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的散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立秋的散文汇编[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散文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如何写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立秋的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立秋的散文1
今天,立秋。按照我国农历的说法,立秋是秋天的开始,虽然炎热的天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总体来说是一天凉比一天了。今年的立秋,是在早上,这时我想起了“早上立秋凉飕飕,晚上立秋热死牛”的谚语来,心里颇有些安稳,毕竟酷热就要离我们而去了。前些日子,每天都是高温。柏油路就像要融化了,脚踩上去,感觉鞋子被黏住了一样。街道两旁的法国梧桐树,叶子无精打采的垂着,有的还趴在树枝上。没有一丝儿风,太阳是白花花的,空气里弥漫着浑浊的味道和滚烫的气息。我只能呆在家里,坐在窗前,眺望着远山。
其实,小时候的我,是喜欢夏天的。立夏那天,咸鸭蛋是少不了的,虽然不多,但那时却是我们的念想。拿上一个咸鸭蛋,在鸭蛋内空的一头,用筷子轻轻一戳,“滋滋”地冒着红油,用手指一沾,放在嘴里,那个味呀,真是美极啦。进入夏季,各种蔬菜水果挤满了菜园。我家的菜园里,母亲种了几畦黄瓜、菜瓜和梨瓜。黄瓜挂在绿叶掩映的架子上,水灵灵的,十分可爱;菜瓜、梨瓜匍匐在菜地上,正躲在翠绿的瓜叶下乘凉呢。每当我放学归来,总要偷偷去菜地里摘些瓜来吃,后来被母亲逮着了,骂我嘴太馋,嘱咐我小的瓜不能摘,小的摘了太可惜了。除了有很多好吃的以外,夏天还有一个好处,不用像冬天那样穿着臃肿的衣服,我们甚至可以赤条条的跳到河里去洗澡。我们就读的小学后面有一条河,放学了,年龄小的帮我们拿书包,我们一帮大孩子沿着河一直游到家。现在想想,那时的我们真是太胆大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夏天的快乐,也渐渐地离我们而去了。也许是地球变暖的缘故吧,也许是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城里吧,也许是天命之年的忐忑吧,现在的夏天似乎变得异常的炎热。街道上,人流、车流,汇成了滚滚热流。咸鸭蛋,已经不是儿时的味道,没有了“滋滋”冒着的红油,没有了吃蛋时的那份惊喜。西瓜、香瓜、哈密瓜,到处都是,可就是吃不出母亲的味道。还有什么冰淇淋,花色之多,令人目不暇接,但越吃越渴。大家都在忙忙碌碌,有的`做生意,有的炒股票,有的打麻将,有的在参加各种聚会,还有的在玩游戏抢红包。浮躁、世俗、嘈杂,充斥着整个世界。所以,我现在不喜欢夏天,尽管有蝉鸣蛙鼓,尽管有荷叶莲子。我向往秋天的到来,我希望快些告别夏天。
终于到了立秋的节气,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天气预报说,今夜有台风“苏迪罗”来袭,我很期待。果然,晚上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我躺在床上,听着屋外“呼呼”的风声、“哒哒”的雨声,心里十分 惬意,仿佛有一脉清流,在我的心田静静流过。第二天,风住了,雨也停了,天空上还飘着几朵白云。太阳不再像夏日那么肆无忌惮了,变得柔和了许多。我想,再过些日子,就可以到蒙岗岭去看红叶了,踩着满地软软的落叶,欣赏着满树的火红的枫叶,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特别是,到了深秋时节,满世界都是成熟的气息。高远的天空,白云朵朵,偶尔有几只鸟儿掠过,我的心,一下子开阔起来。
然而,我又有些忐忑不安了。古人,对于秋天,有许多切身的感受。林黛玉有感于和贾宝玉的爱情前途渺茫,兼以窗外风雨凄凉,于是写下了:“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的凄美诗句。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杜甫写下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悲凉诗篇。秋天,是一个萧杀的季节,是一个寂寥的季节,也是一个悲壮的季节。我的心,此刻也变得沉重起来。秋天虽好,可以赏枫叶,可以和菊花酒,可以远足。但毕竟,秋天过后就是冬天了。联想到自己,现在已是天命之年,我离生命的冬天还远吗?人生的四季,我即将走完了三季,留给我的时间也许已经不多了。想到这里,我不禁加快了脚步。
立秋的散文2
不知不觉间,就立秋了,就跨入沉静而博大的秋之意象。
秋,没有春和景明的妖娆,但有天高云淡风轻扬的韵致;没有夏的浓绿热烈,但有绿中带黄的成熟与厚实;没有冬的白雪皑皑、千山银蛇狂舞,但有收获的满盈与欣喜。
秋的笔法细致,无论写意,还是工笔,皆都入微,赏心悦目。远山含黛,黄绿分明,斑驳相杂;蓝绿如无瑕翡翠,杂质全无,一笔一画,丝丝缕缕,秋画出了安详与幽远。
秋颇具质感,无论是低垂头颅的红高粱,还是绽开笑颜的玉米,都给人以丰收在望的充实感觉。但是,秋的秉性就是那么的不张扬,从不喧闹、噪聒,而沉静如水,一直宁静到收获时刻的到来。
秋天的`土地包容万千,艺术地创设了天地的大美而又美到无言。看秋之田野,尽显苍茫浑黄,裸露出的,却是真实、深厚的地母胸襟。千里沃野,莽莽苍苍,恢弘大气,虽承养着世上万物生存、给养,但不自踞、不自傲,不道亏。世间万物生灵,从大地中来,又复归于其中,这种包容万物而不言的胸襟、气度,谁能与之相比?秋真是大匠,造就了这天地间的大图景,他运用大手笔,成就杰作,转眼间,便令人间一新,而自己挥洒自如,浑然天成。
立秋的散文3
立秋,夏日尽头。凉爽伴随着秋的来临,又走过了一季。夏天的多姿多彩,在秋季里沉淀出了金黄色的样子。秋天来了,再也没有懒惰的理由。夏天因为炎热可以放任自流,可是这注定收获的秋天里,勤劳依然是最美丽的身姿。那就用我们的满腔热情,付出,收获,去拥抱秋天。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一叶知秋,沉甸甸的季节里,唯有懂得,落地生根。
秋天里,写满了童话。七夕在立秋之后来临,有情的人们,在这个季节里播种爱情。奥运会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体育健儿们在这个秋季,挥汗如雨,为梦想拼搏。秋天里,到处都有情怀。落叶,稻香。秋天里,不再张望,而是扎扎实实的,在秋季里认真对待。
我们总是不断的奔跑不断的跌倒,却依然没有放弃心中执着的梦。用爱去涂抹着梦想的颜色,用执着去兑现梦想的谜底。受伤过,也想放弃过。回到最初的地方,才发现,再也回不去的是这一路走过的四季风情。只有,向前。
人生之秋,格外沉重。肩上扛着世界的希望,心里装着家人的期望。不能停留,不能闪失。累了,就站在山顶,或凝眸远眺,或放声嘹亮。苦了,就默默的在安静的地方,不想被人安慰,自己一个人疗养。就连笑容,也少了张狂,更多的是稳妥的,走着余生。
我热爱着每一个现在,过去的也许很值得留恋。可是,每一个现在,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前方,才是我们追寻的方向。点亮,心中的灯塔,在汪洋中,一如既往。等到了生命的彼岸,回首处,但愿我们还会热泪盈眶。
秋,内敛也。当我们经历了年少轻狂,青春躁动,壮年索求,来到中年之秋。学会了藏起尖锐,学会了圆通温润,学会了不去斤斤计较,学会了包容生活。于是,云淡风轻,月白清明。正如这秋天的来临,秋高气爽,月明星朗。在饱满中,执着而勇敢,安静而内涵的,绽放。俯首拾得,满地金黄。
立秋的散文4
感觉身心还在燥热之中,不经意翻过的日历,却明明白白告诉我:已是立秋。
立秋,标志着秋的开始。我望向窗外,真的秋天已来到么?室内的空调还“吱吱”地响个不停,似乎在提醒我:一切都需要过程。是啊,我们不是太过不在乎,就是太急。
也许是因为脚步太过匆忙,我们常常对于气候,对于世间万物的`渐变毫无察觉,而一旦感觉到,却又有点迫不及待。其实,仔细想想,多久没有听到长长的,不间断的蝉鸣了;再仔细观察一下,那高高大大的梧桐树,偶尔也会飘下几片落叶了。若借一片空闲,走向市郊,也会惊觉:水稻已经含笑弯腰,在等待着农民的收割了。很多不经意的地方,其实都在昭告:秋天正从前方款款走来。
一直喜欢秋天,喜欢秋的天高气爽,气候宜人;喜欢秋的一种淡定,秋的一种成熟和安然。每当发现秋天即将来临,心总会不由自主地雀跃起来,然后,就是翘首相盼。想想,这或许也是一种急躁,是与秋的品格不想吻合的。
立秋虽然如约而至,但并不意味着天气真的就开始凉快起来,气温也许会对夏做着最后的挽留,或者,会让最后的炎热提醒我们:四季轮转是常态,一切顺其自然。
人生一世,若能对生活多一份细心和柔软,或许会有更多的感知、更多的收获;若能对自然多一份耐心和喜爱,或许会有更多的快乐、更多的满足和惬意。心灵,也将会更加丰润。
立秋的散文5
埙音,是古时的留殇。一位诗人说过一句话:“宁为春季的一只蜂,不为历史的一尊塑像。”那么,埙算是历史的一尊塑像吧?听着埙曲《追梦》幽悠的韵律,我深深屏住呼吸,仿佛被带入了遥远的空间,充满着一种缥缈不定的思绪。
我国古书上对乐器埙的文字记载并不多。《诗经》云:“伯氏吹埙,仲氏吹篪。”《旧唐书?音乐志》说:“埙,立秋之音,万物曛黄也,埏土为之……”唐代郑希稷在《埙赋》中说:“至哉!埙之自然,以雅不潜,居中不偏,故质厚之德,乐器埙圣人贵焉。”埙,是中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一种吹奏乐器之一,大多由泥土制成,音色优美、典雅、有韵味,绵长不绝。埙音历经几千年,寄托了人们对时光,流逝如斯的一种无奈、惘然,地老天荒中,萦绕在泛黄书页上空,又像在讲述一段段古老的故事,借着今世的吹奏,寻回遗失的历史。
埙音,带着秋的气息,拥有它,仿佛拥有大自然的乐章。
这原始、古朴的声音,让我想起高广无边的蓝天,孤独的飞鸿,绵长深幽的丹林,清凉的碧水;而埙音落于大漠,旷野,秋草,楼兰,胡杨……这是让人沉醉的感觉。蒹葭苍苍,伊人在水一方,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名白衣如霜的男子,月光下,吹奏着一份无法割舍的情愫,埙音伴着羁旅的忧思,在渺渺水波上千回百转,婉约流连。埙不同于平常乐器,不同于浮躁的流行音乐,含蓄的声音,却让人心里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悸动。所以对埙的理解,绝不能只用表面的浅薄,而要从心灵的深度判断:很多乐器是用来娱乐的,惟有埙,是用来沉思的。
对于埙的喜爱,我曾在闹市里寻觅过它的踪影,终于在一家不起眼的乐器店找到。小店位于巷子里,门前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没有人注意摆放的物品。旁边有烧烤摊子,风味小吃,水果飘香,小店挣不到多少钱。埙的几近失传,也是有原因,重获新生,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店主人是一名老者,柜台上摆了本旧书,说是自己编的,介绍埙的有关知识。我见到几个孩童,穿的花红柳绿,在老者地教授下,鼓着腮帮,脸蛋子通红学吹埙。如此认真卖力,不过是为了得到好吃的酥糖,这可是买不到的美味,孩子们没有谁关心音准、音量、音色。
埙,安静地如一枚枚守望的头颅,上面的孔洞,是它们眺望的眼睛。
经得过风雨,经得起平凡,如此态度,是它们的真实表现。
想起古人做的乐器极具奇妙,土鼓、骨笛、苇哨,石磬……埙也是智慧的凝结。吹土为声,给了我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效果,精神得到慰籍。埙声,不仅有远古的苍凉,穿过秦时明月汉时关,唐风宋雨,历经多少晨昏。《废1都》是贾平娃写出的一部小说,有一位倚着城墙根吹埙的周敏,是一名落魄的文人,给我留下较深印象。他早晚都去吹一阵子,手里的埙,似乎让他体会到乐与哀,闹与静、入世与超脱,繁杂与冷清。这是不是周敏身內传统意识的流露呢?是他寻梦一般的精神寄托呢?我知道“埙”,最初不是读过小说,是源于埙曲,有了自己的“埙”,却无法吹出曲子,只能放在书桌上当摆设。闲暇时,好友来玩,几个人聚而观之,欣欣然开心罢了。
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埙是这篇文章的主角,我只算是附庸风雅。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中写到:“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香草以灵均为知己。”我不想抬高自身评价,摆弄知识显得太过于矫情:“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
清秋季节,不论其他,月下醉埙音,情意益笃。
立秋的散文6
才立秋两日,天就变得那么的阴沉,灰蒙蒙云层很低。偶尔下点淅淅沥沥的下雨,空气不再是那么的沉闷,而多了几许清晰,风也携着一丝丝凉意把挂在枝头那一片淡黄的树叶吹落在地上。一切是那么不知不觉的到来,又不知不觉的离去。今年已经过半,等待下一个季节的是冬天的到来。
而我的人生也正如这悄然无声的秋天般来临一般,即将迈入中年。还是不知不觉,悄然无声。那清晰的回忆仿佛是在昨天。人生正如这四季变换一般的让你无法抵挡它的到来和它的离去。
人生就是四季。少年就如春天般的充满着朝气蓬勃,春天是个美好和值得留恋的季节。少年就如这美好的春天般的充满这迷人的`色彩。快乐,懵懂,纯真,阳光都深深的刻在了我们的脸上。
青年时期就像夏天般的奔放,洒脱,畅快!就像一匹脱缰野马,不惧荆棘,不畏险峻,不受驾驭尽情的在奔跑。好像永远的不知疲倦,心就如同刚刚过去的夏季一般的炽热,挥洒的汗水如大雨一般的滂沱,行动如闪电,性情如狂风般的不犹豫,不躲闪,不逃避。
而今,却是立秋了,虽还有一个节气夏天才真正结束,但毕竟离秋天不远了。心中虽还有一丝没有被秋风带走的余热,但一场秋雨一场寒。那份曾经的豪情壮志最终还是要被这秋雨渐渐的浇灭,而最终留下的是一份平静。也许这就是秋天般的中年,失去了碧绿,但拥有那份金黄色的成熟和收获。一切是那么的无声无息,静得让你丝毫感觉不到那秋风吹动枝头黄叶攒动的声音,只看到的是一片片,如斑斓的蝴蝶在飞舞。翌日,才觉那厚厚的黄叶铺满一片。中年,如同这秋天挂着的果实,那些爱都深深埋在这坚硬的果实里,让你无法触摸到他的内心,只有慢慢的拨开,细细的品尝,才发现其实还是那么的甜。那份直白被沉默取代,那份热情就如这秋风,徐徐的送来,不惊动的让人觉得舒适。
梧桐树只留下光秃秃的树枝了冬天就来了,冬季的第一场雪落在树梢上,那根根冰柱如同老年时期银丝般的白发。曾经在它上面栖息的知了已经安静的睡了,啁啾的鸟儿已经飞到了更舒适的地方。生物躲在它的树根下。冬季是人生的暮年,无论我们失败还是成功,那些曾经我们走过的路,就像这一片片落下的雪花最后都能凝结成这唯美的世界。那些杂念与曾经的贪婪都会像这场雪一样的融化掉。没有了抱负,追求,好胜,只有看着这雪花回忆着曾经的岁月。
一切都是那么不知不觉,立秋了,离冬天还远吗?岁月,真的是不知不觉。
立秋的散文7
雨季过后,北方的天气也像受到江浙高烧不退的传染一样,连续几天都是35以上,真让人彻底理解了温水煮青蛙抑或铁板烧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了。
从前,我倒是不十分惧怕这种灼热的,热天出出汗也许对身体还有好处呢。今年却不同,只要室外温度一超过30度,我便匆匆躲进空调房里,不愿离开半步,不知道这是不是和人的年龄有关。
由于我们工作的特殊性,办公室里也好,厂区车间也好,到处都是纯一色的爷们,大热天的更没有丝毫的顾忌。但凡感觉热些,就把空调调到最冷,如果还不过瘾,就干脆脱掉上衣,让性感的胸膛裸露在玻璃屋里,浸淫在无限的凉爽里。
窗外的阳光,像极甄嬛宫里的女人,苍白里隐藏着内心的歹毒。柏油路软软的,远远地望去就像一面闪着光的镜子。被车辆碾过的水泥路,搅合在尘埃里也时不时冒着青烟。知了依旧疯狂地聒噪着,想把整个夏天锤炼成自己的绝唱。树上的麻雀儿早已躲进浓密的树荫里,小嘴张张开着大口大口喘着粗气,城里不单单是人类受不了这种难捱的灼热。
其实,乡下人也怕热,只是乡下的树多,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裹着各个村落,让股股燥热不能痛快地侵袭浸透。乡下的河沟多,夜晚那近乎于天籁之音的阵阵蛙鸣虫鸣,带给人们的是丝丝清爽。乡下的野草也多,庭院旁,沟渠边,一堆堆一团团的到处都是,哪怕是未抹缝砖墙的缝隙里,都会伸出几支绿色而柔软的枝蔓来,令浮躁的心绪慢慢沉静下来,便也缓解了不少被炙烤的感觉。
这样的燥热还能持续多久呢?蜗居在水泥森林的城里人,显然对这种天气的忍耐似乎已经到了极限。
再坚持几天吧,等立秋了天气就会凉爽了,这好像是被大家高度认可的。实际上像今年这样反复无常的`天气,可能有很多的金规铁律将被打破更改。所以热与不热,很大程度上也是人的心思病在作怪,当你觉得热时,仿佛瞬间就感到大汗珠子就噼里啪啦落下来似的;当你淡定这热时,仿佛你心底里都飘出丝丝的凉意来,正所谓心静自然凉便大底这个道理了。
好在,这炎炎的燥热里,人们心里都还有这样一个念想,就像日常生活里总还有一丝的追求和信仰一样,这一天天的就有了一丝的慰藉和盼头。
等等吧,立秋到了,这天气就会凉爽了。
立秋的散文8
你如约而来,
惊落树叶一片,
别离的清苦,
化作相思雨漫天。
你款款而来,
轻歌曼舞衣袂翩,
为赴大地之约,
催离酷暑伤情断。
你随风而来,
掀开氤氲之帘,
让清凉回归,
风清云淡人悠然。
你踏雨而来,
润物无声溢清泉,
为践前世约,
玉蕊香来月满天。
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
换来的'只是与你擦肩,
就在你转身的那一刻,
思念又开始漫延……
立秋的散文9
虽然已经是秋天,却只有几天,时间太过短暂,炙热的气息,依旧四处恣肆,没有任何的掩饰。月色依旧明媚,依旧有着蝉声在飞。天气的郁闷,带给心中多少消沉。似火的骄阳,在天空中徜徉,好像是在流浪,也好像是在示 威,也好像为过去的夏日沉醉。水变得清浅,可依旧斑斓,并没有任何的恬淡,只是微凉,好像是迷茫,也像是迷懵,也像是做了一个梦,也很有可能它并没有搞清楚,现在是夏天,还是秋天;可是水却含着些许的冷意,挽着时间里面的静寂,显示着时间里面的轻盈,也显示着日子里面的不平静。
蝉在不断地吵闹着,大声地唱着自己的歌,声嘶力竭之中,寻找着可能会出现的回声。似乎并没有感觉到秋,也没有任何的忧愁,涌上了它们的心头。河边的柳,依旧偎依着河流,细细的枝条,就像是少女的长发飘飘,犹如正在沐浴,显得清雅而有趣。柳树的叶子,悄然而安适;带着风尘,挂着对岁月的疑问,却不肯有丝毫的动弹,只是默默地靠在树枝上面。这是秋吗?路边依旧还有植物开着的花。河流变得更加清澈,也变得更加欢乐。带着潺潺而动的声音,映着天空中的云,在慢慢地流淌,在悄声飘荡,在慢慢走向远方。
尽管已是秋天,日子里面却依旧挂着悠然,并没有任何的紧迫,也没有带给万物任何的挫折。天高气爽,依旧有着花香,依旧有着芬芳,依旧有着夏日的痕迹,还有夏日里面的回忆。太阳不知道什么时候,变得温柔,不再吐露着太多的'柔情,也变得安宁。云,本是如桃花瓣儿散落纷纷,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堆积,开始变得不安和没有秩序。很快,太阳就不在出来。风骤然而起,撕扯着树枝,摧残着叶子。天,开始变暗,闪电也开始出现,雷声从头上滚滚而过,天地之间仿佛在这一瞬变得萧索。而大粒大粒的雨滴,侵袭而至。
秋雨,就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走上了征途,很快湮没了脚下的路。苍天并没有给人心里准备的时间,就开始变幻着容颜;本是清空一片,正是浪漫的时间,却变成了雨花的烂漫。风小了,雨还在继续着自己的欢乐。冲刷着这个世界,而不是变得期切;夏日里面的所有,都变成了脚下的河流。雨水的寒冷,带着雾气的朦胧,留下了慰藉,还有冷冽;并没有带来任何的不适,反而让人感到了惬意。雨水在地上慢慢地流着,自然而然地漫过那些坎坷;雨水洒满每一个地方,并没有感觉到潮湿难挡,也没有感觉到湿润,却觉得时雨水打开了秋天的门。
雨水流动,让人心底感觉到轻松。不再是炙热,也不再沉默,到处都是秋雨的欢乐。天空的云依旧有些飘渺,而秋雨的世界里面一直都让人感觉到干燥,这才是秋的凉爽,微冷而又充满舒畅。风大了,雨珠小了,可以看到人们在雨中行走,欢欢乐乐没有了雨前的忧愁。风飘着雨丝,显得飘逸,让人们心醉神迷;风雨在天地之间流浪,变得欢乐异常。不久,风又开始小了的时候,雨也赶着热闹,开始大笑,再一次用它的武力占据这里所有的地方,彰显着秋的清凉。
这是立秋的第一场雨,也是秋的歌曲。
立秋的散文10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境界
从来没有遇见这样一片温馨的湖水。
从来没有在这样一个日子里会心的笑着,会有着这样清澈如水的笑容。
伫立在这座熟悉而悲伤的城市中,疏影烟浓,水榭澄明,那些蜿蜒曲折的丛林沟壑,深深浅浅迂回的山路,飞流直下透彻的泉水激荡着人生的暗影和彷徨。如雪的心凉,近在咫尺的夏末秋初,昭示着风姿卓越的傍晚,夕阳下谦卑的憧憬着未来,肃然中轻轻聆听花落的季节。
风在涌动,云在颤抖,云雾缭绕在山间寂静的初雨中,空旷苍莽。石子小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若隐若现,弯弯折折,想象着是否还会有夏日残留的樱花飞舞在沁凉的气息中,或许有着蔓生的野花、小草、便也在这一影一现中自足了灵魂的.冲动。或许,我可以再让几只鸟儿掠过,惊醒沉睡的春,让它与秋相偎依。
只是我面对的只有这世间一隅,孤单而不见冻结的秋日,让灰色在微渺的气息下残喘余生。未到秋,却有了秋的凉,是秋雨的施舍?让我这一路走得有些踉跄。
我听见轻微的风声伴着雨声夹杂而来,在山间鸣响,轻柔的思绪和这弯曲的道路相融合,走走停停,平静的生出一股乍喜乍悲的忧伤。当初的狂喜、放浪于沉寂和冷漠中不得不退回原始的那一席之地,而眼前陡立的山峰却真正遮住了我的视线,若不是这烟雨蒙蒙中,岂能拾得或曾感触的内心。就这样走下去,看下去,想在暮色来临前,以感恩的心绪牵绊着稍纵即逝的堪怜之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一句朦胧的诗句原来也是来自心灵的言语,然后悄悄散去。
回去的路,还是一路曲折,其实世间总有一个开始一个结束。太多的人喜欢把中间的这段分成段落,把每个段落再斩钉截铁的割开,让其落幕。而世间有多少无法落幕的期待与希冀会在臆想的落幕之后仍然纠缠不清?会有多少几度痴迷的景象在一份谦卑的憧憬里饱满新生?
走在来时的路,怆然回顾,烟云流动,窥伺着几多生气,几多烦忧。
立秋的散文11
深秋的的午后,天空蔚蓝清澈如洗,太阳懒懒的镶嵌于碧空,不出一点儿力,看似阳光灿烂却没有了热度。坐于阳台的躺椅上沐浴着阳光,微风越过窗棂送进一缕寒意,似有淡淡的冬的味道。不觉凉意之彻骨透心、、、随手关好窗户。目及小区路边的倒柳,柳叶在竭力抗拒着即将和树枝分离的命运,蜡黄着脸,一副病态,还强笑着留下最后一抹妩媚。树枝温柔的轻轻摆动着,似呢喃私语尽享这最后的缠绵、、、
四季的轮回,重复着岁月的沧桑。各个季节里演绎不同的风情,我们畅游其中,体味着四季轮回的春花秋月和烟雨红尘。自然界四季轮回的自然规律就似人生的季节变化,谁都不可抗拒。然而,自然界的四季还可以再轮回中重现,人生每一天,每一刻,每一季都是独一无二的,过了就不再回还。所有的欢笑、泪水、沉醉、失落、悲哀、惆怅都会随风远逝,成为回忆,变成过往。浅看淡忘那些过往的风烟流年,静心安度现在,沉静守望岁月,浅笑安然尘世。清浅流年里的`聚散离合。
翻开相册,那些年轻的笑冕,那些曾经的过往,有如梦如幻,浮现眼前,萦绕脑海。青春的花朵在春天绽放,渲染着春的明媚和艳丽。浓稠了春的韵味,孕育出五色斑斓梦幻的花环。醉了春光无限,妖艳了红尘万千。云淡风轻,花香鸟语,蝶飞凤舞,笛声琴音,轻歌慢舞,神驰瑶池。青春在梦中陶醉,梦在青春里痴狂。岂知那一切的美好时光稍纵即逝。顷刻便风起云行,电闪雷鸣,怎堪那赏心悦目的生活,烟消云散。惊醒了青春的梦,慌乱了梦中的春!
低眉处,却见杏花早落,桃花已谢。春去无迹。打击如天塌地陷般,痛不欲生。雨水合着泪水悄然滑落署夏大地,蒸发成焦躁郁闷之云,失落伤怀找不见梦的颜色,汗水里不安,惆怅中徘徊,失落中脆弱坠落。痛苦泪水中磨砺,孕育出成长之树,开出坚强之花,散发出淡然的芬芳合着春梦夏烦的味道。静赏菊香满园,笑迎雪花烂漫。
光阴似箭,轮回如梭,转眼已立于人生的秋季。回忆那流年的过往,一切都成为故事。看着别人的故事,想想我们的曾经。转身望去,风烟流年一去不回,人生只有过往,永远没有回还。生命的过程中,谁人没有过青春朦胧的美梦?谁人没有惆怅失落的伤怀?一声轻叹葬红颜,一抹浅笑立秋端。人生苦短,潮起潮落,岁月之流东去多少深情过往。花开花谢,世事变迁。在别人的故事里感悟人生,在自己的故事里诠释生命的过程。于一抹浅笑里淡看流年的清浅。一抹淡然里且驻秋霜,笑迎那洁白的世界雪花飞舞!看那天空云卷云舒。
立秋的散文12
这雨从昨天下到现在,没日没夜,天空已经暗淡的不像话。立秋之后的傍晚总觉得多了几分寒意。好像还没感觉到夏天最深刻的炽热,他就这样悄然离去,记忆中的夏天都是绵长的,而今年的夏天显得有点短促。或许还没结束吧,只是想衬托一下立秋这个节气,话说后面还有秋老虎的威严不可小觑。
总有那么一段时间内心是不安的,亦如现在,在一个季节更迭的时刻,心中便多了些许惆怅。让曾经暂时平静的心再起涟漪,斗志终归是没有被环境完全磨灭,潜意识里还是充满排斥。对现实的无奈,总想表达出来,却发现没有那个承载物。昨晚看到一个朋友的发的东西。她说,从日记本里翻阅过往和经历,初春到初秋,日暮烟霞,堇色安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原来在光阴的渡口尚未出发,就已经坐老了岁月。总希望可以和一些人一生相随,爱和温暖可以一路相伴,想等着一起看最新的电影、等着一起去旅行、等着一起运动学舞学游泳,几个月,电影已下屏,很多地方没去,很多东西没学......原来等待是最浪费时间的习惯,虽然和人群在一起是快乐的重要来源,但又必须理解,陪伴有时候是奢侈品,亲人、朋友,甚至恋人都没有时刻陪伴你的义务,学会动静皆宜,学会自我沉淀,独处其实也可以曼妙和多彩。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任浮华万千,内心独守一份美好,安于自己的一箪食、一瓢饮。不管是否有人同行,身体或心灵,要有一个在路上,自找快乐......瞬间便被感动得一塌糊涂,感觉她就是在说我,那些话猛烈地戳中我的心。临睡觉之前,回想跟室友的聊天,又翻到了这么一段说说,思绪万千。带着各种的愁绪,内心在叹气,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了句:荒废了所剩无几的'青春。今早打开微信,见有朋友回复,青春就是用来荒废的。反复的默念这句话,便觉得说的也不无道理,很想回一句:那你荒废了多少了?打出了几个字又迅速按了返回键,突然觉得好像没有回复的必要。放下手机起床,一切照常进行。
等了好久等不到你要的风花雪月,盼了好久盼不到你要的良辰美景。生活的轨迹无迹可寻,生命的年轮逐次递增。也许青春就是用来荒废的,荒废的那段时光便是青春。
我想我缺乏的永远都只是行动力。且歌且行地吟唱生命的宗旨。
立秋的散文13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不经间的目光停留在办公桌上那一方小小的台历之上,入眼的是今日立秋,不知怎地就想起了唐诗,想起唐诗里的一些句子,原来将目光停留在唐诗之上,就可以做到心静如水,就可以退去夏日所有炎热。唐诗如茶,需慢饮细品才知其中滋味不温不火,如同从立秋至入冬时的这一段时光,亦像极了尘世间挚交故友之间那种淡淡地相牵相念。
很小的时候读唐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时,留存在脑海里的不仅仅是短短的一首五言绝句,而是一幅融情融景的黑白水墨画卷,画卷的被后有世道的薄凉,亦有人情的温暖。雪阔千里,静默无声,只有大雪泱泱的下着,空濛苍茫的天地间,树林如画笔落下时,中侧锋深浅不—的墨线,枝丫横斜,更无飞鸟登临。日暮时分,大雪纷扬,山河被雪色一统,只有那条早已被积雪封盖的山路中央,隐约可见茅屋数间,上与孤峰近,下与世人亲,拥着中间一段天地的清润,攀一盏烛灯黄暖。灯虽如豆,却为这夜归的人,行路的人竖守着,苍暮的天地因那灯火一点,也收敛了朔风凌厉的锋芒。山本峭拨,水本灵动,在雪中也归于沉寂,归于圆融。一时间不显山不露水,天地人山水合而为一,茫茫如盘古初开,无迹无痕,与不周山共存。
但人是生气灵动的,情是温暖盈盈的。柴门竹屋里,她为他炒几碟小菜,再暖一壶绿蚁新培的酒,她等他夜归多久而无愠色,这便是家了。公王侯府,富贵人家,它承载着太多的厉气与晦暗,安于白屋的人从容恬淡的生之态度,以一种简单的心境享受生命中的阳光与温情,,他们懂得这里的好,这里的静。且寒窗有她相守,白屋有她相候,虽贫,却有心与心的契合,人生亦有了归属,她无需美貌如花,可暖心暖胃,可相知相通即好。
芙蓉山大雪数日,封了几株竹篱树木相围的院门,那条通往山下的石板路因雪盈几尺而绝迹多时,空山人渺的雪夜有犬声“汪汪”的妙音唤醒了夜的生气,对主人来说这便是天籁,便有了说不出的喜悦。原本穷居深山,就无远亲可至,况且这寒夜大雪封山呢。浩浩的芙蓉山间,孤兽野狐皆遁,唯见一灯柔亮的白屋,屋的主人听得“的的”叩门之音,开门见是老友长卿远涉来访,喜出望外,迎友入堂,为老友拂去身上的风尘与寒气,唤妻红炉火起,粗茶淡饭,水酒当炉,三人围炉,在那时的雪夜里一递一声,闲话草堂,说不尽的世间温情,道不完的离后别意。这寒夜虽冷,雪里的红尘世道,有温情一脉与天地相接,人生何求,白屋何贫。这诗,这诗中的白屋我想是长卿用来酬唱知已的。
今人与古人相离堪离,更无知音可酬。在世人皆浮躁的今日今时,能安守白屋的.人早已绝迹,有的只是心灵的那一点情怀相通,所谓无今无古寸心知,是舍去生的一切繁华,安守于一间与世无争的白屋,直到白发苍眉也不悔。这种感觉不是士人之隐,而是静水淡茶的生存之态。再说刘长卿从繁至简的一生,是经过无数诬谤贬谪之后才悟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的出世之想。我为今人,永远无古人那种离尘脱俗的情怀,更无品格高逸的文笔,只是喜欢偶读唐诗小令,唱和一下诗意里的情感,无关今古,只要能理解妥帖,感觉是相通的。就如同此时的我,人虽坐在静室的一偶,心却去了千年已前那个大雪纷纷的芙蓉山中,随同刘长卿一起涉一程风雪之后,住进了芙蓉山间那座于天地共生的白屋。
附: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立秋的散文14
远处的雷声轰隆隆的有远而近,雨滴阵阵的随之而来,跟随的还有那呼呼的风,难道你们是三重奏吗?此时你们一路结伴着,你拉着我,我拉着你,欢笑着,欢舞着,相继来到人们的身旁,片刻,急雨,如穿箭般打湿了人们的衣服,让路上的行人猝不及防,人们来不及收拾,丝发间的雨珠早已晶莹剔透了他们的脸。
骤降的第一场秋雨,冲刷了一地的焦黄,流泻出来的湿黄里,氤氲了暧昧的雾气,夹杂着雷声阵阵,震响了每一格窗棂。秋在第一场雨的'冲刷中已悄然而至,夏还浑然不觉。枯燥的蝉声渐渐消退在稀疏的树林里,门口的玻璃门被这场雨蒙的昏昏暗暗,站在门口抬头在雾雨的天空,你会时而发现有急飞的家燕不知道躲进了谁家的楼宇。
树上一片片枯黄的落叶也在悄无声息的落在行人的伞上时,猛然发现,落叶的公园里的小河在柳枝的怀抱里也显得恬静了很多,欢快的鸟儿也不在叽叽喳喳的聊天了,我想,此刻它们一定在尽情的享受秋雨的洗礼,下雨无疑是万物的生灵,此刻我也在倾听雨声,遥看雨景。
片刻,雨已离去,云已高翔,路上的积水静静的在流淌,年年有秋今又秋,喜欢这立秋的骤雨,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很洒脱。
我喜欢秋,硕果累累的香气,阵阵袭来,沁入人的心田,让人回味无穷,人人都说秋是多事之秋,秋雨,秋叶,秋思,秋愁,似乎自古逢秋悲寂寥,今天的一场骤雨,似乎我仍感觉不出夏与秋的分界,也不知道夏秋的转折在哪里?也许荷塘里的荷花会告诉我,月色如纱,蛙声孤鸣,花败叶焦;也许行道间的榆树落叶会告诉我,倦落飘洒,随风飞舞;也许,也许河塘里的鸳鸯,小金鱼会告诉我,大明寺的钟声,还有这熟视无睹的大千世界会告诉我,秋来了,秋天今天真切的来了!
与其说春天的芬芳让人留恋,倒不如说我更喜爱秋的硕果累累,“秋丰盛硕果”秋还有枝叶分离的缠绵,还有孤雁思乡的眷恋,更有风霜绵雨的惆怅……
四季自然的轮回,是我们不能掌控的自然变迁,突然很爱秋,因为秋有不献媚,不妖艳,不幽柔的个性,刚烈间透着细腻,萧瑟里揉着温情。秋高气爽,湛蓝的天空,蓝蓝的不杂一丝云彩,脚下平坦的土地,处处有成熟的金黄。哪怕是满天黄叶也不失是一片风景。这就是秋的魅力所在,秋来了,我爱之由衷!
立秋的散文15
日子真是过得越发糊涂了,要不是妻的提醒,我还真的不知道已经悄然进入秋季了。
这一日,出门在外,妻打电话对我说:“已然立秋了,夜里注意秋凉。”
我说:“还是一副盛夏酷热来袭的样子,哪有什么秋凉呢?你是不是看错了?”
妻说:“怎么会错呢?日历上写的清清楚楚。立秋伊始,便是秋季了,还是注意些吧,着凉了可就不好了。”
我连连应诺。放下电话,翻了翻日历,确实是立秋了,这才发觉自己过的是那样的浑浑噩噩,就连季节的转换也忽略了。这也难怪,本来就工作忙碌,加上现在的天气依旧是骄阳似火,哪里能感觉出一丝秋的韵味呢?
顺手翻阅了一下资料,据资料显示,立秋,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每年的八月八日或者九日立秋。立秋,意味着一个开始由暑转凉,由生长转向丰收的节气。
毫不隐瞒,在一年四季中,我对秋是情有独钟的,因为我觉得秋是一年四季当中最美丽的一个季节。春的满目芳菲,姹紫嫣红固然让人美不胜收,但那一份刺透肌肤的倒春寒意却是让人不胜烦恼;夏虽说荷香氤氲,绿树婆娑,但炙热的夏火足以让人无意流连美景;冬就更不必说了,颓败萧条,冰冷刺骨,仿佛没有半点生机的迹象。而秋就不同了,尽管秋风萧瑟,落叶飘零,但遍地的金黄,目及难尽,与蔚蓝的天空相映成一幅曼妙的画卷;再有南飞的群雁,其引吭的高歌,与秋蝉之鸣及秋水潺湲流动的声音,足可共谱一曲意蕴悠长的交响乐;即使是代表生命终结的落叶,其于空中随风蹁跹而划出的优美弧线,伴着叶脉散发出阵阵的清香,足可成为文人墨客的素材,据此挥毫成诗;而夜里轻舞的流萤,闪烁的繁星,皎洁的朗月,更是一个不老的童话故事。“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秋之美,纵是千古佳句堆叠,亦是道不尽,说不完。
我爱秋,更因为秋是代表着丰收的季节。记忆中的乡村,每到浓秋,男女老少,竞相雀跃,乡亲们便与大地一起欢腾。那果树枝头上摇摇欲坠的硕果,田野里饱满殷实的稻穗,还有那庄园里一串串紫色的葡萄,俱是盛满了人间最富足的笑容,成为流年里最亮丽的一道的风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犹记得辛弃疾在《西江月》里的描写,简简单单的一笔,就将丰收的喜悦情景,勾勒尽然。
仔细想来,其实,若以四季喻人生,那么,春就是事业的起点之时;夏便是事业如火如荼的发展时刻;秋,既可以代表人生中最好的光景,也是事业上尽情收获自己丰厚果实的`时段;而冬,大概是代表着生命即将谢幕的一刻了。若此,秋更是生命年华里那一段最值得泼墨临摹的华章。而立秋,便是从事业的发展,自然过渡到收获的阶段了。因此,立秋,也是代表着人生中巩固成果、憧憬收获、规划未来的一个“节气”。
那么,若将生命里的每一日当作立秋,就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迪。
我们常说:生命无常。确实,在漫漫尘生中,见证了太多的悲欢离合,有时候,生命并不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试想,自古至今,多少突如其来的自然灾祸,掠夺了多少原本还鲜活的生命。他们,往往还没来得及走进人生里最美丽的华章,便已烟消云散。也许,在他们当中,有人在灾难来临之时,便悲观不已地放弃了求生的欲望,坐而待毙。如此,若果将浮生中的每一日当作生命中的立秋,便可时刻怀揣着一份如同对深秋美丽的憧憬,即使灾难来临,也可转变成为一份求生的渴望,从而增加生存的机会。
人生苦短,譬如朝露。人在短暂的生命里头,历经艰难险阻,无非是为了体现人生的意义所在。在经过一番奋斗之后,昨日是成功也好,是失败也罢,都不必因成功而沾沾自喜,也不必因暂时的失败而丧失斗志,否则,定会因满足于现状而固步自封甚至贪图享乐,或因消沉蹉跎而一蹶不振。因此,若将每日当作生命里的立秋,便是将日子悄然归零的一种生存智慧,也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处世艺术,那么,无论昨日是成功或者失败,都因为时刻保持着清醒而不浑浑噩噩,继续保持着一份如同对深秋收获的期望,便可从容应对一切纷繁,在昨日成功的基础上再次规划未来,再攀高峰,再获丰收;也可以在昨日失败之后,能够迅速重整旗鼓,重振雄风。
作为一个饱满的季节,秋也可以比喻成豁达的人生态度。生命是一个轮回,生命中的选择与放弃也是一个轮回,如同叶落化泥,大地诞生万物,再呈生机一样,人生中的某一次放弃,便是为了下一次的得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且将每日当立秋,便是要求自己在每一日的伊始都要酝酿下一步的选择与放弃,如此才会有一个循序渐进、不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收获过程。
于丹说:“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且将每日当立秋,便可以有更敏锐的视角,更深邃的目光,时刻正视过去、审视未来,生命便可以闪耀着永恒的希望光芒。
【立秋的散文】相关文章:
立秋的散文07-14
经典散文06-12
爱情的散文07-07
雨的散文06-05
旅行的散文06-07
(经典)母爱散文06-07
春天的散文06-08
霜降散文06-09
高考散文06-15
雪散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