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作文

时间:2024-11-12 02:41:18 散文 我要投稿

【推荐】散文作文集合7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散文作文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散文作文集合7篇

散文作文 篇1

  夕阳已坠入天际,万物被暮色笼罩。家里空荡荡的,我的心却被填的满满的,堵得整个人直发慌。

  这些日子,我总爱独自一人坐在窗前,看惨淡的愁云,瘦削的法桐,总觉得自己放不下的东西太多太多:同学相处的烦恼、考试的焦虑、学习的压力常常让我莫名地发火、伤感。甚至连树叶子一片片落去也会让我生出一丝惆怅。自己小小年纪,竟会变得这样多愁善感!

  “吱啦——哐”一阵开门关门的声音将我的思绪从漫无边际的浓雾中牵了回来,我急忙回过神来,是爸爸回来了。“宇儿,别老在家闷着了,我带你去个地方。”爸爸饶有兴致地说。“我要去看望一下敬老院的刘爷爷,你和我一起去吧!”我闷闷地倚在墙上,摆弄着衣服上的扣子,心中有些不大情愿,可听见爸爸那不容商议的口吻,也只好收拾一下自己的心情,和爸爸出了门。

  坐在车上,爸爸边开车,边和我讲起了刘爷爷的经历。原来刘爷爷早年也是有家室的,可是人到中年,妻子因风湿性心脏病去世,住了没几年,唯一的儿子又因车祸失去了生命。刘爷爷曾经在医院里看过大门,所以和爸爸很熟。最近几年由于年纪大了,又没什么亲人照顾,所以就搬到了敬老院。逢年过节,爸爸总忘不了去看望他。

  来到敬老院,走进刘爷爷住的房间。刘爷爷一看见爸爸来了,便热情地握住爸爸的手,问长问短。我也趁机问了声“爷爷好!”老人听力已经很微弱,但身体还算硬朗。我打量着刘爷爷的房间,虽然陈设简单,但拾掇得很干净。老人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对我们的热情,忙着为我找这找那,把自己所有好吃的东西都拿出来了,我都笑着接下了。

  “多亏现在的社会好啊!你看我一个孤寡老人,住在这里不愁吃,不愁穿,没事就溜溜弯,听听戏,和老伙计们一块聊聊天,下下棋。……”老人不亦乐乎地絮絮地说着,我和爸爸坐在椅子上静静地听着。

  “爷爷,这么说,您还是感到挺幸福的啊!”我打趣地说。“幸福,幸福!都放下了,也没什么牵挂的啦,一身轻啊!”“幸福就好!”我淡淡地笑着。望着爷爷那饱经沧桑的面颊,我感觉心里塞满的`东西正一点一点地下沉,流入了新的血液,暖暖的。

  走出敬老院,我深吸一口气,如释重负,感觉内心畅快了许多。老人都会将那些刻骨铭心的悲伤记忆放下,去享受晚年的幸福。而我正值青春年华,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放下沉重的枷锁,去将青春放风,让心情流浪呢?

  有时候,我们总会将自己心灵的闸门关闭,去背负太多沉重的担子,而当我们将它轻轻卸下时,我们才有机会去创造更多美好,才会活得洒脱,活得快乐。

  “放下”是一种境界,是我需要永远追寻的一种精神。

散文作文 篇2

  “薯农”们经过近半年的辛苦劳动,终于盼到了红薯成熟的季节。听老农们传授,霜降过后,是挖红薯的最佳时机,正值近几天,秋高气爽,天气晴朗,更是开挖的绝好机会。只见人人扛锄、拿锹,手提、肩挑、车子拖,忙得不亦乐乎。不是观其身上的那套旧警服,谁也不会想到,这些开心的“薯农”竟是我单位的退休干警。

  丈夫也一样,像个地道的农民,欣喜地用大米袋子,装回来两袋红薯,有红心的,黄心的,大部分是紫心的。这些红薯品种不一,个头大小也不一,有拳头大的,也有小老鼠大的。还有最显眼的,就是那个连蔸都挖回来了的紫薯,壮壮的薯蔸下只结了一个“独生子”, 让人难以相信的是,那个“独生子”竟然有足球那么大。

  看看粗粗的薯蔸,瞅瞅大大的薯仔,真是“虎父无犬子”,父强子壮。我好奇地把那个紫薯在体重称上一放,哇!数字马上显示2.1kg“有4斤多重?这个称可能有点偏重吧。”丈夫不相信地说。也许是长势太快,这个足球大的紫薯,表皮裂开了很多口子,就像一道道沟渠。惊喜之余,我不免有点惋惜:“还不如多结几个小的。”

  紫薯是我的'最爱,往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到超市去买,有时还遇不到。听说这种紫薯很难“侍候”,没产量,别人一般不种。见我钟爱紫薯,今年红薯插种时,丈夫对我说:“我到农村去访一访,看有紫薯藤卖没有。”于是,他特意到就近农村询问了几家村民,买到了一些紫薯藤试着插下。真是心想事成,没料到,几个月后,竟然收获这么大。

  “你先拿几个紫薯去蒸了尝尝,看味道是一样不?”丈夫一句话提醒了我,我赶快洗了几个不大不小的,放在锅里蒸起来。没多久,一股浓郁的薯香味扑鼻而来。“嗯,真香!”我深深地吸了一口薯香气,发出一种情有独钟的感慨。

  悠悠的薯香隐约把我带到了童年,想起了母亲做的薯条、薯片的香味。那种薯香,虽然随着母亲的逝去而从我的嘴边飘走,但它却永远不能从我的心中隐去。

  那时,父母家虽然苦,但勤劳的父亲,除了因祖籍厂区,无法种出大米之外,其他的五谷杂粮都可以种出来。在米饭难饱的年代,红薯一年到头却吃不完。

  国家偿还外债的那些年头,居民的粮食大多以供应红薯、杂粮代替。每到红薯收获的季节,自家地里挖的,加上国家供应的,都可堆成小山。

  过去的红薯都是白心的,不粉也不甜,口感很不好。一天三餐,全家人不是吃“圞(luan)猪圞羊(整个的蒸红薯,圞:圆的)”,就是吃“芝麻煮糖(切碎的汤煮红薯)”,我和弟妹们看到就发愁,宁可勒紧腰带,也不想去尝尝。

  子女看到红薯发愁,父母看着子女发愁。能干的母亲舍不得红薯烂掉,更舍不得让孩子挨饿,总是想尽办法,让红薯成为我们的最爱。于是,她根据孩子们的喜好,常把红薯切成条、刮成片,晒干后,用油炸得又香又脆,给我们当零食。

  记得那时,母亲每晚都要专心专意地到室外去观察天空,分析天气。若估计第二天是晴,母亲天还没亮就要早早起床,蒸红薯、刮薯片、切薯条,忙个不停。切好了的薯条,刮好了的薯片,又要将其晒在一个个很大的簸箕(当地叫南盘)里。红薯蒸了一锅又一锅,薯片晒了一盘又一盘,一次不知要晒多少盘。

  晒干的那些薯条、薯片,除了平时炸一些给我们吃,大部分要留到过年。每次过年,母亲把炸好的薯片、薯条,密封在一个个底下垫有没化开的石灰大坛里,一直吃到来年的四、五月,仍然是香脆可口,味美无穷。

  那时,很多要好的同学,每逢星期日就喜欢到我家来玩,常夸我妈能能干,做的薯片、薯条不仅很好吃,还很经留。母亲的能干,让我这个做女儿的成了同学们羡慕的焦点。记得有一个曾经在我家吃过薯片的男生,在同学中夸我家的零食吃不完,说“你四五月份到她家去都有东西吃。”因为,那时候家家都比较困难,过年能有点零食吃就不错啦,别说平时。

  经过母亲的辛勤加工,那些原本被我们嫌弃的红薯变成了嘴里的美味。看到孩子们爱上了红薯,父母亲也不用再发愁了。

  每年的红薯,被母亲加工成一部分干品之外,剩下的就储存到厨房的一个地窖里。那个地窖很深,进口也很宽,平时上、下都要借助于一把长梯子,而且,还要提个油灯到里面去照明。东西放进、拿出,都要用绳子吊着一个篮子,一人在下面装,一人在上面拉,须两人配合。小时候,我常觉得那个地窖很神奇,觉得那种活儿很新鲜。

  地窖常用盖板盖住,出口的四周有很宽、很深的槽,镶在上面厚厚的盖板,衔得平平整整,不会突出地面。父亲总是在盖板上方放着一张吃饭的四方桌,外人根本看不出来,在饭桌的下面还藏有一个“宝库”。 听父亲说,那个地窖是祖上遗传下来的。

  因为地窖之深,所以,储存在里面的红薯,不仅不会坏,而且,还越存味越甜。母亲常把经过久存的红薯切成丝丝,与面粉、葱花拌和起来,用筷子夹成朵朵花样,放在油锅里,炸出一个个“张牙舞爪”,像章鱼一样的食品,当地人叫“甜鸡”。“甜鸡”不仅香酥,更是很甜,那是我和弟妹们最爱吃的一种馃子,它不是一般的甜。

  浓浓薯香,深深情长。多少年过去了,每当吃着红薯,闻到薯香,我就会想起父母;想起父母家的红薯地窖;想起曾经在父母身边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它凝聚了父母的多少情,饱含了父母的多少爱。那是比薯香更浓、比“甜鸡”更甜的情爱,它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永远……永远也挥之不去。

散文作文 篇3

  那一句承诺,终于在诀别的时候,刻成了爱的十字殇。

  望着你在雨中消失的背影,我默默的无助,默默的流泪。眼角残留的一丝泪痕,是我深爱你的最后证明......

  一朵花开,还不曾结果,便随风零落天涯;一帘心事,还不曾表达,便在水墨韵律中风干成浅浅的诗行。

  在逆风的方向,飞出倔强的坚强。爱情点缀了夜空,你点缀了我的世界。

  有些人,过了就不一定回来;有些事,错过了就不一定存在。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幸福,便是终点;你若不离,我定不弃;你若离去,后会无期。

  夕阳的光线像是被风吹散一般迅速消失正如同再也回不去的美好年华那感觉,像是一个时代最后的剧终。

  淡淡的色彩,遮不住执着的情怀;飘飞的羽屑,阻不了传达的怜爱。蒲公英的飘洒不是孤独的流浪,而是生命的延续......

  在那美好的季节里,北海道的樱花开得正好,可朝开夕谢。

  四季各有各的.美之处,我则是四季的信使,我宣告了春的到来,迎来了夏日酷暑的信息,捎来了丰收的喜悦......

  我喜欢紫罗兰的花语--永恒的美丽,但我也喜欢薰衣草的花语--等待爱情。

散文作文 篇4

  小时候,每到过年前,我们便有些兴奋的。因为,总在腊月的某一天,定会看到一个戴着一顶旧毡帽的中年人,挑着一个又黑又大的“铁葫芦”在村头出现,口里喊着:“爆米花啰”,我们实在是受不了这诱惑性的吆喝,便央母亲兜了一升白米,带着几根柴火去爆米花吃。

  旧毡帽把那白森森的米很小心地从“铁葫芦”的小嘴上抖落进去,拧紧阀门后,便架起“铁葫芦”,在那机器下面添了柴火,便开始运作了起来,那师傅一边用扇子扇旺那呼呼叫的火,一边不停地转摇着那“葫芦”,还时不时地看看摇把上的压力表,我们围在他的四周,眼巴巴地看着那在火上不断在滚动的“葫芦”。时辰一到,坐着的旧毡帽便立了起来,先在“铁葫芦”的尾部绑上一个长长的布袋子,然后用脚支住那机器,一只手握住长柄用力往下一摁,只听得“砰”的一声巨响,一股热浪伴随着阵阵稻米的香气便在空中弥散开来,那膨化了的香嫩酥脆的爆米花便从那长长的布袋里冒着热气被倒在了母亲早早准备好了的簸箕上,此时的我们便会欢呼着蜂拥而上,用稚嫩的小手捧着热乎乎的爆米花急急地往嘴里送,那可爱的胖米粒儿,牙一碰就脆,舌一舔便化,如果是放了糖精的,那便更有一股香润的甜味儿,那时,那怕就是吃得再多,也总还是感到没吃够味,就是年过完了,我们还在“啧啧”地回味。成年后,离那爆米花香的岁月越来越远,虽然现在还常常能在大街上看到有人用一个大大的塑料袋,装着爆米花放在小推车上在叫卖,我也偶尔买些回家,可怎么吃也吃不出当年的那种味道来。

  小时候只是一味的在意爆米花的香甜,未曾想过那“铁葫芦”的神奇,现在喜欢敲打些零零碎碎文字的我却突然莫明其妙地把能爆出米花来的“铁葫芦”与写作联系了起来。其实,写作与爆米花却是有几分的神似。

  一篇文章写出来总是要表达某种思想的,思想是文章的精髓和灵魂。像人一样,如果没有骨架,血肉再多也无处所依,同样,如果一篇文章洋洋洒洒的写将出来,却不见筋骨,与行尸走肉又有何异?不过是文字的堆砌,或是无病呻吟之后的不知所云罢了,毫无价值的文字,让人一无所获,不仅证实了作者的浅陋,更是有罪于读者的,因为让读者浪费了其阅读精品文章的时间和精力,而浪费别人的时间是最不仁道的,鲁迅先生说:“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因此,为文贵在立意。要中心明确,言之有物,要让读者有感,有悟,有得,才是写文章的'目的。如果思想模糊,内容空乏,如果只是几个文字在文中翻来滚去,让人读之味同嚼蜡,便失去了写作的意义,会招致自己的不堪,便类似于“铁葫芦”装了主家的白米后,炒来炒去的,最后却是一声闷响,倒出来的却是原来的几粒烤糊了的大米,那么这位操作手除了要赔主家的大米外,外带要赚得几声骂的。

  “铁葫芦”爆不出理想的米花来,不外乎这几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那容器里没有大米,玉米等材料,也就是“肚里没货”,所以,无论怎样的烧,怎样的转,一声爆响后,放出来的就只能是一阵烘人的热气,只博得看客的几声哄笑而已。这就如同网络文学中出现的许许多多的“假大空”的文章。凡是上过几天学,认得几个字的,都敢拿起笔来涂鸦,用文字来附庸风雅,证明自己是文人,文人于己于人都是有几份洒脱的,这便是中国文人越来越多,而真正的文人却越来越少的原因。殊不知,写作是需要真实的材料,真正的学问的,此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得有一个厚积薄发的积累过程。古人云:“阅书百纸尽,落笔四座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看来要想用“有神之笔”达到“惊四座”之效,把心沉下去,静读万卷书,这种功夫是断然少不得的。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的自勉联,便道出了读写的真谛:“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第二种情形是,“铁葫芦”的肚子里倒是有白米等材料,只是机器下面少了烈火的烧烤。没有烈火的煅烧,没有内能的膨胀与扩张,无论那摇把转得多激烈或多优雅,便连最后的一声响也是没有的。西方有一个“学者”,嗜读成性,手不释卷,逢书便读,穷其一生,阅尽世间所有文字,可谓“学富五车”,只可惜该先生是一个只进不出的“吝啬鬼”,临死也未曾有一字半句留存于世。只知积累,而不知运用,无济于事,实为一“书虫”而已,不过是“两脚书厨”罢了。如此,再多学问又有何用?鸡雀常在进食时总要吃些沙石以助消化,而沙石仅从鸡胗和鸡肠里过一趟,什么模样进去就什么模样出来,不像食物,营养被吸收了,废物排出体外也能成有机肥料,至少肥了一方土,深受土中的小草所欢迎。而沙石还是沙石,干干净净的进去,却是带着臭味肮肮脏脏的原样出来,很有些像不知选择,不懂斟酌,不去推敲,不去磨炼,生搬硬套的作文。吃得再多再好,如果不去消化,不去运动,存于体内或原原本本的拉了出来,于身体是有大碍的。

  第三种情形是,货也有,火也烤,可就是缺乏经验与技巧,不是转得快了就是转得慢了,不是早了就是迟了,总是掌握不了时间,把握不了火候,所以“砰”的一声,不是生了就是焦了。这样的情形大多是生手,就像我们这些爱好文字而刚开始学写作的新手一样,还没弄懂如何布局谋篇,尚不知起接转衬,该怎样起承开合,便急不可待地敲着快捷键向文档里输文字,鼠标轻轻一点,文章就成了,便有些自得,轻嘘一气:“写文章原来如此容易!”以为书看得多了,笔动得多了,文章自然也就写得熟练了,这自然有道理,然而,并非多就能熟,也并非熟就能生巧的,有人十年如一日地从事同一项工作,以为自己经验很老到,技术很高超了,可是他十年后的做法和十年前的方式没有丝毫区别,没有丝毫长进,这就只能说他简单机械的进行了3650天的重复,是一点成就也没有的,顶多算是一“匠”,却是永远成不了“师”的。更何况有些功成名就的大家,也常常因为过分自信,也有“失荆州”的时候,“善泳者溺,善骑者坠”,名人大家,自相矛盾,笔误连连,也是常见。

  一锅爆米花没爆好,不收工钱,赔了米,挨几声骂也就了事了,可是对于写文章,则就大不同,“文章千古事”,所以,对于文字,还得谨慎才是。

散文作文 篇5

  压力对有些人来说是一件不吉利的事,它就像一个魔鬼,让人感到惧怕;可是有时候有压力也不是一件坏事。俗话说的好:“只有有了压力才会有动力,有了动力才会有收获!”

  有一次,学校正要举行一次跑步比赛。于是开始比赛时,我的排号是——“79”号,我的重任是上午是60米短跑,下午是100米短跑。上午,我在进行准备时,听见吴老师高声地喊着:“79号,79号”,于是我听见了立马小跑过去。当吴老师看见我时,就对我说:“今天上午的短跑比赛一定得夺到第一名,否则语文书上最长的一篇课文抄5遍!”这虽然是一句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可是对我来说这句话蕴含着无数的力量——压力!它像一座坚固的泰山,让我有点顶不住。这句话深深地扎进了我幼小的心灵。但是只要一想到要罚抄5遍,我整个身子仿佛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力量,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能为班级争光,所以我不能给自己班丢脸,要为班级抹上“金光”。最后我也决定一定得拿到第一名,来证明自己能行。

  只听枪声一响,我立刻做好了跑步的姿势,像一匹正等待着车夫的鞭子,正冲向战场的宝马只要鞭子一响,我便会撒开四蹄只直奔终点。一小会儿,出跑的枪声又响了起来,于是我奋力地跑着,为夺得到第一名去奋斗。我拼命地跑着,豆大的`汗珠从脸颊下滴了下来,这时后的我真像一只发了威的母老虎似的,连跑带飞的直奔终点。不大一会儿,我瞟了一眼身后的“战友”。因为离终点越来越近,所以我的“战友”们也一点点加快步伐在冲刺。于是我就想:我也得加把劲了,小心被他们赶上了,然后,我就像一辆汽车使劲地为自己加“油”,一会儿,我终于跑过了终点。当我夺到第一名时,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心底里像一朵绽开的花,像吃了一块蜜糖甜的无法形容。当时吴老师为我喝彩,柯灵小学的跑步教练也为我喝彩······我心想:要是班级里的同学和老师要是知道了这件事,一定也会为我开心、喝彩。

  中午,中饭吃好,我和柯灵小学的训练的“同胞“们一会儿跳绳,一会儿踢毽子,一会儿······我们像一只只刚从笼子里释放出来,刚获得自由的鸟儿,无忧无虑在广阔的蓝天飞翔。

  一会儿,一个中午在体育管理地度过了,又迎来了下午100米紧张又激烈的短跑比赛。这些比赛是多么惊心动魄呀!忽然,只听见跑步教练吹了一声口哨,他暗示我们该去准备一下了。我们来到操场。因为下午第一个项目是女生组100米短跑,所以我是第一个去的。忽然,吴老师的身影又出现在我的面前,便又跟我说:“今天下午一定得拿到第一名,不然后果跟上午说得一样,上午比赛不错,再接再厉。”这一次我听了这话并没有惧怕和担心,因为已经有了一肚子的信心——相信我一定可以夺得第一名。

  下午的100米正在进行中,我已经遥遥领先了·····第二次比赛又结束了,我轻而易举地拿到了第一名,柯灵小学在场的人都再次为我喝彩。回到教室同学们争先恐后地问我:“这么样,王元妮?”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家后,大家也为我喝彩,50双羡慕的目光向我投来,接着班主任金老师进来了,她也表扬了我。这时我满脸的微笑,我控制不了情绪,我兴奋,我自豪······

  这是我人生中的一次亲身经历,那次我能得到2个第一名当然又有吴老师的一半功劳,是他给予了我压力,才会产生出了无穷的动力,所以我成功了。

  小朋友们,有时候压力并不是一件坏事,它或许让你得到了成功!我觉得它并不是一位魔鬼,而是一位天使,让我们在压力面前不要害怕,更不要退缩。

散文作文 篇6

  熟悉的下课铃声敲碎了教室中的寂静,我推开窗,一阵冰凉的风将一幅冬画吹进窗来。抬头远望,那一方冬景,如一场梦般,美丽,纯净……

  雪是冬的精灵,朵朵纷飞如春花般多姿。雪花落在树上,草上,世界银装素裹,一片洁白。操场上,一群群少年热火朝天的打着雪仗,空中飞舞的雪球与这欢声笑语,为冬画添上了绚烂多彩的一笔。

  雪后初晴,才是最美的冬景。冬天的太阳,不似夏阳那般苍白而炙热,而总是带给人间一束温暖的金黄色的`阳光。阳光照在雪上,雪也映出了金色,又微微夹杂着些可爱的淡粉。 雪上的小冰晶如同天上的繁星,一闪一闪的发出动人的亮光。操场工地里的土堆,被融化的雪水浸湿,在阳光下也现出了棕红,透着几分庄重。

  成群的喜鹊驻足在树梢,静静地欣赏着初冬的雪景。夕阳中,它们白色的颈如同被镶上了一条橙红色的边,雪白的肚皮也透出了迷人的金。随后,它们展翅飞去,只留下树枝还在风中轻轻摇摆,甩落几片或黄或绿的树叶,叶子纷纷扬扬,落在微润的泥土中。

  低头看窗下的松,枝干和针叶如同健壮的大手,托起一层层厚厚的白雪,我忽然记起了那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还有那屋檐上的雪,上面印着一串脚印,那是鸟儿留下的印迹。看那匆匆的脚步,它要飞向哪里?它是要飞到南方温暖的天空,还是迫不及待地欣赏这雪后初晴的美景?

  冰雪在阳光里逐渐消融,世界慢慢显露出她的姿色。雪后的松针不再绿油油地闪着光,而是变得暗淡,甚至显着些灰色。几日前,路旁的树还顶着一头黄绿相间的茂密的头发,如今却只留下几片枯叶孤独地垂在枝头,在寒风中颤巍巍地晃动着单薄的身躯,而小路上早已铺满了多彩的落叶地毯。远方雾蒙蒙的,似乎被蒙上了一层浅橙色的薄纱。

  倚窗眺望西北,母校模糊的轮廓似乎渐渐映入眼帘。今年的第一场雪,也是如此的美,依稀记得我们拥到走廊上,赞叹着画一般的冬景。而如今,陪伴了我们一百多个白天黑夜的树叶也已化作泥土了吧?定睛再看,远处除了一栋又一栋高高低低的楼房,我什么也看不见。冰已融,人已散,独留那冬天的记忆徘徊在脑海,久久地,不肯褪去……

  教室窗里的那一方冬景,亦如一场梦,带我走近这最美的冬。

散文作文 篇7

  夏天,太阳烘烤大地,世界被阳光印的金黄。那天,烈日炎炎,泉水叮咚,一队游行小小鸭跟着鸭妈妈来到素不相识的温哥华街头,它们不时拍打翅膀,托出了金灿灿的光辉。

  繁华热闹的温哥华大街上,小鸭们一边走一边看着周围,有的因商品吃惊,有的因人们的穿戴而羡慕,还有的为地砖纹样好奇,个个滔滔不绝说棒,个个的眼睛形成红色爱心。

  小鸭们东张西望。“宝贝们,排好队,过马路喽!”鸭妈妈亲切地说。就在这时,小鸭们因一个下水道驻足痴望。那个下水道像一面明亮的大圆镜,倒映出它们圆滚滚的身影,就像

  毛绒绒的线团。鸭妈妈转头时,印入眼帘的是小鸭们不约而同地说“嘿!好玩好玩”接着个个毫不犹豫地向下水道跳去,鸭妈妈来不及阻止,刚张口呼唤刚提脚前奔,小鸭们已发出声声“妈妈——救……救我”小鸭们向鸭妈妈痛苦求救。面对危急的.鸭妈妈在孤单里强忍着冷静下来,一下子回想起当年:

  在鸭妈妈还是小鸭时,也曾掉进过与下水道相似的水井,那时是一位身穿蓝色服装的人类用温暖又慈爱的手将它从险境里救出,并喂饱。在最后分别时才知道这个人是位巡警。

  鸭妈妈面临遇难的小鸭,急速望了一下四周,在不远处,有一位蓝色服装的巡警,它拼了命双脚不停踏地,急促地向巡警的方向狂奔,一路上双脚到处磕磕碰碰,鸭妈妈为了小鸭,飞沙走石。

  到了巡警跟前,它用紧张的鸭语向巡警求助,巡警虽不懂鸭语,但心里似乎听到一种向他喊救命的可怜声音,那声音如闪电急促,像刀割危急,“孩子!我的孩子……”

  巡警不由自主随鸭妈妈赶到现场,用温暖慈爱的手捞起将被冲走的小鸭,鸭妈妈在一旁心都将要跳出来。巡警成功救起所有小鸭,鸭妈妈不由跪了下来,巡警喂饱鸭子们,使鸭子一家平安团聚。

  鸭妈妈永远难忘那双手,巡警的温暖手。与小鸭们一起排好队左摇右摆唱着“鸭子歌”向马路迈去。巡警站在马路边望着远去的小鸭们,听着远去的歌声。看着耀眼阳光下,鸭子们闪着金色光芒的脚印,一直延伸到难忘的地平线。

【散文作文】相关文章:

推荐散文的作文11-26

散文07-19

经典散文06-12

(精选)经典散文08-13

散文随笔作文07-18

散文作文600字06-08

读书的经典散文06-02

秋雨散文06-03

春天经典散文06-06

母爱散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