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舍本逐末的成语故事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说到成语,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成语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舍本逐末的成语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舍本逐末的成语故事1
舍本逐末
战国时代,齐国为了和赵国加强外交关系,就派使臣访问赵威后。赵威后接过使臣的献礼,还没打开信,就先问使臣说:“贵国的情形怎么样了?庄稼好吗?人民好吗?还有你们的君王也好吗?”
使臣听了,心里很不高兴,就回答说:“我是奉君王之命来问候你的,你不问我们君王的情形,却先问庄稼和人民,这样未免先贱后贵了吧!”赵威后笑着说:“你的观念错了,想想看,没有庄稼,哪会有人民呢?没有人民,又哪来的国君呢?难道要先舍根本去问末节的事吗?”
“舍根本,问末事”这句话就被后人引申为舍本逐末,也就是没有注重根本,先注重不重要的事情。
“舍本逐末”的意义和“舍本问末”有点不同,逐末是专门追逐微小的利益,就像商人做生意,不去注意投资的数量,反而先计算微小的利益,结果为了微小的利润,损失了很大的投资。其实,这句成语是讽刺那些短视的人,不从远大的将来打算,却斤斤计较眼前的利益,结果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杀鸡焉用牛刀
春秋末期,孔子的学生子游在鲁国武城县做县官。有一次,孔丘来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他微笑了一下,对子游说:“治理武城这个小地方,根本用不着礼乐。比如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大刀。子游引用孔丘以前讲过的话来反驳他:“以前我听老师讲过,君子学了礼乐就能相亲相爱,小人学了礼乐就易于驱使。我照你的话去做,为什么又取笑我?”孔丘听了子游的辩驳,连忙改口说:“子游这话讲得对,我刚才说的那句话,不过是开个玩笑罢了!”
买椟还珠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有些可笑。
每日伴随着生活点滴,以书写文字方式诠释心情,以品读文字方式感受生活。总有一句话,深入你的灵魂深处。
舍本逐末的成语故事2
舍本逐末的成语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派使者到赵国,他心里原本想着赵国一定是辉煌大气的,说不定还会得到赏赐。可是见到赵威后,只是被简单的问了几句话,却让齐国使者哑口无言了。你们猜猜赵威后说了什么呢?
1 舍本逐末的故事
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经常有使节往来。
有天,齐襄王派出了一名使者到赵国去问候赵威后。这位使者没有到过赵国,更没见过赵威后。但他早就听说赵威后是一位很贤德的王后,所以愉悦地接受了这一差事。他想,我作为齐国使者去向赵威后问安,赵威后一定会很高兴。她一高兴,说不定会赏赐一些贵重的小礼品。因此,他觉得此行是一件十分难得的美差。
使者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
邯郸,在齐王使者的想象中是十分漂亮的:那雕梁画栋的梳妆楼,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那热闹非凡的市桥,那巍峨秀丽的丛台……他听人描述过很多次,可就是没有见过。因此,一路上盘算着,等办完了公事,一定要好好地游览游览邯郸,饱饱眼福。
到了邯郸,他直奔赵王城,去问候赵威后。
赵威后果然不负贤名。当齐王使者被一位美丽的宫娥引进后宫时,赵威后早已端坐在一个绣墩之上等候了。她一身威严正气,满脸的慈祥。
齐王使者以礼拜见之后,便把随身带来的齐王亲笔信呈给了赵威后。但不知怎的,那赵威后竟然没有先去拆阅齐王的信,却躬身对齐王使者说:“你们齐国今年的收成好吗?”
“好。”齐王使者答。
赵威后又问:“老百姓们好吗?”
“好。”齐王使者答。
赵威后再问:“齐王也很好吗?”
“也很好。”齐王使者答。
齐王使者回答完问话,心里感觉很异样。他是个心直口快的`人,心中想什么,便直接问出来:“尊敬的威后,我奉我国大王的旨意,专程向您来问安。照说,您若回问的话,也该先问候我们的大王。可您先问的却是年景和百姓,您怎么把低贱的摆在了前头,而把尊贵的放在了后面呢?”
赵威后笑着说:“话可不能这么说。我之所以先问年景和百姓,后问候你们大王,自有我的道理。”
齐王使者更是一脸迷茫,问:“您有什么道理?可否详述?”
赵威后慢条斯理地解释说:“你想想看,假如没有好年景,那老百姓靠什么活下去呢?假如没有老百姓,又哪里有大王呢?所以说,我这样问才合乎情理;不这样问,便是舍本逐末。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这……”齐王使者哑口无言了。
召见一结束,齐王使者,一没有去观光那雕梁画柱的梳妆楼,二没有去踏看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也没有去游览那巍峨的丛台和热闹的市桥,便直接回齐国去了。
在归国的路上,齐王使者一直觉得肩上沉甸甸的。虽说那赵威后什么礼品也没有赐给他,可他并不认为是空手而回。他觉得,赵威后那“舍本逐末”的话语,比什么礼品都贵重,都沉重……
2 舍本逐末的材料
【注音】shě běn zhú mò
【出处】《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解释】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舍近求远、贪小失大、本末倒置、舍本求末、南辕北辙
【反义词】追本求源、追根寻源
【年代】古代
【例句】学习中只热衷于猎奇,不想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这不是~是什么呢?
3 舍本逐末的点评
孟子曾说过人民是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国家是为民众建立的,“君”的位置是为国家而设立的。这里,轻重主次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国家政治,一切以民为本。在古代社会,赵威后抱有“民贵君轻”的情怀,是难能可贵的,无愧于贤德的美誉。
舍本逐末的成语故事3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烽烟四起,各个国家时而战争不断,时而友好往来,而其中就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春秋五霸暂且不提,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顾名思义,就是有七个国家,分别是齐国、楚国、秦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而在公元前266,赵国的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赵孝成王接任了他的地位,但当时因为赵孝成王年纪太小了,他的母亲赵威后便代理朝政,赵威后非常能干,在赵国赢得了很大的威信。其他的国家也比较尊重她。
有一次,齐国的国君派遣使者到赵国去拜访赵威后,并送去了表示两国友好的.信件。齐国使者到达赵国后,赵威后很高兴的接见了他们,齐国使者在送上了给赵国的礼物后,又献上了齐王给赵威后的信件,赵威后立刻打开信件阅读,读完信后,赵威后问齐国使者:“许久不见,贵国的庄稼长得好吗?”齐国使者一听赵威后的话就不高兴了,他立刻站起来质问赵威后,气愤的说:“我们国君派我们千里迢迢的赶来,向您问好,为何您不先问候我们国君的身体、两国的交往,反而问起了那些微不足道的庄稼了,这分明就是先先贱而后贵,难道我们齐国日理万机的国君,会比不上那些微不足道的庄稼?”
赵威后听完使者所说的话,并未动怒,只是温和的对齐国使者说:“不,你错了,我先问你们国家的庄稼,并不是什么先贱而后贵,而是在我看来,庄稼是国之根本,一个国家的庄稼长得好与不好,就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未来是否强大,没有庄稼,请问你拿什么来养活你们齐国的子民呢?这不是贵贱之分,而是本末之别啊,难道你想让我舍去那些本,而去询问那些末吗?况且,我相信你们国家的国君身体一定很好,又何必询问呢?”
齐国使者听完赵威后的话语,顿时哑口无言,诚然,他们国家的国君身体状况的确很好,他们也的确是一心想与赵国交好的,刚才那些话确实是他冲动了,幸好赵威后没有太过计较,他随即一拱手,向赵威后致歉,对自己刚才的无礼态度表示非常的惭愧。
舍本逐末的成语故事4
舍本逐末
【拼音】shě běn zhú mò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的弟子问他现在要办的事情很多该如何处理,孟子说应该知道要做的事情中哪些是最急需办的'就先办,不能面面俱到。如果父母死子女在服丧期间吃饭狼吞虎咽,喝汤时响声很大,这就是舍本逐末,不知自己当前该干什么。
【典故】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汉书·食货志》
【释义】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本末倒置
【相近词】舍近求远、贪小失大、舍本从末
【反义词】追本求源
【其它使用】
◎ 可是,从当前的一些影片(包括文学剧本)看,恰恰未在这一中心环节上下功夫,相反,舍本逐末,热衷于编排一些热闹有余,趣味不高的离奇情节。
【舍本逐末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成语故事07-02
成语故事05-15
经典成语故事03-15
有趣的成语故事12-06
儿童成语故事经典11-07
成语故事:守株待兔11-08
南辕北辙的成语故事11-06
出类拔萃成语故事03-18
历史成语故事02-01
与龙的成语故事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