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名人故事

时间:2024-07-15 16:23:24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读书的名人故事

读书的名人故事1

  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由于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孙敬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后来,孙敬终于成为儒学大师。

读书的名人故事

  战国时的苏秦由于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孙敬,就发愤自学。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后来孙敬成为有名的学问家。

  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

  李白的`故事

  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 一次,他从学堂跑出来,到河边玩,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来磨去,李白很惊讶,就问老婆婆磨铁棒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棒何时能磨成针呢?"老婆婆说:"只要有恒心,铁棒一定能磨成针。"李白听完很惭愧,从此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伟大的诗人。

读书的名人故事2

  宋朝诗人梅尧臣,字圣俞,安徽宛陵(今宣城)人。他的家乡梅溪村,是个山青水秀、风光绮丽的好地方。每逢梅花盛开的时候,梅山上红白相间,花香醉人。梅退残妆之际,清澈的梅溪水漂满了梅花瓣,别有一番风情…… 梅山脚下梅溪旁,有一块长方形的青石板。梅圣俞小时候,常和伙伴们以此为桌,读书写字。年长日久,这石板竟磨得精光溜滑。村里人都敬重地称它为“读书石”。

  梅圣俞十三岁那年,宛陵一个姓方的举人死了老子。他和风水先生选择坟地,路过梅溪村,一眼看上了这块平洁光滑的读书石,硬要家丁抬回去给老子做墓碑。村里人哪里舍得!纷纷上前劝阻。有几个小孩干脆趴在青石上喊叫起来:“这是我们的读书石!”

  “什么读书石!”方举人火了,边喊边动起了拳脚。眨眼工夫,好几个孩子被打倒在地。梅溪旁哭声、喊声响成一片。

  此时,梅圣俞正在家中吟诗诵赋,听到外面的'嘈杂声,急忙跑了出来,只见两个家丁在方举人的指挥下,正要动手抬走“读书石”。梅圣俞怒火中烧,“噔”地一步窜上前,两手扠腰,大声喝道:“圣俞读书石,谁敢动手!”

  方举人一听,如雷贯耳,“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对着青石板连连叩头:“小人该死!小人该死!望万岁恕罪。”接着,头也不敢抬地夹着尾巴跑了。

  原来,方举人把“圣俞”当成了皇帝的文告——“圣谕”。他狗胆再大,也不敢在皇帝老子头上动土哇!

  事后,村里人都夸梅圣俞勇敢、机智,并改称这块青石板为“圣俞读书石”。

读书的名人故事3

  陆游的读书故事:

  陆游出生于战乱较多的南宋时期,他从小就有着读书报国的信念。虽然他出身贫穷,但是凭借着刻苦读书的劲头,为自己谋上了一官半职。

  直到年老,他常常会用写诗的方式,教导儿孙长大后读书报国,据记载,他的教子诗就多达三十四首,其中较为出名的`一句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

  他还常对孩子们说:“我们家虽然贫穷,没有数不清的金银财宝,但是有一堆旧书,你们一定要读遍。”

读书的名人故事4

  随手翻开《绍兴名人故事》这本书,我细细地品读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我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绍兴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绍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名士之乡”。以后,不管我走到哪里,只要别人问我是哪里人,我都会自豪而又响亮的回答“我是一个绍兴人!”我还会不厌其烦地跟他们讲绍兴的许多名人的经典故事。

  《绍兴名人故事》是一本绍兴人的“故事词典”,“词典”里让我了解了治水的大禹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知道了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也是我们地道的绍兴人;知道了诗人陆游;鉴湖女侠秋瑾;大文学家鲁迅先生;伟大的总理周恩来;书法家王羲之……83位名人,88个故事。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十二岁那年家中发生变故,家道一下中落,生活变得艰难极了。但他从不向命运低头,作为长子的鲁迅,幼嫩的肩膀上扛起了照顾全家的重任,帮“药罐子”父亲采药的过程中常常耽误了学习,在尽力帮母亲做家务而一次次被老师误解迟到的原因下,把委屈的眼泪憋进肚里,而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书桌的右上角刻了个“早”字。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进了鲁迅的心里。从此,不让任何原因耽误自己的学习,从而成为了我们今天所敬仰的名人。这同他从小刻苦学习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而我们呢?作为21世纪最幸福的这一代,我们多像温室里的小花呀!现代的小皇帝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上学放学由父母车子来回接送,不做家务,还任性撒娇,穿名牌,吃香的,喝辣的,做作业还要父母催,只顾自己享受,从不感受父母赚钱的辛苦。有时考个好成绩,还要敲竹扛,奖励吃个肯德基什么的,想想这些真是羞愧万分啊!如果83位名人,小时候有一点点像我们的话,难道还会有我们今天这个繁荣而昌盛的绍兴吗?难道还会有这些让我们骄傲的名人经典故事吗?

  名人故事,名人精神,这是一笔多么巨大的精神财富,看完这本书让我们了解和熟悉过程中,学习名人精神,弘扬名人精神,让名人精神激励我们健康地、快乐地成长。

读书的名人故事5

  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

  匡衡并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的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读书的名人故事6

  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领悟十分专心。不管周围怎样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刻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

  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领悟。

  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名人读书的故事10篇鲁迅原名周树人,出生在浙江绍兴,从小就聪明,读书过目不忘,可仍然非常刻苦。

  有一年,鲁迅离家在苏州读书,到了冬天,外面下雪,天气异常寒冷,可鲁迅还想继续读书,可实在太冷,没有办法。这时,他想到了古人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

  第二天,鲁迅想到辣椒驱寒,茶叶提神,就卖掉了上学期学校颁发的金质奖章,去买了茶叶和红辣椒。

  到了晚上,鲁迅在屋里生起了煤火,烧了热水,泡上茶。困了就喝茶,冷了就吃个辣椒,就这样一直读书到深夜。

  如此的艰苦阅读,鲁迅终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国家外派留学生资格。

  这一段艰苦读书的'历程,为鲁迅日后的伟大成就打下坚实基础。

读书的名人故事7

  《名人故事》这本书让我了解了世界上的科学家、数学家、音乐家……的故事,就因为如此,这本书才成了我的最爱之一。

  珍惜时间的鲁迅,让我明白了:时间就像是被海绵吸收的水,只要使劲地挤,总是有的。但如果你根本没有注意到时间是那么的宝贵,那么”海绵里的水“就会被你白白地浪费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总理,给了我启示:每个人都要有做一代豪杰的雄心壮志!音乐家贝多芬,让我知道:音乐是用来去弘扬人类的美德,给那些不幸的人送去快乐和幸福。发明大王爱迪生,让我明白:要用我的`聪明和智慧去发明创造,为人类造福。聪明的牛顿,让我知道:要时时刻刻的读书、学习,这样才会前程无量这就是我感悟最深的几篇故事。

  但是,我总不能把眼光放在这一本书上。以后,我要多多读书,了解更多、更有趣的知识。

读书的名人故事8

  高士其,192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2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30年又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1931年回国历任中央医院检验科主任,桂林盟军服务处技术顾问、食品研究所所长,《自然科学》副主编,一级研究员。全国第一、二、三、四、五届人大代表,中国科协顾问、常委,中国科普创作家协会名誉会长,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人民保护儿童全国委员会委员。

  他六岁那年,要上学读书了。开学那天,大蒙蒙亮,高士其就穿上新衣服,背着新书包,上学去了。

  一路上,高士其乐得象只小鸟儿,又蹦又跳唱着歌。他跑到学校门口一看,大门还紧紧地关着呢。他不敢去敲门,只好站在门口等着,不知道等了多久,学校的大门开了。

  开门的是位老伯伯。高士其恭恭敬敬鞠了一躬,又叫了声“老伯伯早!”

  老伯伯心里真高兴,笑眯眯地说:“多懂礼貌呀,孩子,你是一年级新学生吧!”

  高士其点点头。老伯伯把高士其领到一年级的教室里。

  过了好一会儿,小朋友们才一个个来到学校。

  在开学典礼上,校长站在台上讲话。高士其一双乌溜溜的眼睛,专心地盯着校长,他听得可仔细啦。

  校长讲完了话,叫高士其站到他身边来。高士其不知道有什么事,一颗心象小鹿似的怦怦乱跳。

  校长摸摸高士其的头,表扬他是一个守纪律、懂礼貌的好学生。

  高士其把校长的话记在心里,每天,他上课用心听讲,放学回家就认真做功课,他跟全班的同学都要好,跟同桌的一个小朋友更要好,下课以后,两个人一起游戏,可高兴呢。

  可是有一天,这个小朋友嘟着嘴,冲着高士其说:“你到底认识我吗?”

  高士其觉得很奇怪,说:“咱俩是好朋友呀,怎么会不认识你呢?”

  这个小朋友气呼呼地说:“那你刚才上课的时候,为啥不理睬我呢?”

  高士其一听,笑了起来。原来,刚才上课的时候,这个小朋友拿出纸头,折成一只只小青蛙,悄悄地玩了一阵子,玩着玩着。觉得一个人玩没有劲,就凑到高士其的耳朵边,轻轻地说:“我们来玩斗青蛙吧!”

  高士其坐得端端正正,正用心听老师讲课,这个小朋友的.话,他根本没有听见。这个小朋友又轻轻地碰了碰高士其,高士其还是坐得好好地在听课。这个小朋友 心里挺不高兴,使劲拉了拉高士其的衣服,这一来,高士其回过头来了。那个小朋友指指膝盖上的两只纸折的青蛙。高士其明白了,是叫他一起玩斗青蛙呀,他对那 个小朋友白了一眼,又用心地听老师讲课了。

  高士其想到这里,笑起来了,他对那个小朋友说;“下课的时候,咱俩一起玩,是好朋友。可是上课的时候,我就不认识你了。”

  高士其的话,说得这个小朋友也笑了。

读书的名人故事9

  寒假里,吴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好几本书,其中我最先看的是《中外名人故事》,一翻开书,里面的内容立刻吸引了我。

  书里边写了文化巨人孔子一生飘零,但因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立了儒家学派而芳留百世;乞讨诗人荷马双目失明背着七弦竖琴浪迹天涯,一路乞讨,最后留下不朽名著《荷马史诗》……

  其中,我最喜欢的名人就属文学才女——冰心,冰心奶奶是一位大作家,她爱读书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冰心大学毕业后,到了美国攻读硕士学位。学成归来之后,冰心在母校任教。可是平静的`生活却泛起了巨大的波澜,日本军铁蹄踏上了华夏古老的领土,制造了一系列屠杀事件。冰心再也坐不住了,她义愤填膺的写下了《我爱,归来吧,我爱!》,激昂的爱国情感力透纸背。解放之后,冰心夫妇从日本归国,冰心又创作了一些力作,如《归来之后》、《我们把春天吵醒》等。1999年随着世纪末的钟声敲响,冰心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冰心逝世后,人们称她为“忠诚的爱国主义者”等。

  冰心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她把她的一生都献给了孩子,祖国和人民。

  读完了这本书,里面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近代的名人都令我感慨颇多,他们天赋的秉性令我称羡不已,他们顽强的意志令我啧啧称奇。我也要向他们学习!

读书的名人故事10

  《中外名人故事》记录了上百位中外名人的生平和故事,涵盖了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经济以及其他各领域的名人。本书中每一个成功者的故事,都蕴含着使他成功的价值信条和思想信念,这有助于我们的成长,无疑是一份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

  《中外名人故事》政治任务包括“国父”孙中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美国建国初期的伟人富兰克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抗倭名将戚继光、“飞将军”李广、征服波斯帝国的亚历山大、罗马帝国的开创者凯撒和二战“三巨头”的丘吉尔等。我们可以从众多政治人物身上看到政治家的大气、智慧和胸怀,以及他们在艰难时期如何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走向胜利。

  《中外名人故事》文化名人包括儒家奠基者孔子、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传播纺织技术的黄道婆、机械能手马钧和发明家爱迪生等。我们可以从这些人身上领悟到:智慧和意志在人生道路上同样重要,有智慧而不坚持、不努力同样在事业上一无所获;智慧平平但有恒心、有毅力照样可以做出不凡的成就。

  《中外名人故事》科学巨匠包括古代名医陶弘景、火箭专家钱伟长、青霉素的发明者弗莱明、“相对论”提出者爱因斯坦、为真理献出宝贵生命的哥白尼等。我们可以从这些人的人生境遇中了解到广阔的社会生活,见识形形色色的.人物,增长知识,丰富生命内涵,辨别是与非、丑与恶,让心灵得到充实的营养。

  牛顿说过:“我之所以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中外名人故事》犹如我们面对的巨人,只要站在他的肩膀上,就能看得更远,走得更远!

读书的名人故事11

  最近我读了一本《影响世界的名人童年故事》,里面有阿基米德,安徒生,林肯,法布尔,爱迪生,高尔基,比尔.盖茨等名人。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高尔基。他5岁那年父亲就逝世了,于是他就和外祖母住在一起,后来高尔基回忆他在父亲遗体前挽着外婆的手,当时他觉得外婆是个‘圆圆的大头妇人,生着一副奇大的眼睛,一个很好玩轻松的鼻子,全身穿着黑的,软的,怪有趣的。很快,他觉得她亲近,可爱。但是到了外祖父家不久,他就感觉家庭是浸在彼此互相敌视的热雾中,大家彼此作对;不但成年人感染了这种恶习,就是小孩子也参加在其中。有一次大家在厨房桌子上吃饭。突然间,密凯尔舅舅站起来和亚科夫舅舅吵了起来,说是要把外公的遗产分掉。可怜外公人还没过世,他的儿子就如此的不孝顺。高尔基的童年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度过的,但是他没养成这种恶劣的品质,吸收着外婆的优点,成为了一个有着纯洁心灵,品格高尚的`人。

  我的家里有着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本书,我知道高尔基的书非常有哲理,能教给我一些做人的道理。所以我一定要认真阅读,感受伟大的无产者高尔基的一生。

读书的名人故事12

  匡衡凿壁偷光

  汉朝时,年少时的匡衡,十分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务必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但是,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十分痛苦。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十分气愤,但是他更下定决心,必须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洞,邻居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读书的名人故事13

  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匡衡从小喜欢学习,刻苦勤奋,可是家里却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间学习。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诵白天读过的《诗经》时,发觉邻居家灯火通明。匡衡羡慕在灯光下读书的人,匡衡灵机一动,把邻居家的`灯火借过来就可以读书了。

  匡衡正在思索着该如何借到光看书,灯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墙上,酷似一个个怪物,怪模怪样地在墙上晃来晃去。小匡衡灵机一动:我如果在这边偷偷凿个洞,隔壁灯光就能穿墙而过,照射到我这小屋里来,我不就可以借着这点亮光读书了吗?

  匡衡高兴地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找来一把凿子,在墙壁下方偏僻处凿了个小小的窟窿。顷刻间,灯光照亮了一小块儿地方。匡衡连忙从床头翻出《诗经》,凑到那一小块儿宝贵的光亮处,专心致志地苦读起来。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别欣慰,同时又倍感酸楚。

  从此以后,匡衡白天帮大人忙田里的农活,夜晚借着那一小束从隔壁人家借来的灯光,孜孜不倦地读书,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学者。

  【感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界条件不是制约我们成功的决定因素,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但要努力克服这些困难,要有吃苦的精神,培养自己的学习毅力。

读书的名人故事14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许多名人的少年时期都是极其艰辛的,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磨难。《中外名人故事》这本书中,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名人经历了苦难最终取得伟大成就的故事,让我体会到了世上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努力去实现它,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态度决定高度”。

  《中外名人故事》一书中写了许多名人成长的故事。博学多才的孔夫子,“读万卷书”走上了中国古代理想者、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道路,写了著名的《论语》;音乐“天才”莫扎特,仅仅在世上生存了三十五年就去世了,用短暂的一生创作了70余部音乐作品;两任美国总统—罗斯福与林肯,出生不同,成就相同。罗斯福出生富裕,父亲是一百万富翁。而林肯却恰恰相反,自幼丧母,家境贫寒。却都取得了美国总统的成就……

  名人有名人的执著,名将有名将的风采,才子又有才子的风范,他们不同的成长故事,同样的名垂青史,这些都让我懂得了:态度决定高度。

  没有坚持的努力就没有成功的胜利。对呀,天才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智慧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天才不是天生的,他们中有很多人用父母亲叫他们放牛、放羊的时候,去学堂外面听先生讲课,用脑子把先生讲的记下来,回去问问父母亲人,自己琢磨,才走上了成材之路。没有一个人是天生的伟人,他们无不是凭着顽强的“态度”,改变着残酷的现实,坚持、坚持、再坚持,最终走上了成功的“高度”。

  再想想自己,与他们怎能相提并论:我们有那么好的学习条件,但我们中大部分人缺少像他们那样的“头悬梁,锥刺骨”的刻苦精神,所以我们大多数人一生碌碌无为。我六岁开始学习钢琴,八岁就取得业余六级证书,我计划十一岁能得到十级证书,但现在看起来成功的希望不大,为什么呢?关键还是没有坚持下去。我想,名人之所以成才,是因为他们有执著的精神,永不改变的信念,不可攻破的自信啊!

  态度决定高度!《中外名人故事》让我懂得了:只有良好的态度,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有成果,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

读书的名人故事15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离不开那些优秀的人,他们在人类的历史长卷上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后人在他们开创出来的道理上走得更加顺畅。他们的故事被广泛流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我想,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了解历史,从历史名人中不断吸取成长的养料,并内化为一种动力。

  《写给儿童的名人故事》就是一套“写给儿童的名人传记读物,成书以来累计销量已超100万册”。这套书共25册,讲述了25(包括孔子、孟子、管仲、马援、班超、关云长、诸葛亮,等等)个历史名人的故事。

  这些人身份各不相同。有的是思想家、教育家,如孔子、孟子;有的是军事家和政治家,如管仲和诸葛亮;有的是民族英雄,如文天祥和林则徐;有的是文学家,如杜甫和苏东坡;有的是女英雄,如花木兰,也有僧侣,如玄奘。但同时,他们的身份又是穿插交错的,比如,王安石既是政治家、改革家也是文学家。但不管身份如何,他们对历史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种种优秀品质,更值得下一代传承和发扬。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正确的道路应该是这样的,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可见,这种精神指引是多么重要。

  那么,从名人故事中学什么呢?

  学名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胸怀坦荡,视死如归;岳飞“精忠报国”俯仰无愧于天地;史可法铁骨铮铮,一心抗击清兵;他们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与天地同辉,光耀万丈。国家是我们生存成长的基础,“覆巢之下无完卵”,只有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个人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当祖国受到威胁和侵略的时候,第一时间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力量挽救国家于危亡之际,哪怕是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这种慷慨大义是孩子们首先要学会的。

  学名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孔子出生于乱世,他提倡“仁”的学说,主张“仁政”“爱人”反对苛政和任意刑罚。但在群雄争霸的乱世,他的主张不被采用,他依然“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坚持出世要为自己的主张奔走,游说。孔子游学十几年,直到年纪大了,才安定下来著书立说。尽管他并没有如愿施展他的抱负,但他面对困难,从没放弃过自己的理想。王安石从小立志就要匡济天下,大胆革新,想要让大宋繁荣向上,青苗法、保甲法相继出台,虽然最后改革失败了,但这种对人民的重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让我们敬佩。

  学名人的自律和高洁的品格。“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但丁说:“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可见,一个人的品质和道德是多么重要。妖魔当道的时代,能保有自己的做人原则也是需要勇气的。有些人也许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们却能在一片污浊的乱世中洁身自好,坚守自己的内心,不和污秽同流合污,不攀附权贵,不丧失名节。“安能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们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印而去,宁可自己耕田,也要保持精神的独立与自由。当今社会,各种诱惑纷至沓来,我们的孩子能否经受得住考验,禁得起诱惑呢? 远离那些经常“秀下限”“节操碎一地”的人,努力成为一个有思想、自由独立的人,是我们对孩子最基本的'要求。

  当然了,名人的身上还有很多优秀的品质,他们的勤奋好学,他们的勇往直前,他们的才干、谋略,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对信念的坚持都是孩子们要学的,是孩子们最好、最有说服力的榜样。

  了解这样的历史名人,就是要让孩子在阅读故事中,潜移默化地受名人的影响,感受名人在那个时代的呼吸和抗争,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坚定自己的追求。

  作者章衣萍先生是民国时期的大才子,写起儿童文学来严谨负责,现在读来依然不觉得观点落后,甚至他对某些人的观感让我们现代人也依然为之思索。比如他对郑成功的论述:“成功的英雄可纪念,可崇拜;失败的英雄,更可纪念,可崇拜。”还有他对待人物鲜明的感情和态度,如对于秦桧,作者说:“秦桧呢?该死!”对于班超,作者则高度评价说:“这一代的大英雄,也永久不朽的了!”这种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感情,无疑对孩子的是非观有着很大的影响。

  作者在大量史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赋予人物丰满的形象和生动的语言,历史中的人物变得更加亲切、立体,其精神也就更加富有感染力,孩子们可以更全面地看历史,看名人!

【读书的名人故事】相关文章:

名人读书故事05-11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11-03

中外名人读书故事07-02

名人读书的小故事04-25

有关读书的名人故事02-16

名人读书故事推荐11-05

经典的中国名人读书故事05-10

有关名人读书故事02-23

名人读书的故事和感受04-28

名人故事读书笔记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