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散文随笔

时间:2022-03-17 17:33:39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成长的散文随笔

成长的散文随笔1

  去打开水的路上,遇到平日里不太说话的同事,新拉直的头发在微风里轻轻飘着。我老远喊她,“头发弄得不错,很适合你。”她微微一笑。

成长的散文随笔

  这个女人就叫她易芝吧!

  易芝是我心里很善良的女人,典型的贤妻良母型。自从那年剖腹产生下儿子转到省城医院后,她的生活有了改变。很多的女人是母凭子贵,可是,易芝因为自己临产时坚持顺产,到最后无奈剖腹产导致儿子新生儿肺炎送进省城医院抢救的那天开始,她成了公婆和老公经常细数埋怨的`人。我因为有缘可她共同值过班,每次听到她讲起家里的事情都是泪流满面。有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我听到单位很多人在说她家里的事情,什么要离婚啊,什么老公人不好啊,等等。我这个人有个原则,对于别人说给我听的话,我没有到处传播的爱好。所以,我想,这件事之所以会沸沸扬扬,可能是一个脆弱的女人发自内心的一份诉求,更可能是她希望得到同情和认可。

  当然,婚姻就是这样,敷衍和凑合着过,时间慢慢就洗礼了伤口。所以,任何一个走在婚姻路上的人,不知道那颗心被碎了多少了,又被黏合了多少次,到最后,相扶到老才是最完美的吧!

  这段时间,易芝开始住在单位了,这对于一个已婚并且有个五岁儿子的女人而言,是挺奇怪的,毕竟她的家离单位很近。有些同事又开始猜疑了,也许又是家里的事情吧!可是,这一次,易芝表现的很沉默,见到同事只是淡淡地笑,也不多说话,一段时间后,同事之间的那些猜忌也就慢慢淡化了,大家已经习惯了她的常住。

  洗好头发,我约她来我房间看电影,看着看着,我们就开始聊天了,也许她觉得我这人比较可靠,便讲起了家里的事情。果然如我预想及大家猜测的一样,因为儿子经常感冒,这次治疗了五天都没有好,公婆心痛,老公难过,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她的头上,说如果当时早点剖腹产,不用转院,至少可以多吃几个月的母乳,这样的话抵抗力就不会这么差。话,似乎有些道理,但是事情过去了这么多年,总拿着这件事情来炒现饭,她已经受不了了,觉得自己在家里尊严尽失,正巧生气的老公说了那么一句,滚出去,她就骄傲地流着泪出来了。

  说完,她又开始落泪了,我想要安慰她,却不知道说些什么,到最后只是给她递上了几页餐巾纸......

  每个人似乎都要经历一种成长,那就是孤单,有的时候,没有人能够帮助你,也没有人懂你,可是你依然要走下去。易芝,其实成长了,她用沉默去释怀了同事所有的疑问,于是乎,不管自己如何,至少单位里再也没有人拿她人生里的婚姻当笑谈。成长的路上其实最孤独,孤单到有的时候,你就是只能一个人默默地流眼泪!这个世界,没有多少人能懂得一个人的痛与泪,毕竟谁也不能在别人的人生里走过!

  成长的路上最孤单,孤单的路上在成长!

成长的散文随笔2

  努力着,因为我们成长着!努力,汉语释义是把力量尽量使出来。力量使出来,大家都会。但何为尽量呢?

  细细读来,这”尽量“一词总给人带来一种不一定行的错觉。

  每当我们向别人求事的时候,人家一句尽量,就能把我们的希望浇灭的所剩无几。

  每当老妈要求我谈女朋友的时候,我总是给老妈一个答复:我正在努力的找着呢。

  然后,我一直在努力着。

  看来,有的时候,尽量或者努力是敷衍他人的最好的借口之一。

  这几天,我加班加点,累的要死。累到何种程度呢?

  下班回家洗个澡,直接睡觉。醒来后,洗洗脸,接着上班。饭,来不及吃了,直接在路上买了点酥饼,一瓶矿泉水,这就是一天的伙食。

  现在想来,我都有些心惊胆战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

  我忙吗?真忙!

  有意义吗?

  意义不大。

  我只是在努力的工作,努力的存活。

  现实就是这样,不得不如此。

  有的时候,我就不得不自我嘲弄:你努力的样子,看起来好失败。

  人本能是反感没有价值的活动的,我也反感。

  有的时候,上班坐着,就能感觉到疲惫不堪。

  我看起来在努力的工作着,实际上是闭着眼睛在做事。

  在一个岗位上待久了,熟能生巧,基本无方向可研究了。这里所谓的”努力“,无非就是做着以前重复的事,过着单调的生活。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低品质努力者。

  想的少而做的多,做的还都是重复性的动作,一直待在舒适区,成长性更是少的可怜,难怪是低品质努力者呢。

  真正的努力者,他们有他们节奏,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何时干什么,都有着规划。他们不像我们,不会用努力来麻痹自己,因为他们知道,我们自己嘴中所谓的“努力”只是一剂安慰自己的麻药而已。

  “我已经很努力了”这句话也只能对自己说说而已,自我满足自我欺骗一下,安慰一下自己失败的心灵。

  世上的努力分为两种。

  一是清醒的努力。一是不清醒的努力。

  清醒的努力和不清醒的.努力两者区别在于,人们是否明确且清晰的知道自己在做这么,自己想要达到的一个方向或者目的。

  拿我来讲,工作时,我处于一种不清醒的努力。因为我不知道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只是为了生活而生活,成长的速度相对而言是比较慢的。

  真正的清醒努力者,他们所干的事情一定是为了自己内心中朝向的目标在前行,有着自己的方法,有着自己的节奏,不急不慢,却又比大多数人成长的速度很快。

  所以,我常常佩服那些勇敢跨出那一步的人,脱离现实因素,不怕困难,只为心中目标而去前行的人。这样的人,无论失败还是成功,都值得我尊重和敬佩,那是我身上所没有的。

  真正的努力者,不会意识到自己正在努力,他们朝着梦想前行的过程中,是富有激情的,是富有状态的。

  他们享受那种状态。

  因为这已经是他们的本能。

  他们会思考如何将问题解决,怎样提升效率,更多的是把焦点集中在如何把事情做好。

  而我们的状态,却还是停留在“做”和“不做”的状态中,在目标的选择上,停留在犹豫徘徊之中,浪费了大多时间。

  努力,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为自己而做的。

  上学的时候,常常看到那些看起来很努力的同学,学习成绩却不咋地,看起来不怎么努力的同学,有的时候,学习成绩却是好的出奇。

  我们那个时候,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天赋,脑子笨和聪明的差别。

  长大后,我才明白,这哪里是笨和聪明的区别呢,只是“努力”的程度还不够高而已。

  一个是“要我学习”,一个是“我要学习”,一个“努力”是被动的,一个“努力”是主动的。效果自然也就不同。

  于是,成长的速度也便有了快慢之分。

  若是,我们成长的速度不尽人意,却感觉到自己已经非常努力了,那么一定不是命运的安排,一定是自身思维的局限性或者是方法的不对导致的结果。

  努力是为成长服务的,成长的速度快慢是衡量努力的效果而言的。

  当我们享受努力的过程,朝着目标不断前行,成长是相对比较快的。

  当我们痛苦努力的过程,舍弃了快乐,放弃了享受,忍耐枯燥,身体自我的反抗,这样成长的速度是相对比较慢的。

  我们在努力的过程中,朝着目标前行是享受的状态,那么方法就是对的,若是痛苦的,不堪的,令人惨痛不忍回首的,那便是错误的。

  这就是,你所想要的达到的目标是自己喜欢的,真正的喜欢,而不是社会奖惩体系带给你的目标,那么你所努力所的事情,便是卓有成效的。

  你让一个不喜欢唱歌的人去唱歌,唱的再多也不会唱的多好;你让一个不会唱歌却内心真正喜欢唱歌的人去学习唱歌,那么次数多了,一定会达到他所想要达到的程度。

  一个人成长的速度快慢,就体现在他是否在做着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事情。而和努力的程度大小,关系并不多大。

  我喜欢文字,那么在码字的过程中,我是顺着内心的呼唤,在慢慢的前行着,尽管我累的如狗一般,尽管我也想看会电视,然而,在我内心之中,我是反对看电视的,因为那样我会觉得在浪费自己的时间。

  对我来说,忙里偷闲,码字思考,这项宏大的使命对我来说更有意义,更好玩,所以,我只能不断的前行。

  我在前行的过程中,是享受着的,是在清醒的努力着。所以,无论是看书还是看短文,我都是在为自己的思考而服务的。

  于是,我在写文的过程中,文笔是在快速的成长着。

  努力的目的,是在于成长。

  努力的方式,却是各不相同。

  所以,有的人玩游戏能玩出职业,和人聊天吹牛能聊出商业,陪人看电影能看出灵感,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努力着,都是在为学习而服务的,都是在朝着内心想要的在成长。

  而学习,意味着成长。

  人生是一步一个脚印,朝着目标,做自己内心喜欢做的事,慢慢来,总会到来的。

  现实不许的时候,那就用业余时间去努力。比如我,下班后,慢慢思考,慢慢写。

成长的散文随笔3

  不知道什么时候,心头总是留下淡淡的忧愁,一直都在默默地存留;不知道什么时候,心开始变得冷漠,也变得寂寞,也开始变得僵硬,也变得有些无情;不知道什么时候,心就开始变得深沉,再也没有了那些清纯,也没有了那些纯真。也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而心却在不断地挣扎,想要不再这样经历岁月的风沙,想要用时间的清水来洗涤心里的污垢,想要让心再也没有任何的忧愁,想要让心变得纯洁,想要让心变得纯洁。

  童年的时候,并不知道什么是忧愁,用着无邪的眼睛看着这个世界,即使是看到寒风的凛冽,而心中还是有着自己的期切,也有着自己的期待,想要敞开胸怀,拥抱着自己的未来。期待着长大,期待着明天,期待着岁月的依恋。雷声不断响起,留下了时光里面的凄迷。一路慢慢地走来,怀着无限的期待,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坎坷,还有心中的忐忑,带着日子里面的轻松,踏上了人生的旅程,开始想要品尝着时光所留下的甜蜜,想要品味着岁月的回忆。

  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脚步开始变得沉重,呼吸有些艰难而又粗重,并不是因为旅途的疲惫,只是因为经历太多时光的交错。可以看到时光里面的执着,可以看到时光里面的失落。旅途的开始,那些痛苦的失意,还有那些不好的.记忆,都会让我留下了眼泪,因为许许多多的美好在破碎。红尘里,总是充满了诡异,充满了诱惑,还有些许的执着,还有那些虚幻的轮廓。这些都让心开始了碰撞,开始在时光里面激荡。

  经历的多了,就不再忐忑;而心,也有了斑痕,也可能会有着伤痕。岁月的刀,刻着时光的骄傲,一次次在心上雕刻着那些美妙,或者是不可思议的荒诞,或者是失去的容颜。无论是否愿意,无论是否同意,无论是否允许,那把锋利的刀,都会在心上画下一道道,或深或浅,证明着生活的蜿蜒。难以遮挡的痕迹,会留下着记忆,还有那些失意;或许也有点点滴滴的得意;而更多则是生活的教训,还有生活的疑问。

  也许,这就是长大的代价。不知不觉中,就开始学会掩藏自己的想法;原本挂着笑的脸,开始变得有些凛然,或者说是沉默,或者说寂寞,或者说是冷漠。曾经许许多多的欢歌笑语,本想变编奏着属于自己的曲律,却被岁月的风尘湮没。本来就想是让自己的情感豪迈,让自己永远都是激情澎湃,却因为岁月的跌宕起伏,逐渐湮没了脚下的路,让自己开始变得模糊,再也看不起前方的路,从而有些不清不楚。

  也许,这就是长大的代价;即使是自己想要再一次开始天真,像天空的云,慢慢地在人生路上漂浮,可是因为岁月的路,让自己再也不可能会无忧无虑。心依旧在不断地碰撞,不断地受伤;而人已经变得坚强,变得不一样,学会了坚韧,学会了深沉;也学会了意志,也学会了毅力;同时,心也变得冰冷,不再有着那些热切,也不可能会有任何的松懈;也让心开始封闭,而前方的路却减少了许许多多的魅力。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生命的旅程,也是我们成长的代价。

成长的散文随笔4

  高一的时候,语文老师曾在我随笔本上有过一段留言,大致上说的是成长。那时候的成长,说的是思想、阅历、学识。这样的成长让我很向往。因为那是最纯洁美好的象牙塔,是最没有功利性甚至目的性地沉浸在书海与思考之中。

  后来我知道,还有一种叫做文学功底的东西。于是我把考进文学系作为整个高中的精神依托。翻阅着各种文学家的著作,甚至以某个作家与境界为目标,规划起自己未来几年中,要赶超哪些人,完成怎么样的著作......

  可能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一个叫做现实的东西吧。理想中的成长,是随着你的意思进行的。然而现实中的,则由不得你了

  高三填写志愿的时候,我有那么一刻是真空的。做了整整三年的梦终究化为泡影。我发现自己那些小打算是卑微甚至可笑的。我不敢和师长提起我真实的想法,因为我不敢想象他们听到后的反应。

  不屑?嘲笑?甚至愤怒?

  进入大学后,一度觉得成长是越来越现实的东西。或许在我选择“金融”这两个字的`时候,人情世故就是那么重要而不可或缺的。我越来越发现成长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它强迫性地改造你,完全不符合你最初的意愿。你不得不去适应,去违心。

  这一段岁月,是我最痛苦的。挣扎在残梦与现实之间,甚至发觉自己与环境格格不入。离开了高中那个纯学术的庇护所,我再也无法逃开世故的脚步。

  好在,我及时地想起了一句话。每个人都要走两条路。一条是必须走的,另一条,则是自己想要走的。只有走了必须走的路,才能走自己想要的。

  或许,理想的成长就是这样有条件的吧。

  最现实的成长,是世界选择你。长成你从未想、最不想变成的模样

  而最理想的成长,是你在选择这个世界。长成你梦寐以久的向往。

成长的散文随笔5

  孤独是什么?我想孤独是一杯苦涩的咖啡,一种残缺的画面,一个透明的圆球。每个人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心会觉得自己好孤独,一个人会发呆到不知所措。这是因为我们身边的朋友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所以就没了联系,也不敢轻易打扰对方的时间了。

  当我们孤独时,我们会有一种怅然若失的心情,也许会听听音乐,也许会写写文字,也许会静静发呆,但我们要知道这是时间要教会我们学会独处,学会成长,学习在孤独中更好地品味我们的人生。 我记得在大学的时间,尤其是周末,我会无聊到头痛。我不喜欢追剧,也不太喜欢户外运动,所以就只好跟文字落伍了。虽然有文字的陪伴,我有时也会觉得无聊,我会内心很浮躁,我讨厌这样的状态。可是有一天我向我的好朋友抱怨说;“我以前从来不觉得自己一个人呆着是一件枯燥的事,可我现在却感受到了孤独,我是不是变了,没了以前的自我?”她微微一笑说:“这就对了,说你成长了啊。不过有孤独感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你可以在孤独的过程中更好地反思自我和人生。但不能因为孤独感而变得颓废,无所事事,进而失去了对于生活的热爱。”

  自从听了我朋友的安慰后,我渐渐地适应了孤独的感觉,并慢慢地学会了接纳它。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我们身边会有许许多多的过客,他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不过没有人能一路陪我们走完生命的全程。而我们要学会的是坦然地享受孤独,因为再无聊的时光,也是生命中无法复制的东西,是有限的。 所以我想我们不必去抱怨,不必去纠结,不必浮躁,应该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对待生命给予我们的孤独感,从心底里油然而生出一种无法言语的感激。

  或许我们很难想象孤独的`魅力,孤独背后的面纱,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待孤独的态度。而我们应该选择的是在自己一人时,可以内心不空虚,可以理智地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比如静静地看一本书,品一杯红茶,听一首符合心境的歌,然后反思一下自己的人生。我认为这是最好的对待孤独的行为。

  谁的人生能不孤独,而对待孤独的态度和行为却反映了一个人的自制力。所以我想说,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我们一颗堕落的心和对生活的绝望。愿我们能够把孤独当作成长的必备品,然后经过时间的洗涤和感化能够更好地成长,不辜负时光,不辜负青春,不辜负自己。

成长的散文随笔6

  前些日子回家,路过我曾读书的小学。带着回忆的心态,决定再去看看。

  在公路边远远地望去,引入眼帘的是雪白的瓷砖上刻着几个大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旁边是小平爷爷的肖像。记忆中建校时,那里是没有什么宣传栏的,也就是用水泥涂成的粗糙墙面,为了好看,还曾用粉笔画了一副黑板的轮廓,充当起了板报的角色。而里面的内容则是用来表彰好人好事或者成绩优秀的学生。只是当时年小的我们也想在那上面表现自己,常会在放学的时候偷偷的在哪些红色的字体下面偷偷的写下自己的名字,到了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再去涂掉。

  板报下面则是十几步长长的石梯,记忆中没什么变化,只是历经了许多风雨,被无数的人陆续走过,表面易磨损的凹凸不平,轮廓已有不同程度的损落。石梯的左右都是短小的阶梯,各有一副不锈钢的大门把守学校,只是这些门常年都没上过锁,因为学校操场就是一个娱乐的地方,村委会选举、开群众大会,打球也通常都会那里。

  边而公路的另一边的不远处,竖起了一面墙,上面还盖了顶,有点像现在城市里的公交站台。那里曾是村委会的宣传栏,上面用粉笔写了许多关于党的号召和文件,许多曾经的优秀板书也出自那里,据说那里曾有许多板书都是我们学校里的老师去写的,文笔工整对称。那时放学后,我们常常会都留在那里玩耍——纸飞机,扇烟牌、下雨时也可以用来躲雨。只可惜,现在那里只剩了一片杂草和早已被风霜腐蚀不清的字迹,显然,它早已被遗弃了。

  打开大门进去,除了墙面重新装饰过,其他的似乎都没什么变化。教室的格局都还未改变,只是现在不需要自己搬课桌了,学校里都统一配给了,然后六年级也给撤了。近看了我们当年坐过的教室,回忆顿时涌上心头。

  一九九六年,在这所学校里,开始了我的求学之路。记得才去上学时,操场都还没修好,由于车子无法上去,沙子、泥沙都是靠人力背上来,然后倒在操场上,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小山丘,为此不少年龄小一点的同学都会摔,摔了之后就会在旁边哇哇大哭,以至于老师后来说下课不准出去玩,我也摔过几回。下课后,老师一一护送我们离开,后来操场在我们放暑假时加紧赶工,在那个暑假就修好了,只是,在上学的前几天,我到学校去玩,不小心踩进了操场,一个大大的脚印就印在上面,水泥还未干,我慌慌张张的就溜了…….

  而现在,能记住有关它的事情已经没几件了,差不多听妈说,我二年级的时候拿过班上第一名,然后当时的班主任奖励了我一个新书包和奖状,书包背了一学期就烂的不成样子了,奖状贴在大门上被风不知道吹到哪里去了。但这之前我记得好像还挨过打,当时也没有老师不能体罚学生这一说,只是记得父母们常伴在嘴边一句话儿:黄金条儿出好人!现在想起来,都有点渗人:犯了重大错误、简单不能再简单的语文、数学题做错了等等,都要体罚。错一个打手掌十个;打了屁股一个,看我们选择。而我不想选的结果是老师直接把我裤子一提,撅在凳子上,痛痛快快的打了个够!最后还被罚站在教室外面,要想好了为什么挨打,想好了才能回去。

  离学校的不远处,有一座桥,有很悠久的历史了。自我记事起,它就一直屹立在那里,经历了一次大地震也完好无损。在新公路改造前,桥与地面几乎是现在的两倍,当时桥的两边都没加防护栏,只有每隔五十厘米就铺了一大块笨重的.大石,石头表面还凹凸不平,走起路来还摇摇晃晃的。放学时,那里就成了我们的娱乐地,胆子大的,就在桥上面跑步,胆子小的就在桥洞下面钻,我也不知道当时怎么有那么大的胆子,索性就在上面跑步。而攀爬桥下面那些岩层的场景,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后来桥改进了,也加了防护栏。不过是我们已经离开了几年之后。也才知道原来那座桥主要作用是用来输送水给对面的农夫灌溉庄稼。

  当时小学教师匮乏,一名老师不得不担任其他几门课程,而差不多是一名老师就负责了一个班的全部责任,这门课上完了马上就来下门课,如果老师太专注的话,那么这一个上午就成了一门课程。到了千禧年之后,状况就好多了,老师也不那么辛苦了,但也是错综教课,一个老师往往是负责了这个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同一门全部课程。现在可能早已改变,但是当时的我们,早已习惯了看同一张脸讲述的不同世界。

  有意思的是,学校的初期我们是没有铃声系统的,上下课就老师说了算,而没过多久,不知道谁(可能是校长)从哪里弄来了一个空铁圈,像是在下水管道给锯出来的,长度约十厘米,黑褐色的,然后找了一根铁棒,就是一根很长的螺丝杆,用头的那边敲打铁圈,别说,那声音比现在的某些智能铃音都清脆响亮。开始是老师按时敲打,从一到六年级,一个年级负责一周。可能是老师本来就很忙,经常误时。然后就教给学生敲打,老师负责对时,时间到了,老师挥手示意一下,坐在前面最靠窗边的同学就出去敲打下课铃声。最后老师也懒得对时了,就直接将怀表交给班上一些不怎么爱学习的学生,叫他们每天上课下课敲打铃声,有幸的是,我曾也被选中几次,也渐渐喜欢这铃声,因为这铃声以来,就又是休息的时候了。

  在那个年代,网络没有现在这样发达,甚至连手机都没有普及。而有的仅仅是一些闲散的公话超市,两部座机,一根电话线,就组成了简单的公共电话厅,而现在,几乎在所有的地方,都已找不到它们的痕迹,时代的发展已经不需要它们。而那时的学生们,他们表达情感时还是用笔和纸,将心意书写在文字的明信片里,羞答答的递给对方。特别是临近毕业时,收到的和送出的就更多了。

  每次回到家,都要彻底打扫我的房间。瓦片遮盖的房屋过一段时间就会有灰尘附着在房间的各个角落,必须彻底清扫才能住人。这次我打开了那些在角落已沉积多年的书本,有些书本已发黄,而有些作业本早已生了蛀虫。偶然看到了几本厚厚的包装盒。在时间的沉淀里它们都已干枯、页面发黄,散发出书本特有气质。打开看,是一叠厚厚的明信片,正面是那个年代最风靡的影视剧:情深深雨蒙蒙、春光灿烂猪八戒、还珠格格,西游记等等。背面则是许多同学的毕业留言,简单的话语,却传递着浓浓的祝福。

  最数我欢乐的是从三年级开始,每一学期的每一周都要花一天时间去中心小学(乡镇最大的小学)学习计算机,开始是星期三,然后星期四,最后星期五,小学的最后时间,就是星期六去了。每到这个时候,我都是最高兴的,因为上街就以意味着父母会给我一些零花钱,而平时上学每天回家是不需要什么钱的,买书本什么的父母就给包办了。虽不多,但是却够我们吃一碗凉面皮儿(一种由大米粉蒸煮而做的食物)了。但结果就是我们几乎都不用来吃凉面皮儿,全买了小吃和小玩具。吃的满嘴油腻腻的去听老师讲计算机,结果是老师的讲的啥也没记住,倒记住了“大刀肉”、“辣子杆杆”、“棉花糖”、“绞绞糖”等等这一类的小吃。现在,有些已经吃不到了,有些已成了奢侈品(辣条)。

  而去学计算机大多数的情况是父母大多会选择在那天上街去,等到下午两点钟去接孩子们,而更少的是父母没来,然后独自一人回家。但由于之前来时把钱都花光了,很多时候他们只有饿着肚子慢慢的走回去,回去已差不多下午四五点了。而我,就是属于这个少数派,差不多都是独自走回家去,走着走着,我就习惯了一个人走了,还好回到家,父母早已知道我的肚子饿了,中午做好了饭,都会给我单独盛出来一些留着,然后我就吃了饭,一路跑去找父母,也顺便告诉他们在街上发生的一些趣事。

  现在回到家,从家里到街上的这段路程,我还是习惯每次走路回家,因为在这条路上,我走了整个童年。但也由于这样,我才养成了边走路边思考的习惯。现在没事一般都不上街了,一是无聊,二是灰尘多了,还不如去看看那些没被污染的山林。

成长的散文随笔7

  老家的外甥媳妇马上要坐月子了。姐姐说,她已经为孩子准备好了上好的沙土,缝好了土布口袋,就等孩子降临了。我不禁愕然,怎么现在的孩子还穿沙土布袋呀?姐姐说,“现在人们更聪明了,把煨熟的沙土倒到暖瓶里保温,可以随时取用”。

  姐姐的话一下子把我带到了40年前我的幼童时代。在我的老家,鲁北的乡村,所有的娃娃们都是穿沙土口袋长大的。沙土要选用又细又密的细沙,细沙里泛着金星。我老家的人需要到几十里地以外有个叫大郑家的村庄去挖,我不知道那个村子是否沿黄河,为什么会有上好的沙土?沙土挖回来后要用极细密的筛子把沙土滤筛一遍,然后盛在袋子里备用。用时盛在一种有点像唐僧用来化缘的钵一样的生铁砂锅里,然后放在灶堂中用柴火把沙土煨熟烧开,有时也放在煤炭炉子上烧,只烧得沙土在砂锅里突突地冒泡,然后端下来放在一边凉着,凉到40度左右,大人用手摸着不烫手了为准,就把沙土倒进土布口袋里用手摊匀,然后把婴儿放进去,土布口袋上端两侧有绳子系在孩子的双肩上,只露着头和两只小胳膊在外面,高档点的土布口袋上端还有花鸟刺绣等装饰物妆点在孩子的前胸。再用小被子把沙土口袋包起来,包成襁褓。孩子刚放进去的时候沙土热乎乎的接触着婴幼儿的肌肤,非常舒服,孩子会在里面高兴的手舞足蹈,但是包半天或一天之后,孩子拉尿都在里面,如果家长忙起来一天不换,口袋里的沙土就湿湿的贴在孩子身上,估计就没那么舒服了,一般孩子会哭闹,当家长拆开襁褓,解开肩带,把孩子从布袋里拎出来时,屁股上还会粘着湿乎乎的沙土,那时的`口袋里是没有好味道的,一般是由年龄稍大一点的哥哥或姐姐们来把口袋提出去倒掉。哥哥姐姐们则捏着鼻子,用尖尖的手指提着口袋最上边的袋子,侧着身子快跑到院子里把口袋里装着婴儿大便和小便的沙土倒掉。家长则总是会大声吆喝:要抖搂抖搂呀,抖搂干净点。

  之后家长就会把新烧好的干净的沙土再装进去,婴儿就又会美美地享受这刚换好的新包裹了,这时婴儿会在口袋里吭哧哼哧地笑着扭动着稚嫩的躯体来回馈爸爸妈妈和为他(她)服务的哥哥姐姐们。这时的哥哥姐姐们早已经忘记了抖搂脏沙土的臭味了,趴在弟弟(妹妹)面前望着这小小生命的幸福脸庞,仿佛自己做了一件特别美好的善事,也就很自觉得承担起这项不那么愉快的工作了。

  由哥哥姐姐倒沙土口袋是非常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在村子里总是能听到有的孩子自己去倒口袋,这就有点不可思议了。既然自己已经能倒沙土口袋了,一定是会走路了,起码在一岁半甚至两岁以后了,那既然都会走了,为什么还要穿土布口袋呢?难道那是一种婴儿依恋情结,不钻进沙土口袋里就睡不着觉吗?我无从知道。但听说本家的一个哥哥就穿沙土口袋穿到四岁,这是母亲亲口对我说的。

  当时农村贫穷,物资短缺,家里孩子又多,家长根本顾不上孩子,穿沙土口袋无疑是一件很聪明的发明。据说煨熟的沙土养人,孩子的皮肤不会红肿腌痛。最主要的是家长不用换洗尿布,再说孩子穿上沙土口袋就像拴在了土炕上,不会到处乱爬,不用担心会从土炕上掉下来。穿沙土口袋既省心、省事、省工又健康环保。

  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穿沙土口袋长大的,侄子侄女们也是穿沙土口袋长大的,与我的儿子同龄的本家一个外甥也穿过沙土口袋,但是在科技发达、物质丰富孩子又稀少的今天,农村的孩子依然穿沙土口袋却是让我大大的惊讶了一番。现代城里的娃娃们都穿纸尿裤,年轻的妈妈们国产的纸尿裤都不用,从网上买进口的。电视里“小屁屁干燥爽滑的”广告每天都在播放,母亲和孩子满脸的幸福,但我却觉得真的没有当时小孩子刚换上新沙土时的那种愉悦和舒服的感觉,也没有了聚拢在一起的哥哥姐姐们望着弟弟(妹妹)的笑脸那满怀成就的快乐感觉。

  过去的农村人其实一生都离不开土的,一生下来就被抛进土里,长大了在土里刨食谋生,最终还是要回到土里去。真正的土生土长,土里来土里去。黄土地养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这些人中既有作家、诗人,也有科学家、医生、飞行员和行政官员,也有像我这样的既不是“家”也不是“腕”的无名小辈,但却都已经变成了脱离了土地太久不愿粘一点土渣的城里人。城里人的生活越来越复杂,对自然资源索取的越多就显得越文明。大概现在很少有人知道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农村娃娃现在依然活的那么简单那么质朴天然。

  我说不出我的心情是喜还是忧?只是感觉从那片土地上以那种原始方式成长起来的娃娃们,智商好像也并不比其他的孩子差。

成长的散文随笔8

  白驹过隙,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已经进行十天了,收官回家的日子也越来越近,想到这里,内心也是有点小小的激动。

  上大学之前,我一直对距离不太敏感,我的小学、初中、高中,全部都在我家附近上的,我也从一开始的离家840米,到离家1.2公里,到离家1.4公里,再到现在的406公里,以前的我走回家只要20分钟,现在的我走回家却要超过3天的时间……

  还记得报志愿的时候,妈妈一直跟我说,“别去离家太远的地方念书。”那时的我心中只有自己的.梦想,就想着不出省就是离家不远吧,而且对400公里这个距离也没有多在乎。直到我第一次坐车离家来大学报到,我看着车子就算是在高速公路上,可是飞驰时间越来越久。这时,我才真正知道,我和家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以前上中学的时候要在学校寄宿,感觉五天不回家是很痛苦的事情,但慢慢长大也就习惯了;现在,别说五天不回家,除了寒暑假之外,可能回家的时间都不超过五天。以前,就算周六日不回家妈妈也不会说担心我;现在,每隔几天妈妈就会说想我了。以前,想着的是节假日要怎么出去玩;现在,想着的是节假日要怎么回家。这些种种的变化,不仅代表着我慢慢长大了,更意味着我和家的距离变远了。

  小时候,总渴望着家门外的美好世界,我们向往着远方世界,而现在我们却渴望着回家,但是我们却已经选择了远方,能做的就只有回头看看。我们不得已的长大,也不得已的离家。上大学的第一次班会,我还记得在那时候,我在纸上写下,“用四年时间,缩短与家的距离”。这不仅是现在的警句,更是未来四年的梦想。我们在成长,与家的距离也在变化,但我们可以去努力、去改变,成长,不仅仅是与家的距离变远,更是我们的心与家的距离靠近。

成长的散文随笔9

  什么时候我们已经不再那么幼稚的想着,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将来的梦想又是如何

  现在的我们已经懦弱到不敢在看世界的真实,只是一味的躲缩在墙角的安全地带

  真的是安全地带吗?没有人给我们准确的答案

  声带的.拉动已经不是那么频繁了,没有了完全的认真简单了

  耳畔也不会再有什么想法让我们去仔细的推敲了

  我们都迷失在前进的路途上

  我们都迷茫了

  柳条开始伸展枝桠,万物生

  厚厚的衣服被收藏,冬眠里

  嘿嘿,我们还是依旧的想着春天的美好

  现在的我们,已经不再想着世间的各种变化

  我们都开始学会安静的生活,看庭前花开

  究竟是现在的我们长大了,还是现在的我们胆小了

  如果这就是人们眼中的长大

  那么,我宁愿,一辈子单纯,一辈子不长大

  在念及中的成长

  我们是真的成长

  还是社会的拉力导致我们被迫的长大

成长的散文随笔10

  如花的春季,阅读辉煌的明,如水的心境,阅读幽静的岁月;如雪的灵魂,阅读奇妙的童话;如梦的岁月,阅读丽人生。

  生活是什么?是欢笑,是泪水,是美妙的花,是苦的酒,是轻松得不再轻松的甜歌,

  是沉重得不能再沉重的脚印——

  小学时,我的成绩特差,上课经常走神,考试总是不及格。有一次上数学课,数学老师让我做一个简单的解答题,而我却无从下手,老师气愤的在我面前扔下一句:“呆脑子!”顿时,教室里响起了同学们的笑声。那一刻,任同学们的取笑在我耳边回旋,我幼小的心灵差点崩溃。

  我狼狈的冲出教室,一路小跑冲回家,妈妈听了我的事情后,脸色顿时青了。然后她抚摸着我的头,严肃的说:“孩子记住,只要努力,别人有的我们也会有。”妈妈讲完这句话时,我分明看见她的眼圈湿润了,这是我出生以来第一次看见妈妈哭,从那一刻起我记住了妈妈的话,我不再让妈妈为我流泪。

  从那以后我每天拼了命的在学。上课如果走了神,我就会在自己的手掌上写个“心”字意思是要提醒自己专心致志。别的'同学能用一分钟学会的知识,我学不会,那么我就用十分钟,一小时,直到学会为止。

  就这样,我凭着这份苦劲和勇于尝试的精神,在期末考试中有倒数上升到正数第三。我的进步,使老师和同学们吃了一惊,他们想不到原先一个“呆脑子”的人,竟然能取得如此惊人的进步。

  当我从老师手里接过鲜红的奖状时,我的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我终于用我的不断尝试证明了我不是一个“呆脑子”。

  我拿着奖状跑回家,小心地递给妈妈。顿时,妈妈傻了眼,等我回过神时,妈妈已经紧紧的把我抱在怀里,嘴里颤抖地说:“你做到了,你做到了。”

  那一刻,我的心里彻底明白了,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再去尝试。其实失败就是成功的开端,只有在失败中成长,在失败中尝试,才能经受住暴风雨的袭击。

  脚下的路还很长,既然已经踏上了人生的航程,就不可拒绝让步;既然已选择了远方,就不要停留;既然风帆已扬起,就不要拒绝起航。让我们在尝试中健康成长,让我们在不断尝试中走向成功吧!

成长的散文随笔11

  我来不及认真的年轻,待明白过来,只能选择认真的老去

  -------三毛

  如果说成长也会有代价的话,那就是对于所拥有的曾经,我们都有说再见的时候。

  在时光的间隙中,我们寻觅着,那些青春,或许随着一阵微风,我们会氤氲出一丝甜蜜--高中,最纯真的年代,那是我们人生中最美的一段菁华,在那些年代的时光里,我们曾如此疯狂……

  还记得那些一下课就扎堆在一块讨论八卦的女生吗,她们是如此可爱,对吧!还有那些在操场上挥洒汗水的男孩们,你们是否曾为他们着迷过!

  或许,哦,不对,是我们再,也,回,不,去的曾经了,它虽然离我们远去,但还是会深深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无法抹去。

  在那一天,我们哭了,因为我们要分开了,我们或许为了那些真挚的友谊,或许是为了那些曾一起奋斗的日子,或许有的还会为了那些为说出口的誓言,就这样哭了,哭的那么彻底,也许这是成长路上必经的路,也是我们对即将失去的青春说再见的时候。

  渐渐地风吹干了我们的泪,我们背起行囊踏上了一条彼此分开的道路。在这里我们要学的最多的就是一个人生活,因为寂寞也是成长给我们人生路上的.一个考验!也许你现在还是单独一个人,也许你也交了不少朋友,但是会不会在某一个时刻你会很无奈的看看天空,会不会在笑得最开心的时候,突然沉默,不为什么,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但是即使要一个人走,一个人面对,一个人支撑,一个人体会,为了我们的梦想,我们仍会前进,仍然要成长不是吗?

  也许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成长的代价,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将年华错落成诗……

成长的散文随笔12

  一月二十四日清晨,我正埋着头鼓捣新闻稿,赶着要立马发布出去。突然传来一声“老师”,叫得十分亲热。我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活计,心想是谁啊,这么早?现在才刚刚上班呢。抬起头一看,我不由得乐了。嘿,原来是徒弟来了。只见浚安站在办公室门口,依然是那样的清瘦。握手坐定之后,他笑着从提包内取出一本书,诚恳地对我说:“老师,这是我刚出版的一本新书,希望老师批评指正……”

  人与人之间的相识也是有缘的,就如我与浚安的相识,缘分这个月老硬是说服代沟,把我俩拉扯到一起,进而成为了师徒。起初知道“周浚安”这个人,是因为他在当乡村教师时拍摄了微电影《送菜》。那时,我在宣汉广播电视台《天天说民生》栏目做值班主任,记者就此事作过采访。后来在审片时,我亲眼见到了这个清瘦的年轻人。20xx年暑假的中期,他突然来电视台实习,跟着我一起下乡采访了几次。不过因为家里的一些原因,他待的时间并不久。要说深交,还是在20xx年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我在单位意外地见看了他。原来正是他不俗的文采,打动了伯乐的慧眼,领导将这个特殊人才调到了县文化馆,而后又引进县文广局办公室工作。

  从此,我俩楼上楼下经常泡在一起。因为他的感恩,我们师徒的名分,也一步步走到了实处。读到他的一些诗歌、散文和小说,我见识到了这个年轻人扎实的文字功底。我了解到他这一路走来,有着与年纪并不相符的丰富经历,曾担任过文学社社长,写过网络小说,办过文学报刊,也做过乡村教师,也曾推出过自己创作的歌曲。当他把一部名叫《行走在单人床上》的小说送到我手里时,我就更是刮目相看了。有这么一个有灵性的弟子,我深感欣喜。

  “一场家庭变故让农家男孩孙榆皓沦为纯正的草根,在乡村与城市的夹缝中,他经历了初恋的破碎与意外情感的逼压。诗作的意外发表,给他冰冷的青春带来了一抹亮色,收获清纯之恋的同时,创办文学报刊,参加歌唱比赛……”

  一看故事梗概便能想见,这一切的萌动都是大巴山少年男女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徒弟周浚安的个人世界。这些来自校园生活的青春阳光,是他聚焦艺术生命本源之后的书写,体现了这群人的梦想和独特的生活方式。在这部作品中,浚安的情感是丰富的,内心是庞大的,他面对青春的纠结,面对梦想的执着,是厚重而有力量的。读了之后,我好像也回到自己的那个年代,跟着他重走了一回青春。

  在文广局工作一年后,全县招考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我鼓励他参加了考试。不久,他便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了组织的认可,被派遣到马渡关镇任副镇长。赴任伊始,他便奋不顾身地投入到了脱贫攻坚之中。在他的极力推动下,马渡关镇凉村、山顶、浪洋3个贫困村如期实现了“脱贫摘帽”,全镇584户20xx名贫困群众可持续摆脱了贫困。

  乡镇工作是非常繁忙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我常担心他那副小身板,能不能从那样艰苦的战线上挺过来。不过没多久,这家伙便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不断刷新了人们对他的固有认知,先是获得宣汉县文联“特殊贡献奖”,后又加入了四川省作家协会,接着又推出了我正在翻阅的这部作品,青春成长小说集《八点半的火车》。

  我不禁感到纳罕,我这徒弟哪里来这么多的活力呢?工作经常加班加点,他却还一直在坚持文学创作。为这部作品,他又付出过什么样的艰辛呢?我可以想象他一边激情洋溢地工作,一边熬更受夜敲打文字的样子。我终于明白,他为什么能够在短短几年里迅速崛起,黑马似的从大山里冲出,成为达州文坛最闪亮的一颗新星了。

  那一天,我们都很忙,简单聊过几句就分别了。几天之后,我从同事们的谈话中得知,这家伙已经再次引起了组织的重视,已离开马渡关镇,到县委办公室工作了。我太了解自己这个徒弟了,生活中的他总是那么低调,而一旦走进了工作,他又像打了鸡血那样高调。毫无疑问,在今后的这段日子,他又要把火红的青春奉献给县委办了。

  因为太忙,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读完了他这本书,小说集《八点半的火车》。不得不说,这既是一部小说集,其实也是一部长篇小说,收录的二十篇作品既是单独的存在,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青春世界,那小天等人的成长故事,正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这些故事是在中学校园、大学校园,再到职场里展开的,呈现出了那段时期各个阶段完全不同的青春风貌。他在描写人物命运之中袒露自己的情怀,以毫不吝啬的笔墨述说着少男少女几经蹉跎的成长经历,也释放了自己多年的情感郁积。如此,足见他文字驾驭能力的不俗,让整部作品显得那么朴素迷离,引人入胜,令人回味无穷。

  浚安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的情感是真挚的,他的文字是纯洁的、成熟的、棱角分明的.。在这部作品中,他饱含一腔深情,融叙事、抒情、感悟于一体,从人物刻画到优美的情节描写,都与他的老师、亲人、同学、朋友以及他血肉相连的生活融为了一体。读这部作品,我始终看到他勾勒出了一幅幅画卷,这些画卷有时候虽然像水墨画一样朦胧,但是流露出的情感始终无遮无掩,始终有着敢爱敢恨的敢当。

  总体来看,浚安创作最根本的、最共性的,就是在语言的提炼上,他更加讲究节制,突出内敛,始终以最朴素的文字承载和解读一个时期的历史,使这些历史充满余味。同时,就这部《八点半的火车》而言,无论是故事的构思,还是人物肖像的把握,以及人物命运的安排,都恰到好处,展现了他厚实的生活底蕴和文字功底,让人读来欲罢不能。

  从当初的习作,到其间所写的诗歌、散文、剧本,到《行走在单人床上》,再到这部作品《八点半的火车》,浚安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创作,不再受到体裁的局限。在他看来,作品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件事情,都可以由它们自身来书写。因此在创作中,他避开了语言和辞藻的华丽,褪去了浓妆艳抹,更注重站在一旁透视社会、感悟历史、体验生命。

  我在想,浚安之所以能一路成长,且长出一树苍翠,一定是美丽的大巴山哺育了他,造就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也造就了他在喧嚣之余的敏感。我且以为《八点半的火车》的出版,标志着他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里程。我坚信,在浚安的骨子里,他必定仍然有一股乘着《八点半的火车》的青春劲,继续虔诚地对待文学,抒写出新时代的惊喜!

成长的散文随笔13

  流星来临,默默的隐身守候;

  流星划过,许下最美的愿望。————题记

  岁月荏苒,花已凋零随风飘散,古典钢琴弹奏不出的回忆,却也经受不住岁月的慢慢奠基,窗外摇曳着紫色的风铃,聆听我们走过的痕迹,滴答滴答的钟声纪录着我们的缥缈身影。我们虽只是沙漏里的一粒碎沙,大千世界的一粒蜉蝣,却依用我们炽热的情怀温暖整个大地。

  时光旋转一朝又是一夕,可天空颜色依旧很浅,霓虹下我们尽情的放逐,让所有悲剧回忆全部消逝模糊……。

  寂静的夜,摸索着前行,孤寂的星空,喧嚣的都市,就这样,一点点,一点点进步。

  时光依旧还在旋转,空灵的梦依旧飘荡在灰朦朦的天空中,妖冶的玫瑰封锁不住时间的脚步,寒寂的夜,飘落在静谧的海岸边。彼岸边,单单只留下时间的脚步痕迹。

  时光的轨道,我们仍在继续————摸索着前行。

  时间,它让我们慢慢的变成熟了,渐渐渐渐的,长大了。还记得从前,那时头顶的蓝天永远是一张寂寞的脸,浮云将一切都渲染上了悲伤地釉质,在空中泛着光。

  冬日的正午,就像夏天的黄昏一样,模糊而又美好。

  此时,我们正带着苍穹般的生命力向着朝阳迸发。

  很多年以后,我竖立在海岸,面朝大海,面朝凡世起伏的喧嚣,回忆至今。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时光仍在流逝。

  台灯下,只留浓浓的眼圈陪我备考,淡淡的'温暖在枕边围绕,半夜醒来,岁月依旧。

  时光,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东西,却也让我们流逝了许多,它让我们学会面对现实,在那不经意下,在我们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岁月的痕迹。

  光辉的岁月,或喜,或悲,或离,或合,像是挣开这一切的束缚,戳开这层薄膜,化茧成蝶。

  时光,经不起流逝,岁月,经不起蹉跎,可我们仍在这匆匆中,长大了,成熟了。

  充满梦的天空,吹散冰冻的风,驱散心底的阴霾,散发出光彩。我们的未来是场比赛,不应该只是凭空等待,一直等待你放马过来,每秒都是我们的时代。

  记得那是一个冬天飘扬着漫天雪花,那时的我还是个孩子,站在窗棂下,让风轻轻浮动我的发,携着我的梦想,飞向更远的远方。

  我们伸出双手却抓不住遗憾,也可以学着多一点勇敢,记住这一路的悲欢离合,却遮掩不住岁月已消磨的痕迹。

  成长,一个岁月的垫脚石,空灵而又悲切,间或欢喜。

  期待,坚持,回忆,成长……

  时光,是一种说不出的苦涩。

成长的散文随笔14

  一次去一位老乡家,堆满农具的屋门口放着一盆月季花,正开得娇艳欲滴。老乡十分开心地对我说:这是人家不要的,是我捡回来栽活了。她那毫不掩饰的欣喜里竟有无限的幸福,甚至还有一点骄傲。她的表情让我想起来一个人。

  他在乡村基层从教几十年,也算桃李遍布省内外了。每次说起他的学生来,他总是充满快乐,每个学生的“经典事迹”都是他津津乐道的,但是,只有一个学生让他每次说起来就掩饰不住的骄傲。那名学生当年淘气到刺儿头的地步,老师们都发怵。是他,主动把这名学生要到自己班里,给予父亲般的关怀和鼓励,使那名学生最终走出破罐子破摔的.泥沼,最后考上了大学。每到过年,那位已经成年的学生总会去看望他。这是他最为幸福的时刻。他的学生已经从当年的一个淘气包成长为一个知道感恩的人了,这才是对他的回报。他说,不是为了他的看望,而是为了他知道感恩。一个人,知道感恩,才是健康的人。园丁的幸福,莫过于看着自己亲手伺弄的花草盛开。作为老师,他的骄傲,就是看着他的学生的成长。他,是我的老姐夫。

成长的散文随笔15

  人到中年后难免会渐生怀旧之情,一些过往之事会无端的想起并浮现在眼前,儿时的美好时光,虽说生活清苦,可那时所具有的一颗童心处处滋生着好奇,总想问个明白,看个究竟,回想起来心中涌现暖暖的温馨。自小从有记忆开始,那些充满童趣的往事,幼稚的话语,用好奇的目光去探寻着那个未知的世界。一些小故事如雨后春笋般的浮现于脑海,仿佛置身在童话般的森林乐园里。

  最好奇的莫过于孵小鸡了,看到那些小东西从蛋壳里出来,毛茸茸的象个小球,会盯着看个好半天的。常记得每到三、四月份,就会有村里的大妈们拿着鸡蛋来换蛋,要刚生下7天之内的,后来才知道是换回去孵小鸡的。

  这孵小鸡可得有一定的讲究,母鸡在生完一窝蛋以后会“讨婆”的,就是说懒在窝里不出来,也不准人去碰它,更莫说去动它肚下的蛋了,到那时就可以孵小鸡了。一般的母鸡都可以孵20-25个蛋的,这选种蛋也有讲究的,必须有“喜”的蛋,就这样收拾到一定数量,给母鸡准备一个窝,一般选用箩筐及稻草编织的筐,填上干爽的柴草保暖,把种蛋和母鸡放入。此时的母鸡特温顺,把蛋完全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窝在自己的羽毛下,不再挪动了。一天在固定的时间内喂食一次,一般都用稻谷,那时把母鸡抱出,把蛋用棉絮盖好保温,待母鸡食罢,喝过水,拉过屎即把母鸡放回窝里。

  就这样过了8天要在灯光下照蛋,看是否有不良的蛋,听说在灯光下蛋的上端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黑点的,若是没有或模糊不清的则要拿掉了。在晚上你若细心听,母鸡会不定时的用啄在翻动它窝下的蛋,应该是为了受温均匀。到了18天以后奇迹就出现了,你静心时能听到“唧唧唧”的叫声,那时母鸡也会“咯咯咯”的高兴起来了。到了20天就会有小鸡出壳了,你仔细听母鸡肚下就会有“笃笃笃”清脆的敲击声,这就是小鸡在啄蛋壳了,等下你就会看到一个小洞口露出了嫩黄的小嘴,稍后壳破了一只小鸡就从洞口挤了出来,当时是很难看的,绒毛粘在身上湿湿的。不过数小时以后就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在母鸡的羽毛下探出一个小脑袋,一身漂亮的绒毛活像一个滚圆的小皮球,黑眼珠不停的转动,唧唧的叫个不停,真的是可爱极了。此时的母鸡特兴奋,看到鸡宝宝一个个的出来,咯咯的呼唤着,羽毛下面探出一个个的小脑袋,我也久久的待在旁边不愿离开了。

  当时在看到小鸡费力的自己啄着蛋壳出来,想是否可以帮一把将壳剥大,这样小鸡就能不费劲的出来了?不可,生命都有其出生与成长的过程,人为的帮助则有害其生长,若没有了出生时的挣扎过程,他成长的体质将会减弱,觅食或争食会明显跟不上其它的小鸡,它有可能会夭折的。生命以及万物的生长莫不如此,我们必须遵循其自然规律,这才是真正的珍惜生命,爱护生命。

  爱,几乎是所有动物都具有的天性,可除人之外的其它动物,它们的爱都具有一定的时间性,知道在什么时候该独立而不再对它呵护了,那时它们失去了依懒,必须面对生存而独自接受现实,这就是生存法则。母鸡悉心的看护着自己的一群鸡宝宝走出去晒阳光觅食,母鸡“咯咯咯”的在前面引路,一群小鸡则“唧唧唧”的跟在后面,若看到哪只小鸡落后了,母鸡会停下来招呼在一起,当觅到食物就呼唤小鸡围拢过来,当小鸡受到外来的欺负,母鸡则会奋力相救,当临近傍晚母鸡就带着小鸡回窝了。

  母鸡对于小鸡的关爱真是悉心备至,到晚上都钻进母鸡的羽毛下,有调皮的小鸡还不时的探出小脑袋,真的是温馨的一个家庭。母鸡也知道在什么时候该让小鸡独立生活了,一般在20天以后,母鸡就不再看护小鸡了,若小鸡还要跟上来,它就会驱赶的,至此母鸡就完成了它的抚育责任。

  从动物的习性上我们可以看出,真正的爱是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放手,一味的溺爱对子女的成长是及其不利的,会阻碍他将来独立生活的能力,影响他的前途,这是我们该从动物身上所需要学习的,不能放任子女的依懒性,必须促使他去接受各种锻炼,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做到的。

【成长的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散文随笔作文10-16

关于散文随笔10-13

优秀散文随笔10-13

精彩散文随笔10-13

名家散文随笔10-13

大理散文随笔08-25

秋思散文随笔08-26

秋雨散文随笔08-23

孤独散文随笔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