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作文

时间:2024-02-08 16:12:26 节日作文 我要投稿

节日作文(精品)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节日作文6篇,欢迎大家分享。

节日作文(精品)

节日作文 篇1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团圆的节日,而在我们中国,每到农历八月十五,就是亲人团聚、全家团圆的好日子--中秋节。

  中秋节的时候要吃:石榴、板栗、煮毛豆……其中最不能少的就是月饼,我知道月饼是圆的表示着“大家一起团聚“的`意思。我吃过:火腿月饼、水果月饼、蛋黄月饼、豆沙月饼、五仁月饼……我最爱吃的是蛋黄月饼,它不像水果月饼那么甜,也不像火腿月饼那么腻,它有点咸,又香又软。我听妈妈讲过一个故事,在妈妈小的时候,她和姨妈把外婆为中秋节准备的月饼翻了出来,结果老妈馋不住,把月饼偷吃了一点,过节的时候外婆发现月饼被偷吃了一些,问是谁偷吃的,可一个也不承认,结果害的姨妈也被外婆收拾了一顿。我们现在倒好,不像以前愁吃愁穿,也请大家过节别吃太多的月饼,不然很容易拉肚子。

  中秋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赏月,可是玉溪那天天阴,没有看到月亮,真是遗憾哪!

节日作文 篇2

  3月31日的班会课上,张老师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清明的资料。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课上我们还重温了许多关于清明的古诗。比如:杜牧的《清明》、韩翃的《寒食》等。

  听老师说,清明节也可以说是感恩节,我们要尊敬长辈。所以回到家后,我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青团给奶奶吃。青团是绿色的,摸起来非常的软,里面是豆沙馅的。吃起来,香甜可口,让人百吃不厌。当我喂奶奶吃青团的时候,她会心地笑了。我想奶奶是知道我长大了吧!

  今年,政府把清明节定为我国法定假日。

  在4月4日的时候,我和家长去墓地扫墓。通过扫墓,我知道我们要尊敬老人,让他们享受快乐的晚年,也要让天堂上的老人过上幸福的日子。

  同学们,我们让我们做一个尊敬老人的好少年吧!

节日作文 篇3

  过年了,意味着小朋友可以穿新衣,拿红包,一家人可以坐在一起吃顿年夜饭。

  我非常期盼年三十,因为那一天我们一家和大伯一家要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年三十早上,爸爸早早的起了床和大伯出去买菜,吃团圆饭是有讲究的.那就是四平八稳,四平:第一是吃豆腐,豆腐寓意幸福;第二是吃拔丝苹果,寓意四季平安;第三是吃荸荠,寓意合家比齐;第四是吃年糕,寓意年年升高。八稳是只热菜有鸡,鸭,鱼,肉,胡萝卜,韭菜,芹菜,白菜。然而在晚上的饭桌上还发生了一件让哥哥们哭笑不得的事,那就是你哥哥们即将去上班,所以长辈们都不给哥哥了压岁钱了,哥哥们只好眼巴巴的看着我一个人拿压岁钱。

  晚上,妈妈做了饺子给我吃。大年初一我去外婆家拜年,我最喜欢去外婆了,因为去外婆家我可以无所顾忌地放鞭炮,去看舞龙,迎龙灯,我还会去拔龙须,还可以吃外婆做的汤圆,冻米糖。

  乡下过年总是那么热闹,相比城里冷清,我更喜欢乡下的过年,因为乡下过年多了一份人情味,多了一份温暖。

节日作文 篇4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人们团聚的日子,又称“团圆节”。中午,我们一家人去爷爷家吃饭。

  一进门,便看到大包小包的礼物堆积在地上,原来大家都已经到了。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洋溢着节日的氛围。

  因为工作原因,我们之前家庭聚会时,人员总是到不齐,不是谁出差了,就是谁单位有事,不能赴约。大概是老天有眼,今天所有人员都到齐了。大家坐在客厅里聊着天,好不欢快。看到一家人谈笑的身影,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快乐,温暖的感觉涌上心头,心里就像有一股温热的水漫过。

  “开饭了!”奶奶喊道。我飞奔到餐桌,望着那香喷喷的.饭菜。有鱼、虾、鸭、鸡和5个素菜,还有3个汤,就像是满汉全席,这肯定是奶奶的功劳,我摸了摸扁扁的肚子,大吃起来。“慢点、慢点,有没有人和你抢。”奶奶劝我,眼里满是慈爱。奶奶看到我对她做的饭菜那么肯定,肯定很高兴。

  吃饭时,一家人坐在大桌子前,聊着天,男人们聊着股票行情和最近的新闻;女人们聊着孩子,聊着家庭;而我们这些小孩子,聊的都是开学后的新鲜事。

  在餐桌上,我还给爷爷奶奶敬了酒,并说了祝福的话:“爷爷奶奶,祝你们中秋节快乐!希望你们每天快乐健康,万事顺心。”

  爷爷也宣布了一个令我们兴奋的好消息,他的第二本散文集就要出版了。还有,前段时间,伯伯把爷爷的书法晒到网上,现在,竟有人来求字一幅。

  饭后,奶奶和妈妈端来两盘月饼,奶奶告诉大家:“每个人都要吃月饼,因为它代表团圆。我按人数分好了,一人一份,不多不少。大家点点头,一人拿了一块,一会儿,两盘月饼全被我们吃光了。

  到了回家的时间了,我依依不舍地与爷爷奶奶告别,坐车回了家。

节日作文 篇5

  过完春节,正月里最大的节日自然是元宵节(将另文叙述),但除了元宵节外,还有几个节日在我们家乡也比较重视。

  乡间有句民谚:一鸡二狗三猫四鼠,五马六羊七人八谷,九果十菜,十一棉花十二瓜,十三好天收芝麻……每年除夕过完,从大年初一开始,老人们便会瞅着天气念叨这些谚语。从这些谚语里可以看出,元宵节之前的那些日子,每天都对应着一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动植物。譬如说,初一是“鸡日”,如果当天天气晴好,就意味着这一年养鸡会比较容易成功,不会发生瘟疫。初二是“狗日”,如果那天天气好,就预示着新的一年里家犬不会有灾病……不过在我看来,这里面应该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

  尽管每天都是一个“节日”,但人们大多也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只有到了初五,才过一下“马日”。民间把“马日”叫做“五马日”,至于为什么把“马日”定在初五,似乎没人解释得清楚。我自己猜想,是不是因为地支里的“午”对应的是马,而“午”又与“五”同音,于是初五就成了“马日”的?我不得而知。我们乡下过“五马日”需要在早晨吃饺子、放鞭炮,然后烧些纸钱,仪式相对比较简单。

  人们之所以要郑重其事地过“马日”,我料想是因为马属于大牲畜,在农耕时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人们才格外重视,而今天人们仍然要过“马日”,那只是一种习俗的延续而已。有些地方把过“马日”叫做“破五”,意思是从初五以后,过年的各种禁忌就解除了,但在我们这里,主要的意思表达却并不在此。

  除了过“马日”,我的乡亲们还过“初十”。从前面的民谚中看,初十应该是“菜日”,但那天祭祀的内容却不是蔬菜,而是石头。据说,正月初十是石头的生日,人们大清早便要起来放鞭炮以示纪念。

  给石头过生日,需要在家中有石头的地方,比如房基、墙角、门槛、石碾、石磨、碌碡、石夯等处烧些纸钱香火,并说上些吉利话。家里有小孩儿的',还不忘嘱咐一下石头们,来年千万别把孩子们磕着碰着云云。

  在农耕时代,人们生活中与石头的关系非常密切,修屋建房、垒坑砌墙、推米磨面、打场晒粮,几乎都要与石头或者石制农具打交道。那时候,人们对石头几乎有种崇拜意式,又因为“十”与“石”同音,所以初十祭祀石头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是我的个人分析,并未经过严格考证。

  另外还有一个节日是“立春”,我们乡下把立春俗称为“打春”。立春作为一个节气,经常出现在春节前后的六九第一天或者五九第九天,民谚所谓“春打六九头”或“春打五九尾”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立春象征着春天的开始,在我们乡下,通常会在立春这天吃块青萝卜,这被称作“咬春”,除此以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仪式。

  潍县萝卜是我们当地的特产,因青翠可口而广为人知。民间有句顺口溜说“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县萝卜皮”,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潍县萝卜的喜爱。生食萝卜可化痰理气,清热解毒,助消化,健脾胃,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咬春”的大致意思也是为图个吉利,所以尽管外地许多地方立春时都吃春饼,但我们当地的百姓依然钟情潍县萝卜,图的就是防病消灾,强身健体……

  近些年,每到正月初六、初八,大街小巷也会响起一阵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那是一些做买卖或开商店的人们在放“开门炮”。人们之所以选在初六或初八开门营业,毫无疑问是为了图个“顺”“发”之意。看他们那兴高采烈的架势,几乎要把初六初八也演变成两个盛大的节日了……

节日作文 篇6

  9月10日,一个美好的日子。

  清晨,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拉开窗帘,往外一看,呀!天空阴云密布,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的好心情。我悄悄地从柜子里拿出一束康乃馨,这可是我昨天用私房钱买来的。

  昨天放学后,我瞒着妈妈特地去附近的一家花店,花了24元买了12枝康乃馨,又用了2元钱让老板帮我包装了一下——花儿用粉红色加白色的`纸一根一根地包起来,外面用蓝色的纸一裹,哇!好美呀!

  接着,我又拿出一张粉红色的信纸,写上祝福的话语,再用精致的信封装好,就把它塞进了爸妈的房间里。

  之后,我又从冰箱里拿出黄瓜、火腿、面包,还有两袋牛奶,虽然东西是现成的,但也是我的一点心意哦。然后我赶紧把早点放在桌上,12枝康乃馨早被我细心地摆放在了餐桌上。

  呀,妈妈出来了,我急忙找了一个藏身之地。看到这些,妈妈惊呆了。就在这时,我一个箭步跳出来,抢过康乃馨,大声喊道:妈妈,节日快乐!(妈妈是小学老师)说完,我把花塞到了妈妈手中,并紧紧地抱住了她。这时的妈妈笑了,笑得如阳光那么灿烂,比花儿还要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