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作文

时间:2024-09-20 20:35:21 散文 我要投稿

【必备】散文的作文集合8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散文的作文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必备】散文的作文集合8篇

散文的作文 篇1

  苏轼一生对散文用力甚勤,咳唾成章,作品宏富,今存各体散文约四千余篇。体裁有赋铭、颂赞、论议、杂著、记叙、表状、书牌、碑传、笔记等多种,略可区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小品文、杂著几类。

  议论文是苏文中的一个突出部分,它包括奏议、进策、经解、杂说等,其中重要的是史论和政论。

  记叙文包括碑传文、山水记、亭台记等,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最富有独创性。碑传文善用生活素材和日常细节刻划个性,以突现奇人异才的高风特操,《方山子传》、《石氏书苑记》等可作代表。游记文长于在写景记游、烘染意境中,寄寓识见,融入诗情雅趣,《石钟山记》、《雩泉记》、前后《赤壁赋》等,是这方面的名篇。

  比之欧曾诸家,苏轼在散文艺术上有新的推进和开拓。

  其一,由长于议论到精于思辨。苏文也以议论见长,它的议论具有一种雄辩的气势和化隐为显的`形象状述力,如苏轼的史论、政论,大多立意新警,善于翻空出奇,推倒旧案;在论证中,上下古今,援据赅博,雄辩滔滔,一往无前;而笔力纵横捭阖,腾挪变化,使文章具有一种滚滚不穷,浑浩流转的气势。东坡的议论,不同于某些政治家一味平正的开陈正见,他善于用形象化的手段,来阐述复杂的道理。

  其二,由重在传道义到重在写性灵。北宋古文运动从倡导尊韩崇道开始,初期古文家多主张宗经明道,至三苏强调了写胸达意。苏轼说:“作文先有意,则经史皆为我用。”(《清波杂志》)苏轼写人耿介旷达,敢笑敢骂,曾自谓“与人无亲疏,辄输写腑藏(《密州通判厅题名记》),故其文多写自我,见胸臆,显性灵。

  其三,由容与闲易到灵动活脱,舒卷自如。欧文“修达疏畅”、“容与闲易”,是平易自然风格的典范。东坡沿着欧文的路子迈入了工巧与天然浑化统一的新境界。

  苏轼散文不仅以议论见长,且贯于向思辩化的更高层次升华,不拘于明道议政,而尤长于写胸臆,见性灵,妙手生春,涉笔成趣;在手法和体制上,由单一化走向复合化,善于融众长于一炉,破旧格生新变,由此文风从自然平易一途,迈入了活脱灵动、仪态横生、出神入化、气韵天成的高境妙域。因此,我们说苏文集中体现北宋散文的特色,代表一代散文创作艺术的最高成就。

散文的作文 篇2

  据说,光线自太阳到达地球大约需要八分钟,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光线,只是穿过光年的八分钟前的光芒。

  头顶上的星空,那抬首就能看见的星星,可能离我们有几十万光年。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星光,明亮的或者暗淡的星星,或许早已与陨落多年。

  那么即使有更强列的光芒,也要等待八分钟。那灿烂的耀眼的第一缕曙光,穿过渺茫的宇宙,穿过游离的尘埃,穿过云雾缭绕,穿过星云深深,才能是现在我们的眼前。

  而当我们赞叹成功的美丽是她遭早已不复昔日的辉煌。

  做一束光吧,也许会历经坎坷,也许会颠沛流离,也许到最后不能发出万丈光芒,但会让每一个看到日出的人为之感动并深深折服。因为这是经历重重迷茫后才能绽放的光彩。

  做一束光,别轻易折返。陨落的星辰固然美丽,但如果能坚持下去,岂不是更好?当洗尽尘埃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你会回首,你会遥望,你会发现这漫长的一路有多值得铭记。

  别被眼前的困境所打倒,坚持下去,你会在不远的`将来看到自己耀眼的存在。

  我忽然想起《夜空中最亮的星》“每当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夜空中最亮的星,请指引我靠近你……”其实,每一个人都会有迷茫,都会有惆怅,但是你穿过无线的黑暗之后,自然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散文的作文 篇3

  大多数人都以为,“意境”这么个令人神往的词,只是为深邃的诗歌所拥有,其实不然,散文也需要有意境。有了意境的渗透与描画,散文才会富有生意,才会拥有活泼的生命,才会腾飞,也才会放射出散文特有的光芒与力量!

  那么,什么是“意境”,意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意境,就是作者通过将思想、立意、情感与文章中所描绘的具体景象,达到了融合、顽昧融合的境地。也可以说是作者将通过视觉得到的物像,运用理性的思维方式,不断地对物像进行提炼与升华,最终达到精神层面的享受。“意境”一词,由来已久,一般认为是从古时对文章赏析的“境界”一词的演变和进化而来。

  有许多散文创作者认为,意境纵然是由对具体物像的刹那触动而取得,但那是很粗糙的,还需要不断的提炼和雕琢,才能展示其真正的美。就像一块璞玉,必须经过石匠的精心雕磨,才会成为真正的宝玉。所以散文意境的创设一般要经历感应、孕育和激变三个阶段。感应即是作者对外界事物在一刹那间的灵感闪光。我们每个人都有对事物感应的本能,只是文学工作者比我们更能掌握,更能运用。他们能在那一刹那间的悸动迅速抓住自己心灵深处的感觉,并把一感觉沉淀在思维之中。感应的主动权在于人的头脑,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能迅速地抓住自己的感应,而有的人则糊里糊涂地错过一个发现美的机会。每一个感情丰富、视觉敏锐、善于观察的人都有机会守候感应,都有机会体验感应带来的快感与美的享受!孕育就是作者将对事物的感应客观地反映在脑海中,在脑海力用自己的思维以及情感体验对感应进行提炼、雕琢以便让自己和别人得到更美的精神享受的合成过程。这一过程不是人人都可能做到,必须要有系统的审美思维、丰厚的知识积淀,还要有开阔的文学审美视野才可以做到。

  激变是感应通过了作者在脑海思维的孕育,进一步进行最后的精神审美层次上的升华。从最初的雏形感应到系统的思维孕育,再经过审美层次的升华,使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粗糙的美,进化为丰富的、开阔的美,并随之放射出耀眼的智慧之光!

  意境是思维对存在,作者的主观世界对客观现实生活反映的产物。美好的意境能在物态景象之中注入脉脉的情愫,在尺幅寸图之内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更体现出了意境的无限的魅力与醉人的美感。曾经读过刘湘晨先生的《牧人大道》,写的是在博乐见到羊群穿过挂着红绿灯的接口的情景。那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呀:汽车都停了下来,行人也都驻足不前,大家都在目视着牧民领着无数只羊穿越街头,向着远方的草场徐徐而去……

  刘湘晨先生怀着朴素的情怀,神情而无奈地描画着这一个特殊的意境。这个意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错位的极不和谐的美。汽车、羊群、商人、牧民组成了一幅恬静的图画,在宽大的柏油路上,走的不是川流不息的汽车,而是属于大草原的羊群。这是对现代社会生活的讽刺吗?我认为不是,相反,这是作者在展现一种富有艺术性的不和谐的美好画卷。但同时表露了作者无奈的叹息:科技进步了,社会发展了,但纯朴的牧羊生活却遭到了无情的.破坏。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种不和谐的美也将会消失,剩下的只是成队的汽车,还有令人烦躁的汽笛声……

  不管怎么样,这篇文章给了人一种安静的心态,一种追求古典的返朴的向往。我跟着刘湘晨先生的思维,一起融进了那个先进与落后同在、城市与乡村交叉的图画中去了,我久久地沉醉其中,细细地品味那一份特殊的美意。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能咀嚼出一丝丝悠久的淡淡的香味与甘美。

  意境给人的美是无穷无尽的,也是缤纷多彩的。张艳姝在《雨》中写到:“雨丝无声地落在水面上,它开始绽放形成朵朵雨花,花瓣清亮透明,花儿素色的,质朴而小巧。像一个个跳芭蕾舞的小仙女,柔情多姿”,这个意境又与《牧人大道》的意境不一样,那无数密集的雨丝编织成的背景,落在地上溅起的小水花……一定是令人欣喜,令人若狂,在那样一个活泼的雨景中,我是决不会有什么哀愁怨绪的,有的只是对小雨仙女的最真心的赞美和无限的羡慕。看到那么可爱的小雨,想到如此美好的境界,你也一定会为之动情,你也一定会“情不自禁想去伸手抚摸”的。人在雨丝编织成的舞台上与雨一起翩翩起舞,那是一种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美呀。

  意境就是散文的生命。没有意境的散文,就是没有生命的文字堆砌品;有了意境,散文才会充满活力与生气,才能给人美的享受。散文因为拥有了意境交融,得到了升华,也自然而然地放射出腾飞的亮光。

  在文学殿堂之中,我们该庆幸,能沐浴着散文的滋养,更能享受到散文所渗发出的意境之美!

散文的作文 篇4

  在我生活世界的童年中,有许许多多五彩斑斓的贝壳,每一枚贝壳上都清楚的记载着我生活的点滴。在记忆沙滩上留下的经得起海浪冲刷的贝壳,在心灵的阳光照耀下,总显得格外美丽。

  曾几何时,与小伙伴们玩玩闹闹,小小的人骑在大大的自行车上,看上去那么可爱。当时,我们什么也不懂,只是单纯的喜欢那种蹬上自行车自由自在的感觉。我童年生活的世界便是在乡村,熟悉的街巷里留下了我一串串欢声笑语。

  长大一些后,与儿时的玩伴又多了一层同学关系。于是,我生活的世界便成了去学校的路上,幸好我们没有分开,彼此对自行车还是那么喜爱,从前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在大家的期待下,依然继续着。唯一不同的是,在自行车的后座上,多了一个个彩色的书包。不过,谁也没有过多地去在意书包的重量,因为那时每个人的嘴角都倔强地扬着。在上学放学的路上,狂奔的自行车上我与好友们迎风向前,总是争先恐后地冲过某座桥,某一段路。下坡时,张开双臂,张扬地狂叫着,和原本柔和的风猛烈地撞击,那么叛逆,那么放肆,双腿蹬着自行车,总会感到疲乏。下车后,我们每人买一瓶矿泉水,让冰凉的液体流进嘴里,清爽了整个身体。那时的我们都喜欢那种生活,生活的世界如水般清纯,又如火一般热情。

  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成不变,不知什么时候,我们悄悄地在风中长大了。成长中我们有了烦恼,有了属于自己的小秘密,也有了各种各样的或倔强或软弱的性格,也清楚地感到了后座书包无止境地越来越重,即使是中学生的我们,似乎都会累得不堪。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丢弃自己心爱的自行车,为了能考上心中理想的大学,为了父母和老师口中所谓的前途。我们把自行车尘封在学校陈旧的车库里,将自己投身于题海的汪洋中,于是我生活的世界又成了学校。

  在学校,我顽皮的`习性收敛了许多,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我渐渐地和书交上了朋友。在完成日常功课后,我喜欢看文学作品。我知道生活并不像文学作品那么美,但文学作品可以陶怡性情,美化生活,使我们生活的世界更多彩。在课余,偶尔会狂奔向车库,透过学校车库狭窄的缝隙中,我努力寻找着我过去的挚爱,看着那布满尘埃的车子,我知道我生活的世界已永远也回不到童年的时代了。

  面对未来的世界我充满憧憬,我会努力给自己的人生插上智慧的翅膀,在未来的世界尽情翱翔,赢得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散文的作文 篇5

  在很多人的笔下,描写过各种有名的花:艳丽的玫瑰,多姿的菊花,婀娜的荷花,以及牡丹、丁香、月季、海棠,然而,在春暖花开的三月,我爱那姹紫嫣红的桃花。

  桃花,是三月的象征,是春天的象征。桃花散发出的阵阵清香,那么沁人心脾,钻进你的鼻孔,让你不由自主扑进春天的怀抱。

  三月份去武汉,在东湖公园,我领略到了一番别具一格的色彩。

  一进园,好像走进了花的世界,置身于花的海洋!春风徐徐吹拂着,桃花在风中摇曳,好像在向我们招手,说:“欢迎,欢迎。”

  桃花有粉红的,深红的.,淡紫的,在碧绿的叶子映衬下,更加鲜艳。

  一阵风吹来,朵朵桃花瓣像一只只蝴蝶,在如诗如画的春天里,扑闪着翅膀,翩翩起舞!

  我们在花的海洋里徜徉着,看看这朵含苞欲放,看看那朵娇艳欲滴,再看看那朵芬芳迷人。

  在这花海中,我忘记了所有烦恼,仿佛和桃花融为一体。花上方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蝴蝶飞着。这真是一幅漂亮的画啊!

  嘴馋的堂弟叫起来说:“哎呀,苦死我了,这花瓣苦死了!”我一尝,确实苦极了。桃花把清香送给人们,留给自己的却是苦,这不正是人们甘于奉献的写照吗?

散文的作文 篇6

  透过绵柔的雨丝织就的如烟的春纱,我望着那些打着伞、匆匆避雨的行人,不由得想到:为什么要躲藏呢?让我们的身心一起来感受这春雨带来的清凉吧。于是,我收起伞,走进雨中,细小的雨滴打在身上,一点也不觉得冷,只有一种亲切、清新的感觉……

  可那种“万般愁绪涌上心头”的感觉,却在四处蔓延。这是自然。有谁会在清明的时候大肆祝贺些什么呢。即使真有,大家也会觉得比往日少写什么,又多些什么。

  抬头望着天空,不禁朦胧双眼。曾经那么疼我的.曾祖父现在可还好?他,也有在想我们吗?记得小时候大人们会说,人走后,会化作深邃夜幕里繁星中的一颗。星,总在不停地闪烁着,感觉,离我们越来越近,越来越亮。让你睁不开眼睛。可是,那种感觉,很亲切,如同离去的人重新又回到自己身边一般。

  望着夕阳的最后一抹余辉沉下去。空气异常的凝重,像积满灰尘的古屋,凝重、凄清、幽暗。微风在树枝上缠绕着,像是淘气的孩子,弄得早春的嫩叶瑟瑟发抖。一切都是湿漉漉的,拥挤的街道,门前的自行车,悬挂的条幅,还有那些表情凝重的人们。就像白居易《寒食野望吟》里说的那样:“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雨,断断续续地下着,回过神来,才发现脸庞不知何时已留下两道浅浅的泪痕……

散文的作文 篇7

  我有两点认识。第一:学校原来真的是被那些被自己束缚的人形容的那么自由美好的地方。外面社会不能像在学校那样肆无忌惮地生活,因为在学校朋友就是单纯的朋友关系,没有金钱关系。在社会上人们为了索钱变得虚伪丑陋了许多,在别人面前礼貌了起来。每个人都试着装出一副高贵懂事的样子,叫人看着都累。于是我开始喜欢民工们了,他们下班后骑着沾满泥土的大车子,边骑边与同伴打斗欢笑。

  他们是快乐的,幸福的。我并不像有的人那样认为钱是创造快乐的,当他们拥有很多钱时,我想压力与烦恼和身心的疲惫也与日俱增吧!钱应该是缓和压力减少烦恼的,健康朴素的生活应该足够了。钱应用于有备之需。所以不必去为了更多的利润而虚伪,出卖自己的`灵魂,健康朴实认真的人最美丽,也最快乐,幸福。所以我建议人们买保险。

  记得刚来这个学校的时候军训,每天广播里都会放《当你》,那时候还不认识王心凌,歌名还是后来才知道的,还记得那时的感受。当时一定想过一个事,就是在毕业的时候会回首3年的一切,过的好快,经历了好多好多啊,大学是人生最难忘的一段时光,不管他是阳光还是阴雨。

散文的作文 篇8

  辋川听雪

  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落在受难者的门楣上。

  落在禅宗王维的内心深处。

  辋川草亭上,“簌策”地,雪敲打在诗人王维身上包披着装衣,凝眸望向远方。

  少年得志,而立之年便至喜一于维的一牛本该亲就如此顺风顺水地度过,独占恩宠,光彩夺目。

  五十五岁,王维的一生在那年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的富贵温柔乡,他的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生活,他积极入世、报效国家的壮志雄心在一夜之间成为一纸空谈。

  谁也想不到,昨日还风光无限、热闹繁华的长安域在一夜之间被铁骑踏遍,硝烟弥漫,尸横遍野。昔日威严尊贵,受万人朝拜的玄宗,今日也奔走逃命,险些沦为阶下囚。

  这一切的'发生让尚未从迷梦中惊醒的王维措手不及。为表忠心,王维服药取痢,想借此来拒绝为伪朝效命。

  可他终究不是杜甫,高居上位的他难逃此劫,最终被安禄山逼迫做了让他这辈子都后悔的事。

  戏剧性的是,不过几个月之隔。京都就传来了叛军受降,郭子仪收复沦陷国土的消息。玄宗、肃宗大张旗鼓班师回朝,开始惩处那些为伪朝效力的大小官员。王维首当其冲。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受了重刑的他毅然放下他在朝中的一切,带着满心的失望与屈辱上了辋川,自此归隐,不问世事。

  良久,他内心的伤痛难以愈合。对外,他再不与人相处,与世隔绝。

  有后人评价说,他太过懦弱,不如司马迁能屈能伸,终成大事业。这样评价确是亵渎了王维,他与司马迁相比更有勇气。不要名利,不要功绩,也不在乎名垂史册、流芳千古。他开始看淡了这一切,融入自然,融入宇宙。他开始向内心探求,看风月,悟佛家禅理。他敢于孤身一人,与整个世界决裂,是一种更大的勇气和智慧。

  他一点点,将自然融入内心,领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妙境。他享受这种人生至真、至净、至美的大境。他用自己一颗宁静闲适的心,以持久继续的力量,创造了一个不同于世俗的佛家境界,在其中修篮种菊,实现超脱。与天地修行,清静无为。于辋川听雪,看王维作画,听他在浅吟低唱。

  最喜欢王维的《新夷坞》:“润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我开了又落了,没有人知道,但又何须别人知道。虚空的尽头是无尽禅意,是王维活了千年来的一片雪,这片雪惊了时光。一惊干年。

  去辋川,想王维,听一听雪。

【散文的作文】相关文章:

推荐散文的作文11-26

散文07-19

经典散文06-12

(精选)经典散文08-13

精选散文作文六篇12-15

【精选】散文作文5篇09-19

精选散文作文三篇10-16

【精选】散文的作文六篇10-01

精选散文的作文八篇08-01

精选散文的作文四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