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作文

时间:2024-09-20 19:06:38 散文 我要投稿

【必备】散文的作文集合八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散文的作文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必备】散文的作文集合八篇

散文的作文 篇1

  不知道是她的美貌让人们记住了她,还是她的成就让人们记住了她的美貌!

  她的美与众不同,清纯,惊艳,风情万种。

  从小,她就不是那种柔弱的女孩子,她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像个男孩子,温暖,坚强,有足够的力量保护身边的人。后来,踏入演艺圈,一路坎坷,一路辛酸,但她一直坚持最初的梦想。

  喜欢她的语录里一句十分朴素的话:大海那么美,所以它是苦的。 她不怕吃苦,认真工作,也因此美得极致。

  她把一切当成一种经历来过,所以在那些苦难面前她不怕,她知道一切都会过去。她说自己内心有强大的小宇宙。她有肩膀,她可以承担很多东西。

  这朵正在绽放的玫瑰,总是面朝阳光,对一切充满信心。

  也有些流言蜚语,恶意中伤。她微笑着说:“我管别人说什么,我只要做真实的自己就好。”

  当她站在一个又一个领奖台上,举着奖杯的时候,她的微笑那么迷人,可那微笑背后的汗水和泪水,更值得我们去关注!

  记得第一次在电视里看见她,是《还珠格格》里的'金锁。 在演艺道路上,范冰冰走了很长一段路。从1996年至今,15年了,她顽强地走了过来,并带给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华丽演出。我们为她的演技所折服,为她的美貌所倾倒,却永远不能领会她背后的故事,或许有快乐,或许有悲伤,但我想最多的还是勤奋吧!

  她是女座,她追求完美,她想要自己做到最好,把自己的完美展现给大家。所以,不管多疲倦,她也会面带笑容。她要告诉我们:她不累!她挺得住!

  她就像是一朵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而当初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然而我们却常常不能像她一样无悔地付出。

  她曾看过罗兰的一句话:“生活的磨难就像一把犁,既割破你的生活,也开垦了你的生活,便于你找到希望的源泉!”她说:“面对挫折、失败和不幸,我要坚韧,学会忍受,学会把伤痛转移,就像珍珠贝壳一样,重塑自己的伤口,在伤处磨炼出一颗又大又亮的珍珠,闪闪发光,照耀自己的人生!面对别人的流言蜚语,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地工作,我希望用真诚感动别人,用改变影响别人,用实力征服别人,用坚强造就自己,我要不断地超越困难,超越自己,我想用自己的能力去为我那年老的父母创造美好的生活,送弟弟去最好的学校,我也想为自己的追求而努力奋斗,我不会因为别人的流言蜚语而停下自己追梦的脚步,我认为人应该向前看。”

  还原妖魔化的范冰冰,绯闻骂声中淡然坚强。她用勇敢,保护了身边的人;她靠努力,让骂她的人闭了嘴;她凭实力,让千万人为她动了心,她就像她座右铭那样:只要认真做就一定能做好!相信自信,会走得更远。

  范冰冰的路还有很长,我希望她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双明亮妩媚的大眼睛,还有一颗宽容、善良的心。

  在此,我没有华美的词藻来描写一个已经经历风雨十几年的范冰冰。因为她需要的只是一阵阵轻风,吹起写着“范”字的那面旗帜,让全世界看到!我同样相信,她经历风雨后的那道彩虹,分外美丽!

  是金子总会发光,面对一些谣言、绯闻,范冰冰坚守自我,坚信自己就是一块金子,用实力拂去人生路上的尘埃,让自己的人生之路更加绚烂多姿。

  卡耐基说:“如果你被别人批评,那是因为批评你能给他一种满足感,这也说明你是有成就的!”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杯香茗,值得会品的人细细体味。而人生最精彩之处,不在于永远的一帆风顺,而是存在无限未知的可能与挑战。 不过,一个人过于光彩必然会招来许多是是非非。范冰冰在娱乐圈的成长可以说是与是是非非时刻相伴的。尽管如此,冰冰依旧坚持自我。有人说她这不好,有人说她那不对,冰冰始终一笑过之,坚定着她独有的“范儿”。也许她就是凭着这一股独特的范式风而闯到了今天这一步。那些诋毁冰冰的人,你们扪心自问,自己有资格去批评一个如此优秀,如此努力的演员吗?

  风雨之后才能见彩虹,带刺的玫瑰才是最闪耀的。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去批评那些是是非非。一切的过往都会随着成长而尘埃落定。

  她是我的女神,我的偶像,一朵带着刺在流言蜚语中依旧闪耀的玫瑰。

散文的作文 篇2

  寝室里太吵杂,果然不是适合自习的地方。收拾好了书包,准备去图书馆。

  立冬已过,空气是彻底的冷,已经没有了一点秋日的凉爽。公寓楼间的道路两边立着柱状的路灯,近乎纯白又微带橘黄的光茫无言地撒在精致玲珑的小白方格路面。没有一个行人,刚才仅仅有几辆自行车无声地走过。行于其间,光芒充满四周,更觉得寒冷。

  桥头是昏暗的世界,正面的桥面只有几点微弱的灯火,背后的街道边的路灯高悬,那光芒反而照不亮我身处的小世界。以暗蓝的夜空为背景,一半绿一半金黄的银杏叶、暗红的矮枫、长青木的绀碧构成了一副色彩丰富而细腻、似乎在怀念金秋的画面。

  踏过桥面的积水,又忍不住看向夜色中的另一座桥,不光桥面有很亮的路灯,靠近岸边的桥梁还有橘色的探照灯将桥身照得很亮。于是那绚丽的红色就在夜色中绽放,有倒影在水面,光彩辉煌。再远是座安静的铁桥,桥身散发着幽深的蓝意。

  另一个方向的不远处因水面间的落差而存在一个小瀑布。落差不大,但与河面齐宽。这是唯一打破了夜的宁静的哗哗水声。比起绚烂的那一方向,无光的世界与气势恢宏的水声更显无边之感。

  过了小桥,转向在没一座桥的方向,呈扇面的图书馆将它的侧边面相了我。道路的右手边是一片荒地。又是柱型的路灯,只不过很是暗淡。栽了一圈行道树,却遮挡不了荒原的感觉。这里的杂草齐身,还泛着绿意。左边还是水声,但晚秋遗民的歌声轻轻地传到了右耳。荒地的对面是四号教学楼,漆黑一片,与荒地一起涌现出一种庄严。

  已经到达了图书馆外围,沿着邻水的.湖边走着。踩在木板铺就的地面上有低沉而质朴的咚咚声。五层楼的图书馆向这边展开,层层亮满了灯,在如墨的黑夜,像似一艘未来的巨型星舰,梦一样的感觉。

  从外围盘旋的楼梯拾级而上,经历了一番奇幻旅程一样,现在回到了现实。

  好像身边有许多的秘境,我确信其中之一便是以灯为轮廓的梦的世界。

散文的作文 篇3

  我做了一个梦。

  梦里百灵鸟的歌声婉转动听,一切回忆如同电影倒带。

  你从火葬场里出来,人们的眼睛由通红变为平常,你尚未离开人世。

  茉莉花掉落的花瓣从地上翩翩飘起,由腐烂重生为洁白。

  百川倒流。

  时钟的指针开始逆时针旋转。

  街上行人退回,退回。

  太阳从西边的群山里冉冉升起游至东方,明月出现。

  你退回客厅,切好的西瓜立起,回到一整个大大的椭圆体。

  白开水逐渐升温,巧克力还完好地摆在桌上。春晚从一数到十。

  天气回暖,回到一个久远的午后。

  毛笔写下的印记悄然浮现,被笔尖收回塑料杯里。

  塑料杯里的水流回水龙头,你把我放在椅子上。

  我年少,你的白头发一根一根染成黑色,面容慢慢光滑。你浅浅微笑,牵起我的手。

  窗外树荫正浓,知了不知疲倦地鸣叫。

  睁开眼的时候,才发现窗帘忘了拉上,因此可以看见高楼之上漆黑的夜空。夜里飘着丝丝缕缕的.小雨,有寥寥人家依然闪烁着光,犹如波涛里飘摇的一根蜡烛。月是月牙,夜里却很明亮。

  我翻了个身,抬眸向无垠的深空望去,讶然瞥见那一大丛一大丛——

  璀璨的星河。

散文的作文 篇4

  在朋友们的祝福声中,我吹灭了十二周岁的最后一根蜡烛,于是刹那间,我与童年最后一丝的牵连也被扯断了。“我不再是小孩子了,我长大了。“我对自己的说。

  忽然间,我又觉得有点割舍不下。都说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站在十五岁的尾巴上,我流连徘徊。面对过去,我看到了我童年的足迹,有点幼稚,有点执着,又有点歪歪斜斜:曾经因为过于严肃而受到同学们的冷落,又曾经与不懂事的表妹吵架而不欢而散……这一切的一切如今看来都是那么的纯洁而美好。

  站在十二岁的尾巴上,面对飘渺不定的`未来,我是如此孤独与迷茫。我犹豫着,不敢迈出一步。我害怕,害怕走错一步会带来无穷的悔恨。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不会可以对做错的事念念不忘,可是如今我要长大了,我必须对我所做的每一个决定,所做的每一件事负责!

  “懦弱!“我的耳际掠过一丝寒风,我的心为之一颤。是啊,正因为懦弱,使我不敢直面人生,不敢挑战人生。我为我的懦弱感到羞耻!是啊,错误又有何惧!失败又有何惧!让我们换个角度看看自己吧:我们正年轻,我们有的是魄力。童年固然美好,但那毕竟只是人生的起点,幼稚,单纯,无知也只能属于起点。该去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了,未来无数的艰难险阻等待我们去拼搏。作为时代的骄子,有什么理由一味的留恋过去,拒绝未来呢?

散文的作文 篇5

  大多数人都以为,“意境”这么个令人神往的词,只是为深邃的诗歌所拥有,其实不然,散文也需要有意境。有了意境的渗透与描画,散文才会富有生意,才会拥有活泼的生命,才会腾飞,也才会放射出散文特有的光芒与力量!

  那么,什么是“意境”,意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意境,就是作者通过将思想、立意、情感与文章中所描绘的具体景象,达到了融合、顽昧融合的境地。也可以说是作者将通过视觉得到的物像,运用理性的思维方式,不断地对物像进行提炼与升华,最终达到精神层面的享受。“意境”一词,由来已久,一般认为是从古时对文章赏析的“境界”一词的演变和进化而来。

  有许多散文创作者认为,意境纵然是由对具体物像的刹那触动而取得,但那是很粗糙的,还需要不断的提炼和雕琢,才能展示其真正的美。就像一块璞玉,必须经过石匠的精心雕磨,才会成为真正的宝玉。所以散文意境的创设一般要经历感应、孕育和激变三个阶段。感应即是作者对外界事物在一刹那间的灵感闪光。我们每个人都有对事物感应的本能,只是文学工作者比我们更能掌握,更能运用。他们能在那一刹那间的悸动迅速抓住自己心灵深处的感觉,并把一感觉沉淀在思维之中。感应的主动权在于人的头脑,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能迅速地抓住自己的感应,而有的人则糊里糊涂地错过一个发现美的机会。每一个感情丰富、视觉敏锐、善于观察的人都有机会守候感应,都有机会体验感应带来的快感与美的享受!孕育就是作者将对事物的感应客观地反映在脑海中,在脑海力用自己的思维以及情感体验对感应进行提炼、雕琢以便让自己和别人得到更美的精神享受的合成过程。这一过程不是人人都可能做到,必须要有系统的审美思维、丰厚的知识积淀,还要有开阔的文学审美视野才可以做到。

  激变是感应通过了作者在脑海思维的孕育,进一步进行最后的精神审美层次上的升华。从最初的雏形感应到系统的思维孕育,再经过审美层次的升华,使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粗糙的美,进化为丰富的.、开阔的美,并随之放射出耀眼的智慧之光!

  意境是思维对存在,作者的主观世界对客观现实生活反映的产物。美好的意境能在物态景象之中注入脉脉的情愫,在尺幅寸图之内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更体现出了意境的无限的魅力与醉人的美感。曾经读过刘湘晨先生的《牧人大道》,写的是在博乐见到羊群穿过挂着红绿灯的接口的情景。那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呀:汽车都停了下来,行人也都驻足不前,大家都在目视着牧民领着无数只羊穿越街头,向着远方的草场徐徐而去……

  刘湘晨先生怀着朴素的情怀,神情而无奈地描画着这一个特殊的意境。这个意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错位的极不和谐的美。汽车、羊群、商人、牧民组成了一幅恬静的图画,在宽大的柏油路上,走的不是川流不息的汽车,而是属于大草原的羊群。这是对现代社会生活的讽刺吗?我认为不是,相反,这是作者在展现一种富有艺术性的不和谐的美好画卷。但同时表露了作者无奈的叹息:科技进步了,社会发展了,但纯朴的牧羊生活却遭到了无情的破坏。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种不和谐的美也将会消失,剩下的只是成队的汽车,还有令人烦躁的汽笛声……

  不管怎么样,这篇文章给了人一种安静的心态,一种追求古典的返朴的向往。我跟着刘湘晨先生的思维,一起融进了那个先进与落后同在、城市与乡村交叉的图画中去了,我久久地沉醉其中,细细地品味那一份特殊的美意。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能咀嚼出一丝丝悠久的淡淡的香味与甘美。

  意境给人的美是无穷无尽的,也是缤纷多彩的。张艳姝在《雨》中写到:“雨丝无声地落在水面上,它开始绽放形成朵朵雨花,花瓣清亮透明,花儿素色的,质朴而小巧。像一个个跳芭蕾舞的小仙女,柔情多姿”,这个意境又与《牧人大道》的意境不一样,那无数密集的雨丝编织成的背景,落在地上溅起的小水花……一定是令人欣喜,令人若狂,在那样一个活泼的雨景中,我是决不会有什么哀愁怨绪的,有的只是对小雨仙女的最真心的赞美和无限的羡慕。看到那么可爱的小雨,想到如此美好的境界,你也一定会为之动情,你也一定会“情不自禁想去伸手抚摸”的。人在雨丝编织成的舞台上与雨一起翩翩起舞,那是一种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美呀。

  意境就是散文的生命。没有意境的散文,就是没有生命的文字堆砌品;有了意境,散文才会充满活力与生气,才能给人美的享受。散文因为拥有了意境交融,得到了升华,也自然而然地放射出腾飞的亮光。

  在文学殿堂之中,我们该庆幸,能沐浴着散文的滋养,更能享受到散文所渗发出的意境之美!

散文的作文 篇6

  雪落着,簌簌地声音掠过我心扉,漾开心的波痕一圈圈地荡动,搅起一缕缕心事,浮游在心上。雪天,给我宁静思考的空间,走在雪上,仰望浩渺的天穹。

  我想要采下一捧完美洁白的雪花,涤洗我的爱情,企图把经年的尘埃濯洗,换回她曾经无瑕的面孔!我想要让雪的声音传递我思念的呼唤,雪地里伯父那座孤寂的坟只成了伯父留给我唯一的纪念,泪水淹没了我的眼眶,我在风里泣不成声,雪花打在我脸上冰凉冰凉,我呼唤我爱戴的伯父,只所见一声声风的嘶吼。雪啊,都说你是天使羽翼上零落的羽毛,我把希望寄托在你神奇的性灵之上,捎去我对他老人家的思念。此刻我只能无力的为他烧一张张纸。

  我听见雪声仍在我的耳边窸窣下落,仿佛在传唱一曲离别的挽歌。为我逝去的青春,为我逝去的亲人。

  雪地里我孤单的行走,十年前雪地里我吟唱《当》这首歌的情景还记忆犹新,我满怀对爱情的憧憬,恍若隔世的爱恋消逝在年复一年的岁月流转中,找不到曾经的坚定,只留下朱颜已改的玫瑰,还盛放在床前的花瓶之中。

  如今我不再是不谙世事的孩子,我也走到了面临亲人永远别离的`时候,承受悲伤的心痛仍要向前走。

  雪花请你带走我的悲伤,留下一个纯洁的信仰给我。有关于美好的希冀,我渴望乘着这美好的翅膀飞翔,划过人生苦难的沼泽。

  雪染白了我眼前的世界,我分不清梦与醒,看不到肮脏与丑恶,只想沉醉在这一色的纯洁里休憩。

  雪厚厚地落满我的世界,我走在其中。不在年轻的生命已然拖拽我走向明天的路。

  雪花的冰冷深深的嵌入我的胸膛,我却还甘愿停留在雪中思忖我生命的轨迹。一树雪花一树希望,耀眼在我的双眸,我宁愿相信它是一树梨花盛开。为我的生命增添一缕春色,延续我寒冬里衰弱老去的想要活下去的信念。孤单的灵魂向往春天的盎然来绚丽生命的颜色。

  雪地里我与雪相拥,诉说心事,雪俨然我依恋的爱人,陪我沉浸在宁静里回味往事,走近我生命的版图,聆听我的心声。雪花上演一场惊世的传奇,为我,为祭念亲人,它都带着一种纯美与真挚。

  记住这场雪,记住我曾经一个人看过这场雪落心上的印记。

散文的作文 篇7

  风是善良的,也是可怕的,风还是其妙的。

  春天来了,风姐姐和春姑娘不约而同的走来了。瞧,风姐姐走过池塘边,柳树妹妹害羞的转过头梳理它那长长的发辫,风姐姐走过草坪,草儿们在哪儿咯咯乱笑,凤姐姐走到小河边,鱼儿乐得跳出了水面,风姐姐走过每一个人的身边,她(他)都会感到暖洋洋的,舒服极了。夏天的.风姐姐又是另一番样子,有时像爸爸那双宽大,有力的手放在你的肩上;有时像老师的教诲;有时想爷爷奶奶的手抚摸着你的小脑袋,凉爽极了。

  秋天的风姐姐更是另一番样子,风姐姐无声无息走过去,高粱笑的乐弯了腰,石榴笑的咧开了嘴年年都是好收成,农民伯伯看着一车车的粮食心里乐开了花。风姐姐是一位棒极了

  的舞蹈家,它一跳舞,落叶便也跟着跳起了美丽的舞蹈。

  冬天的寒风令人害怕,有时候寸步难行。听,呼-呼-呼,吓得我只往妈妈怀里跑,瞧,松树伯伯兀立在那里,使这个冷落,无趣的冬天有了生机,呼-呼-呼,又是一阵风,风姐姐似乎不愿意让我回家,使劲拽着我,让我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我喜欢风姐姐,尤其是春,夏天的风姐姐。啊!风姐姐真是奇妙无穷。

散文的作文 篇8

  会议间歇,入群读晓斌“令人头疼的作文课”,感觉不像晓彬老师在说话。

  晓彬是校长,博览群书,工作循循善诱。而这两节作文评改课,他让学生拿出以前的作文自己修改,布置完任务因事离开课堂。待他回到教室,学生未改,一学生捂着本子不让老师看,他生气地想:你不让我看,我也不看了,想帮你,你还不领情,懒得理你。

  故事之后,是晓斌的反思,颇为深刻。但我无心细读,只想当面问问晓彬,这是作文评改课吗?这样上课老师“悔”死又有何用?学生有多少这样的两节课可以“聚在一起说话”,而可以“不用心修改”?我不知道晓彬学校的老师怎样上课,也不知晓彬作为校长发现老师这样上课作何感想?

  此刻,自己觉得有些心堵,这样的感受该不该发群?我迟疑着,打好的文字滞留在手机屏幕。

  想起寒假后组织的学生征文,一样的“令人头疼”,空话大话假话,而且“雷同”。那日,一位学生家长,问孩子的作文能否获奖,语气中感觉她对自己的孩子信心满满。这位家长是乡镇的小学老师,利用假期陪孩子上作文补习班,补习班主讲教师是城内某小学业务副校长,以作文指导成名,在家长心目中很有分量。

  我找出她孩子的习作,又拿出两篇雷同文,她傻了眼。她告诉我,这篇参赛作文是她看着孩子“修改”而成,她相信是孩子的亲笔。

  第二天,她来和我致歉,也是在诉苦。她说,辅导班的.钱白花了,老师的辅导方法是,把上届学生的优秀作文让孩子们背下来,然后插在自己的作文里……

  这个辅导班叫“写作速成班”,假期收入不菲。知情人透露些底细,某校班主任老师负责招生,语文老师负责提供范文,大家分成。辅导班生意红火,预退教师常年授课,辅导班有营业执照,属于民办学校。有些在职教师看着眼红,效仿三五人搭伙办短训班,或在车库或在农家,上边查得严,就说是亲戚家孩子补课,也就免去各种办班手续。

  想着晓斌是负责任的校长,想象他的学校该是另一番景象。这样转念,觉察晓斌“令人头疼的作文课”在自己内心激起的波澜,感觉资源难得。想点击“发送”真实的感悟与晓斌碰撞。

  心有余悸,毕竟大家习惯“画饼”。画“饼”不给“饼”,不给“饼”而继续画“饼”,如当下盛行的教师培训,长而久之变作负激励。想起钱起的《省试汀灵鼓瑟》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如何无“帖诗”痕迹,还把人带到永恒的境界?我在思考我们这个群的发展前景。

  先发吧。近日在读奥修,他说心中没有光不要想着助人。此刻自己,内心被现实的“恶露”堵满,尚需清淤,怎能静心对谈?只想“捕捉”当下帮助自己。真诚地附上后缀:“对不起大家,请晓彬包容我的自私!”

  忙完一日工作,想想“修改文章”,应该与晓斌有个对接,何况若水也提到更想知道“改文”的方法。

  能感觉到杨老师病中多了一份担忧,或许我的“想当面问问”让杨老师顾虑大家难以接受,或许我的“利眼”又回到昔日的咄咄逼人,或许我的“认知”停留在了技术层面。泄气?失望?自己直觉捕得的感悟,思考后发群,其价值非他日可比。此刻的我,心绪平和,探求真理在脑海中根深蒂固,不会消逝。

  “修改”?想着自己原来的写作,写人、记事之前先狠很地抒情,然后再用夸张的字词渲染,最后结尾,再加上自己特别主观的评论以提高格调。这些文章现在再读,令我羞愧不已。有了这样的体悟,指导学生修改,只做两件事。一读,抓画面。二找,找形容词,找一个删一个,还原当时的场境。学生习作每天上墙,修改随时随地。时间一长,改起文章来,学生会找具体的事例表现自己想要说的情感。表面看,孩子们删掉的是“形容”,实际上,他们在学习审辨。还会有“雷同”,是思想撞“衫”,真理或见解流注自己的故事,成了思想体系的一支。

  学者遂不失时机,以近日读经之惑相询,《大学》的“格物致知”可否作为“修改”之回路?

  章太炎引王艮之解曰:“‘格物’,即物有本末;‘致知’,知所先后,乃与‘诚意’‘正心’合,次第也相符。”粗浅理解,格物,感之于外;致知,觉之于内。如宋儒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即内在生命节律与昼夜四季相合。若用《白虎通》的“觉”浅显释之,乃学者与教者相互感应。“觉”是通过自己与学生的交相互动,唤醒其本有的生命节奏而已。

  想一想读“令人头疼的作文课”心堵的缘由,是用课后的“思”替代当下的“觉”成为当今教师培训的导向,尚需“修改”。用近人严立三先生的《礼记大学篇通释》劝慰自己:“知者,情之感也;物者,感之应也;致者,极也;格者,通也。通物而感,极感而实有诸己。”

  广言学之,持一颗初心,念兹在兹。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散文的作文】相关文章:

推荐散文的作文11-26

(精选)经典散文08-13

经典散文06-12

散文07-19

散文作文600字06-08

【热门】散文07-19

旅行的经典散文07-22

赶集的散文07-22

冬季的散文07-26

[通用]经典散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