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相信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特别是应用极广的记叙文,记叙文根据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写人的记叙文、叙事的记叙文、写景的记叙文、状物的记叙文几大类。那么应当如何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1
1、在中心句中找到高频词
在阅读理解中,什么是高频词?根据题目的要求,我们可以找到一些高频词语:结构、修辞、手法、一语双关、理解、谈谈、你的想法、如果是你,会怎样……我们在日常的阅读练习中,要善于去发现和归纳这些高频词语,它们一般会出现在中心句里。这时候又会有家长和同学来问啦,中心句是怎么找的?在小学阶段的阅读理解考试中,中心句一般都会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发现方法。确定中心句之后,我们根据高频词的提示,找出中心句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就是我们答题的得分点。
中心句在开头,那么这句话就是概括这一段落的主要内容。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应该把这一句标出来,做好提示,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这就是高频词,结合问答题,组织好主观题问答的答题话术,尽管我们只写了1-2句话,但是这1-2句可以全部卡中答案的得分点,避免了失分。而且中心句中的高频词,也是总结和概括的方向,很多同学读完了文章,貌似文字都能认识,但是文章所传达的内容和情感,理解不了,我们尝试去练习找到中心句和高频词,你就会发现,在阅读理解的练习中,逐渐就能读懂题目,找到贴近答案的答题规律了。
2、对高频词句进行提炼和归纳
在阅读理解练习中,有些课本里的问题形式是直接放在这些阅读理解里的,比如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中,“词句段”的运用,这就是在考察同学们对高频词句段提炼和归纳的能力。如果我们在语文学习中,做好了课堂练习,紧跟老师的`教学节奏,学习如何归纳段落的结构,就可以对高频词句提炼出中心意思,这一句概括就是对全段的概括和全文的总结。在实践中去体会提炼和归纳在语文学习中的规律,多做练习,才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通过对高频词句进行提炼和归纳,适合我们去抓取没有直接概括中心句的段落。这在考试中就是常考的阅读理解题型,找出中心句或者有高频词的句子、短语进行提炼和归纳,再通过自己的语言组织和重新梳理,就能理解主要内容。比如五年级上册中《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篇文章,高频词语就是“比谁更快”“速度”,找出关键的高频词句后,我们对文章进行提炼和归纳,就能快速总结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同学们若学到这一课,可以在老师的启发下去尝试一下,你会发现,这篇文章很好理解。
3、搞清楚结构才能准确体会作者的情感抒发
通常在小学阶段,我们的阅读理解文章的结构都是总分总这样的结构,一般总分总的第一句都是中心句,后面的段落和句子就都是为了阐述这一句中心句的。找到了中心句,搞清楚文章结构,我们就能准确体会作者的情感抒发了。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就是找词、找句、找段落,找高频词,找能总结和概括全文的句子,划出作者重点描写的段落,去体会情感的表达。
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2
一、相关知识
1.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果的时间顺序来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最重要的情节提到前面来写,然后顺着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次序往下记叙。
作用: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吸引读者,使行文曲折,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突出中心;
内容集中,对比鲜明;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补充交待了……,使叙述更加充分,内容更充实;
为下文的……做铺垫。
插叙和倒叙的区别:
(1) 把中心事件的结局或某个重要情节提到前边来,然后再顺着中心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次序往下记叙,是倒叙。这种写法是先倒叙,后顺叙。
如果全文的结构是顺叙,中间插入了另一件事,显然它也可能是以前发生的事,但在全篇中仅是一个片段,而不是全文的中心事件,那么插入的这段事情就是插叙部分。
(2)倒叙部分是中心事件的一部分,紧扣住“时间”,衔接分明;插叙可以插入跟中心有关的另一件事或另一场面,插叙完了,把暂时中断的时间继续下去即可。
3.记叙的线索:(1)时间(2)行踪(3)人物(4)物件(5)事件(6)情感变化(7)见闻和感受
找线索的方法:
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出现的关键语句。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
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4.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1)描写:包括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
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
①渲染了……的气氛 ②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③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④暗示了人物……的品质 ⑤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社会环境
①交待了……的社会(历史)背景。
②交待了人物活动场所。
③交待了……的风土人情。
④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人物描写:
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作用: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或推动情节发展;或揭示文章主题。
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正侧结合作用:使形象更加丰满,更加鲜明突出。表现了……
细节描写:具体生动地表现了……
(2)议论: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承上启下;统领全文; 引发读者思考;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抒情:
记叙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
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作用:抒发作者……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4)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5.表现手法(写作手法):
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虚实相生:以虚写实,却能留给人更多的想象余地,收到言语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侧重于借助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就是在描写的景物中有明显的作者情感在流露。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为主,情感是含蓄地“寓”在里面的。侧重于寓字上。没有刻意的“借”意,只是在描写景物中自然地渗透了作者的情感。
二、 阅读技巧
1. 概括内容:
①要素归纳法
(1)找出文章的主人公:哪个人最能体现出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哪个人物便是主要人物。
(2)的主人公:哪个人最能体现出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哪个人物便是主要人物。
(3)补充起因、结果、时间、地点(有必要交待哪个便交待哪个)
要求:语言简洁。可以用反推文章内容的方法检验正确与否。
②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经过。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③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2. 明确中心
(1) 抓标题 (2)从分析开头入手(3)从分析篇末入手
(4)抓议论、抒情语句
概括主要内容,一般这样一些常用词语: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
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3.分析词的含义和作用:
① 解释词的本义(有时不需解释)→②联系上下文分析在文中的意思→③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即(字面义)+语境义+情感义
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4.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5.理解句子:
(1)分析句子的表达作用
①抓关键词:(字面义)+语境义+情感义
②抓修辞:
比喻:形象生动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人格化,形象生动
夸张: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突出/讽刺/强调了……
排比:增强了语言气势
对比: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了……
对偶:句式整齐,形式优美,音韵和谐
反复:强调/突出了……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反问:加强肯定/否定的语气
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反语:增加讽刺意味
【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相关文章: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04-22
说明文阅读及答题技巧07-22
说明文的答题技巧07-22
满分记叙文写作技巧05-10
理解的作文600字08-20
理解作文400字02-14
【精选】理解的作文400字四篇04-30
精选理解的作文400字四篇05-12
理解与尊重作文2000字05-20
【精华】理解的作文600字4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