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散文随笔

时间:2022-04-16 18:11:26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过年散文随笔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看过散文吧?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过年散文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过年散文随笔

过年散文随笔1

  过年了,家家都喜气洋洋、张灯结彩,我们家也不例外。

  大年三十那天,我就和爸爸妈妈来到奶奶家。早上,大街上人山人海,总是有“哐”、“叮”的声音。我很奇怪地问姐姐:“姐姐,这么多人在干吗呢?”姐姐笑了笑,但没有说话,于是我就使全身力气挤进人群,原来有一对人马正在舞龙灯。舞龙灯的叔叔阿姨们穿着整齐的白衣服和红裤子,他们抓住龙灯,龙灯连绵起伏地摆动着,锣鼓声也伴随着龙灯。他们正穿过每条街巷为人们祈祷平安。这时,我们跟着队伍来到了河边,他们正围着河边的大船,祈祷事业兴旺。龙灯结束了,我们听着那遥远的锣鼓声,注视着那隐约的身影。

  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凳子上,吃着团圆饭。吃完饭,我们站在楼上的阳台上看着楼下的烟花。第一个放的是花篮,花篮是由六个圆孔组成的,花篮先“兹”的'喷起了火花,突然“砰”的一声飞上了天空,炸成了许多五颜六色的火花,就这样喷了六次,好像正在为人们祝福呢!姐姐觉得好看,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了蝴蝶王,姐姐急忙点燃,抓在手上,“扑”地一声,烟花向一只轻盈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最后“啪”的一声,分成了许多个火花,在天空中慢慢地,轻轻地,飘落到地上。我又拿出一个金玉满堂,拿在手上,“砰”、“砰”,十声炮响,响彻夜空,象征着我们吉祥如意、幸福美满。

  天空渐渐黑了,我们全家到房间里兴高采烈地看着春节晚会,说说笑笑,多么愉快的春节呀!

过年散文随笔2

  从家乡回到北京,今天是春节后第一天上班,坐在办公桌前,脑子里一片空白,整个身心似乎都在游离,在家乡的过年生活好像是一个梦,似乎已经远去,又似乎那么清晰:

  灯笼高高挂,庭院处处净

  爆竹阵阵响,春联对对红

  父母心欢喜,兄嫂带笑容

  大人忙年货,厨房热腾腾

  小孩忙玩耍,来回如穿龙

  饺子个个香,晚会笑声隆

  温馨除夕夜,欢乐盈心中

  初一互拜年,其意暖融融

  大人封红包,小孩乐盈盈

  亲朋久相聚,笑声响不停

  欢乐过年时,一片乐腾腾

  相逢皆欢喜,别离满惆怅

  心怨假期短,无奈踏归程

  临行反复嘱,亲人泪晶莹

  又是一年去,期盼来年逢。

过年散文随笔3

  但在城里过年也有好处,少了许多的`人情份往,要不春节好几天竟忙活出门了。乡下的亲戚多,发小也多,哪儿都得去,去了就得吃饭就得喝酒。你去别人家,别人也来你家,不出门就得在家忙活饭菜,过年也没有时闲,累得很。过年过年,比上班可累多了,辛苦多了。这样一想:过年有什么劲头?其实一点儿劲也没有,心思都在过年上了,想安静一会儿都难,更不要说写东西了。不要说过年忙,心踏实不下来也写不了东西,就是有空闲时间脑子也不在写作上。

  还好,在城里过年大部分时间是呆在自己家里,还能够写些东西。特别是近二年春节也没有停止写作,我不会因为过年就天天围着电视转,不管什么节目都看,也就是三十晚上看看春节晚会,其他的也就不那么感兴趣了。这样就有时间写一些东西,也会感到很轻松,因为写作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休息,写一些东西倒不累,把心思都放在过节上才累呢。

过年散文随笔4

  假期没有来临之前,一直盼望着盼望着……

  等真正来临了,也没有那种狂喜,就我而言,反倒有点淡淡的失落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工作已成习惯,少了它有那么点不自然。

  假期中的时间往往是飞逝,很快就会面临假期的'结束。这时回头看看,发现假期确实一天一天地度过,倒是每天的日子很懒散。

  今天就是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初八)。无可奈何结束这个假期,心里还是有一些不情愿,从早上懒懒散散的到现在,心情随笔·春节后第一天上班更困了,想睡觉,典型的假期结束综合症心情随笔·春节后第一天上班!

过年散文随笔5

  快过年了,一年又要到头了。时光飞速……真的好快啊,生活的一点一点。经历的积淀让我发现生活的"空白,平凡的记忆,我在这个大千世界里会显的非常微不足道的,时间总是在一点点的流逝;

  在寂寞中等待,但留给我的只是空虚,我受不住冬季的寒冷。在寒风中我转身离去,走了很远,我回头张望,却看见雪花在风中飞舞着,我躲在人群里,去寻找一点空隙。虽然有点落寞,一个人傻傻的生活了很久,不长不短,二十多年过去了,恐怕只能是能够让自己不断回忆自己所有的经历,不会觉得苦,

  每当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总是有种莫名的伤感。这段路途里,我终于想明白那种莫名的伤感与自嘲的振奋源于什么,我不期望成功,亦不渴望拥有多少财富。能够建立自己的家,能过上平平淡淡的日子也就足以了。

  再看那时的样子,竟或多或少觉出一丝历史尘味,虽不久远,却也有种不近然的莫名与陌生。那是自己么?那是自己什么样的一种状态?那时的内心世界是些什么样的微妙?……

  有许多时侯,也有许多人,并不容易知晓自己的某些瞬间,印涵着什么样的史韵。或许,这样的生活记录,

  倒为这样的寻迹或寻味,更有着强内心世界和善于思考的头脑。让我看到了生命中从未出现过的界域。

  但我却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看清自己思虑念想、言行举止于这自然万象中延伸出去的.好坏区别!

  人生就是样,应该脚踏实地的活着:我们会遇到种种困难,我们有最好的办法来解决所有的难处。路漫漫有时走得并不潇洒。人总是一个个体,最终是要自转的,其实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落于尘之中,嘈杂的人群里,总会结交不少的好友,

  来互帮互助的。我对自己或别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永远让自己爬起的次数比跌倒多一次。

  没曾想起一个人的时候总觉得心中有个洞,却无法弥补。以前错过的并不是一件坏事。错过的也许不会重新再来。

  时间不断向前,其实平淡的日子才是最踏实的生活,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总之心里是乱七八糟的,也不知道想说些什么!好了就写到这吧。

  或许亦该为自己改换点更可深寻的字句了。

过年散文随笔6

  一年一度的春节是每个人都期盼的,别的什么节在很多人的心里也就是那么回事,但是春节不同,春节才是人们最期盼的节日。春节不仅仅是春节这么一天,在春节前的一周就进入了过节的状态,特别是农村过年,距离春节还好多日子,过年的气氛已经相当浓郁了,家家户户早就忙活上了。在城市生活和居住的人们过年不像农村那么讲究,过节的气氛又来得晚了一些时候,过不了几天就要上班,一般从三十到初六,过年也就这么几天的.时间。而农村过春节怎么也要前前后后忙活过近一个月时间,不过完正月十五那不叫过完年。

  如果说喜欢在哪里过年,我还是喜欢在农村过年,那才是真正的过年,但有近二十年没有在农村过年了,越来越感到过年的没劲,年味似乎越来越淡了。不在乡下过年体会不到过年的气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过年散文随笔7

  小时候,过年是特别期盼的一件事,常常是在梦里都盼望着快点过年……

  在农村过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年味就一日比一日浓。镇店上天天逢集,农家们就着急着置办年货,看那短短的街道,人挤人,讨价还价声、争吵声、人声鼎沸,热闹非常。那时候,特别喜欢与父母一块跟集,可以感受人们疯狂采购的激情,关键是可以尝到一年来魂绕梦牵、垂涎欲滴的美味,年末的父母往往是很大方的。

  最不喜欢的一件事,就是每年腊月二十六的大扫除,要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对家里角角落落进行一次彻底的打扫。那一天干下来,全身都痛。

  腊月二十八蒸年馍,有馒头及各类馅的包子。小时候,因为家里人多,母亲要蒸一大拢(直径1.5米,身0.5米的竹笼)够吃两个月的年馍,我们技术不行,再加上母亲怜惜儿女,我们就打打下手,烧烧火,收收馍。母亲往往要从早上5点多忙到晚上11点,我们早进入了梦乡,母亲还在收拾着。那时候矮小、精干的.母亲在我心里是万能的、压不跨的…….

  过年最高兴的是可以穿新衣。母亲常常在年集时买下适合我们穿的布料,自己提前裁好,然后由幼小的我们拿着裁好的布料到大队裁缝铺排队锁边。年底的裁缝铺生意特别好,三台机器不停的运转着,排队等候的小孩子们在一边戏耍着、打闹着,一派喜气洋洋。回家后,母亲抽空将新衣缝制好,我试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母亲多次督促才不情愿的脱下来,那时候,真的希望明天就过年,那种迫不及待盼望过年的心情现在仍记得。到了除夕的晚上,在我们再三的烦扰下,母亲提早从柜中将我们的新衣取出,帮我们在棉袄上套好,暖在被窝中。我最喜欢初一早上从被窝中拉出暖烘烘新衣时的那种感觉……

  初一清早,哥哥着急放鞭炮,我着急满村捡没响的哑炮。等到中午的时候,小伙伴们聚到一堆,拿出各自捡拾的哑炮,一圈一圈的拆掉炮纸,将中间的炸药小心的倒成一堆放在一块凸起的石头上,再找一块瓦片,使劲快速地用凸起的一面去蹭堆好的炸药,噗嗤一声,有火光及淡淡的炸药味弥漫在空气中,心里感觉特别舒坦……

  现在的生活是一日比一日好,天天像过年。看上哪件新衣服,随买随穿;爱吃什么,随买随吃。但是,却越来越惧过年,不仅仅是又年长了一岁,更惧的是与父母相聚的日子会越来越少……

过年散文随笔8

  “等一下,等一下。”西安公交车温馨719路刚启动,听到一个女人急切的叫喊声。

  司机师傅缓缓停止前进,后门打开,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脖子上过时的围巾一直缠到了头上,遮住大半个脸,左胳膊上挂着一个大大的包,很土气,右手上还提着几个大小不一的袋子,后面跟着一个四岁左右的小男孩,小男孩穿的干干净净,蓝色的中长款外套,帽子、手套、口罩都很可爱,挺时尚的一个小家伙,跟女人的行头反差很大。

  女人吃力的先把大包往车内挪,转头叮咛小男孩跟上,不要丢了。女人和孩子刚刚上车,司机就发动了车辆,母子二人惯性的向前倾斜,他们跟前坐着的大姐赶紧用手扶住了孩子,等女人放好东西坐到座位上,大姐温柔的对孩子去,“去,坐在妈妈那里。”

  车上人很少,女人紧紧的把儿子抱在怀里,尴尬的`笑着对大姐说:“谢谢,过年了,要回家了,我是湖南人。”

  坐在后排的我看着这一幕,心里酸酸的,是呀,要过年了,很多时候他们不能像城里人那样体面的回家,拥有优雅从容的气质、光鲜亮丽的衣裳、高端大气的行李,他们总是笨笨的、怯怯的,甚至让你感觉邋遢、脏,在你们面前,他们像个做错事的孩子,生怕自己的不体面破坏了环境的和谐。

  辛苦一年了,他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只想尽最大的努力让孩子能和城里的孩子差距小一些,只想,当年迈的父母生病时,可以从容的陪在父母身边,不必为钱坐在医院的走廊里绞尽脑汁,挠腮撧耳,抹泪揉眵。

  在家乡,他们是骄傲的,因为他们勤劳、善良、真诚,受到乡亲父老的敬重与爱戴。

  年近了,如果你在出行或是在公交车上,拎着大包小包的他们不慎碰到了你的名牌,请给他们一个微笑,无声的安慰他们那颗内疚的心,我想,你的微笑一定让他们感觉,生活真好,这一年的奔波劳累、人情冷暖随着你的那一抹笑,慢慢驱散。

  一年了,终于等到过年了,欠父母孩子的陪伴,也该还了!

过年散文随笔9

  明天就是新年了,距离传统节日里最隆重的春节,也不过一个月不到的光景;说的是把“二十三”过小年的话。“年”清晰着模糊着记忆,搭上了“随想”那根神经,是川流不息不舍昼夜的流淌……

  一年又一年,岁月不会就此变老,所谓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仅是人对时光易逝的遥寄与怀想。那么关于年的随想,也仅仅是随便的思绪,游走不定的思想,盛在年的甜酒里发酵醉人!岂有她哉?

  盘点有点生气的生活,说明自己在过去的一年干了些自己想干的事儿,也干成了自己相对完美的事儿——属兔的人,都是追求唯美的。实在觉得“生气”扎眼,是想着生气还有另外的意义;和同别人较劲儿惹得自己心烦意乱无妈联系!活自己的日子,就是加上活“我自己”的日子,在语法上也并没有多少毛病,不值得在“解说中生生去掉的!任何语言离开了语境,有啥意思能品出啥味道?不得而知。

  幸福不是一种感觉,其实过的生活已经很幸福了!感觉到幸福已经不太准确了,那应该是享受幸福。现在要和过去“小时候“相比,真的是”天天在过年“。

  因为昨晚睡得早,梦也多,一个连一个过电影,纯粹的意识流组接,完全的生活小片段,不连贯没主题,大脑那左半边歇了另一边还不停止!不知道是睡的.好还是不好?没有瞌睡自然醒,早上五点起床。清冷月光,清爽的风,冬月还是凉了……敲着键盘的手,木木的,捧起茶杯暖暖手,连起“关于年的随想”念想。

  不去说“年”是一种妖怪,是很传统的说法,谁说的已无从考证了,带着深深的图腾崇拜印痕,算一种年的随想。还有与此相关联的除夕,爆竹声中一岁除,那“除”也是要除掉“夕”这个怪物;用鞭炮用桃符用人们可以想见的任何东西;毕竟年久日深,过年的习俗可说是五花八门,林林总总。想想阴历年的最后一天“除夕”,人有多么依恋,又有多少憧憬?是说不清的,惜时如金吧!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寸金丢了有处找,光阴丢了无处寻!把时光当成“怪”是永远都除不去的……

  总有自己不懂的东西,总有自己要努力学的东西。新年说来就来了,这是“洋历”年!不知道和“阳历”对应与否?很多这一年没干完或者没干成的事儿,都要等过完年再说了……

  明年是本命年,自然还是顺其自然,该干嘛还干嘛,无它哉岂有她哉?走在路上,希望在路上;生命的细节也都在路上,芳草萋萋,古道新绿,不经意的回首一不小心就是风景。人其实就在风景中打理满意或是不满意的日子,如此简单,如此现实。

  泡一壶“春酒”,兑上甜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花生、麦冬,用蜀黍高粱稻谷酒浸泡一个月,喝出“八宝酒”的味道——为来到的春节,万紫千红的节日,干杯!祈福!祝贺!

过年散文随笔10

  年的脚步越来越近,童年时急切盼望年到来的那种心情,尽乎是一点儿也没有了,心和年龄似乎都跟不上”年”的脚步了。日出日落还是那样循规蹈矩,按着自然的变化在轮回着。儿时过年没有太多的奢望,几颗糖果,几粒花生米,几毛钱的压岁钱,几个小鞭炮儿就很知足了。母亲在油灯下,一针一线地为儿女缝制新衣服。那时的生活条件很差,用小爬犁拉冰化水过年,河沟里挖些白土粉刷房子,晚上就两小时的供电,农村根本就没电,很多过年的准备工作,都是在黑灯瞎火里进行的。不象现在的楼房,长明电长流水,过年的很多商品超市商场和网上琳琅满目,什么都可以买得到不用发愁。儿时喜欢过年,在过年中无忧无虑,和几个小伙伴儿挨家挨户串门拜年。小时候过年是心里盼望已久的心事,心里一直都是喜滋滋的,体会不到父母的艰辛和家境的贫寒。

  成家后,特别的害怕过年,整个的”年”都是用钱打发走的.。临近年前,需要去采购很多东西,那时的物质匮乏,一些好的烟和酒都要托关系去买。单位的同事,学生时代的同学以及哥们朋友,都要热情招待;孩子们的新衣服,压岁钱,都需要一一打点;还要为长辈们送礼,那年头钱就像罗锅上树前(钱)紧,仅有的一点儿工资,掰两半儿也不够花的。

  古人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苍凉之语,人到了”知非之年”后,也盼望过年,但这种盼望和儿时以及青年时代是大不一样了。现在的过年就像歌中所唱的那样:”不求儿女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能见到儿女和儿孙们在一起过个年,就是最大的愿望和幸福。

  每年的”年”都在不紧不慢中向我们走来,可一切都在路途上奔波回家过年的人,是那样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个”年”有多少期盼多少等待,牵动着华夏大地的心脏?它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节日,而是一个荡气回肠的民族团圆、祖国团圆的大年,有了”年”的精髓和血脉支撑,我们中华民族能不更加的伟大和繁荣强盛吗!?

  爆竹声声除旧岁,雄鸡高唱一家亲,中华儿女俱欢颜。

过年散文随笔11

  在家休息了三天,虽然没做什么,就是逛逛街,但已经让我休息够,养足了精神。来到办公室,跟每一个人热情的打招呼,新年的第一天上班,我稍微的打扮了一下,新年新气象嘛!

  在工作中,不管你有多顺利,多开心,但总有一些人或事情,会影响你的心情。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情,要让自己开心一些,这样才可以气到她们。不见风雨怎么见彩虹啊!我要加油!不要生气!

  虽然有些事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但我们一定要学会坚强,一定要开心微笑着,不要认输,因为你并不比别人差到哪里去,我们都是一样,坚持!让瞧不起你的人都哭去吧!

过年散文随笔12

  元月一到,路边店打折的喇叭声,市场里熙熙攘攘的采购声,门窗外稀稀拉拉的鞭炮声,已经把年拉得很近了。说起过年,我就会想起儿时过年的情景。

  那时的年总是姗姗来迟,叫孩子们掰着手指望眼欲穿。一进了元月,到处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小孩们追逐嬉戏、燃放鞭炮,大人们出出进进、忙忙碌碌,门里是红烛高照,门外是对联生辉。过新年,我们小孩可以吃上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可以穿上新衣服,可以打着灯笼,可以看见舞龙玩狮,最高兴的事就是攥着妈妈给的压岁钱翻来覆去地数个不停,虽然只有数毛钱,大都不到一块钱,那也是天大的喜事!

  欢喜的过年气氛,从腊月就开始了。腊二十三,拿把扫把绑在竹竿上,从屋里到院落都仔仔细细打扫一遍,腊二十八就开始煮肉、炸鱼、炸年糕……小伙伴们聚在一起,提前品尝各自炫耀的食品,那夸张搞笑、自吹自擂的欢喜神态,现在想起也忍俊不止。腊月二十九下午,是贴对联的时间,不管大门小门,就连单出一处的猪圈门上门框上都贴上小对联。

  年三十,是亲人团聚的时间,那一天忌讳也特别多,我们小孩不许随便说话,像“死了”、“断了”、“少了”、“没了”……等等都不能说,大人说是怕得罪了老天爷和老祖先。三顿饭都要祭神拜祖,要把吃的都摆上桌,在饭桌的下首烧香、供酒,最后是一家人轮流磕头,其中动作最标准的要数我母亲了,只见她先作揖弯腰、双膝跪下,双手按地做匍匐状,甚至额头都贴到地面上,慢慢站起的时候双手合十,从头至尾口中念念有词,整套动作既庄重又神圣,那一刻,天地是安静的、凝固的,所有的东西都显得那么的肃穆,我呆呆地看着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过年,在我们孩子眼里就是“吃最好的”。大年三十的早饭,按我们家乡风俗是炖鸡挂面加汤圆,汤圆里包了为数不多的硬币,据老人们说,能吃上汤圆里包的钱,一年就会顺顺当当,做什么什么成,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一开始我们姐弟四人就争先恐后地抢着多的汤圆碗,害怕让别人先吃出钱来。大家各端各的碗,有站着的、有坐着的,都低着头一个劲地吃着,小弟时不时地还跑去看看锅里的汤圆,把剩下的一半汤圆放到碗里,用眼瞟瞟这个再看看那个,然后快速地拨到另一个碗里,害得小妹直叫“妈妈”……大多数情况下是姐姐先吃到钱的,等到我吃着钱,小弟开始就喊着闹着,“妈妈真偏心眼,咋把有钱的汤圆都给了我姐我哥啊!”说完再也不一个一个地咬着吃了,而是用筷子一个一个地试着,最后,我们每个孩子都能吃到一个包着钱的汤圆,可是,这么多年母亲一次也没有吃到,我就很纳闷,稍大后才明白,原来包钱的汤圆母亲都作了记号,为了小弟多吃点,母亲总是最后一个给他。当我有了孩子以后,才真正理解父母那更深层的心愿:他们希望我们每个孩子都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长大成人。每每想起,心里一阵阵酸楚,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年夜饭是过年的核心,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次,其中有些菜一年中只有当晚才能吃到的。那时候没有电灯,年三十后半夜一家人就围坐在火堆旁,唠着家常讲着故事,坚守着年关最后的时刻。我总是熬不过守岁,困卧在火堆边,被母亲抱到床上睡了。新年初一天还没有亮,鞭炮声就劈劈啪啪响个不停,我会在睡梦中被惊醒,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嚷着要穿新衣服。新衣服其实早就准备好了,我就时不时地一次一次地在胸前比划,但绝不会穿,一定等大年初一才穿将出去。大年初一吃过早饭,镇的小街市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孩子们不是来买东西的,而是来炫耀来攀比的,比谁的衣服好看。新年初一,也是放炮的时间,多数男孩左手拿着香右手拿着炮,找一块稍大的地方点燃后丢在空中越高越响,小伙伴们高呼声就越大。每年我的.炮都很小,是从挂炮解散后一个一个拿来放的,自然引不起大家的注意。每次都是“黑蛋”最出风头,他拿来的炮虫又大又响,特别是他在点燃后稍等片刻后再扔会更高更响,引得小伙伴们惊叹欢呼。记得有一次地面上到处泥泞,“黑蛋”的大炮虫没有在高空爆响,而是落在烂泥里爆炸,把我的新衣服溅满了泥点,我哭着喊着叫他赔……最后在得到他两块水果糖先期赔付而收场,我哭哭啼啼回家后穿着姐姐的花衣服过了新年的前三天。

  辞岁也是我们家乡一种习俗,吃完年夜饭后,相邻村庄都要相互走动,不问是否亲戚,只要认识的,就相互辞岁相互问候。到了别人家,不管是长辈还是平辈,都会说:“过年好,我来给你辞岁了!”主人就会象征性给你一把炒年货,有花生、瓜子、地瓜干、爆米花、蚕豆……都是农村自产的,从商店买的现成食品就很少,例如水果糖、饼干就没几家有的。因为走的人家太多,衣服上的小口袋早早地装满了,个个神采奕奕的。最热闹是到邻村去辞岁,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很是壮观,走在队伍前面的是手提灯笼、斜挎小花包、走路连蹦带跳的娃娃们,后面是年龄稍大一点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最后的最后是妇女妯娌们,她们总是叽叽喳喳嘻嘻哈哈的。到了邻村,前面的小孩进了屋门,争先恐后说着辞岁的话,敞开小包得到炒年货后迅速转身准备到下一家,此时后面的还没有进屋门,甚至有些妯娌还没有进院门。进了院门的,有可能被出门的小孩们推着搡着往后退,有的连一句话都没有来得及说,就得转身走了。偶尔谁家给了一个水果糖,一些聪敏的娃娃就会在门外等一会儿,跟下一拔人去再讨一把,虽然收获微小,只为一个水果糖,但也是欢呼雀跃的。

  喜庆的灯笼是过年最好玩的了。一开始,没有小妹和小弟的时候,我的灯笼是村里小伙伴中最好的,是用竹条编制而成,特别外面是用红绸缝的画着美丽的画面。做灯笼其实很简单,找一截稍粗的竹子,在顶部纵向破成双等份,如四份六份八份,扎紧顶端,中间用几根相等的小木棍相对交叉撑开,外面用薄薄的油性红纸糊起来,再开个小门里面点上蜡烛就完成了。还有一种更简单,拿一个空的罐头瓶,用猪蹄扣系法系住瓶口,为了好看在瓶外贴上红纸剪成的字或图案,点上蜡烛用小棍挑着,这种罐头瓶灯笼,透光性不好,只能跟在小伙伴后面走,所以我们都叫它“臭屁灯笼”。

  从我记事时起,爸爸工作在宁夏,回家过年几乎没有,姐姐总是留下陪妈妈,出门前主动地帮我们拿好灯笼,小心翼翼地点上蜡烛,并告诉我见到了谁谁转告他们今晚姐姐不去辞岁,明天一早去给拜年。出门了,姐姐不放心地叫着我们小名,注意哪里有沟哪里坎,走到墙角拐弯处,我一回头,借着屋里的灯光,看见姐姐还站在那,摇着手还在说一些注意灯笼蜡烛带好弟弟妹妹的话。那时想是因为姐姐没有灯笼,只好留下帮妈妈,现在想起,姐姐是为了我们这个家而丢掉了好多本该属于她的快乐。

  过年最热闹的是看舞狮高跷队的表演了,正月十五晌午时分,那流动的舞狮高跷队就会从村头奔涌过来,那场面就像赶集一样,铜锣远远地一响起,人们像潮水般地朝一个地方聚拢。我们这些小孩子就钻在人群里,像小梭鱼儿一样前后左右穿梭着,看完一场接着一场,随着队伍的移动,一会儿窜到前面,一会儿溜到后面,不知疲倦地奔跑着。我就在这奔跑中,一年一年地不知不觉地慢慢长大,大到为了生活、为了家庭,离开了学校,离开了伙伴,也离开了有着浓浓乡土气息的故乡。这一走就是二十年多年,再回首已白了头……

  现在,很多人不愿过年,说过年越来越没有意思,年夜饭没有多大吃头,春节晚会没有多大看头,就连穿新衣服都没有了兴头。再看我们父辈对待过年,总是那么热情如故,虽然物质匮乏,但精神却是充实的,而我们呢?物质富裕了,到头来发现,心却是空的。

  让我们向前辈们学习,每年过年都要有新的意义、新的展望,过出新的内涵、新的希望,过得一年比一年更丰富、更精彩,这不仅是长辈们的愿望,更是我们既当儿女又当父母的责任!

过年散文随笔13

  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再有半个月就是农历马年新年了,“回家的诱惑”让人无法拒绝,对亲情的渴望令人无比期待,但与此同时,“回家成本”也成了网友们热议的焦点话题。媒体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有高达57%的网友表示春节回家最担心的就是赚钱太少不够用;而高达八成的网友表示自己回家过年的花费已经超过自己一个月以上的收入;更有15%的网友感叹“回家一次,损耗半年”。

  所谓回家过年指的是回老家过年,也就是回到父母身边过年。有网友担心赚钱太少不够用,更有网友感叹“回家一次,损耗半年”。我认为有这种担心和顾虑的人不是没有,而是极少数,并不是社会的主流,一概的说回家过年,损耗半年,有点以点带面,以偏概全,是用矛盾的特殊性去概括矛盾的普遍性。因为,大多数国有企业职工是不需要千里迢迢回老家过年的,只有极少数。国有企业职工的父母基本上都和父母在一个地方居住,即使不在同一个家居住,也大都离得不远,无需车马劳动,千里迢迢回老家过年。

  就拿我们单位来说,父母基本上都在身边。煤矿企业员工在井下连续工作十年就可将配偶转为城市户口,子女可随父亲上户,即使娶了农村媳妇,也不必两地分居,可先将老婆孩子接来居住,等不了几年就是城市户口。大多数职工都是和父母同在一个城市,过年基本都省了车马劳动的费用。不过也有父母在农村的,子女想接过来一起住,但有些父母在农村住惯了,不愿意来城市居住。这样的毕竟是极少数。

  企业员工回家过年请探亲假已经成了历史,现在基本没有两地分居的,父母基本上都在身边。这跟以前比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得父亲当年春节回家就得请探亲假,不过那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后来,煤矿工人落实户口政策,全家转为市民户。如今,过年回家探望妻子儿女的,已经成了历史。

  极少数父母不在身边的多了回家的路费,再加上长年不回家,回家的应酬也就多了。春节放假七天,时间短,来回路上耽误两天,有效时间只有五天。

  其实,回家过年也应坚持节俭的原则,不该花的钱,就不要花,该省即省。不要过于奢华,不要攀比。至于压岁钱,也不要攀比,主要是表达意思即可,没必要给的太多。其实,回一趟老家过年,本家兄弟、邻居、朋友都会请你吃饭,你象征性的给孩子点压岁钱,并不会给你带来负担,我们还吃人家的饭呢。

  有些费用不是过年才花的,平时也得花,比如,衣服、电话费、肉、菜、等不是过年才花的。不要把这些费用一并算到过年上。

  那个过年才吃好的的时代已经成了历史。其实现在平时过日子都跟过年一样,有些吃的不是过年才吃,平时也吃。穿衣服也一样,不是过年才买新衣服,平时也买。那种只在过年才吃,才穿的,我们就已经找不出多少了。

  现在日子好了,我们的生活好了,平时就如同过年,感觉我们天天好像在过年,也许,这就是人们对过年没有了新鲜感的原因了。

  父母在身边的职工是城市职工的大多数,我们可以把父母接到家里来,一起过年。孝敬父母天赐福,我们要在父母有生之年,多孝敬,多体贴。多和父母聊聊天,说说话。给父母洗洗衣服,拆洗拆洗被褥,吃点他们想吃的东西。让他们安度幸福的晚年,不要等到父母离开我们了,才想起了孝敬,那就晚了。

  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极少数农民工也可以在城市安家落户,其子女,父母也可一并迁入居住,那种车马劳动,千里迢迢回家过年情景就会成为历史。只要我们有本事,有稳定的收入,就可将父母妻儿接到身边和我们一起生活,一起过年。

  综上所说,千里迢迢回家过年将会慢慢成为历史,成为回忆。每天享受夫妻团圆、儿女亲情、父母亲情的美好时代,就在眼前。

  愿每一个家庭都幸福,愿每一个家庭都和睦,愿人人都拥有一个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家。

  回家一次,损耗半年。只是特殊群体的感受,是特殊性,不是普遍性。不是社会的主流意识。

  有人担心过年回家怕花销,那可以节俭一点。过年和过日子一样,不必攀比,有钱多买点,没钱少买点,没有一个标准。只要我们抱着节俭的原则,注重亲情,温情,营造一种团员、和睦、快乐、平安的过年氛围就足够了。

  有的因为自己这么多年来,地位没变,没有可炫耀的成绩,就不敢回家过年,怕人笑话;还

  有的怕给人家压岁钱少了,自己没面子。等等,这些都是虚荣心在作怪,需进行自我心理调试,与回家过年没有关系。

  因父母在身边,而且父亲还有退休金,我不必给父母贴补多少,可过年时和他们一起吃一顿年夜饭,就感觉很幸福了。

  愿每一个为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员工在城市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愿每一个员工的父母都能来到子女身边,共享天伦之乐。愿千里迢迢回家过年永远成为历史。

  愿每一个回家过年的员工,都能过一个和谐、快乐、平安、健康、幸福的春节!

过年散文随笔14

  小时候,我是在老家甘肃农村长大的,兄弟姊妹好几个。那时候,家里很穷,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农村娃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

  因为过年时我们都可以穿上新衣服,新鞋子,还可以得到父母的压岁钱,我们把得到的一角两角压岁钱还藏起来,像得到了宝贝一样。

  每年大年三十晚上,妈妈早早地用自家喂的猪肉,做几个菜。如,猪耳朵、猪心、猪肝,猪尾巴等,香香的让人垂涎欲滴。爸妈总是先给已故的长辈和亲人献上,同时教育我们长大以后要尊老爱幼,要孝敬父母。然后我们才能吃这顿年夜饭。香啊,这些好吃的都是我们平时吃不上的',大人再喝点自家酿的粮食酒,那个美呀。那时候家里没有鱼,奶奶让过年每顿饭专门剩点,那叫年年有余。

  接着妈妈开始剁饺子馅,包饺子。爸爸和我们一起打扑克,打“5、10、K”、“争上游”等,大人要是输了脸上就贴一溜子报纸,叫贴“大字报”,我们小孩子输了就罚站。熬到十二点,我们就开始放小鞭炮,就只见噼里啪啦一阵乱响,伴随着小伙伴们的笑声,响彻整个村庄。

  吃过大年初一的团圆饺子,大人们就带着我们小孩子去到村里给每家每户拜年,相互祝福。初二、初三后,跟着父母到几公里外去走亲戚,一路上走走歇歇,无比的高兴。

  1962年,我支边来到了兵团,在七师128团10连定居,我成了连队的职工,还在这里成了家,如今儿孙满堂。

  随着团场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住上了楼房,过年也有了新的变化。如今,我们家过年每年都是二十几道菜,鸡鸭鱼肉,美味佳肴,应有尽有,然后一家人开始吃年夜饭(团圆饭),但吃后总是找不到过去的那种清香的味道。 连队上的人边看着春晚,边打着牌,娱乐的种类多了,晚上的烟火少了。大年初一早上家家户户吃完饺子后,就在家里看电视,一家人都拿着手机开始用、微信、手机发祝福短信,相互拜年。不再像以前走家串户拜年,过年走亲戚都是自家车或者打的,很少骑自行车和走路了。

  现在生活的节奏加快了,年味淡了,总感觉少了过去的那种温馨。

过年散文随笔15

  1965年那年冬天,快过年了,家里没有肉吃,怎么办呢?听朋友说可以到戈壁滩套野兔子吃兔子肉,于是,我就跟朋友学着做了几个套野兔子的夹子,跟着他们去了72公里处的东戈壁滩,500米一个,把夹子下好。

  三天以后的一个下午,我骑着自行车就从一二八团10连去72公里处的'东戈壁滩找我提前下好的夹子,看看套了几只野兔子,没想到,到了地方后,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鹅毛大雪,等我找到我下的夹子后,一看5个夹子共套了3只野兔子,满心欢喜,高高兴兴的带着兔子往家赶,心想,这下家里可以好好过个年了,没想到的是走着走着,尽然迷了路,那天是零下29度,太冷了,我在戈壁滩里饶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回家的路。

  等回家后一看,脚上冻紫了,还起了几个大泡,好痒好痒。虽然脚冻坏了,可是我家却过了个有肉吃的好年,家里的孩子和老人特别的高兴。

【过年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散文随笔作文10-16

关于散文随笔10-13

优秀散文随笔10-13

精彩散文随笔10-13

名家散文随笔10-13

大理散文随笔08-25

秋思散文随笔08-26

秋雨散文随笔08-23

孤独散文随笔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