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作文

时间:2023-04-05 19:09:58 自然作文 我要投稿

实用的自然作文汇编九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然作文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自然作文汇编九篇

自然作文 篇1

  谁是生命的主宰?人,还是大自然?

  有人说:“世界上如果存在神,那么神便是天上的主宰,而人类则是地球的上帝。”自然。世上不存在神,那些神明论也都是人们虚构出来的,那么人类就是世上的主宰吗?

  人类是最高等的动物,人有思想,感情,有着低等动物所没有的智慧,人类能发明制造出几乎他们想要的一切。人有感知与判断能力,能够分析世间的美,万物的理,事物发展的规律。人在其它低等动物眼中真的是至高无上的,对人类,它们既羡慕,又畏惧。

  人类的科学技术也是不断进步的,也试图凭着自己的智慧改变本不能也不可能改变的大自然,人类的野心太大,想要凌驾于大自然之上。在他们眼中,他们本该是无所不能的,以致能决定一切。他们也在为主宰自然,主宰地球作准备,肆无忌惮地破坏阻碍他们的事物。大自然也曾一次次地警告,人类还是执迷不悟。

  大自然的怒火是无情的,足以焚毁一切。让你在痛苦中煎熬,让你第一次感到恐惧,也开始后悔人类的无知与可笑。

  人类抵抗不了大自然给予他们的惩罚,这是一种屈服。最高等动物也只能跪伏在大自然面前,生命的主宰,地球的主宰,便是大自然。

  人类总认为自己与自然是并列关系,其实不然,人类还不够资格。人与大自然只是包含关系,而且是自然包括人类。人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又或者更少。所以,假设哪一天出现了比人类更高等的生物,我也不会感到奇怪。

  另一方面来说,人类是产生于大自然的,是由森林中的古猿进化而来的,只是人类总将自己与自然对立起来。人类在大自然的各个区域里生存下来,依靠着大自然存活并发展。等到一个人渐渐年迈,直到死去。人们总希望他的灵魂还在世间飘荡,自古祭祖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但从本质上讲,人死后无非是成为泥土或其它植物的养料。总的来说,人生于大自然,最后也会归于大自然,这只是生物循环的一个过程,除了生前遗留的精神财富,或是造福于人类的.各种技术,总之,除了生前的贡献还留在世上,便没有其它超出实际的意义了。

  别把自己当做上帝,人最多是上帝的臣民罢了。我们没有资格掌控自己的生死,一切都是按照事物的正常发展规律进行的,每种生物或非生物都是充当循环链的一部分,人类也的确有很多智慧结晶,但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大自然的产物呢?

自然作文 篇2

  开学了,我现在是三年级了,这学期我们的科目和二年级不相同了,少了生活,多了自然课,其中我最喜欢的科目就是自然了。

  自然是由我们班主任李老师所教授的,第一堂的自然课,一开始上课佩怡老师就先让我们出去排队,我还正在怀疑为什么要出去排队时,老师就说要带我们去认识校园的花草树木。

  原来我们要去校园观察植物的根、茎、叶子、花朵和果实,老师不但带着我们逛校园,还让我们摸摸植物,甚至老师又让我们去菜园拔地上的杂草观察比较。

  自然课是我最喜欢的'科目了,因为这堂自然课可以让我很清楚学到怎么分辨块根和须根。每一种植物除了味道不一样以外,外观看起来也不相同,叶子有大有小、有长有短;茎有粗有细;花有红有紫等等。我好期待下次的自然课能够还有更丰富的自然等着我们去发掘。

自然作文 篇3

  屈指算来,认识红尘无泥先生有多半年时光,从未彻夜长谈,也未交浅言深,只是偶尔的在我工作间隙匆匆交谈数语,或者彼此留言相告。从年龄上说,先生于我是一个可亲可敬的长者;从编辑角度,于我是学习的楷模和榜样;从诗歌评论方面,于我亦是良师益友。简单地说,红尘无泥先生给我的印象——认真负责、严于律己、为人谦逊、耿直爽快。在新诗部落的历史上,唯一一位短期内编辑数量超千且被众人毫无争议地推到总编的位置,在诗歌领域孜孜以求的精神令人钦佩和仰慕,这种无怨无悔的付出成就了社团欣欣向荣枝繁叶茂的大好局面,在精品不断呈现的背后成为“无冕之王”。其所作的近作《收容》,恰似对其性格的真实总结,一次触动岁月情怀的内心独白和剖析。

  大凡久居都市,人人都有一番向往野外生活的欲望,这不仅是对快节奏生活的逃避和远离,更是对某种生活的追求和探索,对自然界多情的风物借以亲近和享受,为朝九晚五的习惯涂抹一丝悠然自乐的色彩和快感,为心灵自我解放而开启神秘的浪漫之约。如果为这样丰富的内容,找一个最具说服力的定义,那就是野炊,是一种最好的形式,是一次最为完美的旅行,是一份欢呼雀跃的生活方式,是人之常情的渴望经历,是能够让许许多多的人朝朝暮暮的默然诉求,是无数个生命浪花里晶莹剔透的一滴露珠。《收容》乃是红尘无泥先生的一次野炊写生,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抒怀和感想,展示出纯粹的精神信仰,诠释了岁月精彩的背后隐藏着圣洁的灵魂世界,赋予了生活崭新的高度和意义。

  作者是以极其冷静和严肃的眼光与态度,来审视整个野炊的过程。第一节,主要是介绍了举办野炊的地点、热热闹闹的场面、垂涎欲滴的美食等等。这些简述的`物事,一方面是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去面对,一方面是为下文做铺垫。作者缩略的情节,正好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明媚的春日,阳光朗照,郁郁葱葱的树荫下,有一丛一丛的矮草,鲜嫩的青色闪映着光泽。一群人统一分工后,点火的点火,取水的取水,或站立一侧,或席地而坐,手中都没闲着,从携带而来的大包小包中掏出诸多物事,熟食冷饮应有尽有,一一摆放,兴高采烈地分享凝聚着众人辛勤劳动的美食,欢声笑语穿透树林,飘过身后巍峨的大山,在天地之间流转徘徊,不愿将这喜庆的气氛滑落到尘埃。也许,我们所猜测的情节,只是这次野炊的一个画面,一个定格的镜头,一段精彩的视频。也许,我们心目中的野炊盛事与他们真实的场景还很遥远,遥远到我们只有借助推断来完成,惟有尽善尽美地叙述,涂抹上层层的釉彩散发光亮。有一点可以从作者的文字里来证明——“集体创作的诗稿,竟是/情景交融”,心境、情境、景境达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与融合,诗意不断地漫溢和流淌,把诗情画意的氛围推向缤纷多彩的极致。

  后面两节,作者并没有延续第一节的欢乐或大发感慨,陡然笔锋一转,从群体的娱乐中抽身而退,把刚刚享受的愉悦和甜蜜,从内心里把与自己所渴望的野炊活动相对比,发现大家在酒足饭饱之后,本是为着让一切变得更美好,但却从现实中读到了反映他们真实的一面,自以为是的表演,各种丑态一一裸露,很是让作者大失所望,念头一经燃起,不可抑制地产生厌倦,一心只想远去,抛离无节制狂欢却又不懂得快乐真谛的人们。但这些,作者并没有花大量的笔触,而是漫笔而过,余下更多的留白,让读者的视线靠近和发现。事实上,作者并未刻意营造那样的阅读境域,一切顺其自然,重点水到渠成般留在后面。作者所追求的是“另一个场景。另一种情趣。”,不同于只讲吃喝玩乐的野炊,要的是欣赏如诗如画的无限风光,攀登巍峨的高山,拥抱潺潺的溪流,呼吸春天的芬芳……洗涤着心灵,净化着灵魂,催生着诗情,让无尽的岁月变得清澈静雅,让飞腾的诗绪在心间蜿蜒流走,让浪漫的缠绵在脑海凝固时间。只有这些,才能让作者感受到野炊的意义,感受生活的精彩,增添生命的丰富。只要这些,就没有落单的孤独和寂寞,完全把身心与自然相依相偎,体验前所未有的温馨和舒爽,哪怕迷失自我,哪怕奔走在青山绿水间,心愿足矣告慰往昔的祈愿,不枉此次一行!

  当作者独自旅行,自娱自乐,达到了野炊最终的需求之时,作者明确地点明了此次野炊活动的真正意义,让自己的心收容整个春天,同时也让整个春天收容自己,让自己永远徜徉在春天的怀抱里,守候着春日里一年最难得的时光,让内心隐藏许久的灵魂火种继续燃烧,没有结束的终点,只有可以不断回望的人生航迹线,在春风里柔柔地沐浴着阳光的慈爱和包容。这应是作者此首诗歌所要表达的主旨和要素,意在用不同的角度来衬托和诠释“收容”!

  联系全首诗歌,“野炊”不只是作者所渴望的心灵放松,让俗世的各式各样的压力化为缕缕轻烟,消散在天地间,保留一份完备的影像记录,珍藏在记忆里,定期不定期地回望,成为永恒的念想。本诗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写作诱因,是作者不断隐忍和压抑着的地方,即为环保主义的理念发出呼吁,觉得“野炊”恰似一种变相地对风景的摧残和践踏,破坏了自然的优雅和平静,纵容人们无节制地寻求不知“快乐”为何物的“快乐”,勾画了人们矛盾的心理,搞笑而悲哀,深重而无奈。这一点,在后面两节若隐若现,表现出作为诗人应该具有起码的觉醒意识,自身应担负起社会责任,宣扬与“山水同乐”的道德素养,也渴望保护那些可以成为“诗眼”的壮丽河山,永远保持着原生态,在诗歌里永不老去,生生息息循环往复。

  以上,只是从作者写作和精神的角度来研判和评析的,只是觉得这样一个思路更能接近作者的思维和创作习惯。或许,作者在写作时过于匆促,语言的衔接、结构、韵律等技巧方面处理得不够圆熟,致使在阅读上感觉有跳跃过度之嫌,而且在诗意的提炼上,尤为力道不足,直白稚嫩的痕迹还是存在的。但是这些,并不能妨碍成为一首佳作,毕竟在现代自由诗歌中以自我为中心的潮流中,作者并没有局限在这一范围之内,而是进行自我突破,寻找新的出口,并以自身的经历完成一次灵魂的救赎,用悲悯的意识述说一种把人生与自然相结合的情怀,无疑是难能可贵的,同时也让作者在诗歌文本的写作上快速地前进了一步,有了自己的方向和风格。

自然作文 篇4

  从小到大,它一直陪伴着我,它是一句格言:“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这句格言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提醒我、鼓励我、支持我,它照亮了我的前程,它开启了我人生的大门,它让我一次次克服困难。

  记得上个星期,我去爬山,到了半山腰我已经非常累了,可妈妈还让我爬,我正准备放弃时突然想起了这句格言,于是我鼓起勇气坚持往上爬,最后终于爬上高高的'山顶。从那以后。我就把那句格言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还有一次,我写作业时遇到了难题,我想了半天也没做出来,我正准备等妈妈回来再做时,突然又想起了这句格言,于是我静下心来又开始想,到了中午,我终于想了出来,大家都表扬了我。

  这句格言一直保留在我的心里。每次一遇到困难准备退缩时,它都会指导我,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自然作文 篇5

  世间万事万物都相克相依。 ——题记

  夜与夕阳

  夏日傍晚的天空仿佛是一张浸了油的纸张,变成了半透明体,它把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夕阳陶醉了,所以夕阳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没有夕阳的到来,也没有了夜的延续。

  刺猬与蛾

  夜晚上灯的时候,蛾从角落里飞了出来,相聚灯下,开起了热闹的派对。刺猬也从家爬了出来,来到灯下,开始觅食。

  公园里热闹非凡,刺猬来到就近的`灯下,爬到灯的一旁,倚靠着灯,蜷缩到草丛里,缓缓地抬起了小巧的头,作为一个捕食者,心里正盘算着捕食的一刹那。

  蛾不知道危险即将到来,头埋到身体里,用弱小的身躯以及灰白的翅膀,向光源撞去,它们像是不知疼痛,但气力是有限的,不过多久,便会摔落到地上,一旦被盯上,刺猬就会匆忙的小跑过去,咬着对方的翅膀,一口把蛾吞到肚中,接着寻找下一个食物,一直到天亮。

  蜜蜂与马蜂

  蜜蜂常年辛勤劳动,将采来的蜂蜜蜂胶藏在蜂房里,喜爱甜食而又想不劳而获的的马蜂会偷偷的潜入到蜜蜂的蜂房去捕食。

  马蜂不动声色地卧于蜂箱顶上,低头看着与自己长得相似而又美味的食物,当有蜜蜂被盯上,它会无视其他的蜜蜂,一口将其蚕食,马蜂一旦被发现,便有蜜蜂与它扭打作一团,其它的蜜蜂从四面八方围堵过去,令肥大的马蜂无法飞起,直到被活活的咬死。就这样一只马蜂死了,但蜜蜂们付出的代价却更大。

  所以,世间万事万物都相克相依,而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发自内心地去尊重。

自然作文 篇6

  清晨,山村的空气还有一些清凉,可是金色的阳光已经撒满了山间。翠绿的山林变得金光闪闪,那些绿叶上的小水珠是那样璀璨明亮,还不时反射出绚丽的七色光,我觉得他们太可爱、太迷人了,一点也不逊色于珠宝店里的珍珠玛瑙。

  那些树儿,花儿,草儿们刚睁开睡眼,就迫不及待去尽情地沐浴着阳光,吮吸着雨露,畅快地呼吸着纯净,新鲜的空气,我多想成为他们的一员,像他们一样置身其中,尽情享受这大自然的馈赠。

  于是,我小心翼翼地靠近他们,用手抚摸、用嘴唇亲吻,用鼻子对着他们呼吸,他们似乎也知道我是他们的异物同类,偷偷地对我笑,我知道他们已经开朗、愉悦地接受了我的友好表示。

  沉浸其中,我顿觉和他们已经融为一体,清新,爽朗,舒心,惬意……说不尽的美妙感受尽在其中。不知不觉中,我听到了一声鸟叫,接着是两只,三只……不多时,各种各样的鸟叫声汇成了欢乐的大合唱。

  那些树儿、花儿、草儿们似乎吃饱喝足了,受到这纯正悦耳的天籁之音的召唤竟然一下子全都精神饱满地挺直了腰杆,摆出了优雅的舞姿,一阵微风吹来,他们纷纷跳起了欢快的舞蹈。风似乎特别来助兴,一阵接着一阵,他们随着风自由自在地摇啊,摆啊,扭啊,跳啊,多有节奏,多有韵味。

  不一会,鸟儿们也加入了舞会,有的在树枝上点头、踱步,像在学绅士走路;有的`从一棵树上轻柔地飞到另一棵树上,还会对你回眸一笑;有的在树林顶尖盘旋飞舞……他们的表演实在太精彩了,难道他们不像技艺超群的舞蹈大师吗?音乐的节奏越来越欢快,我也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小调,手舞足蹈起来。

  清风徐徐,乐音绵绵,舞姿翩翩,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只有和谐,只有优美,只有深深的陶醉。

自然作文 篇7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涵和本质和谐是指系统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间配合得匀称和得当。一个生态系统,尤论是在全球、地区,还是局部区域,都是复杂的牛物群落与所处的环境(包括水、大气、土、岩石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对稳定又有自组织功能的一个系统,水是其中最活跃、最重要的控制性要素。在润泽万物的同时,水又以其自身的丰枯规律、动力特性,影响着整个自然界的演进和变化。生态系统所有生命要素因水而生,依水而存,对水的量变和质变十分敏感。兴水利、除水害,人类社会在与水的相依相伴中,在与水的抗争中,得到了繁衍和发展。在治水中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成为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所谓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指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与协调。在整个流域生态系统的框架下,处理好人类活动与水利水害的关系,合理地趋利避害,正确对待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降低水污染等人为灾害,在将水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程度降低到可以承受的同时,尽可能降低人类活动对水体循环的干扰,减少人对水的侵害;处理好人类取用水与自然界其他用水的关系,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控制在能够保持水体基本功能、水资源可以持续利用的状态,使水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能够为整个自然界造福。

  在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反映出价值取向的变化。由“以人为中心”和人控制自然、统治自然的价值理念,转变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同进步。在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体现了思维方式的变化。由孤立的、单目标的思维模式,转变为系统的、全面的、辩证的思维模式,由以往的经济增长为唯一目标,转变为经济增长与生态系统保护相协调,统筹考虑各种利弊得失,在改造自然满足人类需要的同时,约束人类自身的行为,兼顾自然界的和谐与稳定。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涉及治水的方方面面,从思路、对策、措施,到规划、设计、管理,都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

  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阶段的必由之路,是人类总结经验教训后的必然选择

  在工业革命之前的漫长历史中,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较小,人与自然保持着相对和谐的状态。在哲学上,强调“天道”和“人道 ”、“自然”和“人为”的相通、相类和统一的观点。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天本来合一;孔子提倡“天命论”,把“天命”奉为万物的主宰,要人们“尊天命”“畏天命”;老子主张 “自然无为”,认为人在自然和社会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这种朴素的“天人合一”的观点,造成了中国占代一种人与自然亲近和谐的关系。在对待洪水方面,“择丘陵而处之”“顺水所向,迁城邑以避之”进行避洪,“疏九河”进行分洪,在大河两旁留出足够空间使水“有所休息,左右游波,宽缓而不迫”进行行蓄洪,这些都足这种思想的'反映。在水土资源开发上,先秦时期,强调“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不树者无椁”,对于保护植被、植树育林等起到很好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改造自然、影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把自然界逐步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肆无忌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同时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无底的垃圾箱,毫无顾忌地向其中排放废水、废渣、废气。近几十年来,我国“改天换地”行动空前,为了负载过多的人口,争取更多的空间,生产足够的粮食,人们侵占河滩,围湖造田,毁林(草)开荒;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用水需求,人们建起一个又—个蓄引提工程,可以让黄河断流,让海河干涸,把地下含水层疏干,利用每一滴水;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污水、废水不经处理,随意排人江河湖泊。

  一百多年前,恩格斯指出,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但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人类统治自然界决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人人心的今天,面对我国水资源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由“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治水实践的必然选择。当然,这种选择不是遥远过去的简单重复和回归,而是全面的发展和升华,是基于对治水规律更深的理解和把握,是基于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和渴望。

  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在治水中把坚持尊重自然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紧密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路子

  日月运转不止,江河奔流不息,大自然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人类取水、用水、排水,水进入了人类社会,治水活动又需要遵循社会规律。只有在治水实践中不断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并遵循规律、利用规律,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1、在整个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的框架下,统筹考虑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流域是水资源的载体,任何河流、湖泊等水体都与其所在的流域休戚相关。健康的河流、湖泊必须有健康的流域生态系统作为基础和支撑。治水实践不能就水论水,要从整个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的框架下,考虑水资源问题的解决。

  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既包括湖泊、河流、湿地等水生态系统,也包括森林、草地、农田等陆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主要是指对流域内的水、土地、湿地、植被等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限制或消除引起生态系统退化的各种干扰,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流域内植被、湿地等保护和修复,对于缓解洪涝、干旱灾害,减轻土壤流失和水污染问题将发挥一定作用。从水文学的角度看,森林植被及其下面的土壤,就像海绵一样,当降雨发生时,可以吸纳一定数量的雨水(洪水),然后逐渐释放出来,流人河流或渗入地下含水层。如果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雨水汇人河流的速度加快,对于我国降雨在时间上分布极不均匀的现实而言,这无疑加重了汛期洪水和非汛期干旱缺水的程度。另外,植被的退化,也将使土壤受到雨水侵蚀的程度加重,增加了江河湖库的淤积,加重了洪灾,也对水资源开发利用造成不利影响。湿地具有类似的作用,在雨季涵养洪水,在旱季可以逐步利用。有研究表明,流域每增加1%的湿地面积,河流的洪峰就会减少近4%。同时,植被、沼泽和其他形式的湿地,可以自然地过滤水流中的污染物和过量养料,阻滞沉淀物,提高水体的抗污染能力。

  近几年,在植被恢复中,强调利用自然规律,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结合局部的人工措施,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践表明,一些退化土地封育三五年后,植被的覆盖度可大于0.6。对于大规模的退耕还林 (草)、封山禁牧、退牧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虽然可以从大的区域范围内考虑其经济效益问题,但是必须从长计议,解决好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问题,建立良性发展机制。通过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坡改梯、小水窖、集雨水柜等措施,建设一定数量的高标准农田,解决农民吃粮和发展问题;通过发展人工草地灌溉的“牧

  区水利”,解决休牧、禁牧后的牧业发展问题;通过发展小水电代燃料、太阳能、沼气、薪炭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使大面积植被恢复可以持续进行下去。

  ’98水以后,在长江中下游等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的退田还水(江、湖),保护湿地和水域,使入水争地问题的解决有了良好开端。但是,我国毕竟是人口大国,土地资源宝贵,需要做好水体、湿地利用的文章,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利用好水体、湿地,需要统筹考虑水土资源利用,核心是利用好水,如种植水生经济作物、水产养殖、发展旅游农、业和湿地牛态旅游等,形成洪水经济和湿地产业,使人与水找到新的平衡。

  近几年来,我国加强了涵养水源工程建设,对地下水超采区进行回灌、补给利保护,对生态脆弱区的牛态系统调水进行修复,对干旱湿地进行补水等,这些有益的尝试和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洪涝灾害不可避免,洪灾损失可以减轻,建立人水共存的洪水管理模式

  我国江河下游约有100万km2的冲积平原,是江河洪水泛滥、泥沙淤积的产物,也是我国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由于土地肥沃、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许多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已经成为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我国业已形成的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不可能、也没有办法作大的调整和变化。洪水泛滥、河流改道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是当今社会所无法承受和容忍的。因此,那种让河流不加约束、任意流淌、回归自然状态的思路是不现实的,也绝不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表现。

  洪水足不可能根治的,即使防御洪水的标准达到了规划设定的标准,仍有发生超标准洪水的可能性,况且我国江河的防洪标准还很低。因此,必须抓紧水土保持、水库、堤防、蓄滞洪区、调度体系等防洪安全体系建设,将防洪安全标准提高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程度,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在易被洪水侵害的地区,要建立有利于减轻洪灾损失的生活模式、经济模式和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在与洪水的抗争中,学会人与水共享空间,减轻洪灾损失。此外,研究洪水规律和特性,利用洪水的冲刷和造床功能来减少淤积,治理河流,如黄河的调水调沙试验;加强水库汛限水位的研究,提高雨洪资源化利用程度等,都是利用洪水、变害为利的探索。

  3、干旱问题不可根治,缺水问题可以缓解,建立合理协调的用水模式

  干旱是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由于可更新利用水资源的有限性和丰枯变化,十旱问题不可避免,也不可能完全根除。在我国干旱、半干旱等生态系统卜分脆弱的地区以及半湿润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充分考虑流域内生态系统的用水需求,统筹考虑生活、生产、牛态和环境的用水需求,维系基本的生态系统平衡。

  要缓解干旱导致的缺水问题,必须采取综合对策,需要从人、经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来构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体系,从开源、节流、保护的齐抓共管来构建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体系,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互配合来构建降低旱灾损失的保障体系。我国年用水量已经占到全国年可更新水资源量的 20%左右,但是流域间很不平衡,许多地方还存在开发利用的潜力。适当建设雨水集蓄工程、调水工程,可以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压力和水资源区域不平衡的问题。同时,扩大对非传统水源,如洪水、污水、劣质水、海水等的开发利用规模和范围,将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利用效益,建立适应当地水资源条件的用水模式,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根本举措。此外,必须进行一系列必要的防旱非工程措施建设,通过制订和实施防旱规划、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旱情监控、信息研究与旱情预报、旱灾救助、公众教育等措施,提高整个社会抵御干旱的能力。

  4、水污染问题是人类发展过程中

  对水体的侵害,应该也能够得到解决如果说洪水、干旱还有部分天灾的因素,水污染则纯粹是人祸。水体的严重污染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损失,也影响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不同,我国在低发展阶段和较短的时期内遭遇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美国和日本在20 世纪60年代后期着手进行污染防治时,人均 gdp要高出我国现在水平的10多倍,我国面临着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和

  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的双重压力。

  控制和治理水污染,恢复业已受到污染的水体,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做出长期、艰苦努力。首先,要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要明确责任,严格执法,改变目前“以交纳排污费或超标排污费”来换取“合法”排污权的做法,杜绝行政管理机关的不作为和排污企业的不作为。二是增加水体的环境承载能力。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河湖疏浚,减轻内源污染;加强水库、闸坝的科学调度,保持水体的适当流动,达到流水不腐的目的,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探索大面积修复污染水体的技术可行性。三是加大对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一把化肥催绿一片庄稼,一瓶农药保证粮棉丰收。但是,过量化肥、农药的使用,导致了土壤酸化、板结,地力下降,有益生物大量死亡,造成水体严重污染。要大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积极推行绿色农业,推行绿色的耕种方式。

  5、辩证地看待人类治水活动的利与弊,树立全面、长远、辩证的观念

  治水活动的出发点无疑是为人类造福,但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时间,对人类治水活动利弊得失的评判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随着认识水平逐步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追求目标的变化,对治水活动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目前,对水利工程的要求已经提高到不仅要对人类有利,而且要对生态有利,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近几年,我国在堤防建设中,进行了生态保护、环境美化等方面的实践,如避免使用不透水材料对河道护砌、重视河流与岸上的联系、尊重河流的多样性等等,积累了一定经验。在国外,一些激进的环保主义者,要求拆除大坝、让河流回归自然的做法,又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当然是不可取的。

  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键是遵循自然规律,尊重和慎重处理人与整个流域的关系。对于水资源问题,从流域整体可持续发展的层

  面上,从陆地、水系、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和谐发展上,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应该说,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利益应该也必

  须得到必要的保护和满足,但是,从长远看,保护了整个自然界、保护了生态系统,归根到底还是保护了人类自身。

自然作文 篇8

  地球妈妈慷慨的为我们提供各种无限而又有限的资源,让我们“丰衣足食”,而人类不但不知足,反而还破坏地球母亲。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把一棵棵大树砍下做成木船、一次性筷子等一切对人类有利的东西,而这些在人类的眼里总是一闪而过,对于大自然是多么大的破坏。

  虽然,现在人们处处在宣传环保,呼吁绿色,但这样仍然没有阻止破坏者的脚步,一棵棵大树仍在倒下,沙漠的面积仍在扩大。现在,由于人类大量地砍伐树木,所以现在荒漠正吞噬着大自然,吞噬着整个地球,人们啊!难道你们就心甘情愿地看着大片的绿的.被破坏?这种塑料很难腐烂,被称之为“白色污染”,用过的废弃物十分难以处理。如果埋掉,会破坏土壤结构;烧掉它,能生产出氟化物,氢化物等有毒或剧毒气体,危害人畜。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塑料袋竟然有这么大的危害。现如今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无论是在经济,文化,政治,还是在信息产业上,都有突飞猛进的增长,在高速发展的轨道上急速行使时,中国的人们似乎忘记了一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问题——道德素质。相比之下,我们的邻国,日本与韩国,在20xx年日韩世界杯上,球迷观看完足球比赛后,离开后的座位竟然没有留下一个废物,我依旧记得报纸那天报道的标题是“可怕,可敬的日韩民众”。

  而国民在每一次公众场所聚集后,都需要工作人员反复地检查,确定不再有垃圾。更有甚者,每当表演与比赛不是那么尽如人意时,总是能见到在比赛场地上看台上有着塑料瓶和废纸团等垃圾。在美国,父母带着小孩子在商场等公共场所是,若有垃圾,不论垃圾箱有多远,父母都会鼓励自己的孩子,自觉地把垃圾扔进垃圾袋。而中国的父母在孩子手中有垃圾时,则是告诉他将垃圾偷偷地扔在一个角落,根本就没有想到这样会有什么后果。更夸张的是街头大小便与城市小广告比比皆是。先不谈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到底在哪里,上述的话语也该能让各位心知肚明了吧。

  说到我自己,我在以前也确实有过没有注意道德规范的时候,现在,我已经不再是小孩,当口中有痰是,我会稍加思考,拿出纸巾,包好,再扔入垃圾桶。当手中攥着糖纸时,我也会稍加思考,直到手中冒汗,我也会扔进垃圾桶。当眼前面对着红灯时,我依旧会多加思索,静静地等待着绿灯的再次闪烁……你要问我为什么,我会告诉你:我是新一代的中国人。

  我呼吁:不要再破坏我们自己的家园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自然作文 篇9

  草树木,鸟语花香,感觉沁人心脾,这就是大自然

  ——题记

  我是一个生活在城镇中的孩子,每天面对最多的是机器和汽笛声,虽然偶尔能在街道上看到几棵树木,但它们都是孤零零的,给人一种凄冷的氛围,所以我渴望自然!

  当我面对生活在大自然中的森林时。我会感到有股力量围绕着我,那是一种团结互助,互相关爱的精神,这是城镇中树木所不具有的,大自然中的树木,一个紧挨着一个,树木彼此错综复杂,好像要比一比,看谁爬的高,伸得远他们在干嘛?也许它们彼此关心着对方,也许他们在互相握手说:“你好。”当然这应该他们清楚。

  站在森林中,我能感觉到快乐、温馨。在那里,和谐的气息围绕着我,包围着我,我的心情不由也跟着欢乐起来,与森林共奏响欢快的音乐。

  当我面对生活在大自然中最淘气的“孩子”——溪流时。我仿佛感觉自己又回到了童年。童年,欢乐的象征,似乎每天都充满了笑声。我们可以不为学习烦恼,不为失败气馁,不为失业担忧,不为金钱、名利明争暗斗……永远都是最快乐最幸福的,而溪流就是这样,永远向前冲,冲!冲!冲!不为他人特别的目光而停留,不怕艰难险阻,冲破一切的不可能,驶向远方……

  当我面对生活在大自然中的王牌——高山。我不禁肃然起敬,高大雄伟的山峰让我想起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英雄战士。他们就像高山顶起自然一样开创了新中国,是人民的`依靠,它们如同高山一样是中国的脊梁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面对自然,面对我们的大自然,它们给予我们太多太多的情感,是欢乐、是温馨、是肃然起敬,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亲切、可人。

【自然作文】相关文章:

自然大自然作文02-09

自然的作文03-27

自然的作文11-16

自然小学作文10-23

关于自然作文10-26

感恩自然的作文12-09

仰望自然作文11-28

敬畏自然作文12-23

雨自然作文12-24

秋雨自然作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