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作文

时间:2023-06-03 19:06:43 人物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实用】奶奶的作文五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奶奶的作文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奶奶的作文五篇

奶奶的作文 篇1

  奶奶离开我们已有三十多年了,尽管奶奶走时我才十几岁,但她对亲人那种真挚、朴素的爱却都储存在了我的记忆深处,每次想起来,都是那么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奶奶是一位极普通而又极善良的农家妇女。奶奶的姐姐双目失明,记得奶奶每年都要几次将姐姐接到家中,想法子做些好吃的给她吃。闲暇时老姐俩唠个没完没了,看着她们那温馨、幸福的样子,我好羡慕。奶奶从不嫌麻烦,总是将她姐姐的起居料理得井井有条,细致入微,真叫人感动。

  奶奶对我的爱更使我难以忘怀。那时候人们的.生活并不宽裕,比如蛋糕之类的点心,现在很少有人吃了,而那时在大人和孩子眼里却是上佳食品,亲戚看奶奶、爷爷拿来的蛋糕,他们往往舍不得吃,放在小筐里吊在屋笆上,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才摘下来,而蛋糕早已走了油,干硬干硬地像一块块石头。即使这样,奶奶还是把它当做宝贝,总忘不了把我叫到跟前,与奶奶、爷爷一同分享。我贪婪地吃着,奶奶常常是用她那慈祥、爱抚的目光看着我。

奶奶的作文 篇2

  奶奶很疼爱我,我上幼儿园时,每天中午,不管风吹雨打,她都会送来热乎乎的饭菜给我吃。

  有一次,我感冒了,没什么大碍,可以不吃药,但奶奶给我送饭的时候把药也带来了。她想给我喝药,可是拧不开瓶盖,我也拧不开,奶奶十分着急,脸涨得通红,像苹果似的。最终,奶奶还是不放心,拿着药去问别人怎么开。我埋头吃着饭,通过余光,只见奶奶匆忙离去的背影。

  奶奶每天给我带来的饭菜都不同,昨天是炒饭,今天是面条,明天便是其他的,天天不重样。而且,只会多不会少,唯恐不够我吃。每次吃剩下时,奶奶总问我:“吃饱了吗?”

  有一个夏天,天气酷热,大地都要被烤熟了,奶奶却仍然骑着三轮车来给我送饭。我看到她一脸的'汗水瀑布似的流着,脸上却带着笑。那会儿我太小了,只顾着吃饭,没注意到奶奶的衣服全被汗水浸湿了。但她却眯着眼看着我笑,脸庞如同一朵菊花在慢慢绽开。

  等我吃完饭,奶奶就要回去了。我回到教室,透过窗户看着奶奶。她骑着三轮,缓缓地离开了,只留给我一个异常高大、异常温馨的背影。

  我曾问奶奶为何不骑电动三轮车,她说不会。我知道,她是怕电动车速度快,怕我坐不稳会摔下来。每次坐在车上,我都会看到奶奶的背影,直到现在。

奶奶的作文 篇3

  奶奶是地道的关东农民,房子后面的十几亩地便是她操劳一生的全部了。

  春秋是奶奶最忙碌的时候,她瘦弱的身影总是在房后的玉米地里若隐若现,时不时用她那沾满泥土的双手擦着额头滴下的汗珠。那是一双布满了皱纹的手。由于常年劳作,那双手已如枯树皮般,血管也凹凸不平的镶嵌在其中。每到秋冬,成熟的玉米从地里收完后晾干,垛在奶奶家的院子里,一排排,彰显着奶奶一年的成就。玉米秸晾干后可以当柴火棒烧。东北的冬天,冷风吹在脸上像小刀割一样,地上厚厚的积雪一个冬天都不化,树上、窗户上都结了一层层冰霜,人冷得手都不敢伸出来。这时,奶奶就每天守在灶台边,用手拿着棍子堆柴火烧炕,烧的屋里暖烘烘的,呆在屋里就像春天一样。奶奶干枯的手上,又沾满了柴火屑。

  奶奶喜欢做鞋,小孩穿的,大人穿的,千层布底的,橡胶底的,各式各样的都有。我是穿着奶奶做的鞋长大的。不忙的时候,奶奶喜欢一个人在房间里,面前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布,针和线在她手里飞舞,鞋底在她的手里翻转,这时那双看似笨拙的双手实际上灵巧极了。但是,奶奶年纪大了,眼神不太好了,在昏暗的灯光下,穿针有点费劲儿,一次没有成功,两次,三次尝试了很多次后后,终于穿进去了,针和线继续飞舞,灰暗的灯光下留下了奶奶瘦小的剪影。一晚上,奶奶终于做好了一双小鞋,她那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再看看她的手,也许又多了几个针扎的小口子。我问奶奶:“您的.手痛不痛啊?”奶奶摸了摸我的头笑眯眯的说:“奶奶这双手啊,已经感觉不到痛了。”

  小学低年级时,奶奶每天接我放学。她温暖的大手拉着我的小手,牵着我走过了一条条街和巷。那双手已经摸着像干草,有时还觉得有点儿划人,但它却是温暖的。我经常对奶奶说:“您怎么不抹点儿护手霜呢?这样手就不会那么干了。”甚至几次我都把护手霜送到了奶奶跟前,她还是笑笑,摇摇头拒绝了,她笑着对我说:“这玩意儿不管用,老用也不健康。”但我知道,她是舍不得。

  奶奶这双操劳一生干枯又质朴的手是我童年最温情的回忆。如果说手是一把遮风挡雨的伞,那么奶奶的手则为我撑起了整片天空。

奶奶的作文 篇4

  八十岁了,很少看电视,有一次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一档节目叫《舌尖上的》,其中有一期介绍了山东的煎饼,奶奶看得饶有兴趣。奶奶一边看,一边给我们讲现在好了,什么都用钱买,连煎饼都是用钱买的,以前我们都是自己动手摊,要摊好煎饼,那得用鏊子。我不解地问奶奶:什么是鏊子?奶奶慈祥地呵呵一笑,张开了眯着的,两个眉毛往上一挑,地跟我和描述鏊子的模样,鏊子是圆的.,中间有点鼓,还有三条小短腿。奶奶话音刚落,姐姐兴奋的问了一句奶奶,你会摊煎饼吗?奶奶的眼睛笑得更开了,我不会谁会?你、你二叔、你三个姑姑,那都是吃我摊的煎饼的,我不会?呵呵!于是,我和姐姐都吵着让奶奶给我们摊煎饼吃,奶奶欣然答应了。

  第二天中午,就从仓库里,搬出一个黑乎乎的大伙,我和姐姐都凑上去看,果然如奶奶所形容的那样,只是比奶奶说的旧了许多,底座的一条腿儿快要折了,但是圆圆的鏊子面儿依然闪着柔和的银光。爷爷给它换了一个结实的底座,拍着鏊子对我和姐姐说这可是咱家的大功臣。见我们重新请出了这个曾经养活一家老小的大功臣,奶奶便在一旁和起了玉米面糊子,并让我叫来了和婶婶,我们全家一起摊煎饼,吃煎饼。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奶奶就坐小板凳上,她的前面就是鏊子,比妈妈还熟练地舀了一勺玉米糊子,缓缓地倒了下去,另一只手将它们均匀地摊开,被热力烘烤的玉米面在下散发着粮食的清香,越来越浓。阳光下的奶奶,和那个重见光明的鏊子,仿佛也都散发着迷人的。

奶奶的作文 篇5

  这是一棵普通的杏子树。它有着不粗不细的枝干,有无数的枝桠,有数不清的浓绿的巴掌大的叶子,为我和奶奶的老家院子腾出了一大片荫凉。

  可别看它树冠大,它的年龄却不大——正与我同岁,十四岁。这一圈一圈的年轮,便是我与奶奶共同刻出的文字,记录了我的.成长、树的成长。

  到现在,我还依稀记得奶奶在明亮的月夜为我讲故事的场景。她躺在大长木躺椅上,抱着我的小小身体,一边为我剥杏子皮,一边嘴里给我讲故事。奶奶文化不深,也就只能在肚里装几首故事,但一遍遍翻来覆去地听却不会厌烦。奶奶口里吐出的方言亲切而自然,我也手握杏子,激动地学起了奶奶的语气,“……这个碎娃娃虽然聪明,但……”杏树似乎也听见了这朴素的故事,同我一起激动地生长起来。

  到我上了学,杏树也能为炎炎的夏日搭起凉棚。这时候,我便趴在一张小板凳上写作业。奶奶还是坐在她的大长木躺椅上,手持曾祖父的蒲扇,一边给自己象征性地扇着,一边给我使劲扇着。待我写完,急不可耐地要奔出去同小伙伴们玩,奶奶便拿起早已准备好的自家的杏子干儿,喊着:“别急——还有杏子干儿哩……”我便不耐烦地回过身来,将身子探入杏树荫凉中,一把夺过奶奶手中的吃食,边跑边往嘴里塞……

  自上初中以来,我回老家的频率也越来越低。一不留意,杏树浓荫也越来越密,院子越来越小,奶奶似乎也越来越矮。奶奶依然在杏树的荫下躺在大长木躺椅上,为我准备杏子干儿。奶奶的听力也变得不好,经常听不清我说话。因此,我就总是得大喊着回奶奶的话。而奶奶大嗓门却还完好,祖孙俩便大喊着说话,连杏子树也被我们喊得抖三抖。

  早听说过杏花白、杏花美,但我的同龄杏子树却从没开过花。但它有浓密的树荫,有香甜的果实,为我遮风挡雨,心中的烈日来了,除了奶奶的杏子树,还有什么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