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名人故事

时间:2024-05-18 16:24:21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数学的名人故事

数学的名人故事1

  苏步青,是我国蜚声海内外的杰出数学家。

数学的名人故事

  在读初中的时候,苏步青凭着自己的天资聪明、勤学好问,成绩一直非常好,但对数学还没什么兴趣,因为他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在浙江省立十中念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教数学的老师,听说这位老师是很出众的,所以听说他能来给上数学课,苏步青也稍微地提起了一点兴趣。

  “。。。。。。”上课铃响了,从门外走进一个身材瘦高、穿白色西装的年轻人,他的脸色很白,棱角很分明,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这样年轻还穿西装的老师真是罕见,一进门便引起班里的一片哗然。

  走上讲台,杨老师表现得很镇静,把课本向桌上一摔,说了声:“同学们,我姓杨,大家今天不用担心没还课本而被老师骂了,因此今天我们不讲课本,我们要讲国家!”他讲话的声音不算大,但每个字都像晶亮的子弹射进每个人的心房。

  于是下面又是一阵骚动,没精打采的苏步青也亮起了精神。杨老师接着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该负起应有的责任。”他旁征博引随后又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这一堂课使苏步青明白了数学的真正意义和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责任,就是这节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数学王国。

  从那以后,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功夫不负有心人,苏步青在数学上渐渐地崭露了头角。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国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心甘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数学的名人故事2

  德米特里?克里欧科夫是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数学高级研究员,不久前的一天上午,他驾车行驶到一个路口时,恰逢红灯亮起。正当他准备刹车时,不料鼻子突然发痒,接着便响亮地打了个喷嚏。他紧急刹车,车险些越过停车线。就在他为没有闯红灯而庆幸时,距他30米开外的一名执勤交警还是飞快地跑到他跟前,不由分说就开了一张400美元的罚款单。

  在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克里欧科夫可是以爱较真出了名的,对于从天而降的400美元罚款,他无论如何不能接受。于是亮出自己的撒手锏,连夜洋洋洒洒撰写了长达4页的辩护状,几天后气宇轩昂地走上法庭进行申诉,以证明自己的“清白”,要求法官无条件撤销对他的“错误罚款”。

  法庭上,克里欧科夫“义正词严”地指出:“给我开罚单的那名交警,是在停车标志30米之外看走了眼而错判我闯了红灯。而事实是,我根本就没有闯红灯。我认为,是3个巧合让那个警察误认为我闯了红灯。1.观察者目测的不是汽车沿道路行驶的直线速度,而是汽车行驶时相对警察所在那一点的角速度。这就像我们站在路边观察匀速前进的汽车一样,当车离你很远时,它看上去速度很慢;当它离你很近时,人们却误以为它开得飞快。2.汽车减速,随后又加速。3.短时间内,观察者的视线被外部对象阻碍。例如两辆汽车同时靠近停车线,其中一辆挡住了观察者的视线。而正是上述3个条件,才使那个交警因角度问题目测到的是角速度而非线速度,也就是说,站在垂直于汽车前行轨迹上一定距离的`那个交警,才因此产生了‘汽车并未停下’的错觉。也正是那名警察对现实的感知能力没有正确地反映现实,才导致了我被无辜地罚款,所以罚款必须予以无条件撤销。”

  同时,克里欧科夫还向法庭展示了大量的图形和方程式,作为自己无罪的有力论据。

  近3个小时的论证,主审法官被克里欧科夫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绕晕了,多次要求停下来,让他解释他那一大套理论,但克里欧科夫却坚持要陈述完自己的观点。最终,法官以克里欧科夫“有理有据的清晰陈述”为由,当庭撤销了对他的罚单。

  在赢取上诉后,克里欧科夫又将那篇为辩护写的论文发表在一家科技杂志上,不仅获得了强烈反响,而且还被该杂志评为特殊奖,奖金为400美元,与当时的错误罚款打了个平手。

  克里欧科夫谦虚地对媒体说:“我之所以能赢得这场官司,应该归功于那篇有理有据的论文。虽然如此,我还是希望大家能从论文中找出论据的不足,以便我能继续深入完善,使之成为公众今后维护自己正当权益的一种新方式。”

数学的名人故事3

  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能够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此刻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代替。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称其为“策算”。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的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王贞仪介绍的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的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的乘除法筹算的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所以,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洋筹算,一向使用中国筹算法。今日的.读者把中外筹算乘除法视为老古董,采用的是由外国传入的笔算四则运算,这种笔算于1903年才开始被使用,故我国与世界接轨使用笔算的历史仅有100年。

数学的名人故事4

  贝叶斯提供了关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这个工具让我们对概率的研究能够进行更加艰巨的探索。

  如果我们知道一个事件发生的内在机制,那么我们计算着事件的概率是非常简单的。用基本的计算,我们能算出打扑克梭哈时,得到同花顺的概率,或者扔硬币时,连续5次都是正面的概率,再或者彩票中奖的概率。

  但更多时候,我们更关心把上述问题反过来的情况。我们不去计算基于知道发生机制的事件的概率,而是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想得到和了解不知道发生机制的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

  我们需要了解在一些情况下基于观测现象背后的关联性。比如医学(如果检测为阳性,患病的.可能有多大?)、比如社会科学(基于历史数据,最好的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模型是什么?)、比如日常生活(如果女孩同意和我去另外一家酒吧,他对我有意思的可能性有多大?)。

  贝叶斯定理提供了一个形式化的工具,让我们能回答这些问题。当一种事情已经发生的条件下,定理让我们能计算这样的概率,当特定事件发生时,鉴于观测结果,基于我们把观测结果纳入特定事件看是否发生,这样能同时得到先前事件在特定事件下发生的可能性。

  贝叶斯定理是一个分析信息缘由的强大工具,它还是整个统计学思想的底层框架。

数学的名人故事5

  最近读了一篇关于数学名人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这篇故事主要讲述了数学家的小故事以及他在数学领域的成就。

  这篇故事中的'数学家,从小就展现出了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他不仅热爱学习数学,而且勇于探索数学领域,这让人们对于数学的神秘感更加浓厚。他不断努力,最终成为了数学领域的专家。

  这个故事让我认识到,想要在数学领域取得成就,需要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同时,也需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放弃自己的梦想。

  故事中的数学家,他的成就不仅仅在于他的数学研究,更在于他对于数学教育的贡献。他不仅将自己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更是将数学教育推广到了社会中,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数学。

  这个故事让我意识到,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数学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更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总之,这篇数学名人故事让我认识到,想要在数学领域取得成就,需要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同时也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数学教育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重视数学教育,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数学。

数学的名人故事6

  数学名人故事:解开神秘的面纱

  读完这本数学名人故事,我被深深吸引。书中描述了数学家们如何克服困难,追求真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生动,背景设置丰富,让人感受到数学世界的.奇妙。

  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主人公们,他们勇敢地探索未知领域,用智慧和勇气揭示了数学世界的奥秘。他们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和力量。

  总的来说,这本数学名人故事是一本好书,适合所有对数学感兴趣的人。它让我对数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欣赏。我期待继续阅读更多关于数学的故事,进一步探索这个神秘而美妙的领域。

数学的名人故事7

  陈景润不爱玩公园,不爱逛马路,就爱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有一天,陈景润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哎呀,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一个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陈景润拿的牌子是三十八号的小牌子。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一个地方没看懂。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它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他看了看手表,才十二点半。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谁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理发员叔叔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理发员叔叔喊三十八号吗?

  过了好些时间,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把不懂的东西弄懂了,这才高高兴兴地往理发店走去。可是他路过外文阅览室,有各式各样的新书,可好看啦。又跑进去看起书来了,一直看到太阳下山了,他才想起理发的事儿来。他一摸口袋,那张三十八号的小牌子还好好地躺着哩。但他来到理发店还有啥用呢,这一个号码早已过时了。

  陈景润进了图书馆,真好比掉进了蜜糖罐,怎么也舍不得离开。可不,又有一天,陈景润吃了早饭,带上两个馒头,一块咸菜,到图书馆去了。

  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个最安静的地方,认认真真地看起书来。他一直看到中午,觉得肚子有点饿了,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只馒头来,一面啃着,一面还在看书。

  “丁零零……”下班的铃声响了,管理员大声地喊:“下班了,请大家离开图书馆!”人家都走了,可是陈景润根本没听见,还是一个劲地在看书呐。

  管理员以为大家都离开图书馆了,就把图书馆的大门锁上,回家去了。

  时间悄悄地过去,天渐渐地黑下来。陈景润朝窗外一看,心里说:今天的天气真怪!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天又阴啦。他拉了一下电灯的开关线,又坐下来看书。看着看着,忽然,他站了起来。原来,他看了一天书,开窍了。现在,他要赶回宿舍去,把昨天没做完的那道题目,继续做下去。

  陈景润把书收拾好,就往外走去。图书馆里静悄俏的,没有一点儿声音。哎,管理员上哪儿去了呢?来看书的'人怎么一个也没了呢?陈景润看了一下手表,啊,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他推推大门,大门锁着;他朝门外大声喊叫:“请开门!请开门!”可是没有人回答。

  要是在平时,陈景润就会走回座位,继续看书,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可是,今天不行啊!他要赶回宿舍,做那道没有做完的题目呢!

  他走到电话机旁边,给办公室打电话。可是没人来接,只有嘟嘟的声音。他又拨了几次号码,还是没有人来接。怎么办呢?这时候,他想起了党委书记,马上给党委书记拨了电话。

  “陈景润?”党委书记接到电话,感到很奇怪。他问清楚是怎么一回事,高兴得不得了,笑着说:“陈景润!陈景润!你辛苦了,你真是个好同志。”

  党委书记马上派了几个同志,去找图书馆的管理员。图书馆的大门打开了,陈景润向管理员说:“对不起!对不起!谢谢,谢谢!”他一边说一边跑下楼梯,回到了自己的宿舍。

  他打开灯,马上做起那道题目来。

数学的名人故事8

  著名家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数学的名人故事9

  阿契塔(Archytas) 希腊数学家。公元前约420年生于意大利塔伦通(现塔兰托);公元前约350年卒。 阿契塔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成员,居住在塔伦通,那里是当时保留到最后的一个纺织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活动中心。阿契塔象公元前四世纪的许多希腊学者那样,致力于说服希腊各城邦联合起来反对日效力增长的外来势力。可是,同所有其他希腊学者一样,他也失败了。希腊人坚持彼此之间的自相残杀,直到被马其顿所征服。

  阿契塔的洒趣在于希腊的三大问题之一——立方倍积,即给定一个立方体,仅用圆规和直尺作另一个立方体,使这个立方体的'体积是给定的立方体的两倍。后来发现,在所指定的条件下,这个问题是不可解,但是在经过一番努力之后,阿契塔发现了与比例中项(即在两个外项之间插入的一些线或数值)有关的一些定理,他使用比立方倍积问题所给条件的严格要求要自由一引起的工具,通过精巧的三维构体这个问题。他是试图把纯粹的技艺应用于力学的第一个希腊数学家,当时他按照自己的方式创立了关于声音和音理论。他仿照算术级数(1,2,3,4……)和几何级数(1,2,4,8,……),提出了调和级数(1,0.5,0.33,0.25,……)的概念,他主张音调取决于空气的振动速度。他是正确的,但是他完全没有波动的概念。他相信音调高的声音在空气、物体中传播的速度比音调低的声音快,这当然是错误的。据信他还是滑轮的发明者。

数学的名人故事10

  在众多的数学名人中,让我深受感动的当属高斯。他的故事是一部关于毅力、创新和追求卓越的赞歌。

  高斯以其名字命名了数学中的高斯定律,该定律描述了电荷均匀分布在一个闭合电路中产生的电流。但是,他的成就远不止于此。高斯通过将他的生活分为两个部分,即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展示了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应用。

  高斯的理论研究部分充满了挑战,他不断探索、实验,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告诉我们,只有勇于面对困难,才能实现伟大的成就。

  在应用研究方面,高斯将数学应用于天文学、物理学、建筑工程等领域。他的工作表明,数学不仅是一种理论工具,而且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高斯的故事还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他与许多杰出的数学家和科学家合作,共同解决了许多问题。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也是我们今天在追求卓越时应该学习的。

  总的来说,高斯的故事是一部关于毅力、创新和团队合作的精彩故事。通过他的故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和发展,还可以学习到成功的关键因素。对于我来说,高斯的故事是一种激励,激励我不断探索、学习,追求更高的目标。

数学的名人故事11

  读完《数学名人的故事》,我被书中收录的数学家们的生平事迹深深打动。这本书通过描绘一些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让我们对数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这些故事也赋予了数学一种人文关怀,让我们更加欣赏和尊重这门科学。

  书中,我特别被欧拉和康托尔的故事吸引。欧拉在面临逆境时,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战胜了重重困难,他的故事让我对毅力有了更深的理解。而康托尔对无限追求的痴迷和执着,让我对数学的'深度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些故事也让我对数学有了新的认识。它们让我了解到,数学不仅仅是公式和定理,更是一种智慧和精神的体现。这些数学家的追求和贡献,使我更加尊重和欣赏数学。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本书是一本关于数学的好书,它向我们展示了数学的发展历程,并赋予了数学一种人文关怀。它不仅提高了我们对数学的认知,也让我们对这些数学家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同时,它也让我更加理解数学,对数学的追求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数学的名人故事12

  十九世纪初,一个早晨,英国一家酿酒厂的老板带着他的两个儿子,来到著名科学家道尔顿的家里,恳求道尔顿教这两个孩子学习科学知识。那个年龄较小、机智活泼的孩子,名叫詹姆斯·焦耳。

  道尔顿是位严格的老师。开始,他并没有给孩子们讲授物理和化学的原理,而是讲了许多高深的数学知识。

  “讲这些枯燥的数学有什么用?若能讲讲那些有趣的电学实验该多好!”焦耳有些不耐烦了。

  好不容易盼到了放假,焦耳和哥哥一同去旅游。他找来一匹跛马,让哥哥牵着,自己却悄悄躲在后面,用伏打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要试验动物对电流的反应。结果,跛马受到电击狂跳起来,差一点出了事。

  他们又划船来到青山环绕的湖上。焦耳决定试试这里的回声有多大。他在枪口里塞入大量的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枪声大作,“”地一声,喷出一股长长的火焰,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把哥哥吓得差点落进水里。

  后来,他们又兴致勃勃地爬上一座高山。只见远处浓云低垂,隐约能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滚滚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焦耳用怀表认真记录下从闪电开始到听到雷声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把自己做的.试验都告诉了老师。道尔顿笑了,说:“这些实验中,只有最后一次你做对了。”他谆谆告诫焦耳:人们只要掌握了光的速度和声的速度,就可以从看到闪电到听到雷声的时间,推断出闪电发生在相距多远的地方。

  焦耳听了很惊异:“难道枯燥的数学中会藏着这么多学问?”道尔顿举了许多例子开导他,真正的科学实验是不能只观察现象的,它必须有精密的测量,并学会用数学知识从测量的数据中总结出规律。

  焦耳顿开茅塞,从此,他开始注重理论学习和精密的测量了。经过这样不懈地努力,他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物理学家。

数学的名人故事13

  家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数学的名人故事14

  泊松(Poisson S.-D,B.,1781.6.21~1840.4.25)是法国数学家,曾任过欧洲许多国家科学院的院士,在积分理论、微分方程、概率论、级数理论等方面都有过较大的贡献。

  据说泊松在青年时代研究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

  某人有12品脱啤酒一瓶(品脱是英容量单位,1品脱=0.568升),想从中倒出6品脱。但是他没有6品脱的容器,只有一个8品脱的`容器和一个5品脱的容器。怎样的倒法才能使5品脱的容器中恰好装好了6品脱啤酒?

  不容易想到的是,对这个数学游戏的研究竟决定了泊松一生的道路。从此,他决心要当一位数学家。由于他的刻苦努力,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这个数学游戏有两种不同的解法,如下面的两个表所示。

  第一种解法:12 12 4 4 9 9 1 1 6 8 0 8 3 3 0 8 6 6 5 0 0 5 0 3 3 5 0

  第二种解法:12 12 4 0 8 8 3 3 11 11 6 6 8 0 8 8 0 4 4 8 0 1 1 6 5 0 0 4 4 0 5 1 1 0 5 0

  下面两个题目是与泊松青年时代研究过的题目类型相同的;希望青少年朋友研究后也会有人决心当数学家。

  一个桶装满10斤油,另外有一个能装3斤油的空桶和一个能装7斤油的空桶。试用这三个桶把10斤油平分为两份。

  有大、中、小三个酒桶,分别能装19斤、13斤、7斤酒。现在大桶空着,另外两个桶都装满了酒。试问:用这三个桶倒几次可以把全部酒平分成两份?

数学的名人故事15

  《数学名人故事》是一本介绍历史上杰出数学家的传记,这些数学家包括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牛顿、高斯等等。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了这些数学家在数学领域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以及他们不屈不挠、勇于探索的精神。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高斯。高斯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在数学领域做出了许多杰出的贡献,如高斯整环等。通过阅读高斯的'故事,我感受到了他在数学研究中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总的来说,《数学名人故事》是一本非常好的书籍,可以让我们了解数学的发展历史,学习到数学家的精神,以及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数学的名人故事】相关文章:

名人故事08-02

名人的故事02-08

经典名人故事02-21

名人故事05-15

经典名人哲理故事06-25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02-20

名人故事范文05-07

名人读书故事05-11

【热】名人的故事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