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的作文

时间:2024-08-11 09:50:57 人物作文 我要投稿

历史人物的作文[优]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人物的作文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人物的作文[优]

历史人物的作文 篇1

  我喜欢的历史人物是关羽。关羽,刘备的义弟,蜀汉五虎上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坐骑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

  因杀豪强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因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但降汉不降曹,为曹操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

  后来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在攻打樊城时,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威名远扬。但终因娇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有儒将之风,知晓《春秋》大意。

  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说到三国人物关羽关云长,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他集英勇、智慧、仁义于一身,是人们心中的“武圣”。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圣人的只有两个,“文圣”孔子,“武圣”关羽。他在人们心中是完美的,他的事迹更是脍炙人口,“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三军”,“刮骨疗毒”,“单刀赴会”,放走“败走华容道”的曹操......。

  每每想起,我都他的人格魅力所感动。一次,关羽攻打曹仁守的樊城时,被暗箭所伤,回去一看,竟然有剧毒!于是请来了名医华佗,当时他正在下棋。华佗让人把关羽绑在柱子上,并用布蒙住眼睛,因为这是刮骨疗伤,怕关羽疼得受不了,这真是一种“残忍”的疗法。谁知关羽却把这当做小菜一碟,还要求边下棋边疗伤,华佗当场被惊呆了-------他还没见过这么不怕疼的人呢!疗伤开始了,关羽见对方迟迟不肯落子,就催促一声,谁知,对方的手伸进棋子盘里,剧烈地抖动着,刚拿起来一点儿,就马上又掉到了里面,他被惊得连棋子都拿不住了,怎么有这么英勇的人呢!治疗时,关羽自己根本没有表现出一点儿疼痛感,治疗完,华佗刚说这几天这只手臂不能剧烈活动,关羽就使劲甩动手臂,还说又能征战了,又把华佗吓了个半死。

  这位不怕疼的将军常常被提起。但是,关羽性格也有一定的弱点,主要是生性骄傲,有时难免听不进劝谏。关羽的矜持自傲固然与他自己文武双全、声名远播有关,但也给他带来了终身的遗憾。在关羽留守荆州之时,诸葛亮询问关羽镇守的策略,关羽只回答对曹军“以力拒之”,对孙权之兵,则“分兵拒之”。

  虽然对诸葛亮一再叮咛的“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八字箴言也表示赞同,却依然按自己的个性办事。孙权派诸葛瑾为其子求婚、两家结好,共同抗击曹军的.时候,关羽心高气傲,勃然大怒,并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最终落得个兵败被杀。总之,关羽是一个以天下、百姓兴亡为己任的忠义之士,又是深明大义,智勇双全,神勇无比,拥有高洁操守的理想人格典范。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关羽的身上也有着居功自傲、不听人言的一面,但这并不妨碍千百年来人们对关公的喜爱、敬仰、怀念之情。

  这样的人,难道不让后人佩服吗?

历史人物的作文 篇2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李白

  古人,可以说是一个时空不同与长度遥远的名词,听起来远在天涯,实则近在咫尺。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心的距离可以拉近一切遥远。遥远不是成就距离的借口,所以古人离我们并不遥远,李白就是古人中极为经典的例子。

  李白,生于唐朝,是文坛中有名的“诗仙”,同时也是政坛中的“谪仙”。流水如生命,它是给人以思想的载体,但在温和的外在下却掩藏着一颗不羁的火热,当柔弱遇上了风暴,无比的坚强和锋利,也开始显露成为流水最有利的武器,生命亦是如此。李白的人生就犹如那滔滔的黄河水,从天边滃翁而来,集天地间的万丈豪气,“奔流到海不复回”,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啊!李白的一生坎坷多磨。他两次从政均以失败告终,但在如此被打击压迫的逆境中,却更加彰显了李白身上更为可贵的——乐天。他即使无法精忠报国,但他依旧不悔当初所作的决定,即使经历流放归来之后。他对生活的希望也没有为此泯灭,反而满怀自信豪情向世人表露“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铿锵论言。这不正是与许多现代人相同的情感一会嘛!就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对生活同样满怀着信心,乐观面对生活的思想感情。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真是一语道破了太白的性格,无论是春风得意,还是穷困潦倒之时都保持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

  那是流水般的不屈豪迈啊!

  李白在豁达的同时也保留着一颗透着孩子般率真的心“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如此一句就让我不禁想起李白的一身长袍,坐在亭中,把酒言欢,用微曛的醉目静静观赏风景如画的敬亭山,那双眼睛分明透露着与外表不符的纯净,“举头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不禁让我想到李白一脸认真的和明月把酒言欢,畅言天下欲罢而不能之景。

  那是流水的天真与烂漫啊!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道破了千载游子的心声,李白何尝不是如此。黯乡魂,李白独在异乡,在这明月光辉洒满千里的时候,游游子的心绪还逐渐蔓延开来,带着无尽的忧伤。正如现代诗人作的极为经典的市局“拿什么锁住你的',我的乡愁。”同时一曲离愁歌呀!

  那是流水的温馨与柔情啊!

  当然,李白在失意时,也会发出人生的感叹,无赖的牢骚,“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并非圣贤,他有血有肉,也会被世俗偶尔牵绊住前行的步伐。但他却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方向,他的决心“欲与天公试比高”“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正突显了他的洒脱。我们似乎在这意境中了然了那入诗如画的美景。一帘飞泻的瀑布,如匹如练,带着滂沱的气势,一路咆哮,砸进谷起,带着玉石俱焚的勇气与觉悟,冲向无底的深渊,溅起一片纯白的世界,水雾缭绕。面对朝中权贵,他不卑不亢,以诗人的身份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情,作为皇帝的席上客,来到皇宫自由出入。他追求自由,理想,完美,用极为时代化的声音叫嚣出来他的灵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是我不能开心颜”。钱花洗净,谁能了然光芒背后他的无奈与落寞。

  他,人生中的失意频频,但他天生的洒脱却让他化悲愤为力量。他学会寄情于山水,在如诗的山水中流连,得到心灵的慰藉。“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在大自然中,他终于完善他的灵魂,褪去尘世的纷扰与喧嚣,让自然的灵气与精魂,给了他身心的素洁,漫步于一片安详之中,任那气势非凡的诗篇在这山水怡情中勃发。

  那是流水的洒脱与不羁啊!

  李白啊李白,你注定是古人,若非你出生于唐朝,恐怕你早已在这个年代中大放异彩了吧!但你带来的影响将一直传承,流芳百世。

  至少精神永存。

历史人物的作文 篇3

  我站在长江边,望着它雄伟的景象,不禁又想起《三国演义》的开篇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我凝望着不时腾跃的巨浪,痴想着:”从前,这儿真有过无数壮士的身影吗?真有像史书里记载的惊心动魄的战争吗?《三国》已看完,故事已品尽,而我,有话想说。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少陵对孔明先生之崇敬可想而知。且有诗为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在民间,诸葛亮早已成为智慧的化身,与之相都得司马懿,则没有什么好名声,就连《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对他们的爱与憎也可以一品而知,从“死诸葛吓退活仲达”这一章使人觉得诸葛亮高人一筹。至于空城计等故事对二人的描写,更令人觉得司马懿处处不如热你。可我,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当时天下三国鼎立,大大小小的战争难以平息。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若想解救人民,就必须要有一个卓越的人来统一国家,纵观天下,如果诸葛亮胜了,则刘禅必定为帝,虽说他有贤相诸葛亮辅佐,但天下终究会毁在这个昏庸懦弱又享乐至上昏君手中,到那时,又岂能谈得上解救人民呢?而孙、曹两家后代亦是无用,没有足够的`能力治理天下。只有司马家三代有雄心壮志,均有平定战乱,统一天下,解救人民的能力,最终司马炎夺去了曹氏政权,吞并吴、署,当了皇帝。我觉得此乃幸事。也许,你们会认为只有姓“刘”的才配称帝,但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司马炎倚着自己的才能称帝,天下焕然一新,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这不正是一个好皇帝该做的吗?

  书中开头便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司马家族正是拥有雄才伟略,远大志向,才能统一天下。他们并无错,如同电影《英雄》中所表达的主题一样:无论谁做皇帝,只有天下才是最重要的。

  我收回目光,离开了令人浮想联翩的江岸,向前方走去。三国的故事仍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历史人物的作文 篇4

  要说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也就是“诗佛“王维了。我喜欢他的性格,不求张扬,不求富贵,不求虚华。只是要保持自我心中的一片清明,在唐朝这个大社会中,保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雅性情。在这死一样的沉寂社会中,为人们打开了广阔世界的大门。

  王维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桑流。”的山水意境,写那泉水在石间潺潺流过,这如诗如画,充满了清新之气的泉水。在那广阔无边的山涧中流过,这也流到了我的心里,让我爱上了诗人无尚的情怀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是我第一次读王维的《山居秋暝》。

  而后,我又学到了他的《使至塞上》,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广阔和浩瀚。这边疆狼烟,一直飘到了现在。这真是时间的一种延续呀!在他一贬再贬是,还能写出这样既亲切又温暖,有着苍茫之气的一首诗,这种气魄,怎能不让人敬畏!

  之后,王维又引领我懂得了友情的珍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朋友间真挚的.告别,一直到了阳关之处。为后世的送别诗留下了深深的一笔。

  王维,引领着我体味人生真爱的醇厚。“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这是王维在《相思》中的名句。这既是自问,也是暗示友人的情谊。把古人的真性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因此,我从他的诗中,看到了他的人,读到了他的所有。方才知道“诗佛“的人格魅力

【历史人物的作文】相关文章:

历史人物作文03-17

(经典)历史人物作文01-11

作文历史人物03-25

历史人物作文02-18

历史人物的作文01-03

历史人物作文[优秀]01-11

(热)历史人物的作文01-09

历史人物小学作文11-27

历史人物作文【实用】08-07

介绍历史人物作文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