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作文汇总七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散文的作文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散文的作文 篇1
“大黄蜂,去WC喽。”“哦。”
“大黄蜂,去玩喽。”“嗯。”
“大黄蜂,去图书馆看书喽。”“Yes。”
……
你们一定很奇怪,“大黄蜂”是谁?告诉你吧!他就是我们班的詹林峰。
和“大黄蜂”“打架”可是很有趣的,因为和他“打架”,打着打着,当你以为要惊天地泣鬼神时,那边竟然传出笑声,让你丈二摸不着头脑。有同学伤心了,想得到安慰;有同学生气了,想找人发泄。他知道后,一定会想尽一切方法把你逗笑。我相信,不管是上刀山,还是下火海,他都能保证完成任务!
看,同桌又在欺负他了。从去年来,老师打着让我们认真学习的旗号,实行男女搭配制度。“大黄蜂”理所应当与女生王子昕坐在一起。别看王子昕是女孩子,欺负“大黄蜂”可是有模有样。下课了,王子昕要去WC,咕噜了一句:“让开,我要出去。”估计“大黄蜂”没听见,坐着兀自不动。我们的王子昕大人立马火了,只见她怒发冲冠,眉毛竖起媚眼一瞪,“突”地站起来,一把推开“大黄蜂”:“好狗不挡道。”“大黄蜂”不气也不恼,摸摸脑袋:“噢,同类可是不能相欺的`。”“呵呵呵……”一句话把王子昕逗乐了,笑得肚子都疼了。
这就是我们班的“大黄蜂”,尽被人欺,又幽默风趣,给大家带来了不少笑声。
散文的作文 篇2
早在上初中时,我就喜欢上了阅读,同时也开始了写简短的日记。从那时起,阅读和写作这两个习惯就一直伴着我读完高中、大学、走上三尺讲台,直至今天。
大学时,我学的是中文专业,拜读了不少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在众多的文体中,我喜欢的是小说、诗歌和史书,尤爱散文。不仅喜欢读,还喜欢写。
毕业20年了,在紧张忙碌的教学工作之余,我喜欢把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心记录下来。而这,也渐渐成了我最大的业余爱好。我沉迷于此,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坚持业余写作这么多年,从阅读和写作中,我渐渐领悟到了什么是散文。
关于“散文”,我理解最深的还是那句老话:“形散而神不散”。一个“散”字,概括了散文的本质。这里的“散”不是杂乱无章的“散”,而是要求每篇文章都要有一个中心。中心明确了,构架可以随处延伸,你就可以不拘一格,随心所欲,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表达就怎样表达。
散文的选材很广泛。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热爱生活的真心:一件小事,一张笑脸,一棵草,一朵花,一杯茶,一个身影……很多很多细微的事物,都可以成为散文的题材。如果我们能够真正读懂它们,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那就是一篇很美的散文。
散文的语言要求朴实。散文的内容和现实生活是分不开的,因为生活本身就是真实的,不是虚伪造作的,所以记录生活的散文也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老舍先生说过的.一句话:“真正美丽的东西是不加修饰和打扮的,真正美丽的人是不需要多施脂粉的……”是啊!散文本身就是最贴近生活的,没有任何的修饰和造作,所以散文的写作,就只需把内心的感悟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让文章感动自己,同时也感动别人。
此外,散文还要求情感真挚。散文这种文体和小说、诗歌不太一样。小说的内容可以虚构,诗歌强烈的情感需要华丽的辞藻来铺排,而散文需要表达的却是从心底流露出的真情实感。刻意写出的散文哪怕辞藻再华丽,如果内容空洞无物,这样的文章也是没有生命力的。“文以情动人”,只有那些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饱含着真情实感的文字,才能真正打动人心,进而成就散文的美。
情思所至,有感而发,言为心声,独抒性灵。以上这十六个字,就是我的散文写作观。
散文的作文 篇3
这是我20xx年的第一篇日志,安逸的假期在我的慵懒中溜走。咋暖还寒好个冷,风还是那么硬朗。带着一颗热切的心出行,有个地方让我归心似箭,那是亲情的诱惑。往北走给我浪漫,那是灯的魅力。有爱陪伴在身边融化啦冬的冷漠,列车疾驶平原,穿过山洞隧道,在气笛的回声中我心飞翔。飞翔在灯的十里长街,阅读那花好月圆的章章节节,等待一场元宵的盛宴,在柔软的记忆中植下幸福的思绪。
又一个月圆之日向我们走来,正月十五,一个家家开怀欢乐的日子。亲情元宵节,它永远是那么温馨,那么青葱,那么鲜活,那么盛情。元宵节一个灯的炫彩,一个红的光带,一个幸福的团圆。它把人间的美好传递,它把友情、亲情、爱情凝聚。我感叹着这个有两千年历史的灯的节日,人们在虔诚的继承光大,在年轮的光圈里,把它延续的红红火火、精彩分层。在它的缤纷妖娆里,体现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不得不让中华民族的子孙为伟大的国度而骄傲。渊源的历史,璀璨的文化,徜徉在元宵节的神采世界里,再翻出那古老的传奇,倾听来自千年的诗歌,那悠悠之音来自于脚下的大地,来自于茫茫的沧海横流,来自于残叶落尽的枝头来自于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旅。当抹去岁月的浮尘,走进20xx的日历依然是那么灿然,耀眼得醉心醉魂,只因为元宵节自古以来就是百姓的快乐之日,团圆之夜。
一个节日就是一场繁华的记忆,今宵的记忆依然留在啦北方的北方,那儿真的很冷,一张张灯的照片还在发散着袭人的寒气,我欣赏着。拽回思绪走在元宵节的古道上,捧读着那一盏盏灯的诗章,穿越时空,编辑有关这个节日的故事,在现实与传说中,在思想和虚构中,咀嚼着元宵节的原汁原味,钟情于从古自今元宵节带来的那份美好与祝福。“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凝流水,春风含夜梅。”隋炀帝的一首诗一展隋代灯树的风貌,我仰视啦一棵耸入云天形同大树的巨型彩灯,在它旁逸斜出的枝干上垂下千条流光,就像天上的流星雨,那摇曳的灯火与星星辉映,在灯火的霓光中,雀跃着春的激情,美好的心愿随着灯树飞入碧霄,叩响月宫的拱门,求得嫦娥千里共婵娟的的美好祝福,在隋代的.灯树上,挂上我会心的微笑。我提着隋帝赏赐的一枝灯丫,走进啦盛唐的踏歌。城门外已是红霞映天,长安城内已是灯火华灿。这里的元宵节,皇城已是歌舞升平,乐声醉人,万盏彩灯已把长安城装扮得明如白昼。天壤相接,灯星互耀,百姓欢腾,笑颜绽放。我穿梭于这万头传动的人山人海,观一盏盏奇灯异彩,赏一处处夜游的美景,回应着黄发热情地问好,牵挈着垂髫活泼的嬉戏。换一身唐装舞霓裳,提一盏唐灯来踏歌,此时我早已忘记荀荀是千年后20xx年的一女子,再也走不出那“谁家见月不来坐,何处闻灯不来看。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隘通衢。”的盛唐仙境。四十里灯光璀璨,跻身于摩肩接踵的人群,凭着我的聪明睿智,去揭晓一个个灯谜。迎来啦宋人的羡慕的眼光,在耀眼的灯辉里,我绽放着现代人的骄傲,让一个个秀才举人拜倒在现代文明的脚下。我为宋代元宵节猜灯谜的创举而助威。最终我还是情不自禁的痴迷在辛弃疾的千古佳诗“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绕过元代高耸入云的灯塔,“拔地烧空空炬长,炫龙桂影照穹苍,七层火树云生暖,九曲神珠夜吐光。”它的伟岸之躯光芒万丈,让我留恋。穿过那明朝万家灯火的华灯万点,在通明的街道上,欣赏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杰作——元宵节里的冰灯。可谓是炫彩夺目,晶莹剔透。再也收不住脚步,驻足于明代大画家唐寅的府前,“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美诗盛景,让我把一个深情的赞许留在啦这条远古的街道。我激动在清代的万民之乐的元宵灯展里,好一个清代的乾隆盛世,万苍欢腾。来自民间五彩缤纷的各式彩灯,都是人们的秀手佳作。“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烛花不得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我精赞这民族的智慧,我骄傲着劳动者的双手。我沉浸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感慨之中。那一盏盏灯火永远是古老民族人民心中的希望,正是这燃起的希望,才让我们的祖先在千辛万苦的跋涉中,在艰难的世世中,从遥远的古道上一步步走来。这一路之上,他们凭着顽强的民族精神,开创着一个个伟大的纪元,做出啦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创举。又在血脉的繁衍中,延续啦一个个家族,前仆后继,风雨无阻,终于让一个伟大的民族,顶天立地的屹立于地球之上,世界之巅。
夜深,诗词烟花伴我激情无眠。这多情的元宵节,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圣灯,把我们美丽的生活装扮得绚烂多彩,婆娑旖旎。把每年的新春盛典推向情更浓,爱最深,景尤美的最高境界。让人在佳节的亲情里,享受着最美好的真情盛意。纵然有生活中的烦恼,也被这红色的海洋淹没。纵然有无尽的相思,也被这灯的色彩迷恋。纵然有太多的坎坷,也被这希望之光牵引。纵然有无奈的聚散离合,也被这灯艳的妖娆愉悦。把太多太多的情感珍藏在这一刻,在忙碌的一年里一点点的品尝,带给人们别样的风情万种。撩开窗纱,遥望那属于十五的一轮明月,在这紫色的夜里,我的心情在静谧里悄然悸动。那来自心灵里的一份激动,不知道偏爱啦哪一个方向,也许还没有从阑珊里走出,在斑驳陆离的夜幕下那缀满五光十色的空间,那星河璀璨的天空,让我迷失啦思的归路。在这个多情的元宵节里,迷失啦自己,都因佳节太浓情,痴颠啦多情的有情人。都因元宵太魅力醉倒啦钟情这火树银花的墨香之笔。今夜,我为这盛典的元宵节赞美,我为这有情有义的佳日动情,带着我思绪的丰翼让心飞翔。在这个承上启下的元宵节里,在一个“今年元月时,月与灯依旧。”的告别中,翻过昨日的日历,续写又一个新春的未来。在新春落地娃娃的脸上,捕捉新的灵感,在新春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的衣裙上写满新的篇章。在新春健壮青年的臂膀上,挽起一个新的自我。于是我感动在此刻,当最后一束烟花和春节做着最后告别的时后,我落笔20xx情系元宵节。
散文的作文 篇4
我是个书虫,因此,谈到读书,我简直有千言万语想要倾诉,我完全可以说上几天几夜,甚至写成一本小说。显然,把这一切都写到这篇作文中是不现实的,所以,我只想谈谈那读书的日子。
犹记得读人生第一部巨著《三国演义》的情景,那是我八岁的时候。那时我虽小,但也识得不少汉字了,于是妈妈便让我看《三国演义》,同时也可以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嘛!
说真的,当时我一看见那本厚书就腿软了,心想:这真是一个艰苦、漫长的历程。不料,事实与我的想象完全相反,当我一翻开书,就完全被书中那精彩的故事吸引住了。我做完作业就看,躺着看,坐着看,连上厕所的`一点时间也不放过,真是“走火入魔”呀!现在想起来真是发笑,当然,因为一些不正确的读书姿势,我也付出了代价:戴上了眼镜。
读书的日子,心总是随着书在动,曹操杀吕伯奢那一个片断,让我恨不得操起菜刀把曹操砍死,阚泽献降书差点被斩,让我紧张了好一阵子,尤其是《赤壁之战》,让我似乎看到了曹营火光冲天的情景,我时而一跃而起,时而拿着一杆“银枪”杀敌,仿佛自己就生活在那个时期,就在战场上厮杀似的。
当然,书中也有我不愿意看到的场景:如《华容道》、《走麦城》和《白帝城托孤》就是三个典型的片断。其实,最让我伤心的也是唯一让我流泪的是《葫芦谷司马懿脱险,五丈原诸葛亮长眠》,读完这一章,我不禁仰天长叹:苍天啊苍天,你为什么下那一场大雨,让司马懿死里逃生,却让诸葛亮长眠于九泉之下呢?虽然我悲痛不已,但历史如此,我也只能扼腕叹息了!
自读了《三国演义》之后,我又陆续读了许多名著,如《水浒传》、《格列佛游记》等等,每次读书,我都觉得整个身心都融化在书中了,我与主人公同欢喜,共悲哀。读一本书仿佛就是一段奇妙的旅程,让我兴奋不已。
散文的作文 篇5
一年中四个季节,最喜欢春末夏初。
如豆蔻年华的少女,有着初长成的鲜嫩。满目的鹅黄嫩绿,和着缤纷眩目的花朵,是一曲轻快的小提琴。
那天清晨,我看见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姑娘挣脱开奶奶的手,蹦跳地摘下路旁草丛里的黄色小雏菊,然后漂亮转身,裙摆优美地打开,一脸欣喜地举给奶奶看。那一刻,黄色的雏菊就是一轮小太阳,开在了她的心田里。小小的心灵会因为这朵小花,让这个清晨变得不一样起来吗?不禁微微地笑了,仿佛看到从前的自己。
从小到大,我是很喜欢花的。素洁的.玉兰、清雅的茉莉、馨香的玫瑰、热情的木棉、家常的九重葛……知名的不知名的,都让我意乱情迷。记得当时外婆家的天台还没有拆,每到夏初,蔷薇开得如火如荼。我常背着外婆折下一支,小心地拈着枝干,拿着花把玩半天。渐渐的,花蔫了,我就在洗衣池里放满水,把花瓣一片片放进去。我趴在池边拨弄着满池花瓣,看它们如小船般载着水珠缓缓前行。一种宁静美丽的感觉就将我缓缓包裹,小小的我那时候就懵懂地感觉,这世间有很多体验只能是自己知晓明白,旁人无法体会。
一直认为,一个地方有多少温情浪漫,就会有多少花朵。关于往事的回忆,很多是和花朵相连。我的中学时光都是在双十度过。那时候,镇海路上种满了凤凰木,初夏时分,真是一派“云蒸霞蔚”的景象!独自一人从树下走过,真正懂得了一树树花开的美好,而那种美好,似乎又蕴藏着忧伤。下过几场雨,银杏叶般的红色花瓣零落,不经意,也会有几枚花瓣落到了我的书包上、头发间。朋友细心地帮我拿掉,我们一起把花瓣做成书签。少女情怀总是诗,日记本里,在一页页深蓝浅蓝的泪痕里,有着谁也不知道的秘密。
在厦门,长得最喜人最家常的,当属九重葛了。品种很多,但最常见的是玫红色,有着过日子的喜庆。在鼓浪屿、市政府、白鹭洲公园甚至居民家的阳台,它们活泼泼地出现,给这个城市一簇簇漂亮的笑脸。常常是在朦朦胧胧的早晨,坐在班车上昏昏欲睡,蓦地,一抹亮色热烈地一闪,再定睛一看,衬着蓝天碧海,九重葛似跳佛朗明哥的西班牙女子,让人的心情无端明亮。这样与花朵的偶遇,于我,于很多人,想必是神清气爽的吧?
一花一世界。花事与人事,究竟哪个更醉人呢?
看过花的感悟散文的还看过:
春江花月夜感受散文_描写春江花月的受散文
散文的作文 篇6
本人从小就对文学情有独钟,上学读书的时候就偏文科,最愿意上的是作文课。长大后虽然陆续在各类刊物上发表了一些拙作,但对自己的作品总是很不满意,自我感到文章的思路不够清晰,文字表达的不够有韵味,语言组织得不够精炼,感觉没有打动读者的心。
近年来,我忙里偷闲拜读了《鲁迅作品精选》、《名家散文》等几部有关散文专集。这些作品真不愧出自名家大腕之手,他们的每一部佳作不仅是文学精品,又是诸多门类的教科书,我还从中感悟到了颇多的人生哲理。
散文作为一种题材广泛、写法灵活、个性鲜明、文情并茂和短小精悍的文学体裁,能给读者美的图画、美的情景、美的感受。它或描景状物,或叙事写人,或议论说理,或抒情感慨,形式多种多样。散文有着无穷的魅力,犹如苦中带有浓香的咖啡,品尝越长久,滋味愈醇香。
鲁迅的《秋夜》,虽然是寥寥几百字的短文,却形象地刻画出了现实生存的众生相,并赞美了那些无畏的时代英雄;朱自清的《背影》,用朴实的语言描写父亲给自己买桔子的全过程,歌颂了父爱的伟大;郑振铎的《宴之趣》则精辟地把各类人赴宴后的表情、心态描述得淋漓尽致;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作者抛开一切世俗,尽情享受大自然所给予的赏心悦目的乐趣,表达出了超脱的意境 …… 这些文学巨匠大部分写作的对象是普通人、动植物、大自然或本人的情感世界。他们写作从平凡的小事情入手,用多种形象、贴切的.语言,描述感人的故事或大道理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读着他们的文章,使我仿佛走进了作者描述的场景和感情世界里,为散文中的人和事、景和物陶醉着、感动着、担忧着、愤怒着。当读到感人之处,作为五尺男儿的我,也曾默默流过泪,陷入文章中描写的情感漩涡中久久不能自拔,缓缓地才能返回现实中来。
想到自己的一些作品,也有很多的感慨。写作《怀念在天堂的父母》、《婆媳情》、《愧对老班长》的时候,题目、内容、结构、层次都选好了,可就是没有写作灵感,不知从哪下笔,这些作品憋了一个多月才出炉,个别作品还要更长时间去斟酌。而有了灵感的时候,一个作品当天就能写作完成。也许对别人来说,写作是轻松、愉快、享受的过程,但对于我这个文化水平稍差的人来说是苦差事,而我甘愿吃这个苦,因为每次作品被发表时无比欣慰和骄傲。在多年的写作实践中越来越感受到,作者能够写出上乘的文学作品,除了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要有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对社会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社会阅历,用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人间的真善美、假恶丑。
散文有如此大的魔力,能让人喜怒哀乐,让人思绪万千。啊,散文,你是文学大花园中最美的花朵,是文学家族里的“轻骑兵”、“自由人”。
散文,你是我的最爱,我为你喝彩,会为你努力奋斗到永远!
散文的作文 篇7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是一种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是一种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阔也是一种美……这样的美我很向往,而我眼中的却是另一种美。
春去秋来,物转星移,依旧存在我心中的、我眼中的美是我家乡下的老宅。在这个喧闹的城市里,浑浊的空气,刺眼的霓虹灯每每让我想起在老宅里的情景。“快来呀,开饭罗——”妈妈端着热气腾腾的鱼汤,用筷子敲着碗边大喊着,而我和小伙伴早已玩得忘记了时间。那时总觉得老宅后院有一种魔力,时时吸引着我们,总是玩过吃饭时间。每到此刻,总是和同伴约好后才胡乱地应一声,然后作鸟兽散,飞往各家。
“好饿喔!”连吃几口,才从饭菜中挤出一句。妈妈总会不失时机地教育:“女孩家哪有像你这样,毫无淑女样,简直是野小子。”我伸伸舌头,冲她眨眨眼,傻笑笑,我也没有办法,谁叫老宅这样迷人呢。
有时一阵风吹过,老宅的两扇大斑驳的大门就会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好像在为自己被遗弃而伤感地唱着挽歌,这时我总觉出其中有一种凄婉之美。有时我还走近细听,似乎还能听出一些优美而苍凉的旋律呢。大门旁边是高高的围墙,布满青藤的墙角总能吸引一些小虫子,如放庇虫,我是从不抓它的,因为手一按它便“拍”的一声放出一股臭气,熏得人头脑发昏;还有蚯蚓,金龟子和挥舞着两把大刀的螳螂,时常还有停歇在青藤上嘶叫的知了,我真想做一回得利的黄雀,可从未看到螳螂捕蝉的一幕。但墙下的砖头我是不敢翻动的,那里会缓缓地爬出一两条黑红的百脚,就是蜈蚣,碰上可不好玩。
老宅后院有两株老杏树,我喜欢用麻绳系在两树之间,坐在上面荡来荡去,老树会随着绳索晃动,透过叶缝射下的阳光也在晃动,这时便会感觉有一种神秘的意味。有时一时兴起也会搬来一只板凳,垫在脚下往树上爬,抱住那壮硕的树干,老树总以凹凸不平的手抚摸着我,我却总会感到难以忍受这异族的爱,想赶快爬上去,摘那青青的杏子,然后坐在枝丫上甜甜美美地吃上一顿。这时我便两腿夹住树干,双手抱住树干,一厥一厥地往上爬,可谁知凭我多么努力,却仍在原地做着无用功,我兴叹着望望那碧绿的叶间闪着淡黄色光芒的果子,只好收起三尺馋涎而作罢。
我一直引以为豪的是园中的小花圃,各种各色的小花点缀其间,虽没有名字,但丝毫不影响它们的蓬勃生长,不影响它们的招摇作态。有时我会拉着伙伴来观赏,总会有人大叫一声,“这是我家的花”,便拉住我要赔偿。此刻我会笑着哄他,并承诺会给他移栽一种更好看的花。当然他们不会相信我一而再,再而三的谎言。谁叫我太爱花了,我会不惜一切手段把美丽的.花弄到手,但总不会承认那个我不爱听到的字眼。我觉得只有美丽的花才能装点我心仪的老宅。
我喜爱老宅中的每一个构件,尽管老宅在一天一天衰老下去,尽管老宅的墙变成了颓垣,老宅的门楼已经坍圮,老宅的房屋已经爬满了蛛丝,但时光不会磨灭我对老宅的思念;尽管老宅已经长满了杂草,但在老宅生活的情景和老宅在我眼中的美永远不会消褪。
老宅啊,我的老宅。
【散文的作文】相关文章:
推荐散文的作文11-26
散文07-19
经典散文06-12
(精选)经典散文08-13
散文随笔作文07-18
散文作文600字06-08
读书的经典散文06-02
秋雨散文06-03
春天经典散文06-06
母爱散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