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作文

时间:2021-11-15 19:12:4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有关读后感的作文集合七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后感的作文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读后感的作文集合七篇

读后感的作文 篇1

  在生活中,相信大家一定都受到过不少教育吧?比如父母唠唠叨叨的叮咛,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同学们真诚的安慰,都让我们深受教育。今天,我在亚米契斯的这本书中感受到了”爱的教育“。

  初读这本书,还是从课本上了解到的,在三、四年级的教课书上选登了两篇。一篇是《争吵》,描述的是安利柯和克莱地两个四年级学生,因为克莱地不小将安利柯的墨水瓶碰倒了,墨水将本子染脏了,于是引发了争吵。最终,克莱地请求和解,他们就又快快乐乐地做朋友了。还一篇是《卡罗纳》,写的`是卡罗纳因为母亲的去世,内心十分悲痛,结果受到老师、同学以及我的母亲的关爱的故事。我读了这两篇课文,觉得作者是抓住了一个微不足道的渺小的事情,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如第一篇表达了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宽容,第二篇赞颂了人间的真情。

读后感的作文 篇2

  读完理查德。福提写的《生命简史》,我对人类、万物及我们居住的地球,有了和以往完全不一样的认识。

  这本书描述了生命进化的40亿年的历程。在与自然的抗争中,伟大的生命一步步从海洋走向陆地、从低级走向高级,在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上,绘制着绚丽多彩、光辉照人的历史画卷。

  书中列举的一些事实令我震撼。水蒸汽得以凝结成水滴,这些水滴通过不断汇集凝结而形成了原始的浅海。这不禁让我慨叹自然之神奇,一定条件下,矛盾可以共生,孕育伟大生命的摇篮。还有更令我吃惊。“生命初期环境由于中世纪的人们描绘的地狱一般,那是一个炽热的充满强酸的世界,大气层中几乎没有氧气,硫磺从火山迸发出来,同时还伴有陨石慧星激烈的碰撞。”多么恐怖的情景,现存的所有动植物在那样的环境中绝对没有办法生存。然而,45—38亿年前,我们最原始的细胞(这里称为细菌也许更合适)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吸取养分,利用能量,挣扎着生存,一点点进化。这真是一首浩翰的生命史诗呵!还有一个具有一定合理性的说法,做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而为我们所不屑的蛆虫,在几十亿年前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都是一个个小小的平凡的细胞而已。我们所蕴含的元素是完全一样的,这让我对一切生命都充满了敬畏,我们不应小觑任何生物,正如庄子所讲:“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为我一。”“存在即合理”,自然的法则从不偏袒任何生物,只是时间驯服了整个世界上不断进化、变异的生物。

  穿梭于生命演化的历程,感受着自然的神奇,有时,我的脑海会冒出泰戈尔的句子:“我的主,你的世纪,一个接着一个,来完成一朵小小的野花。”这种对生命的热爱,几乎成了一咱信仰。合上厚厚的书,望着窗外鳞次栉比的大楼,看着路上甲壳虫似的小汽车,我不禁哑然失笑。如果说生命的演化史是个时钟,那么蓝藻大约出现在凌晨两点,无脊椎动物大约出现在上午十点左右,人类则像灰姑娘一样,在整个戏剧即将终止的十二点的前一分钟才登上舞台,可是我们才几秒的时间就以极大的加速度将地球造成一个以人类为主的世界,这是应悲哀,还是应庆祝?

  我不再对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而紧张,因为我仿佛看到人类灭亡后,自然又以自己的行事发展,细胞、组织、躯体、动物……那些哭喊着:“救救我们的自然母亲”的人员是不懂的,自然有什么好拯救的呢,它没有什么感情,更不会因为某种生物的灭亡而停止自己的发展。真正该被拯救的恐怕是冒昧的人类吧!

  可是人类有情,谁也不愿看到浩翰的人类文明、人类科技被自己的双手毁灭。根据生物进化理论,在人类灭绝后,要上亿年的时间才能再出现像人类一样智慧的生物。

  我想,每个人都应读一读《生命简史》,想想吧,我们就是这亿万生命的集合:在身体里面,流淌着他们的汁液,凝聚着他们的活力,保护着他们的追求……

读后感的作文 篇3

  对于印度、泰国、老挝、缅甸、不丹、巴基斯坦我大脑里存有的记忆或知道东西屈指可数,但我知道是西藏让我更加的迷恋上了《迟到的间隔年》。书中其实讲述关于西藏的并不多,但我却从那些章节和文字里得到了我想得到的东西。

  我是用了近三个小时将作者用去了将近四百天的'经历而写的记录全部看完了,我置身在书的世界里但我却无法真正设身感受他所经受的那一切。

  但,我承认我开始向往了。

  原来除了西藏,还有那么多值得自己向往的地方。

  人生的经历和感受到的感觉并不是随意的来往就可以得到的,或许这过程我们必须要经历不公或委屈亦或有意外的惊喜等等我们才能最终得到收获。

  我承认,我我很羡慕这群走在路上的人。不需要提前去做功课,当你计划从一个地方往另外一个地方行进的时候。

  突然再次想到行走的容颜这个名字,此时在我的脑海书中出现过的那些人物的表情历历在目。

  受到了内心的冲击,这也是我为什么会在这样的夜晚用去三个小时从头到尾把它看完的动力了。

  “可能一个人习惯了寂寞的时候,反而变的特别的容易敏感”。

  如果决定迈开步伐,那么一定要好好的用心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读后感的作文 篇4

  从明天起做一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一首,读后令人感到很温暖的诗,出自于海子之手。诗中描绘了作者想象,并且想要过上的生活,也是大多数人想要过的生活,简单,质朴,安静,清晰,令人明朗,满足的日子,很幸福。

  这首诗,仿佛注入了诗人的另一个灵魂,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期待的灵魂,一个快乐,毫无忧伤的.灵魂。但是海子的结局却令人悲伤,虽然悲痛不舍,但“逝者己矣,生者如斯。

  每当我处于迷茫或悲痛之中时,我不禁便想起了它,就像太阳一般。脑海中便会浮现出一幅幅诗中所描写的画面;远处的海边有一间小房,房子样式极为简单,面朝着大海,不大不小,窗下种着几盆花,散发出了淡淡的花香,看起来很舒适,很宁静。它的周围还有着一片小树林,海风吹着,绿油油的树叶,哗啦啦的响,太阳不急不慢地照着,让人心里暖暖的。房檐下,一人劈着柴,屋旁的树下拴着一只马,马儿在悠闲地一边吃着草,一边发出它独特的叫声。

  海面上有着不知名的鸟儿,忽高忽低的飞着,像是等待着什么。

  接近日落时,房子上方冒出了白茫茫的烟雾,天色渐渐暗淡,太阳缓缓落下,夕阳映着所有的影物,在沙面上露出别一般的风景。作者:何沁怡

  我不知道作者写这首诗的意义或目地在何之处,或是鼓励人们要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热爱,或是鼓励自己,给予自己,生的希望。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总而言之,我很喜欢它,就像春天田野间的一朵小花,让人眼前一亮,让人心头一喜。

读后感的作文 篇5

  狼,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一种凶恶、贪婪的动物。我也是厌恶狼的,因为我5岁时,爸爸妈妈经常给我讲《小红帽》的故事,里面的狼十分凶恶,万分狡诈。妈妈经常对我说,你不听话就把我喂狼了,所以我对狼逐渐就有了厌恶之情。有时人类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也会对狼大开捕杀之门,我甚至还为此拍手称快。但是,读了这本书,我对狼有了新的认知。

  故事中的狼,名叫紫岚,它在自己的小宝贝还没出生的时候,就有一个伟大的梦想——它要把它的娃娃培育成狼王!

  因此,它不惜牺牲一切力量,东奔西跑,为狼种找食吃。小狼长得很快,一下就长大了,但是它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多少艰难的事啊!有时,是与大白狗搏斗;有时,被暴雨冲走,丧失狼种;有时,到手的猎物被别的狼偷走,它和狼崽都得挨饿。可是最后,紫岚的狼崽都没有成为狼王。它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平安生产,与老雕同归于尽了,这,其实是紫岚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它把母爱发挥到了极致!海明威说过:“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虽然这个结局很悲惨,但是它的爱子精神将会被千秋万代的人们所赞扬!

  同时这本书也提供了狼的生存逻辑,提供了一种理性的`思考,在“没意思”中蕴藏许多启迪,许多教训,其意悠悠,其味也悠悠。书中作者影身而潜入各种角色,最多的是潜入母狼的角色,借母狼的视角、心理,表现存在于狼世界,也可能存在于人类世界的道理。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萨。”世界万物都是地球的主人,是它告诉了我动物世界种种鸟兽生存的秘密,它们的心理、情感、愿望、生活习性、灵与肉、爱与恨、恩与仇、哀与乐……动物也是有感情的!我们要善待动物!

  《狼王梦》不仅揭示了母爱的伟大,还是本“活科普书”!

读后感的作文 篇6

  从以上两篇读后感可以看出,初稿叙事清楚、结构简单,实际上通篇只是把《昆虫记——神秘的池塘》简要地说(用自己的话)了一遍,与其说是读后感,倒不如说是缩写、文章剪辑或者是讲故事!我们知道,读后感首先要读,然后才能有所感悟,读的内容应该也必须有所交待,但不能占太多太大的比例,更不能占去读后感的绝大部分篇幅(除非是为了充字数或者混稿费?),毕竟读后感类的文章重点在于读了以后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可是如果让一个8岁的、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写出完整的、连贯的、丰富的真情实感来,不仅需要相当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夫积累,说实在话有些勉为其难!

  写读后感不能脱离原著的内容和框架限制,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感知、升华、宣泄,但是对于原著的叙述,字句的取舍,内容的分析以及读后感结构的安排都是很有技巧的,叙和议究竟占有多大的比例合适也要认真考虑。写文章,学生学习的一般顺序是语句——小文章——记叙文——散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及其他,而读后感严格说来就是议论文、或者说是夹叙夹议,初小阶段的孩子既然要写,要求可以不必太高。其实,读后感人人能写、大家都在写,即便是成年人或者专业人士,真正写得好的,能够出彩的并不多!好的读后感需要严谨的构思、深厚的'文字功底、独具匠心的写作技巧、发自肺腑的真知灼见,有些大作甚至还要有一些时代感的!但不管怎样,受原著限制太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就小得多,远不如直接命题文章写得潇洒、自在得多!也由此,好多人包括笔者并不愿意甚至惧怕写这一类的文章,当然也有错误的观念在作祟:认为这明显的只是让学生写的东西!

  小龙女的第二稿稍有进步,不再记流水帐,但感悟方面却是很肤浅的,所占篇幅也极为有限,这里面有年龄、个人能力方面的原因,也有接触的少、写得少,专项练习不足之故。通观《昆虫记——神秘的池塘》一文,我认为该读后感写作可以从三个方面下手:

  1、尽管你可能没有钱,可能没有事业,可能没有车子甚至房无一间、疾病缠身或是情感失落,但只要你去发现:生活仍然不失美好,光鲜亮丽,去感知、发现、拥抱生活吧!

  2、你可能不被理解,你可能是少数派,你甚至可能被人看作怪物,就像爱迪生学老母鸡抱小鸡那样,可是你在钻研、在思考、在专注着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天生我材必有用!有头脑的人,往往是特立独行的天才,一番努力当然也必然是功成名就的!

  3、做一件事情,就要详细的规划,周密的布置,认真地观察,全身心的投入,持之以恒并且不断努力之下,终将有所回报!

  写读后感的“感想”大多落在对原文内容、思想、主题方面的提炼,即便是专业人士大致也概莫能外,充其量对文章构思、遣词造句、写作艺术方面的独特技巧加上一些附带的褒奖语句而已。专注于某篇文章、著作的写作技艺从而有感而发的读后感,真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好的作品就更少了。而一般人,尤其是孩子甚至往往忽略了这些方面的交待。无可否认,内容决定形式(写作技法),我们期望读后感写作内容(主题、思想内涵)与形式(写作艺术)并重,是文化艺术界、文字工作者、教师的美好愿望。

  顺便说一下,学校、家长、校信通提倡的读书和阅读活动,与我们通常地写读后感,尽管可能有前后或者因果关系,但我认为在实际中其侧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学生本人阅读书目,一般流于对文章故事情节的探究和未知事物的好奇;我们要求的阅读关注的则是识字能力、好词美句、写作技艺、美好思想的培养、知识阅历的积累和可资借鉴的模板;而读后感的写作侧重的是思想教育意义,适当顾及一下写作技艺而已!上述见解是否正确,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读后感的作文 篇7

  曾在上海青浦县主持长达15年的数学教育改革实验,并进行了近十年的后续研究。

  曾荣获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一个人能成功,能从众多的同类中脱颖而出,绝对是有他自己的特质。顾泠沅的特质是什么?

  “虚心强骨,道冲不盈;和而不同,为而不争;勤而习之,宠辱不惊。”

  这是顾泠沅的座右铭,他这样说的,也这样做的。

  当我们天天喊着“忙!忙!!没时间!!!”的时候,当我们埋怨不被命运青睐的时候,看看顾泠沅吧。

  “从复旦开始,顾泠沅就养成了利用一切时间看书、解题、思考、笔记的习惯,几十年来,他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习惯。”

  “在青浦实验阶段,为了大面积地提升教学质量,顾泠沅顶风冒雨走遍每一所学校,听课达几千节。”

  “他文件柜里整整齐齐排列着的100本教育笔记。那无数张活页纸上的,娟秀工整行文的字里行间,充满着他丰富的教育理想和科研智慧;活跃着他生命的`热情和探索的冲动;积淀着他真诚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

  从1978年开始,整整26年,9490天,一天不落,他写下这100本详尽、工整、细致的工作学习日志。 ”

  “做学问要巧用“零头布”。时间是一匹布,而生活却常常把它剪成琐琐碎碎的零头布。做学问的人必须学会利用这些零碎的时间。

  我震撼了!

  因为顾泠沅的这句话:“抓住今夜,因为明天从今夜开始”。

  实际上,成功的硕果背后都是一样的。

  李镇西老师坚持每天的“五个一”:上好一堂语文课;每天至少与一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或社会问题;每天读书不少于一万字;每天写一篇教育日记。

  从80年代第一天,魏书生老师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26本170多万字一种是工作日记,纪录自己每天做了什么工作,教学体会。另一种是文学日记,记录自己有感而生的体会,思想,记叙、抒情、说明等各种题材均有。

  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每天基本都在接待参观,但是依然每天都要抽时间听两节课,他每天最多听8节,全年的听课量在1000节以上。有一次,郑州一个朋友说:“崔校长来郑州,吃饭喜欢自助餐,非要应酬也很勉强,参加一小会儿就走了,躲在房间看书去了。”

  我惭愧。

  因为应酬,因为酩酊大醉,因为云天雾地的侃大山,我常常自己原谅自己。

  我的平凡是因为我的无法脱俗。我要成长,还是要解决自己的问题。

  希望我能坚持住自己的计划。起码先坚持每天学习一位名师,写一位名师的计划。

  顾泠沅经典语录摘抄:

  “在中美两国教育之间,可能存在一个中间地带,双方可以基于各自的本土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用以改进本国的教育教学。寻找中间地带是一种智慧,一种不走极端而达到集大成的智慧。”——摘自1999年教育笔记

  我的感悟: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追风,不要生搬硬套,不要邯郸学步,要学会批判地继承。

  本次课程改革出现的问题,就是我们过分盲目地崇拜国外,太多地照搬国外经验,丢弃了老祖先留下的很多宝贵财富。

  看到美国课堂,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马上把我们的课堂变成自由市场,人家一班多少人?我们一班多少人?人家有哪些教具设备?我们有什么?不考虑实际情况,不深入调查实质,学个形式回来,不出问题才不正常呢。

  学习首先是一种经验的学习,是一种模仿,一种记忆,一种训练,所以,讲授法,做习题,永远是需要的。该死记硬背的,必须熟烂于胸。

  正确让人欣喜,错误同样有意义,因为正确可能是一种记忆,而错误却往往是独立思考的结果。而且,在错误挣扎,往往提高了思维的能力。

  结果是美丽的,过程同样也是美丽的。因为阅历是不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