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作文300字

时间:2024-06-25 10:17:12 300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作文300字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作文3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作文300字

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作文300字1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注意听听同学发明创造,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

  写一篇想象作文,写出自己想象的奇特和合理。做到既清楚又明白,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我的发现:

  能主动发现同音字,并正确使用,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

  读科学名言,从中体会名言的含义。

  5.拓展延伸:

  通过宽带网,了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感受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感受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网上等收集多的资料作成剪报。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的科技新闻。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我们的奇思妙想

  1.激趣导入:

  同学们,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在本组课文中,我们从《呼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等文章中,了解到科学的威力和奇迹。今天,我们就畅想一下,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呢?

  展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吧!可以说说未来的生活、学习,只要能想到的,都可以说。

  2.小组交流:

  前后两组同学组成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的想象,共同分享发明创造的快乐。交流时可以互相问学,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3.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介绍得好的,大家感兴趣的到班上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4.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畅想真神奇、真美妙!我们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明,有所收获。

  如果要想使你们的幻想成为现实,必须现在好好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让幻想成为现实。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写一篇想象作文

  一、谈话引入:

  上一节课,同学们大胆畅想了未来世界,有许多奇思妙想很有新意,今天我们就把这美好的幻想写下来。

  二、明确习作要求:

  1.想象应从哪些方面去想,想些什么?学生讨论。

  2.教师补充:想象可以不拘形式、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可以奇思妙想的,也可以是从现实生活中受到启发自己设想、创造的。

  3.习作方法指导:

  ①叙述想象的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

  ②记叙中要具体,特别是想象的事物特点要写详细。

  ③表达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4.学生自己交流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交流习作:选出写得好的习作,说说好在哪点?全班交流。

  6.教师选出有特色的习作讲评。

  7.学生根据自己的习作修改,同桌互改,提出修改意见。

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作文300字2

  教学目标:

  1、认识“漫”字,会写“繁,漫”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漫灭、藤萝”等3个词语。

  2、反复朗读,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的“繁星”指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释义诗题

  1、谈话导入:

  (1)师: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什么是美的?(预设:风景、图画、自然景象……)

  ( 2 )师:美好的东西总是让人想把它永久保存,你的最好保存方法是什么?(预设:拍照、画画、写日记、写诗……)

  (3)美是一片五彩纷呈的世界,这一节课,让我们用诗歌这支神奇的画笔去描绘美的世界吧。

  2、释义诗题

  (1)板书课题:短诗三首。(师指名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诗有长短,其中篇幅不超过14行的诗可以称为短诗。

  (2)了解“繁星”,指导书写。

  ○1请看看文,我们将要学习的短诗的诗题是什么?谁来读读诗题?(板书:繁星)

  ○2指导书写“繁”字。(出示课件)

  ○3解释“繁星”。

  A、再读“繁星”,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B、示范:密密麻麻的星星、满天的星星……(欣赏繁星课件)

  师过渡:大家想象的画面都很美,可是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繁星,它并不是指夜空中美丽的星星,而是什么呢?

  教材简介:

  《繁星》由164首小诗组成。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在《繁星(七一)》这首短诗中,他以对童年往事的回忆的`一种形式,写出了母爱的情浓以及她对母亲的深情怀念。

  (3)明确诗序,简介作者

  ○1明确诗序

  师:《繁星》一共有164首短诗,这节课我们要学的是其中的第七十一首。

  ○2简介作者。(课件出示冰心简介)板块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效果。

  1、初读课文

  (1)听朗读音频,注意节奏和停顿。

  (2)生自由读诗。

  ○1生自由读诗,圈出生字和新词。

  ○ 2师指名读诗,师指导正音。

  A、师范读后,指名读。

  B、在课本上标出读音,齐读;师生合作读。

  C、师: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预习。

  (1)检查要求会写的生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

  ○2指名认读,注意读准字音。

  ○3易错提示:“藤”读后鼻音,“膝”读“xī”,不要读成“qī”. ○4同音字识记:漫(漫灭)慢(快慢)萝(藤萝)箩(箩筐)○5形近字识记:膝(膝盖)漆(油漆)3、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生字。

  板块三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再读课文繁星(七一)

  1、师过渡:当你一遍又一遍地读这首诗的时候,不但读出了它的节奏,想到了它的画面,更感受到了它的情感。在朗读中,你们知道了作者是用一种怎样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情感的吗?(预设:回忆),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回忆,继续品读诗歌吧。

  2、出示课件小组合作学习

  (1)想象诗中的景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 1生自由读诗,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问题。

  ○3指名交流问题。

  ○4欣赏课件,感受场景美。

  (2)说说你对诗人童年生活有什么感受?(预设:沐浴在母爱的浓情里,充满温情,无比快乐,依恋母亲。)(欣赏课件,体会母女温情)

  (3)诗中的“这些事”指的是什么事?(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4)在朗读诗歌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欣赏课件,感受温情与幸福)

  3、师指导朗读:把你看到的画面,听到的声音,想到的画面放到朗读中去。

  延长字音:破折号与“中、下、上”停顿并增长声音。(是范读,生模仿读)

  4、诗歌的特点

  ○1句式特点:句式相同

  ○2节奏特点:节奏相仿

  ○3韵律特点:没有韵脚

  ○4结构特点:结构自由、句端有错落美,句末有阶梯美

  ○5用词特点:方位词“中、下、上”给人一种跳跃感,灵动美。

  5、师总结:我们反复多遍地朗读了诗歌,读出了诗的韵律,想象出它的画面,感受到诗人的浓浓情感,不仅走近了诗人,也走近了我们自己,这就是诗的味道。(板书:诗味)

  板块四激情抒发,仿写繁星

  1、师引导:读着读着,我们渐渐进入了作者的诗中,仿佛看到了她童年的画面,下面我们来仿照繁星(七一)中的句式,仿写诗歌。

  2、出示课件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的(),()的(),()的()。

  3、生仿写,师巡视指导。

  4、分享仿写的诗歌。

  5、师生评议。

  6、再次深情齐读繁星(七一)。

  拓展延伸课后找《繁星》一书读,摘抄书中自己喜欢的诗歌。

  要求:最少摘抄10首。

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作文300字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辟、茅、榨、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居然”、“爱慕之心”。

  2、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难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关键:通过讨论,有感情地朗读,突破重、难点。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花生)

  板书课题、落花生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2、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认识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学生读音。

  3、本文主要内容及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父亲的话

  (1)什么是“爱慕之心”,“之”什么意思?“生爱慕之心”什么意思?

  (2)、父亲对什么产生爱慕之心?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3)、“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

  五、学生再读课文,并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1、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2、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3、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六、生活中有没有其它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它事物?

  七、讲读“我”的话

  1、什么叫只讲体面?

  2、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3、我们要做怎样的人?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八、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九、小结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板书设计:

  落花生

  谈花生——论花生(要……不要……)

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作文300字4

  教学目标

  1、学会自主阅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维也纳的音乐之美。

  3、体会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对音乐圣殿的向往。

  4、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感受维也纳的美,激发对音乐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学会自主阅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一些有关维也纳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感受维也纳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音乐,看你是否能说出这些名曲的名字或创作者。

  (出示:《命运交响曲》、《月光曲》……)

  二、自读提示,自主阅读

  1、出示“自读提示”:

  (1)画出生字多读两遍,遇到长句子、难读的词再多读两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试着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3)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学过的符号画出来。尝试边读边批注,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4)勾画下你认为文中最美的句子。

  (5)思考《音乐之乡》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自由读文。

  3、小组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4、全班交流,评价朗读。

  三、学习词语,积累好词

  1、出示本课的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恬静而神秘 动人的旋律 悠扬的乐声

  郁郁葱葱的森林 蜿蜒 多姿的多瑙河

  2、勾画出你自己找到的好词佳句,小组交流。

  3、将收集到的好词佳句摘录到“采蜜集”中。

  四、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讨论: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乡”?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小组讨论,自主解决。

  (3)小组反馈:读读认为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4)齐读找到的段落或句子。

  (5)比赛读。

  2、小组交流: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3、小组交流反馈,同学互相补充、解决。

  五、记忆背诵,感悟积累

  1、再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与同桌、好友交流学习。

  2、背背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3、指名背诵。

  六、拓展迁移,热情献艺

  1、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介绍自己的音乐特长,并推荐一人上台表演。

  2、想对“音乐之乡”说点什么?

  七、总结

  师:真是太棒了!相信你们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在这音乐的圣殿中去演奏出你们的精彩!

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作文300字5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中了解白鲸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感受白鲸的特点。

  课时划分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鲸”字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看,认识这种动物吗?(出示课件:鲸的图片)老师板书“鲸”,并强调学生观察老师的板书,强调它是后鼻韵,纠正读音。

  2、你了解鲸这种动物吗?给我们介绍介绍它吧。

  3、学生自由展示搜集的资料。

  4、过渡:今天,我们一道走近鲸这个大家族中的白鲸,仔细地观察观察它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你喜欢的方法,通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画出段落,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2、同桌交流初读收获。

  3、汇报交流。

  (1)生字、新词认读,小组接龙读课文。重点抽查:吱、嘶。

  (2)说说课文围绕白鲸介绍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自读,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段,引导自读自悟。

  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至四段。

  1)自读二至四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重点学习,自读自悟。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读课文,看批注,说体会,学批注。

  (3)检查学习第二段。

  读读课文,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里知道的。

  请学生朗读课文,说自己的体会。引导读批注,学批注。体会拟人化手法的好处,以及省略号表示的意思。补充想象白鲸还可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在读书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能够聆听白鲸的歌喉,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齐读课文,质疑。一边读,一边想:你对白鲸的口技表演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探索白鲸发出叫声的'目的,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朗读课文。将自己的体会,用朗读表现出来,一边读,一边想象白鲸展示口技的场面。

  4)检查学习第三段。

  自由读第三段,为白鲸的这一项表演取个名字。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讨论自己所取的名字的理由,帮助理解课文,指导读好课文。(身材秀、杂技表演,玩具总动员……)

  引读、对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白鲸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或者白鲸有怎样的性格。

  自由读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5)检查学习第四段。

  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谈谈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通过理解“焕然一新”,并结合搜集的资料,体会白鲸爱干净的特点。

  指导朗读。

  二、品读全文,体会写法

  整体感知,品读全文。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体会,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动物,会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

  三、拓展延伸,作业练习

  请你也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一种你熟悉的动物的一个特点。

  板书设计

  12 白鲸 夏季旅行家(洄游)总

  声音变化多端,“口技”专家

  嬉耍游戏,优雅聪明

  擦身蜕皮,极爱干净分

  (抓特点表喜爱之情)

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作文300字6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读5个二类字。

  2、能正确、流利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的能力。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用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母亲安慰家人的两句话。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具准备:

  cai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促情激趣:

  1、以《幸运大抽奖》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2、体谅中奖者心情如何?

  3、师板书课题“中彩那天”,大屏幕出示“中”字读音。

  4、齐读课题。

  5、理解课题。

  二、自读、自晤、合作探究:

  1、大屏幕出示:阅读提示(一):

  (1)初读课文,标出自然的.序号,画出课后生字表中生字带出的词语,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还有不认识的字查查工具书。

  (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依据阅读提示(一),学生自由读文。

  3、请每组组长组织组员读没读熟的句段,并互相纠正读音。

  4、指生分段读课文。(自评、互评、师生共评)

  5、请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和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练习读课文,准备参加读课文比赛。

  6、宣布比赛开始,采用不同形式参赛。

  7、以阅读提示为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一)大屏幕出示阅读提示(二):

  (1)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你读懂了什么?

  (2)有不理解的词,可以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在你反复读也读不懂的问题上做上记号。

  (二)按照阅读提示(二),小组讨论学习。

  (三)汇报交流。

  三、识记生字:

  1、每组组长借助课后生字表,检查本组组员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2、教师指导齐读新词。

  3、开火车读本课生字。

  4、打乱顺序读本课要求学会的字。

  5、教师指导书写难记、难写的字。

  6、在小楷本中书写难记难写的字。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但认读了生字,写会了难记的字,熟读了课文,而且通过自读、自悟和小组合作学习,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解决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答难,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提出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由记录员记录。

  2、整理问题,逐题探究。

  (1)将学生所提问题归类,集体讨论。

  (2)教师指导有感情读所理解的句子。

  (3)学生练习有感情读文。

  二、引发辩论,勇于创新:

  1、小组讨论车还与不还的问题,组织素材,说清理由。

  2、学生分正反方进行辩论。

  3、台下的学生做补充说明。

  4、教师小结。

  三、总结全文,领会主旨:

  1、指导学生根据本课所学,设计板书。

  2、教师总结。

  四、作业设计:

  1、想象: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后,我和爸爸、妈妈的心情如何?都说了些什么?

  2、将自己的所想写在日记本上。

  板书设计:

  12、中彩那天

  诚实+信用=财富

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作文300字7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将自己的乐园写具体。

  3、写出自己的感受,能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认真观察,将自己的乐园按一定的顺序写具体;明确中心,突出乐园的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做到有景有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明确习作要求,选择材料,学习按一定的顺序介绍自己的乐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谈话导入

  (1)师:在同学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让你们感到快乐的地方呢?如,美丽的水乡小镇,热闹的游乐场,浸润书香的书店,小区附近的小树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乐园。你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你最爱在那儿干什么?

  (2)板书作文题目:我的乐园。

  2、明确目标。

  (1)师引导: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爱好不同,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地方也就不同。怎样把你的乐园介绍给大家呢?怎样介绍才更有条理,让大家感受到你的.快乐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一读,相信大家一定能找到答案。

  (2)确定习作主题:介绍自己的乐园。

  (3)明确习作要求。

  ①写作范围:我的乐园。

  ②写作要求:介绍清楚自己的乐园在哪儿,是什么样子的,自己最喜欢在那儿干什么。

  ③生讨论交流自己的乐园在哪儿,是什么样子的。

  ④生讨论交流,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二、学习范例,打开思路

  1、明确要求,理顺思路。

  (1)明确要求,找“乐园”。

  师引导:同学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乐园,再读读课本上的习作要求,看看还有哪些地方是我们的乐园。

  课件出示:

  (2)结合实际,定“乐园”。

  ①生交流,说“乐园”。

  示例1:乐园可以是在学校,可以在家里,可以是乡下,也可以在城市里。

  示例2:学校除了班级图书角、篮球场是我的乐园外,教室的走廊、操场也是我的乐园。

  ②出示导图,发散思维。

  课件出示:

  2、回顾课文,确定顺序。

  (1)看提纲范例,思“顺序”。(出示课件)

  (2)默读提纲,说“顺序”。

  ①师引导:读了课文中的提纲,你认为应该怎样写自己的乐园?

  ②生交流。

  示例1:要按一定的顺序写。(课件出示:按一定的顺序)

  示例2:先写乐园是什么样子的,再写最爱在那儿干什么,最后写乐园带给自己怎样的快乐。

  (3)回顾课文,理“顺序”。

  ①师引导:回忆一下我们这单元学习的课文,哪篇文章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②生小组讨论后交流。

  (4)口头交流,做好铺垫。

  师引导:我们已经知道了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自己的乐园了,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打算怎样把你的乐园有条理地介绍给大家呢?(生小组内交流后,师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3、仿照范例,填写表格。

  课件出示:

  (1)师述:现在请大家按照书上的例子将交流的内容写一写吧!

  (2)生填写表格后交流,师相机指导。

  三、布局谋篇,动笔练习

  1、布局谋篇。

  (1)师引导:刚才大家填写的表格,其实就是你们要写的作文提纲。仔细观察提纲,谁来说说,我们这次习作应该注意些什么?

  (2)明确思路。

  ①理清条理:写作文之前,应该先有个思路,动笔之前先要想好开头写什么,中间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板书:开头中间结尾)

  ②明确每部分的写作内容。

  课件出示:

  开头:介绍我的乐园在哪儿,其周围的环境情况或大致特征(总写)

  我的乐园中间:我在乐园里最爱干什么,如,放风筝、看天空晚霞的变化等(分写)

  结尾:写出乐园带给我的快乐(总写)

  ③详略安排。师引导:读读这个提纲,你认为这篇文章的详略应该怎么安排?

  ④示例:我在乐园里最爱干的事重点写;乐园在哪儿,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略写。

  (相机板书:重点——最爱干的事美景)

  2、动笔习作。

  (1)师引导:同学们还犹豫什么,赶快拿起手中的笔,将你们刚才交流的内容写下来吧,注意要把乐园的特点写具体哦!

  (2)生习作。(出示例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欣赏与对比,明确习作中心,找出自己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教学过程

  一、例文欣赏,明确中心

  1、导入新课。

  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完成了习作,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两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想法。

  2、例文解读。(出示2篇例文)

  3、生自由读例文。

  4、交流感受。

  示例1:写作文的时候,恰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能让文章更生动。

  示例2:写自己在乐园里最爱干什么事的时候,可以融情于景,边写景边叙事。

  示例3:写在乐园里发生的事要有详有略,不能“面面俱到”。

  示例4:两篇文章都在开头和结尾互相照应,点明了中心。

  二、取长补短,修改习作

  1、取长补短。

  (1)师引导:“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读了上面两篇文章,我们有这么多的收获,下面也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其他同学听,听取他们的建议吧!

  (2)同桌互读互改。

  ①生把自己的文章读给同桌听。

  ②互相提建议:这篇习作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应该怎样修改。

  2、修改习作。

  (1)生动笔修改自己的习作。

  (2)师指名读修改后的作文,师生共同评议。

  3、师小结:这节作文课,我们学会了怎样具体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乐园,知道了如何在叙事的过程中融情于景,突出乐园的特点,也明白了写的时候要有详有略,这样才能更加突出中心,表达自己的情感。

  板书设计

  我的乐园

  乐园有哪些

  乐园有什么特点

  带给你怎样的快乐

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作文300字8

  教学目标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学习课文内容,感受自然美和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丰收的喜悦,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操。

  搜集查找有关麦子的资料。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几处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片,在麦子成熟的季节里,金色的麦子,碧绿的豆荚与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知道吗?在这么美的地方,还有许多有趣的事可以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麦子黄了》这篇文章,去感受一下农家孩子的快乐。

  二、 新课

  1、学生自学,老师提出自学要求。

  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可以通过查字典,也可以向周围的同学请教,将字音读准确,词意弄明白。

  (大屏幕出示:

  1、边读边圈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2、通过查字典等方法,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词的意思。)

  (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视,了解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适时提醒学生边读边圈画边理解)

  2、 检查自学情况,解字、词,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通过刚才的初读,大家能把课文通顺地读下来吗?那好,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

  A、 指名读第1自然段,如有读错的地方及时纠正,如没有错误的地方给 予表扬。

  B、 在这一段中,有些词用的特别好,比如“娴静”这个词,谁能说说它 是什么意思?(文雅、安祥的意思)

  (说时要提醒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文中指麦子和豆荚文雅、安祥的样子)

  C、 是啊,在五月的和风中,麦子和豆荚就像文静的少女一样,静静地微 笑着,多美啊,谁能美美地把这一句话读一读。

  (找同学读一句话,指导读)

  D、 在这一自然段中,像这样描绘田野的景像的词还有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

  (大屏幕出示:( )的田野 洋溢着( ))

  适时提问,空旷的田野什么样啊?(出示图片)洋溢着清香是什么意 思?(到处充满的意思)

  谁能把这一句话来读一读。

  E、 田野中的景色这么美,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2)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A、 这时候,麦子和豆荚诱惑着孩子们来到田野里,谁知道诱惑是什么意 思? (吸引的意思)

  B、 该是多有趣的事才能把孩子吸引到麦田里来啊!

  (大屏幕出示:“五月的风……真舒服。”)

  ①谁来读读这个字“赤”(注意指出翘舌音)谁能说说“赤脚”是什么意思?

  ②再来看这个字“趾”,它的读音是什么?这个字是个形声字,谁能说说我 们可以怎么来记它?

  C、 同桌之间,把这一句话读一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觉?(舒 服、好玩)

  D、 好,谁试着带着这种感觉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E、 光着脚踩着泥,孩子们的'手里也有好玩儿的东西。

  (大屏幕出示:“折一 根韧韧的柳条……向前跑去”)

  ①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②老师指着“削”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它有哪两个读音?在本文中应该读哪个音?为什么?

  ③孩子们的手可真巧,普普通通的竹管很快就变成了笛子,吹着曲子,多高兴啊,谁来把这句话再来读一读。

  F、 这些句子大家读的真好,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快乐)

  G、 那好,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的感觉再来完整地读一读二、三自然段。

  (3) 学习四、五自然段

  A、 小伙伴们在田野中还要帮家人做许多事情,大家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的 四、五自然段,看看孩子们都要做什么事?

  B、 (大屏幕出示:翻)在这一部分中的这个“翻”字非常不好写,也容易错, 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字的左边是一撇下面加个米字,千万不要写成采字,好,大家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来写这个字(书空)

  C、 这个翻字可以组什么词?课文中的词是什么?(翻过的地里)老师告诉大 家成熟的麦子收割后,农民们就会用工具把田里的土松一松,就叫翻地。课文中说的刚翻过的地里,就是指刚刚翻松的土地。

  D、 (大屏幕出示:扯)这个字怎么读?大家想一想这个字和我们刚刚学过的 哪个字特别像,(出示:趾)谁能说说这两个字我们可以怎么区分它们?

  (趾是脚的一部分,所以是足字旁,扯是用手来完成的动作,所以是提手旁)扯是什么意思?(用力地拉)

  E、 是啊,虽然扯青草时并不轻松,可孩子们想到日后剪羊毛的情景,还是会 禁不住咧开嘴巴笑了,(出示:禁不住)谁来读读这个词,这个字是个多音字还读什么?可以组什么词?

  F、 好,现在让我们把四、五自然段合起来读一读。

  G、 谁能说说孩子们在田里要做什么? (赶鸭、放羊、扯青草)

  (4) 学习第六自然段 A、 孩子们赶好了鸭子,放好了羊,也为家里的兔子准备了嫩嫩的青草,他们 为自己准备了什么美味呢?谁来读读第六自然段。

  B、 孩子们自己动手在田边开始了野炊,他们分工合作很快便做出了香气扑鼻 的米饭,小组的同学一起来读一读,好,哪个小组愿意来读一读,咱们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读的声音响亮,字音准确。

  (5) 学习第七自然段 孩子们吃饱了,随意地躺在地上,让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真是舒服啊,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把最后一自然段读一读吗?

  3、 整体记忆会认、会写的字

  (大屏幕出示所有的会认、会写字)通过初步学习课文,我们不仅感受了农家孩子的快乐,还认识了很多字,大家看看这些字你们都学会了吗?

  在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有两个字比较易错,下面把写字本翻开,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这两个字。

  (书写“翻”和“锅”边写边强调书写位置和要注意的地方)

  4、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好,现在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这篇文章都写了孩子们在麦田里都做了什 么?老师告诉大家把这些内容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谁能试着来说一说?(注意提醒学生要说清时间、地点)

  三、 总结

  这节课我们只是初步地感受了孩子们在麦田里的快乐情景,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好,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下课!

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作文300字9

  一、导入:

  1、学习一篇课文,我们可以从课题入手,那么,从课题“威尼斯的小艇”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从课文我们可以知道,课文重点写的是小艇;我补充一点,课文中写的小艇,是威尼斯的小艇。因为威尼斯是一个水上城市,小艇特别重要;)

  2、很好,威尼斯是一个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3、那么,从课文的重点词“小艇”,如果你是作者,会围绕小艇写些什么呢?

  (生思考,回答:会写小艇的样子;会写威尼斯独特的水上风光;会写人们坐小艇的感受;会写小艇的重要性……)

  4、说得真好!威尼斯位于意大利,是一座闻名遐迩的水上城市,下面请大家一睹威尼斯的迷人风光。

  (☆学生端坐,播放VCD影蝶。)

  5、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下面谁能用一两句话谈一谈威尼斯给尼的印象。

  (威尼斯很美,有纵横交叉的河流,有饰有雕塑的高大建筑物,有形状各异的桥梁,还有奇特别致的小船。看了这美丽风光,我简直陶醉了。)

  二、了解小艇的样子和特点:

  1、说的很好,当我们置身于威尼斯的小艇中,会有一种“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的感受,那么就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造型别致、乘坐舒适的小船。

  2、我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小船的样子和特点的?(学生读,教师准备投影片)

  3、下面请大家看投影:

  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起来轻快,灵活

  这也是对威尼斯小艇样子和特点的描写,和刚才()读的课文比较,那一段写得生动。

  4、我们一致认为课外中的一段话写得生动,那么怎么生动呢?请看投影: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5、谁来谈一谈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使我们感到描写得更生动形象?

  6、很好,作者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方法,大家看

  用“独木舟”比喻小艇,说明小艇‘又窄又深’(粘贴“独木舟”图片)

  那么用“新月”比喻小艇的什么特点?——两头翘起。

  用“一条蛇”比喻什么呢?——小艇的行动轻快灵活。

  7、那么,用了这三个比喻句,我们眼前就出现了小艇的样子、造型。以及它行动起来的'感觉,今后我们也要学习这些描写的方法,使我们的文章也同样生动、形象。

  8、好,如果有这么一艘小艇就在我们面前,你想不想体会一下坐在里面的感觉呢?

  9、好,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模拟情景”的小表演,假设大家就在这样一艘小艇中,我们现在正顺流而下,两旁是小桥,流水,人家。我读课外,大家做动作,看谁想象得好,巧:

  (教师范读课外,学生作相应的“摸摸柔软的垫子”、“穿过小桥,仰望小桥”“推开船”,“远眺”,“打招呼”等动作)

  10、下面我请各位乘坐小艇的同学谈一谈你的感受?

  (舒服,看到两边的河流,桥梁,船只,很新鲜;两岸的建筑物很美;见到了多日未见的同学,很兴奋……)

  三、学习“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一段:

  1、那么,船夫的技术如何呢?下面请男同学齐读第三节,想一想,哪些词说明船夫驾驶技术出众?(板书:驾驶技术好:)

  2、哪些词说明船夫驾驶技术好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操纵自如、挤过、穿过、急转弯)

  3、课文描写得很精彩,下面我请一位同学上台给大家复述一下船夫的“操纵自如”,不过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以手作小艇,边讲边演示。

  好不好?(鼓掌)

  4、下面我大家一起来朗读这一段内容,大家要及时接读并以手作小艇来表演。

  (投影课文第四自然段,师生看投影表演读)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操纵自如”这个词,联系刚才的表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在课文中的意思?

  四、学习“小艇和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1、课文一开始就说“威尼斯的小艇相当于大街上的汽车”。那么都有哪些人离不开汽车,他们乘坐小艇去做什么呢?

  2、下面请大家静息,我来测试一下大家的听记能力。请孟正阳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3、谁乘坐小艇去做些什么呢?

  4、学生讨论、回答

  5、投影:

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作文300字10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评价人物。

  3、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评价人物。

  教学过程:

  一、读题、解题

  1、故事引入:

  你们还记得《完璧归赵》的故事吗?请同学们讲一讲。引入新课。

  2、板书课题

  3、出示填空,检查预习:

  “将”→(廉颇)→(大将军)

  “相”→(蔺相如)→(宰相)

  “和”→(同心协力)

  二、了解因果:

  1、找到文中的过渡句,指名读。

  2、出示图示,帮助学生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

  三、反复读文,感知人物形象:

  1、分角色读课文,力求读通、读熟、读好。

  2、出示填空完成“人物开花”成语游戏。,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填出可以用在这两个人物身上的成语——课内、课外的成语都可。)

  四、借助名言,丰满人物形象。

  1、在蔺相如、廉颇两个人物,你喜欢(敬佩)谁?说说理由。

  2、根据课文内容对对子:如: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负荆。

  3、出示填空练习,加深认识:

  因为蔺相如(顾全大局)、廉颇(知错能改),更因为他们都有(精忠报国)的精神,所以他们能化干戈为玉帛,(同心协力)保卫赵国,他们文武双全,真是赵国的(无价之宝)。

  四、借助课剧,展现人物形象

  请同学自编、自演课本剧,可以从中选择一个故事或一个角色进行表演(作为表演的同学来说,实践了一次,本身就多一次体验;对于观演的同学来说,又有了一次很真切,很实在的感悟)

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作文300字1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语文教案-西湖的“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景色之美堪称国内之最。(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美丽的杭州西湖。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领略西湖的美。

  二、教师范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画出自己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

  三、自学课文

  1.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想一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四、小组交流

  (重点讨论第2题。作者抓住了西湖“绿”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绘:一是雨中去访灵隐,看到的西湖的“绿”;二是漫步苏堤,看到的西湖的“绿”;三是在花港观鱼,看到的西湖的“绿”。每一次看到“绿”,给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样。雨中去访灵隐,作者抓住了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此外还有溪水:“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漫步苏堤,作者抓住了树木身上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在花港观鱼,作者抓住了满池的.新荷。与初春的杨柳嫩枝的新绿相比,“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

  五、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1.指名读;

  2.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西湖“绿”的美。

  六、听课文朗读录音

  1.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

  2.找一找其他描写西湖的文章或诗词读一读,体会一下不同作者眼里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西湖的“绿”》。

  七、板书设计:

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作文300字12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日积月累。

  2、学习“开卷有益”,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完成“初显身手”的实践任务。

  教学重点:

  巩固本单元所学习的词语句子,完成练习。

  教学难点:

  感受海外赤子身在国外,但心向祖国,盼回归的强烈的爱国心愿。

  课前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摘录笔记(幻灯出示)

  1、这是那一课的摘录笔记?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这单元积累了哪些知识?

  3、读一读。

  二、开卷有益

  1、熟读文章,文章有几段?每段讲了什么?

  2、摘录突出爱国的词句。

  3、读完课文你最想和主人公说什么?

  第二课时

  一、学习《皮匠和银行家》

  1、结合课文后的思考题,自读课文。

  2、交流学习体会。

  3、结合“初显身手”进一步学习。

  二、金钥匙

  三、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皮匠和银行家

  如何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学习

  和自己过不去和周围同学比

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作文300字1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预习: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an)雷 薄(bó)雾 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3)理清文脉。

  ①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②同桌交流。

  ③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附:板书:

  潮来前

  观潮潮来时 (时间顺序)

  潮过后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

  (板书)观潮

  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 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4.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板书:

  潮来前 远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

  1、观潮 潮来时 ↓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潮过后 近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教学反思: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一、课前准备:

  1、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2、读三遍课文,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4个字的词12个和3句优美句。

  二、教学目的: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四、教具:

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作文300字14

  教学目标

  1、 知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从读、品、观中感受泉的魅力,体会泉多、水美的特点。

  教学重点

  1、 读中悟泉的特点、感受美,感官欣赏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体味语言文字的优美。

  教学难点

  通过关键字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泉城之美。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

  2、说说泉城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二、讲读课文

  (一)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中的3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读句子,交流

  (1)第一句,泉多(七十二泉)

  (2)第二句,思考: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

  a指名读这句话后回答问题。(这句话有4个分句,前两句写泉的形态,后两句写泉的声音。)

  b作者为了把泉的不同形态和声音写出来,用什么词连接的?(有的……有的……)

  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c小结:第二句话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泉水的美丽。

  d指导朗读第二句。(一、三两句声音高些,二、四句声音要低缓)

  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3)第三句:最著名的泉水

  板书:珍珠泉 五龙潭 黑虎泉 趵突泉

  4、齐读课文。

  (二)、品读四大泉:

  1、为什么作者只介绍这几处?(最著名)它们为什么会在这七十二泉中脱颖而出呢?让我们停下脚步,细细品味。

  自读描写这四泉的部分,出示要求:你最喜欢哪处泉?找出相关的文字介绍你喜欢的`这处泉。说说它吸引你的理由。

  2、帮扶部分为珍珠泉以及趵突泉,根据学生回答随意调节:

  趵突泉部分

  “一个开阔的方形泉池,差不多占了大半个公园。”(大)

  “池里的水很清,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清)

  “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美)

  a结合这句话,理解“冒”——泉水多但流速相对慢,高过泉面。

  b出示趵突泉的图片,帮助感受“美”

  c 介绍趵突泉得名由来:大股泉水像拥有生命般日夜跳跃冒出水面,因此得名“趵突泉”,指导朗读。

  d小结:是啊,泉池开阔、泉水清澈再加之喷涌而出时那如同白雪的层层波浪,趵突泉不愧名列(七十二泉之首)。

  e谁愿意用你的朗读来展现趵突泉的美?指名读、齐声品读。

  珍珠泉部分

  “泉池约一亩见方,清澈见底。”(池大水清)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拎到了睡眠上来。”(形态美)

  理解“涌”——水流细而急。(可与“冒”比较)

  珍珠泉的美:体会三个“忽~忽~”——瞬息万变,“拎”——神奇、有生命力

  指导朗读

  3、放手自学部分:

  五龙潭:生读相关部分,再作介绍。动作理解“汇注”

  黑虎泉:生读相关部分,再作介绍。

  4、小结:泉城的四大名泉果然各具特色,风光无限。齐读2-5自然段。

  5、回读第一自然段

  游历济南,泉的美景一览无余。这些泉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6、文章读到这,你想说些什么?

  (三)得名由来

  1、引读第5自然段

  三、总结

  泉是济南的魂,那一汪汪千姿百态的清泉把济南装扮的万般风情、充满灵动。让我们再度走入济南,齐读课文《泉城》。

  四、作业布置。

  了解济南的其他名泉,班内交流。

  板书设计:

  9、泉城

  珍珠泉 神奇

  泉多 五龙潭 泉多

  泉美 黑虎泉 气势 天下闻名

  趵突泉 大、清、美(首)

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作文300字15

  [设计理念]

  以语言为载体,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与神情,揣摩人物心理。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切己体察,通过联系上下文,逐层朗读感悟,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丰满人物之形象。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通过品读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深入人物心灵,体会父亲崇高的精神世界。

  2、联系实际,理解母亲说的“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

  一、直面“道德难题”,感知父亲心情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走进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读课题。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学会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下面,我们先来听写几个词语:(指名一人板书)

  1、迷惑不解道德难题诚实信用财富

  2、校对。

  3、过渡:父亲以抽奖的方式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奔驰汽车,这本是非常高兴的一件事,可是,他却闷闷不乐,我因此迷惑不解,母亲安慰我说--

  出示: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A、读句子。

  B、读了母亲的话,你的脑海里产生了哪些问题?

  预设:父亲中了奖,怎么还会面临一个道德难题呢?

  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到底是什么呢?

  他是怎样解决的?

  4、梳理问题:同学们很会提问题,下面我们就带着思考再一次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到底是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划一划有关的句子,并写上自己的感受。

  (1)交流:道德难题指的是否把中奖得来的汽车送还。(这辆不属于自己的小汽车到底是留还是还?)

  (2)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父亲正面临着这样一个道德难题?

  A、交流一:

  出示句子: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从“神情严肃”看出了什么?(体会父亲此时内心的.闷闷不乐,虽然中彩,但是他知道车子其实不该属于他,但是他又很想要这辆车子,因此并不快乐。)

  指导朗读。(请你读出父亲此时的心情)

  B、交流二:

  出示句子: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抠“赶”

  引:说得非常好,父亲的哪个动作就告诉我们此刻他的内心是焦急不安,很不踏实的。(赶)

  为什么会被父亲“赶”下来?此时父亲的内心在想些什么?体会父亲此刻正在接受内心的煎熬和道德的洗礼,非常痛苦。

  指导朗读。

  C、交流三:

  出示句子: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用心去读一读,哪个词让你有了新的感受?

  体会1:我从“擦”这个动作体会出父亲当时很想要这辆汽车。

  引:说说你的想法。

  回文读第二小节。

  出示: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技术精湛,工作卖力,深得老板的器重。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评价:能把前后课文联系起来想问题,是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小结:擦去这个“K”字,父亲就可以实现他梦寐以求的心愿了。

  体会2:我从前文读懂我们家是个非常贫穷的家庭,生活拮据,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擦去那个K字,可以减轻父亲多少的生活压力啊!

  是的,回文读第一节。

  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

  D、创境体验:假如,现在你就是这位家境贫寒,承担家庭重担的父亲,每个月你都要计划着如何省吃俭用,维持家庭开销。或许,此时,你就在为下学期两个孩子的学费问题而忧心冲冲呢!当你面对这辆你梦寐以求都想得到的崭新的汽车时,你悄悄地擦去中奖彩票上的“K”,此时此刻,你都想了些什么?

  请你拿起笔,写下来。

  (引导学生体会两层含义:一是满足个人欲望,二是家庭的责任感。)

  C、带着感受,谁来读?

  D、“留有淡淡的痕迹”又说明什么呢?

  请你来读。

  小结:是的,面对这笔财富,到底是还还是留,父亲就如你们所想的那样犹豫不决,难怪母亲会说(回到中心句: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二、抉择“道德难题”,引发矛盾冲突

  1、同学们,此刻是你,面对这样的道德难题,你会做出怎样的决定?请大家再一次默读课

  文,找到依据,摆出自己的观点,和同桌伙伴交流一下。

  (1)正方:把汽车还给库伯,因为诚实和信用比金钱更可贵。

  (2)反方:把汽车留下来。因为,库伯是有钱人,不缺一辆汽车。而我们家穷,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养活,我们很需要这辆车。再说,这辆车子又是父亲梦寐以求想得到的。

  2、教师引导:此时文中的我和你们想的一样,我们家穷留下车子为什么不可以呢?当母亲告诉我事实真相时,我激动地说--

  出示句子:“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

  评价朗读。

  3、仅仅是穷就要留下车子,擦去中奖彩票上的“K”字吗?同学们想一想,这擦去的还是什么?(诚实、善良、友情和做人的美德)

  三、处理“道德难题”,感受人格魅力

  1、过渡:文中的父亲最终是怎么处理这个道德难题的呢?

  引:话音刚落,我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是打给库伯的。

  我们拿好书,一起读一读课文。

  设问:现在,你学懂了吗,为什么说中彩那天,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小结:是的,一个人能够真诚地待人处事,就等于拥有一大笔财富。父亲没有留下车,却得到了精神的升华和道德的洗礼,他为家人做出了榜样,使子女从中受益。这个经济拮据的家庭得到的大笔财富就是心灵的坦荡和诚信的满足。而这种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更珍贵。正如母亲说的--

  2、回中心句,升华主题

  引出句子: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指导朗读。(谁愿意带着自己的体会读这句话)

  小结:让我们记住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记住这虽贫穷却不平凡的一家,记住母亲说的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把它作为我们人生路上的座右铭。全体起立,一起把这句话背下来。

【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作文300字】相关文章:

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作文11-06

三年级上册猜猜他是谁作文06-25

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作文300字05-27

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作文200字06-07

3年级作文猜猜他是谁300字06-07

精选猜猜是谁作文300字三篇12-16

猜猜我是谁三年级作文100字05-27

猜猜我是谁三年级作文100字范例(15篇)05-27

他笑了作文600字06-08

他伤心了作文400字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