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作文500字

时间:2022-01-29 11:12:30 500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积累作文500字三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积累作文500字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积累作文500字三篇

积累作文500字 篇1

  12月15日我们《德州晚报》小记者团在新时代购物广场有一个答题闯关的活动。8点 45分,我和爸爸来到集合地点。9点整,点名集合,辅导老师首先宣布了游戏规则:三个楼层 一 共 放 置 了 14个 答 题点,地点需要自己和父母一起找,一层找到5个为过关,过关后从电梯口盖章后开始下一关。最后以完成时间最快者为胜出。我们每人领了一张答题卡后老师宣布活动开始。

  开始后,同学们飞散开去寻找问题,我和爸爸在一个化妆品厅找到了一题。我一看题目,很简单,是《咏鹅》的作者,我飞快地在纸上写出:骆宾王。接着,我们又从珠宝厅找到了第二个问题。问题是“待到山花烂漫时”的下一句。我一看,糟了,没学过!我开始着急了。爸爸说:“我们先找下一个,这个先不管了!”我一听,就和爸爸去找下一个了。不一会儿,我就做完了五道题。就这样,如果遇到不会的就过,会的就写。做完了二楼后,我又用一样的办法做完了三楼。幸好,我做完时还是早的。

  11点整,我们又在一楼集合了,老师宣布了我们的`比赛成绩,我获得了三等奖。通过这次活动,我懂得了:在任何集体活动中,我们都要相互配合、相互帮助,才能使任务完成得更好!而且我也决定在以后的学习中,多读课外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积累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积累作文500字 篇2

  “阅读使人进步,阅读使人聪明。”今天我阅读了《小水滴的精神》之后,果然受益匪浅。

  《小水滴的精神》这篇文章主要通过“我”看到了无数的小水滴可以汇成一盆水而想到的周总理的故事,告诉我们知识在与积累,如果有小水滴的精神知识会更加 丰厚的道理。

  “大家翻开本子吃了一惊,本子里每一页都写满了字,是他写的读书笔记和抄下来的好词好句。”这是文章中的一句话,那本本子是周总理看书后写下的。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自己。教师布置我们写读书笔记时,我总不那么认真,只是随随便便地抄几个词和几个句子就草草了事。要是教师没布置,我更是连想都没有想要写,一本书,一篇文章看过后,就在我的脑子里消失。同样是写读书笔记,周总理是多么自觉、认真,而我是多么被动、马虎。像我这样没有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能写好作文、 丰厚知识吗?我真惭愧呀!

  “我想:如果我们有小水滴的精神,我们的知识一定会更加 丰厚。”这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的确,如果我们有那种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的精神,我们的知识难道不会更 丰厚、更全面,我们将来难道不会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吗?

  读了《小水滴的精神》这篇文章,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知识在于积累”这句话。也许,我现在亡羊补牢还不晚!

积累作文500字 篇3

  股股溪流,能够成就大海雄浑的气魄;点点火苗,能够成就烈火熊熊的气势;颗颗小草,能够成就草原无垠的胸怀……

  生活也如此,任何事情都要靠点滴的积累。

  就拿学习来说,仅有平时慢慢积累知识,才能使自我成为一个渊博的学者。如果平实学过了的就忘了,到之后还是一事无成,什么也不懂。尤其是写作,平时如果不认真积累好词好句,积累生活中的感受,到了要写作的时,就没有什么能够写的资料,即使是有事可写,也只是硬挤的“老牙膏”。

  一块块小砖累积在一齐,能够筑成一座城墙;一粒粒小沙堆积在一齐,能够对成一座高塔;一块块狐狸腋皮缝合在一齐,能够制成一件皮袍……

  任何东西,只要慢慢积累,只要有耐心,在细微的东西,也会变的巨大无比。正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看似壮大的事物,其实也是由小东西慢慢积累构成的.。

  可是“积累”也得慎重,如果是不良的恶习,慢慢积累后,不但不会给你带来益处,反而会泯灭你的良知。

  好比偷盗,一开始可能只是一些小苹果,小核桃,慢慢地可能就是更大更贵重的物品。这种恶习积累起来的话,只会让人走向不归路。

  我们应当时刻检查自我的行为习惯,好的习惯要慢慢积累,不好的恶习要及时改正,否则将会后患无穷。

  大海的雄浑的气魄来自股股溪流;火焰的熊熊的气势来自点点火苗;草原的无垠胸怀来自颗颗小草……

  让良好的积累,来铸就我们完美的来!

【积累作文500字】相关文章:

积累作文500字四篇05-29

有关积累作文500字4篇02-13

积累作文500字七篇03-09

精选积累作文500字七篇06-28

关于积累的议论文04-25

树作文作文03-06

作文初一作文12-22

中考励志作文-中考作文06-18

作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