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物作文

时间:2024-11-18 13:45:08 人物作文 我要投稿

写人物作文3篇(精品)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写人物作文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人物作文3篇(精品)

写人物作文 篇1

  两千年前,太史公司马迁读《孟子》,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遂废书而叹。老先生所叹者,是以为利乃乱之始也。两千年后,我读《孟子》,也不禁废书而叹。我所叹者,是前贤亚圣孟子身上的那股咄咄逼人的英武之气和沛然淋漓的阳刚之气。人说:大哉孔子!我则想说:英哉孟子!天地间一伟丈夫,真男人也。

  读《论语》与读《孟子》,感受迥然有别。前者循循善诱,吉光片羽,如雨露之养,时风之化,是典型的温柔敦厚的儒雅风范;而后者口若悬河,滔滔汩汩,其势不可当,“其锋不可犯”(苏洵),雄辩无碍,一泻千里。孔子更多的时候是教育自己的三千弟子,故心平气和,大言炎炎,诲人不倦,在人们眼里是一个“至圣先师”、蔼然仁者。孟子更多的是向不可一世的君王陈说自己的为政之道,故尔常常踔厉风发、意态亢昂,有时甚至带有火气,言辞犀利,显露出十足的刚直不阿、磊落恢弘的大思想家的个性,有一种睥睨王者的人格风范和精神气度。尽管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为争霸天下,莫不纷纷采取功利主义的攻伐之术,以为孟子的“仁政”治国方略“迂远而阔于事情”,也即见效太慢而不肯采纳,但在孟子义正辞严的强大思想攻势下,不能不一时心悦诚服。而孟子并不为了让君王接受自己的政见而屈尊阿附,他无意于取媚讨欢,弄个一官半职干干。他不仅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反而常常直刺君王的痛处,陷这些愚不可及的家伙们于尴尬难堪的境地,不得不“王顾左右而言他”。每读书至这样的段落,便情不自禁再三嗟叹:孟子孟子,何其智勇!孔老夫子曾批评他的学生子路过于勇,而他的嫡传弟子孟轲,其勇较之于子路则更胜一筹。儒家提倡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不讲勇,但是,勇,实在该是男人的本色啊!

  不知怎么回事,一提起文人书生,就是一副文弱、寒酸、迂阔的窝囊相,让人“不足观”,不大瞧得起。然而,在文人老祖宗孟子身上能寻出半点窝囊的影子吗?他若知道后世文人把自身形象糟蹋成那种样子,肯定会怒发冲冠,大骂子孙不肖的。孟子实在是为后辈文人树立了刚直英武的楷模。男人的形象不只让剑客游侠武装专美,文人亦男人也。《孟子》中记载,一次,孟子要去朝见齐王,齐王正好派人对孟子说:“寡人本应去拜访你,但不巧感冒了,怕风吹,如果你能来朝,我可以接见你。”孟子一听这话,反而不想去了,于是回答说:“刚好我也病了,不能上朝见王。”第二天,孟子却到东郭大夫家吊丧。公孙丑说:“你昨天托辞有病,今天却去吊丧,这样不太好吧?”孟子理直气壮地说:“昨天病了,可今天好了,为什么不能去吊丧?”以臣子的身份公然与君王较劲,没有一身的正气、骨气、胆气是不行的。孟子曾引一位勇士的话说道:“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都是男人,谁怕谁呀!又有一次,孟子离开齐国,在昼邑歇宿。一个人想替齐王挽留孟子,便大模大样端坐着跟孟子说话,孟子不理他,趴在几上装睡,那人很不高兴,孟子就坦率地教训他:对一个年长的老头子应该懂得礼数!在孟子看来,一些峨冠博带的君王,只不过是贪财、好色的草包蠢货,哪里值得老百姓仰望尊敬?!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英雄气概,溢于言表。孔子制定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礼数,孟子并未昏愚地全盘接受,他提出:民为贵,君为轻。他遗世独立,傲岸宏达,凛然不可侵犯,完全不把一些平庸的君王放在眼里。

  相对于孔子的“君子”学说,孟子给中国传统文化人格增添了一个意义深远的概念: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丈夫者,男子汉也;大者,巍巍乎崇高也,“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一怒而天下惧并非真正的大丈夫,蛮勇斗狠、奸诈残忍、蝇营狗苟、见利忘义之徒更难望大丈夫项背。真正的大丈夫是光明磊落的人,是意志坚定的人,是富有仁德的人,是胸怀宽广的人。大丈夫人格的获得,孟子有一秘诀:善养浩然之气。何谓“浩然之气”?他说这种“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这是一种崇高刚强的正气,一种不可势压利诱的骨气,一种超迈雄放的豪气,一种无所畏惧的勇气,一种宏毅坚定的志气。孟子这一特点,是他的精神导师孔子所不及的。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孟子有些英气。”近人林语堂说:“我们读孟子,可使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孟子尝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种苦心孤诣的教诲,一直使得后代文人们进退有据。不管身在魏阙,还是远处江湖,都不应失去了做人的立身根本,培养浩然正气。孟子身上那种有棱角、有个性的哲人风采、英俊气度、男人本色,成为一条汲之不尽的文化源泉,更行更远还生。

写人物作文 篇2

  梅,是高洁气质的象征,也是不畏磨难的精神的象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那样严寒的环境里,梅花不向凛冽的.北风屈服,与雪霜对抗,越开越艳!

  妈妈从小就告诉我:“做人要像梅花一样,坚强不屈。”梅花的精神,时时刻刻影响着我。

  小时候的我很淘气,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儿。无论受了多么重的伤,也不掉一滴眼泪,我都会咬咬牙忍住。从不向疼痛屈服,不向他人示弱,因为傲雪寒梅坚强不屈的精神时刻鼓舞着我。

  有一次,父母带我去爬华山,虽然山上景色无限美好,但我依然对它的高险感到担忧。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退缩,“好了,我们去爬山吧!”“可是,我……”我试图争取坐索道的机会,但爸爸已迈开步子向前,妈妈只留给我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这时,我的眼前浮现出冰雪中独自绽放的梅花,笑傲枝头……对,我不应该学习傲雪寒梅坚强不屈的精神吗?我不应该像它一样不畏磨难吗?为了山顶的无限美好风光,我迈开了双脚,向山顶“进攻”,摔倒了,爬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继续向前。那天,我懂得了梅花的坚强不屈的精神,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傲雪寒梅,是我心中永远的榜样。它的精神,时时刻刻地提醒我,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去拼搏,去奋斗!

写人物作文 篇3

  元丰二年,苏轼被贬潮州,贬调的原因是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同年八月,他又因“乌台诗案”被加以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幸好曹氏爱才,不肯杀他,神宗才对苏轼从轻处理,贬到黄州安置,不得干预公事,在黄州的日子简直是一种自由的囚犯生活。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触景生情而写下了《赤壁赋》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

  他生性喜爱山水。在初秋月圆之夜,苏轼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回顾一生,苏轼心潮难平。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复已经付之东流。

  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使人惬意,雅兴萌生;月光皎洁,怡人心神,江水浩渺,令人陶醉。面对这空明澄澈、如诗如画的'美景,苏轼陶醉其中,产生“遗世独立”、“羽化升仙”的遐想。于是,喝着酒,他快乐极了,扣舷而歌。

  客人“倚歌而和”,那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使苏轼喜悦的心情被染上悲戚的色彩,情由乐而生悲,并由此展开对于人生的议论。客人由游赤壁而想起“一世之雄”的曹孟德,这不可一世的英雄在历史的长河中像大浪淘沙一样随水而没,更何况你我在这里驾一叶孤舟,饮酒作乐,每天以鱼虾为伴,却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天人对比,悲情遂生。

  与主客对话,一问一答,一难一解。“你看那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一切变化本身就是永恒,就不必感叹于生命的短暂了。再说,权势、名利、地位等等这些事物,我们孜孜以求的东西,何尝不是幻象,此生的烦恼,不都是自己给的吗?把内心的这些统统放下,不是自己的东西就没有必要去取得,万物随缘,这样不就解脱了吗?”在劝客的同时,他为自己找到了答案。苏轼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无苦恼。于是他与客人转悲为喜,开杯畅饮。

  这篇文章以乐情开始,以喜悦结束,中间加以人生哲理的议论,转着过渡十分自然。苏轼借游赤壁来抒发自己的抑郁情怀和深沉而旷达的人生感慨,不但思想内容具有深度,而且文采也给人以美的享受。由此看出苏轼对官场险恶的厌弃,透露出苏轼我行我素、笑傲人生的超然情怀。

【写人物作文】相关文章:

(精选)写人物作文02-07

写人物作文(经典)04-01

写人物的作文01-03

写人物作文12-30

写人物作文12-27

(精选)写人物作文09-09

写人物作文(经典)09-24

【精选】写人物作文11-04

写人物作文[经典]02-13

写人物作文(推荐)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