特的幽怨郁愤之气。其实他也曾做过鲁迅那样斗士般的文人,以满腔热忱毫不留情地一次次直戳时代、社会或人民的痛处,为的是大众听到这些呼喊与击打能有所反应、想法甚至行动。而从这本书中,我恰好看出他蕴含着的或激愤或淡然的复杂情感。从头读过,通篇带着闲寂恢诡的日式幽默与变革时代的批判思想,彼此从思想上似乎是对立的,读来却顺理成章。

  倘若排除时代与社会因素,饮茶听雨、尝鲜品酒、谈鬼说蝇,不经意间天南海北的零七碎八已经被周作人摹了个遍。以掩藏于温吞之下的犀利目光扫视着埋藏在家常里短中的风花雪月,然后将其转换成袅袅婷婷的文字,宛若一叶随波荡漾的小舟,不紧不慢地掠过一处处山川草木,总要在某处有所停留,幽雅地打个怜惜而玩味的转儿,待吸够了香气、尝遍了滋味再悄然前行,于不经意回眸间又在某处风景留下一道浅而雅的`痕。

  这恐怕正是周作人前期的闲适杂感散文风格受到诸多好评的原因所在。从《初恋》中对“她”的“淡淡的一种恋慕”,到《喝茶》中“瓦屋纸窗下、可抵十年陈梦”的“清泉绿茶”;从《乌篷船》中充满旧江南风趣情味的明瓦乌篷船,到《谈酒》中感到喝酒之时“怀着‘杞天之虑’,生恐强硬的礼教反动之后将引起颓废的风气”,无不以怜惜品味的态度、丰润雍容的京派笔法雕琢着每一个本不腴润的平凡物事,从中提炼出庸人体会不到的不平凡来。

  比起平和冲淡来,周作人的犀利浮躁之风格同样老辣痛肤,尤其在涉及封建礼教之愚昧、国民性格之丑恶及军阀统治之暴虐等方面,愈发激烈敏感,其思想深度也愈发深入骨髓。如《风纪之柔脆》一文中,看到报上“因有关风纪而查禁女孩入浴堂洗浴”的小新闻,即知封建道学者之变态堕落至于“非禁止女童入浴堂而不能维持这‘更嫩更脆,像骄养的小儿一样愈加怯弱下去’的风纪矣”,的确是“深可寒心乎哉”;又如《头发的名誉和程度》中,见到“因剪发女生投考者程度不佳”而不取剪发女生之大谬新闻更生发了“乌云覆顶则经书烂熟,青丝坠地而英算全忘乎”的痛怒感问……诸如此类,读来实在惊心震慑,让人心寒不已却无从反驳。

  以比谁都清醒的状态看待当时黑暗的沉重,恐怕正是这样才造就了周作人内心幽怨郁愤的情感,反映在文字上就成了平淡与激越交织的独特风格。平和冲淡,老辣犀利———仿佛在地下贮藏了多年的陈酒,留在敏感味蕾上的是交织了辛辣的醇厚。这些文字就像反光强烈的镜子一直高悬墙面,以便那些自以为醉生梦死的人们随时随地从中映照出真实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