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愚公移山议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愚公移山议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愚公移山议论文1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名叫《成语故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愚公移山》这个故事。
《愚公移山》主要讲了:有一个名叫愚公的老公公,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家人出门都要绕道走。愚公决定把那两座山搬走,家人都同意了。有一位老公公笑愚公,对他说:”愚公,你都那么一大把年纪了还来搬什么山呀。我看你搬到死的那一天也搬不完的。“愚公笑着回答:”我搬不完,还有我的儿子,还有儿子的儿子……我们一代代下去是没有尽头的,但山是不会增高的,总有一天会搬完的。“最终,经过许多代人的.努力,终于把两座山都搬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顽强的毅力,坚定的决心,再大的困难也都能克服的。
愚公移山议论文2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我小学时便听父母讲过,而现在我们专门学它,也从先前的略懂转变为现在的熟悉。
愚公精神乃乐观自信,坚持不懈,勇于胜利。虽然我不是拥有愚公精神的人,但在生活中,身边有许多拥有愚公精神的人,我也在慢慢向他们看齐。
这还得从我痴迷的德云社说起。秦霄贤是七年前加入德云社的霄字科学徒,现在是孟鹤堂七队的一员。20xx年,秦霄贤被全网黑,我清晰记得那些黑粉骂他的话“秦霄贤你基本功不扎实,上台太紧张,贯口还背错了,你就是为了借助德云社这个平台火,你家不缺钱一月拿700块的工资?你图什么,你一辈子都比不上岳云鹏,你就该滚出德云社吧!”老秦看到自己被喷的话时,心上感觉被无数把刀扎了一样,很不好受。是个人都会明白老秦当时的感受,除了那些所谓站在了道德制高点的人。
从那次起,老秦完全开启了一条逆袭之路。在师兄们发的'德云社聚餐里没有他的身影。懂得都懂,他在家里练习贯口。每次表演结束都会去找师父师兄为自己点评。他在德云社里的人设是傻,他也把傻演得淋漓尽致,慢慢地,他的粉丝越来越多,虽然有的是因为他的颜值才喜欢他的,但我相信她们定会始于颜值,终于才华。因为粉丝们的过于吹捧,秦师父对老秦也慢慢重视起来。还让他当20xx年封箱的主持人,本以为一切顺利,但终究是草率了。他主持节目时,把节目说成了郭德纲、于谦。也就是因为这个口误,他再一次被全网黑。真是人红是非多,本以为他这次会败,他不但没有负面情绪,还告诉我们他会继续努力,争取实现再一次逆袭。毕竟曾经当过黑马,所以大家对他的期望还是挺高的。在第二次演出时,他表现得十分淡定,比上一次逆袭得还要成功。在台上,他不许自己出现一点差错。贯口背得异常通顺,这不是偶然,在后面的表演中都是这样。也因此,他被郭德纲认可了。是霄字科出来的第一人,也算是霄字科的师兄。他赢了,他的逆袭之路不仅狠狠地打了黑粉的脸,他还得到了更多的认可。
这是他努力的结果,回过头来看看我。我是一个经不起挫折的人,一旦遇到一点难题就不想再坚持了。好在我的角儿引领着我,因为喜欢他,所以也促使我一步步向他靠近,终有一天,我也会是拥有愚公精神的人。
愚公移山议论文3
当我们学习《愚公移山》一文之后,都情不自禁地被那个“年且九十”的老者那一种坚强的毅力所感动。但随之又有一个问题被抛来:他是应该搬家还是应该移山呢?
我的观点是认为他应该搬家。纵使愚公的那种坚韧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同时他不知变通,不会灵活运用的缺点也随之暴露了出来。两座有“万仞”的高山,我想它们不是一日便能形成的,它们屹立在那里,是自然万物规律在冥冥中的一种安排。同时也作为万物规律之中的一小部分——人类,是不能,也是不应该将大自然运行法则所破坏、所修改的,我们只能去顺从它。我们要时刻牢记:不是人类去创造自然,而是自然创造了人类。但愚公不懂,他硬是想要改变规律,而不是用搬家来顺从自然法则。
在现实中会灵活变通,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也有许多因会灵活变通而成功的名人事例:二战时期,德国著名将领素有“沙漠之狐”之称的'隆美尔元帅最擅长以退为进、以守为攻,在他不断变换的战术之中,德军步步为营,在北非战区所向无敌。在面对蒙哥马利强大的火力压制时,他也并没有死板教条,而是不断变通,利用才智几次反客为主。因此他才能与朱可夫、尼米兹、古德里安等人并列成为二战杰出的将领。
综上所述,我认为还是搬家较好。
愚公移山议论文4
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愚公坚定地望着智叟:“人言智,何为智?非退避三舍,非以刚愎自用。因王屋,太行阻我路,因而移之,有何之愚?”
智叟轻蔑地瞥了一眼面前这个满目坚定的老人,欲启齿却无言以对。
面对阻碍,面对困难,面对种种不可能,面对旁人的不屑。我们应该赞美的是迎难而上的愚公,而非只知退却的智叟。
首先,我们不应以知变通为借口,移或不移,决定的并非是否能日后方便,而体现了面临困难时的态度,就算移山无法成功,至少愚公在暮年为曾经的目标努力过,奋斗过,而不是到头来悔恨万千。
其次,愚公移山,日复一日,十年如一日,那是那是一种奋斗不息的毅志品质,是一个人身上最难能可贵的精神,更是虽千万人阻止吾却往矣的气概。
再次,真当灾难发生之时,是用尽全力殊死一战,还是静待灭顶之灾的`到来。我相信,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困难是人生在世永不可避而不见的东西,避无可避,只有迎其而上,愈挫愈勇。若一君主为避免挑起战端,今日割十城于甲,明日增进贡于乙,国将不国!
愚公移山,移出的不只通城乡间的道路,更是人们所追求、向往的、聚团结恒心与勇气的康庄大道。
愚公移山议论文5
无路难,开路更难!愚公移山的精神代代相传,成了人们歌颂的经典。
愚公为了开路,带领子孙后代挖山。面对着高大的王屋与太行,他不曾退缩,他志向坚定。即使连草也拔不动,但还是坚持不懈。最终感动了上天,搬去了两座大山。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愚公移山精神就是坚持不懈地为心中志向而努力,化不可能为可能。
我国的著名作家鲁迅、胡适、陈独秀,他们并非生来就是天才,他们也在为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努力,才会有所成就。天才只是比普通人起点高而已,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创造奇迹。
美国著名总统林肯,他并非生来就是贵族,也是通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有如此卓越的成就。
林肯六岁时,有一天,在电视上看到非洲的孩子因为没有水井喝着脏水或者忍受饥渴。于是,林肯下决心要为非洲的孩子们造一口水井。于是,他开始攒钱,把所有的零花钱都放在存钱罐里。几年后,他攒够了修一口水井的钱。但是,还是有很多孩子喝不到水。于是,他继续攒钱修更多的水井。政府知道后,为了帮助林肯而成立了林肯基金会,让世界各地的人为林肯攒钱。截止目前,林肯基金会已在非洲修建水井上百座。
倘若林肯没有这样坚定的'志向,就没有什么林肯基金会,又谈何当选美国总统呢?
往最坏的地方想,其实,如果没有天神的帮助,愚公是不可能移走两座山的。因为地质变迁和板块运动,山的高度和形状每年都在发生变化。如果山峰每年都抬高,移走谈何容易呢!但正是因为这种坚定不移的志向,感动了天神。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越努力,越幸运”吧!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若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若有志,何必一日曝十日寒。
拥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是我们享不尽的财富!
愚公移山议论文6
愚公移山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这则寓言的作者赞扬了“愚公精神”--团结合作,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站在过去角度,愚公敢于与自然斗争,下定决心战胜困难勇气可嘉。而移山的目的是为后代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所以愚公不“愚”。可站在现在的角度,除了移山还可以搬家,目的同样实现,且效率比前者更高,愚公为何还选择移山?
愚公之愚,在于有勇无谋,不识变通。他面对困难没有动手前的深思熟虑,只有埋头苦干的毅力。因为没有事前的慎重思考,愚公没有用中国当时著名的发明--黑火药来炸山,也没有用李冰父子开凿都江堰的方法--热胀冷缩的原理提高效率,而是用最原始的方法,用镐一点点挖。愚公就凭着一家几口人的劳动力和最低效率的方法当资本,和太行,王屋二山做斗争。回到现实,没有天帝的帮助,无疑是以卵击石,不自量力的行为,挖几千年可能也无用。让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真的通过愚公后几百代的`努力,山被铲除,可山外人早已适应自然,文明进步,山中人几千年原地踏步,早已落后而被淘汰。最后结果反而不尽人意,由此可见效率的重要。
尤其在今天高速发展的社会效率决定了你的发展和未来。拿破仑曾说过:世上有四种人,聪明的,愚蠢的,懒惰的,勤奋的……而愚蠢却勤奋的人最可怕。所以我们要避免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只有事前深思熟虑,事中不断自省,事后才不会悔恨和懊恼,从而跳出效率的雷区。
可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做到高效率学习或是生活呢?我自己就有切身体会。遇到自己不会或很难的数学题是埋头苦干绞尽脑汁地想上半天,还是问其他会的同学寻求方法和思路?我选择了后者,但并不意味着我放弃了难题。得到方法后再找几个相似的题解起来便行云流水,很快掌握这类题型,更快地提升自我。还有做笔记,整理错题,这些不都是为了提高效率,不做无用功?
因为时光一去不返,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更要抓紧时间,去体验世间百态。效率如同雷霆,击碎前方的黑暗,使我们更快地驶向成功的彼岸!
愚公移山议论文7
愚公移山的故事,因愚公的不畏困难,意志坚定而流传千古,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人定胜天的愿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然而愚公为交通便利而移山之举,却值得商榷。
我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明智、不科学的`行为。首先,移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愚公和他的家人力量微薄,想要移走大山需要漫长的时间,若没有天神的帮助,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其次,愚公所说的“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是希望子孙后代都帮忙移山,这样的想法禁锢了子孙后代未来的发展方向。若仅将移山作为人生目标,不绩不经,不稼不穑,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无尺寸之功,是迂腐愚昧的行为。此外,愚公所执念的人定胜天,不如和自然和谐相处。山中的生态环境,草木野兽都会因移山遭到破坏,更会对邻人的生活产生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因此,愚公的做法一意孤行,刚愎自用,不尊重自然,不懂得变通,若想改善交通,出行方便,搬家或者修路,都会是更明智的选择。
虽然,愚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唯有创新和变通才能开创无限的未来。
愚公移山议论文8
愚公移山,本是一则精神可嘉的神话传说,然而,若将其引入现实生活中来,没有了“神力”的帮助,愚公还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乎?
答案明显为否。
首先,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即共计二余万丈。而移山的队伍只囊括了五人,包括年老力衰的愚公与始龀的“遗男”。公式计算体积为2/3兀乘以二余万丈乘以七百里,经换算约等于四万立方千米。纵使他们一日挖10.4立方千米(必不达),也需三十万日即千百余年,况且一立方千米合109立方米,实际年数必是其N次方倍。按此方式推理,大概在如今“神舟十二号”升空,空间站建造之际,愚公的“子子孙孙子子”仍在山之一角,“叩石垦壤”吧。
其次,愚公这也是在亲手断送他的后代的未来与发展,现如今,一批批勤奋刻苦的孩子们靠着自己的努力,坚持不懈,厚积薄发,靠知识走出了大山,而不是以箕畚将其土石“运于渤海之尾”。无穷匮的子子孙孙皆尽力于这一枯燥的'事业中,谈何创造与发展?
再次,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许多动物的栖身之所。如此大规模地破坏自然,既加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又使许多动物无家可归,无食可觅。况且,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今天,愚公无疑破坏了国家的重点景区。
愚公移山虽有坚定的决心与顽强的毅力,但是仅靠苦干蛮干是无用无效率的,要多方面地考虑问题,以避免生活的当头一棒。搬家省时省力,经济实惠,且更大限度的保护了自然。随机应变,善于变通,脚踏实地,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愚公移山议论文9
今天我读了一篇成语故事,故事的名字是《愚公移山》。里面讲了有一个叫愚公的老人为了后人的幸福,要把太行山和王屋山两座大山搬走。但是却有人笑话他,觉得他很愚蠢,他劝愚公:”你别挖了,你的年龄已经这么老了,到死你也挖不玩呀“。愚公却说:”即使我死了还有我儿子,我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死了还会有他的儿子,子子孙孙、世世代代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于是他带着子孙去挖山,挖了一年又一年,最终他们的精神感动了玉帝,他派来两名大力神把两座大山搬走了。
这个成语比喻不怕困难,有宏大的.志愿和坚强的毅力就一定能够成功。如果说知识是一座大山,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点愚公移山的精神,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每天都要努力去学习,那么我们的未来将是一片光明!
愚公移山议论文10
“愚公移山”的故事大家应该很熟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高峻无比,却不能阻挡愚公挖山开路的决心。于是他带着全家能挑动担子的子孙,凿石挖土,不畏艰险,这种精神也带动了邻居家的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蹦跳着来帮他挖土。尽管智叟这个自以为聪明的老头嘲笑愚公,说他不自量力。但愚公相信子孙无穷匮,总有一天会把两座山移走。
这个故事后来衍生出一个成语:愚公移山。形容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愚公移山的精神蕴含着敢想敢干、开拓进取、团结奋斗的内涵。
袁隆平院士就是有着愚公移山精神的人,他是我们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常年工作在农村田地里,经受风吹日晒却无怨无悔,大胆创新,最终取得卓越的成果,为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贡献。
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也是有着愚公移山精神的人,她和丈夫在简陋矮小的房子里,忍着酷暑和严寒,坚持不懈,最终发现了放射性物质“镭”,拓展了科学研究的范围。
河南省郭亮村的村民也是一群有着愚公精神的人。他们在无电力无机械的情况下,集资买来钢锤、钢钎等,用30年的汗水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一条通往山下的小路,从此,云端上的村庄开始步入致富的行列。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只有不怕困难,坚持奋斗,才能取得学习和事业上的成功。
愚公移山议论文11
长久以来,人们总看到茂密的树林,娇艳的花朵,闻到花的芬芳。而我却钟情于从来不被我们注意的或不惜与看的——根。
小时候,爸爸常给我带植物的小苗,我也总是悉心地呵护它们。把它们种在塑料盆中,等待它的盛开。小苗长得很快,不多久就盛开了,那迷人的芬芳,总会吸引来许多邻家小孩。
我每天定时给小花浇水,施肥,小花正慢慢长大。那年夏天与水特别足,经常隔几天就下一场。但我却从不担心小花,它会在雨后开得更艳,更美丽,更迷人。一天,天空又下起了滂沱大雨。雨后,我发现路边的大树,花朵和小草都显得份外美丽,是我迫不及待想看看家中的小花。
可回到家的情形却让我傻了眼,塑料盆被撑得鼓鼓的,好像花盆碍着他似的。我很奇怪,但又看不出什么奥秘来。于是我就请来了邻家小孩们一起出主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我觉得花长大了,而盆太小了;我也这样想,不如换盆,把它移栽了。”最终,我们还是决定把小花移栽。
我在门口划了块地,准备将小花系在进去。可就是这样,问题还是接连不断。我努力地想把花从泥土中分离出来,但怎么都分不开。无奈之下,只好将花盆打碎,没想到它竟这么不禁打,还没使劲就已碎了一地。接下来的景象更让我们吃惊,花的根居然都粘连在一起,紧紧相连,使花盆里的土都不见踪影。他哪来这么大力气?
原来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生长总是想土壤深处生长,并且向四周扩散。这是根具有向上生长的特性。一棵植物生有许多根,这些根深度一般都大于地上部分的主茎高,根的扩展范围都大于地上部分的扩展范围。
想不到植物的根也有如此的力量,根常常被深埋于地底,被人们所遗忘,而他却在黑暗中挣扎,努力地扎得深,扎得牢,未地上的花草提供最好的营养,大小最老的根基。它的这种奉献精神是多么可贵啊!
世上所有的根都是顽强的,勇敢的`,坚韧的它们不畏黑暗与恶劣的环境,一心只为它的主人寻找到好的环境。每当狂风暴雨来袭时,根在地下挣扎,这是它们的顽强,每当风和日丽时,根在地下奋发坚持,这是它们的坚韧。每当想到它们时,我不禁有些惭愧,难道我们连根都不如吗?
我告诫自己:找准人生之根,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和更多的奇迹!
愚公移山议论文12
《愚公移山》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它通过对愚公移山情节的记叙,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定毅力,说明了我们做事要敢于下定决心、克服困难和坚持奋斗的道理。
可是,从现实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我认为愚公的做事方法并不科学。为什么说愚公做事的方法并不科学呢?最主要的还是愚公考虑不周,在他与智叟辩论时,面对智叟的质问,愚公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来回答。其实稍加思考,便能找出其中的问题:首先子子孙孙固然是没有穷尽的,可谁能保证每一代子孙都有恒心和毅力坚持移山呢?只要中间有一代人停止移山,那么就可能半途而废、前功尽弃了。其次,即便子子孙孙都坚持移山,如不借助外力,仅凭借他们简陋的.工具,一个家庭孤军作战,要何时才能将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移走?再者,山并不是不会增高的!现代科学证明,在地壳碰撞挤压下,山峰是会增高的,那么愚公和他的子孙们就永远也移不走这两座大山了,只能望山叹气罢了。虽然移山的方法并不科学,但愚公身上坚持不懈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其实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秦朝时期修建的都江堰,不是靠成千上万的人的坚持不懈而完成的吗?毛主席所率领的红军长征,哪一位战士不是靠意志和恒心,不断克服困难才走了下来……放眼当今,中国科技令人惊叹。科研人员不惧困难,突破瓶颈,让中国科技领先世界。港珠澳大桥的建造,高铁芯片的研发,华为5G信息技术开发等等,无不让世界瞩目中国,这正是将意志和科学相结合的成果!
综上所述,只有将愚公移山的精神与科学的办法相结合,我们做事才会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愚公移山议论文13
我认为愚公应该是搬家而不是去“移山”。首先,移山要付出的人力,物力,耗时过长,完全不如搬家方便又快捷且一劳永逸。其次“移山”仅仅是愚公的一己之见,他的子孙后代不一定都愿意移山,把神奇的生命浪费在这毫无意义的事上是极不值得的。再者,“移山”这件事违背了科学规律,粗略计算两山约合土石234万亿吨,而愚公一年往返一次,若每次运5吨,也要5000个100亿年。然而科学家告诉我们地球寿命即100亿年左右,想移走大山简直是无稽之谈——况且是“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呢?所以搬家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最后,愚公移山本意是离开这山区,与外界更好地沟通交流。既然只需达到目的`即可,为何不用方便快捷且富有智慧的方法呢?
愚公移山议论文14
移?不移?
《愚公移山》,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思想的发展,众多读者为愚公究竟该移山还是搬家,而争论不休。而今我给出的'观点是,搬家。
不可否认,愚公移山已化作一种精神力量,激励着一代代人民,可这精神就全乎正确吗?不尽然。
其一,它诋毁排挤了先进的思想,对进步学起到了空前阻碍的作用。
移山易还是搬家易,无人不知。但智叟提出的正确言论,却在千年来遭受着愚蠢的嘲笑,无人为他发声。这种思想,缺乏接受新事物的勇气,只墨守成规,无开拓的思想意识。
其二,在文末,山是由夸娥氏二子移走,夸大宣扬了封建迷信的信神思想,让人心存侥幸,认为凡事可以不劳而获,这显然不正确。
大同世界,世界大同,只有积极思考,推陈出新,依靠自己的力量,方可迎来成功。
综上种种,我认为愚公应搬家而不是移山。
愚公移山议论文15
今天,我读了一本故事书,讲的是”愚公移山“,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个老人叫愚公,他90岁了,他们家门前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出行有很多不便。有一天,他召集全家开会,提议要搬走这两座大山,他的想法得到大家的认同。于是,大家动起手来,开始挖山。一个月干下来,大山看起来没有什么变化,村里有个叫智叟老人,看到愚公一家人搬山开始笑话他们。智叟说:”你这么大年纪,怎么可能搬走这两座大山呢?“愚公笑着说:”我搬不走,但还有我的'儿子,儿子的儿子,子子孙孙,这样一代一代搬下去,肯定能搬完。“就这样愚公带着他们全家继续搬,他们精神感动上帝,上帝派了两个神仙搬走了这两座大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再大的问题和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面对,什么事情,有多大困难都能够得到解决。
【愚公移山议论文】相关文章:
议论文06-14
成功来自勤奋议论文_高中议论文05-07
初中的议论文06-21
初中议论文01-15
静心议论文01-24
水的议论文11-02
团结议论文11-09
高考的议论文11-11
读书的议论文11-14
持之以恒的议论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