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

时间:2022-11-20 11:24:10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有关成语故事

有关成语故事1

  今天晚上我同爸爸一起读了寓言故事书中的一个成语故事,叫做《曹冲称象》,这个故事说的'是古时候有个小孩叫曹冲,他很聪明,遇到问题会仔细观察,动脑筋思考,最后想出办法解决问题。

有关成语故事

  我要向他学习,做一个聪明的孩子。

有关成语故事2

  蚍蜉的另一个名字就叫蚂蚁。这蚂蚁能举起比自己重五十多倍的东西,被人们评为“大力士”,从此,蚂蚁就骄傲起来了,到处找对手比力气。

  蚂蚁向老牛挑战:“老牛,咱们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老牛生怕踩死蚂蚁,连连后退,忙不迭地说:“我认输,我认输!”

  蚂蚁得意地大喊大叫:“我胜利了,我打败了老牛!”

  蚂蚁又去找大象挑战:“大象,咱俩较量一下,看看谁的力气大!”

  大象好容易才看清楚面前正在大喊大叫的蚂蚁,小心翼翼地直往后退:“我比不过你,你赢了!”

  蚂蚁这下更得意了,吹着喇叭到处宣扬:“我的力量最大,我打败了老牛,又战胜了大象!”

  这时,一阵风吹来,把路边的一棵大树吹得直摇晃。

  “啊,风的力量太强大了!”经过蚂蚁身边的大小动物们都说。

  蚂蚁气坏了:“什么?难道风比我的'力量大吗?”

  蚂蚁愤怒地对风大喊:“喂,停下来,我要和你比力气!”

  风好奇地停下来,好容易才找到蚂蚁。它笑着问蚂蚁:“小家伙,怎么个比法?”

  蚂蚁想了想,说:“我要撼大树。如果我能撼动大树了,你就要承认我比你的力量大!”

  “好吧!”风同意了。

  蚂蚁急匆匆爬到一棵树枝上。它紧紧抓住树皮,使出全部的力气,想摇撼树枝,可是树枝纹丝不动,连树叶也没有颤动一丝一毫。

  蚂蚁垂头丧气地从树上溜下来,风却宽厚地对它说:“小蚂蚁,失败了也没有什么,你记得一件事就行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谁也不敢说自己是世界上最厉害的角色。”

  蚂蚁惭愧极了。

有关成语故事3

  释 义 奔波忙碌,不得休息。比喻不停顿地向前走。

  出 处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二折:“赢的`他急难措手,打的他马不停蹄。”

  示 例 ~的走至天色大明,看看追兵已远,方始勒住马。(清·吴趼人《痛史》第三回)

有关成语故事4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起义军纷纷起兵反秦。他们在全国各地和秦军作战,没有统一的指挥,于是约定:如果谁能够先打入咸阳,推翻秦朝的暴政,谁就做关中王。

  在这些起义军将领中,刘邦和项羽是最有实力的,刘邦虽然出身卑微,但善于用人,所以他手下有很多本领高强的人。而项羽本人就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大将,所以他领导的起义军的军事力量是最强的。但是,他这个人有些刚愎自用,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一向独断专行。在战争发展的'过程中,刘邦充分听取部下的意见,进攻路线安排得十分巧妙,受到的阻力较小,因而得以抢先一步进驻咸阳,俘虏秦王子婴,灭秦朝。但是,刘邦心里清楚,凭自己的实力一时还无法与项羽对抗,他便以退为进,先将军撤出咸阳,等待日后有机会再成就大事。

  项羽的路线安排不是很好,所以总是和秦军正面遭遇,费尽千辛万苦还是晚来一步。所以他对刘邦极为不满,就以胡作非为来发泄心中的怨愤。项羽率领大队人马到处冲撞杀戮,又放火烧秦宫,大火烧几个月,把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烧成一片焦土瓦砾。即便这样,他还觉得不够解气,又把秦朝留下的珠宝玉器洗劫一空,然后准备率领众人回到江东。

  当时,项羽手下的有识之士劝他说:“咸阳处在关中要地,土地肥沃,物产富饶,而且地势险要,您不如就在这里建都,这样有利于您奠定霸业。”项羽本也有些心动,可是一看眼前的咸阳已被自己弄得残破不堪,哪里还像个都城的样子?就更加怀念故乡,所以一心只想回到故里去。他对那个劝他的人说:“人要是富贵,就应该回到故乡去,让父老乡亲知道你现在是什么样子。要是富贵还不回故乡,就好像是穿着漂亮的锦绣衣服在黑夜里行走,你的衣服再好也没有人看得见,有什么用呢?所以我还是要回到江东去。”,那人听这话,觉得项羽实在算不上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就私下对别人说:“人家都说楚国人徒有其表,就好像是猴子戴上帽子假充人一样,我以前还不相信,这次和楚王谈话之后,我才知道果真如此啊!”,不料,这句话传到项羽的耳朵里,他非常生气,立即把那人抓来,投入鼎镬[ding huò]里活活烹死。

有关成语故事5

  万众一心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朱隽传》

  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朝廷派出的朱隽率部在南阳城外堆起了一座比城墙还高的山丘。朱隽登上土丘仔细观察城内起义军将领韩忠的军事部署,然后乘虚拿下了外城,并加紧围攻内城。攻城屡屡受挫之下,朱隽又登上外城城墙向内眺望,接着命令部队后撤几里。城内守军便纷纷地冲出城外,试图突围,朱隽的兵马乘机从侧翼杀过去。起义军措手不及,四散而逃,伤亡很大。

  事后,朱隽的'部下问他用的什么计谋,他得意地说:“我从高处看得很清楚,内城十分坚固,城内尽是守兵。他们想谈判不成,想突围又出不去,这不是逼他们万众一心跟我军拼命吗?一万个人齐了心尚且势不可挡,何况他们有十万人马呢?所以,我就松动一下包围圈,然后趁他们突围之时杀上去,那他们士气也就瓦解了。”

有关成语故事6

  公孙丑问:“请问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比较难说。它作为气,最广大、最刚强,用正义来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盈于天地之间。它作为气,与义和道相匹配,没有它们,它就没有力量了。它是义在内心积累起来所产生的,不是义由外入内而取得的,如果行为使内心感到愧疚,它就没有力量了。”

有关成语故事7

  【水中捞月】

  传说曾有五百只猕猴,一天,猴群在树林间玩耍时,无意间走到一深井边。为首的猕猴见到水中月亮的倒影,大惊失色,立即召集同伴说道:“今天月亮死了,掉在井里。我们应该把它捞出来,不然这世界上一到晚上就是漫长的黑夜了!”众位猕猴觉得很有道理,纷纷表示赞同。但大家却不知道应该怎样去捞。这时,为首的猕猴见到井边有一棵树,顿时心生一计,说道:“我抓着树枝,你们抓着我的尾巴,这样大家连接起来,就可以把月亮捞出来了。”

  于是猴群立即照做。只见为首的`猕猴牢牢地抱住树枝,一只老猴在下面抓着它的尾巴,其他猴子也这样一只一只地抓着上面一只猴子的尾巴,组成一个猕猴的链条。随着猴子越来越多、链条越来越长,树也晃动地越来越厉害。终于,最下面的猕猴到了水面,它使劲拨动了几下水,却怎么也捞不起月亮。说时迟,那时快,树枝因为承受不住猴群的重量,突然折断了,这五百只猕猴也全都掉进了井里。

  这是一个记载在佛教典籍《僧祇律》中的故事,佛陀用这个故事比喻那些自以为是、不辨是非、害人害己的人。如今,水中捞月已被用来表示徒劳而无功。

有关成语故事8

汗马功劳

  萧何是汉高祖刘邦同乡,刘邦起兵反秦,萧何始终帮着他,筹谋划策,忠心耿耿,是刘邦最可靠得力助手。秦亡以后,刘邦又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做了皇帝,萧何便担任相国。刘邦认为论功劳应以萧何为第一,所以首先封他为“酂侯”(酂,县名,今湖北光化县),食邑八千户。

  但是其余功臣多不服,他们说:“我们拼死拼命,多经过百余战,少也打过几十仗,而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只会耍笔杆、发议论,根本没上过战场,封赏反在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刘邦问道:“你们知道打猎事吗?”

  大家同声回答:“知道。”再问道:“那么你们知道猎狗吗?”又是同声回答:“知道。”刘邦于是接着说:“打猎时候,追杀野兽是狗,而指示野兽住处、去向,让狗去追杀,却是人(‘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发踪指示者人也’)。你们只会追杀,不过是‘功狗’而已,至于萧何,能‘发踪指示’,他才是‘功人’。

  而且你们多数是单身跟随我,有同族两三人一起入伍就算难得了,可是萧何,他叫全家族几十个男子都参加了我们,跟着我一同出力。他大功劳是怎么也不能忘记!”大家听了,便谁也不吭气了。

有关成语故事9

  今天我读了《铁杵磨针》这个成语故事,读完以后我明白了好多的道理。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在风和日丽的一天,李白又没去上学,他跑到外面去玩耍、路边的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这么美的景色,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来到一个破茅屋门口,看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说:“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说道。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故事虽然不长,但是道理却很深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如果在学习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西,所以小朋友千万不要学叶公哦!

有关成语故事10

  今晨,起了个大早。

  天气晴好,久违的阳光,今天一定会如约而至。

  想到今天将有两场免费公益的家庭教育指导演讲,久郁的激情就要释放,心里已是阳光明媚。

  可是,一个人的早饭后,久等没有信息。给负责人打手机,竟然是“关机”。昨天与跟班的`工作人员见了一面,也未留她的联系方式。

  七点半了,负责人才开机。他说:“今天的演讲全部取消了。因为担心今天会下雨。小李没给你打电话吗?”

  出门已经五天了。只有昨天上午进行了一场演讲,听众还在雨中零落。其他的时间,只能是闲居。

  最近一段时间,单位里忙碌异常:三年级学生实习、二年级学生上课、新生报到、新生开学典礼、新生军训,而我却困居于南阳油田!

  此时的心境,竟如羝羊触藩。

  羝羊触藩:

  拼音:dīyángchùfān。

  解释:羝羊:公羊;触:抵撞;藩:篱笆。公羊用角抵撞篱笆,角被卡在篱笆上,进退不得。比喻进退两难。

  出处:《周易·大壮》:“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用羝羊触藩来形容我今天的心境,竟是驼背掉到坑里,贴切!

  看来,今天的时间,我也只好用来温习“羝羊触藩”这个成语了。

有关成语故事11

  死而不朽

  解释:指身虽死而声名、事业长存。

  成语故事:

  公元前549年,鲁国的大夫穆叔奉命到晋国去访问。晋国的卿范宣子接待了他,并且与他交谈起来。范宣子问穆叔道:“古人有话说:‘死而不朽。’你知道它说的是什么吗?”穆叔不清楚范宣子提出这个问题的用意,没有马上口答。范宣子以为穆叔答不上,得意他说:“我的'祖先,虞舜前是陶唐氏,夏朗后是御龙氏,在商朗是象韦氏,在周朝则是唐社氏。周王室衰败以后,由晋国主持中原的盟会,执政的是范氏。所谓‘死而不朽’,恐怕说的就是这个吧!”穆叔听他这样说,觉得很不入耳,便说:“据我所听到的,这叫做世禄,也就是世世代代享受禄位,而不是‘不朽。鲁国有一位已经去世的大夫,叫藏文种。死了以后,他的话世世代代没有被人们废弃。所谓‘不朽’。说的是这个吧。”他接他又说:“我听说,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树立功业,再其次是树立言论。如果能做到这样,虽然死了也久久不会被人们废弃。这叫做三不朽。若只是保存和接受姓氏,用来守住宗庙,世世代代不断绝祭祀,那是每个国家都有的,不能说是不朽。

有关成语故事12

  虎狼之国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春秋战国时期,时任楚国左徒的屈原主张联合齐国,共同抗秦。可是楚怀王听信谗言,不信任他。

  秦国怕齐、楚联合,派张仪出使楚国。昏庸贪心的楚怀王断绝了与齐国的友好关系之后,又受到张仪的.欺骗。楚怀王一怒之下,便匆匆发兵攻秦,反而被秦国打得大败。楚国只得向秦国割地求和。有一次,秦昭王请楚怀王到秦国商谈结盟诸事,屈原知道后,竭力反对,并在南阳内乡(今属西峡)一道山岭处拦处了楚怀王,他扣马而谏:“秦国乃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勿行。”可是,楚怀王不顾苦谏执意前往。屈原仰天长叹、忧郁而归。其结果是楚怀王听信谗言,身入虎狼之国,被扣受辱,客死于秦。

  从此,屈原扣马而谏的山岗被当地人称作“屈原岗”,遗存至今。

有关成语故事13

  杯弓蛇影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乐广传》

  晋朝时候,南阳新野人乐广在家里请朋友喝酒。那位朋友高兴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时,突然看到酒杯里有条小蛇,但是已经把酒喝进肚子里了。他感到十分厌恶,总觉得肚子里有一条小蛇,回家便病倒了。

  乐广听说之后,便到喝酒的地方仔细观察,原来是客厅的`墙上有一把漆彩弓,弓的影子恰巧落在那位朋友放酒杯的地方。于是,他又请那位朋友来喝酒,答应治好他的病。朋友心情紧张地端起酒杯,仍然有一条小蛇。乐广笑着说:“这只不过是墙上那把弓的影子罢了。”说完,把弓摘了下来,酒杯里的蛇果然不见了。那位朋友弄清了真相,消除了疑虑和恐惧,病也就好了。

有关成语故事14

  坐井观天

  蛙坐井中,终日沉醉于头顶上一方蓝天的美景。于是“井底之蛙”便被人讥笑为眼光狭小、见识浅薄者。但我想,坐井观天未尝不可,因为它是跳出井外,观赏浩瀚星河的基础。

  试想,蛙既然能静心于井底观天,天长日久,必定会对眼前那方蓝天中星转斗移、日月变更熟谙无比。这无疑为它将来面对广阔无际的天空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相反的,若蛙毫无思想准备,一开始就置身于广阔的天空之下,难免会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出处】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释读】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有关成语故事15

  谈虎色变

  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说:从前一个曾被老虎咬伤的农夫深知老虎的厉害,一次他听说老虎在外地咬伤了人,周围的人听了十分吃惊,而他则惊慌失色。因为他有被咬的亲身感受,研究学问的人要获得真知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出处】宋·《二程遗书》卷二上:“真知与常知异。常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

  【释读】原意是说被虎咬过的人才真知虎的'厉害。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连脸色都变了。

【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成语故事04-12

经典成语故事03-15

经典成语故事12-14

轻虑浅谋的成语故事07-29

飞将数奇成语故事04-06

关于经典成语故事04-12

儿童成语故事01-31

随珠弹雀的成语故事06-08

曲突徙薪的成语故事06-09

以貌取人的成语故事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