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汤圆的散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散文吧?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你知道写散文的精髓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汤圆的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汤圆的散文1
单位领导今天恩典,提前两个小时就下了班。开车走在回市里的路上,感觉这个元宵节似乎人气不太足,没有映若花海的彩灯,也很少听见带点年味的鞭炮声。城市里和往常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走到市里时,看路边摆摊设点的地方摆满了汤圆。各式各样的牌子,还有就是写满了打四折五折的广告用语,估计今夜过后,汤圆就要寿终正寝一段时间。这种甜香糯柔的食品并不太入我们北方人的口舌,家里也就是随便买一袋应景而已。这满眼的汤圆却让你我想起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个故事。
当时我已经在济南工作,老家高唐距离济南坐车要二三个小时的路程,只是我老家民风淳朴,而且抱着孔老夫子"父母在不远游”的教条,很少有人出来打工,偶尔在济南饭店里听到高唐口音的服务员,一打听也是附近茌平、禹城一带的女孩子。因此当时侯哥到济南打工也算得上是凤毛麟角了。
侯哥家在我邻村,我们曾一起在我们乡镇中学读书。原本他比我高三级,初中毕业后复了三年课立志考初中中专,因此也就和我成了初三的.同学,只是后来终于家里供不起他再读书,就回乡做了农民。侯哥结婚并不晚,我高二时候他就找了媳妇儿,侯嫂也是我们的同学,当时都算得上班花级别。她的成绩比侯哥还要好上一些,但农村女孩子家境不好注定初中毕业就要回家嫁人。我总觉得侯哥在班里的时候就对侯嫂有意思,以至于二人的结婚典礼上,侯哥的嘴巴高兴地就没有合拢过。
中间五六年无话,我再见到侯哥是在济南汽车站回高唐的客车上,当时都是回家过年,都是大包袱小提留的挤在一起。听到有人喊我名字才认出是他,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虽然没有热泪盈眶,但彼此都很激动,我俩聊了一路。下车后侯嫂在车站接他,看得出来两个人感情很好,侯嫂在汽车站等了他四五个小时。侯哥当着我的面就把带回来的一些东西给侯嫂说明,当时印象颇深就是一大袋子赖汤圆,天气很冷,汤圆一直没化,侯嫂嘴上埋怨他乱买东西,但脸上露出幸福的满足的笑容,当时我觉得那应该是女人最美的时刻之一。
当天晚上我就被他俩请到家里做客,老家没什么吃食,炒俩鸡蛋,切盘猪头肉就是下酒菜。但煮赖汤圆的时候满屋子都是糯米香味,我原来在南京就吃过几次,因此并不稀罕,但是侯嫂明显是第一次吃,看她吃的时候用一个极小极小的勺子挖,慢慢品,吃得精雕细琢,宛若在吃龙肝凤髓一般。他俩孩子已经四岁,但在姥姥家并没回来,原本说给孩子留几个,但最后我看着侯嫂的锅里什么也没剩下,估计这种美味让她完全陶醉了。
春节过后侯嫂非要去济南打工,说是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也好和侯哥做个伴,我总觉得是因为那碗汤圆让侯嫂做贤妻良母的梦醒来,她想出去看看了。侯哥和侯嫂都在济南东郊做工,侯哥是一个建筑工人,侯嫂则在饭店做端盘子的工作,开始是小门头的服务员,但不能不佩服侯嫂适应能力极强,不到半年她就成了济南东部很有名大酒店的服务员,再到后来春节过年回家时,她都有了名片,上边赫然印着李经理的名讳,当时要知道我还没有印制名片的资格。
侯哥明显后悔让侯嫂出来的决定,那个春节在老家过得并不愉快,我去他家串门都感觉得到家中的火药味,李经理对我依然热情,但侯哥却始终阴沉着脸。晚上去我家找我喝酒,喝了一会儿竟然趴到桌子上哭了起来,我知道麻烦大了。春节过后,侯嫂自己坐车去济南打工,侯哥在家不再出门,我不知道侯嫂会不会也给他带那种甜甜美美的汤圆回来吃。
多年过去了,我不想说二人都如何如何了,这很没有意义,那应该是另外一篇文章。只是想起那包侯哥带回家的赖汤圆,甜甜美美的,煮起来房间满满的都是白气笼罩,一个清秀的村姑一口咬下去,汤圆里流出的是美食,也是对未来人生的诱惑。它究竟是让一个人的梦醒了,还是让人进入了新的梦中?爱究竟是什么,是厮守还是让对方自由地飞。
汤圆的散文2
初中毕业那年,我在堂哥的引荐下步入了南下的打工征程。起初的工作只是公司里的一名小小普工,但凭着自己的好学上进,我很快便被公司提拔,做了一名电工学徒。
初学阶段,为了很快的适应工作,我就得不断充电学习,买来了许多相关的电工书目来研读。为了避免公司集体宿舍的纷乱骚扰,能够静心学习,我就在工业区外租了间出租房。
每天上下班,我不是揣着本《电工基础》教材便是拎着个万能表。每天出出进进,很快便引起了房东老太太的注意。有次闲谈,她便问起了我的工作情况。我如实告诉她之后,她可高兴坏了,连忙对我说:“那这下可好了,我这栋出租屋,有时到了用电高峰期,动不动就跳闸,有时还会出现电路故障,以后啊,有了什么问题我就直接找你维修好了……”听老太太这么一说,我连忙谦逊地说:“我只是个学徒,不过一般的线路故障我还是可以排除的,以后有了什么困难只要我能办到的,您就找我便是了。”
果然好多次,老太太有了什么电路故障都来敲我的.房门,不是更换总闸就是哪间屋子需要更换电源开关。每一次,我都乐于相助。不过,老太太人也非常豪爽,我每一次相帮之后,她不是给我买包香烟就是买瓶啤酒以表谢意。
有一次,刚过完年的正月十五,大街上到处灯火阑珊,烟花四起,就连我租住的整栋出租屋,整个房间和楼道也一样灯火通明。那晚我出外逛街,回来后刚刚进门看了会儿书,房间就忽然停了电,顿时只听见整栋出租屋的楼道里一片哗然。
我刚打开房门,房东老太太就打着手电来到了我的门前:“小陈啊,赶紧给我看看,刚才总电源那里冒了股黑烟和火花就又出问题了。”听老太太这么一说,我没有丝毫犹豫就拿着电笔和万能表下楼去一探究竟。经过一番查看后,原来是总电源出线口的一个接头接触不良,由于电量负荷过大起了火花而熔断了。没有费吹灰之力,我就将电源接好了。
电路接通后,整栋房屋又恢复了常态。我刚准备上楼,老太太就一把拉住我说:“每次都麻烦你帮忙,我锅里刚才煮了汤圆,还没来得及吃,吃了汤圆再走……”说着老太太就转身将一碗汤圆递到了我手上。“不,不用了。”我支支吾吾地说,“我又没别的能耐,只是拾掇一下电路,这没有什么的。”但任凭我怎么说,老太太也死活不肯放我走,见捱不过,我只好端着老太太递过来的饭碗,一时受宠若惊。
当一个粘糯甜蜜的汤圆入口,还没来得及喝口汤,老太太就又连忙向我碗里放了两勺子白糖:“刚才忘记放糖了,用筷子搅搅吧。”我连忙说了声谢谢,就又吃了起来,原来这每个汤圆的馅料都有所不同,感觉和老家母亲包的汤圆一样风味十足。吃完汤圆后,老太太就又为我端来了花生和糖果。并且一个劲地相让,闲聊当中,才知道老太太的丈夫患有残疾,常年卧床不起,儿子也因一次车祸命丧黄泉,家里的收入就仅靠自己这点房租维持生计……听了老太太的诉说,我的心情无比沉重。原来生活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美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原来多年的漂泊生活,我从没感受过他乡的温暖,也早已经看穿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而这一次,老太太的热心和不幸,却让我完全改变了看法,其实只要待人诚实,与人为善,异乡一样有温暖。
那一次在他乡吃的汤圆虽然是我用感恩换来的,但毕竟是在家里以外不曾感受过的温暖,所以我一直无法忘怀!
汤圆的散文3
我是一颗普普通通的小汤圆,我有着独一无二的名字,我叫汤小圆。因为我姓汤,长的又小又圆,所以就叫了这个名,但我还挺喜欢的。从出生之后,我就被装在一个精致的xx牌的汤圆的包装袋中,身旁还有许多兄弟姐妹,他们和我长得几乎一模一样。
今天我很高兴,因为今天是我的生日,我们汤圆世家今天会在每一个家庭闪亮登场,想想都激动呢~? 因为今天我是一个小明星,嘿嘿 (偷笑)。
早上9.00多,我的包装袋被打开,我呼吸到了甜甜的氧气。可别看我小小的个头,我现在身体可是很强壮的!可是,渐渐地,我额头上有些出汗了,渗出一些密密的.汗珠。我就开始犯嘀咕了,还是家(冰箱)好。转念一想,开始呼吁我的兄弟姐妹和我一起从包装袋中偷偷地跑出来。
一路小跑,我累得气喘吁吁,看着兄弟姐妹们也都是满头大汗,看见不远处有一个黑黑的东西,像一个超大号的浴缸,出于好奇我小心翼翼地爬了上去,想瞧个究竟。
就在这时我被一个巨大的外力所控制,我和我的姐妹们一起到了一个四周白色且圆滑的小空间里,还感觉到了这个小空间在移动。难道是传说中的摩天轮?不对啊,听别人说摩天轮周围是透明的啊,那这个是什么啊?下意识得一哆嗦,顿时,我感到好紧张,和姐妹们吓得抱在了一起,生怕一松手就会变成一个人。就在几秒过后,我们到了刚刚我发现的黑黑的东西里面,随后进来的兄弟姐妹越来越多,突然一想,原来刚才的白色不透明的东西是人类嘴中的勺子,难道……这个黑黑的是……是……锅?
听长辈们说,我们的生日,也就是人类所说的元宵节,也是人类最喜欢我们的日子。在今天我们将会变成一辈子中最漂亮的样子……
慢慢的,我的身体被逐渐浸没在了透明的水中,被水珠兄弟们紧紧包围着,不一会儿,我感觉我身体好热,全身开始发软,肚子里也开始翻滚起来,所以我极力想浮出水面。
终于,我第一个浮出了水面,转眼间姐妹们也一个个浮了上来,我又可以嗅到甜甜的氧气了,满头大汗的我累得合上了双眼。
当我睁开双眼时候,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在一个不太大的容器里,我猜大概这就是碗了。我透着碗壁上的倒影,我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相貌的变化,我变得体态柔软了,我皮肤变得更白了,果真和大人们说的一样,生日的我最漂亮!
我和姐妹们相互依靠着,头仰着上方,手拉着手,我们还是最美的汤圆,祝我们生日快乐呦!
也许我们一生的结点也就是生日,但是我们快乐过,我们享受着生日给我们带来的美丽,所以,聪明的人类,你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嘞。
所以,我写下了我的自传,希望我汤氏的后代可以看见。
汤圆的散文4
儿时的记忆里,元宵节就是母亲的汤圆。
每当正月十五来临前,母亲早早地开始给我们做汤圆了,有芝麻、豆沙、桂圆、果仁等馅儿。母亲选用细腻的水磨糯米粉做皮,就像变魔术似的,不一会儿连皮带馅儿就被她揉成了均匀的小球状,一个个小巧玲珑的汤圆就在母亲灵巧的双手里诞生了。
这时候,我们姐弟几人早已趴在灶台前,眼巴巴地看母亲小心地将汤圆一一放进开水锅里,十几分钟后,屋里就飘起了汤圆的香甜味。这时,母亲开始给我们摆好了桌子和碗,用漏勺给我们舀起一个个白白胖胖的汤圆,一人盛一碗,然后母亲再拿出糖罐往碗里撒上一层白糖。看着那些雪白发亮的汤圆,我们早就垂涎三尺了,迫不及待地吃下去一个,香香甜甜的味道立刻在唇齿间弥漫开来。这时,母亲则在一旁笑着说:“小心,别烫着!”那温馨的.场面,让我记忆犹新。
要知道那时候生活条件还很差,吃汤圆可是我们一年的期盼啊!
后来我们一个个都长大了,生活条件逐步提高,而商场里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汤圆,有奶油汤圆、玫瑰汤圆,品种繁多。可吃来吃去,还是觉得母亲做的汤圆最好吃,因为我们知道,那里面有母爱。于是,每当元宵节,我们还会不约而同地聚到母亲的身边,然后一起细细品味母亲做的汤圆。
可是,最近我发现母亲明显老了,身体大不如以前,视力严重下降,手也不大听使唤了。于是,我决定今年的元宵节,要亲手给母亲做汤圆。
为了给母亲一个惊喜,我提前拜师学艺,好在对门邻居大姐就是做汤圆的高手。于是,我跟邻居大姐学成后回家试着自己做,先弄好了母亲以前经常给我们做的芝麻、豆沙、桂圆、果仁等馅儿,然后把糯米粉倒在面盆里,加上温水,再用手将糯米粉和匀。做好了糯米面皮,用勺子盛了一些馅儿,小心翼翼地放在面皮上,用手揉一下,结果汤圆皮被我揉破,馅儿全都冒了出来,还大小不一。就这样,我一路学下来,直到终于学会做汤圆,才知道原来做汤圆也是件很辛苦的事情,可是母亲就是这样为我们辛苦了大半辈子。
今年的正月十五眼看着又到了,我不仅要给母亲做一碗白白胖胖的汤圆,而且决定,以后每年的元宵节都要给母亲做汤圆,让母亲年年都过一个快快乐乐、甜甜蜜蜜、幸幸福福、团团圆圆的元宵节!
汤圆的散文5
打我扎着冲天羊角辫,会自己用筷子吃饭时,就爱吃外婆做的汤圆儿。外婆做的汤圆儿洁白软糯,皮儿薄薄的,馅儿大大的,咬一口,满嘴醇香……
那时,快到年三十的时候,外婆会用清水将白花花的糯米泡上,隔天,就要换一次清水养着,当每颗糯米都圆鼓鼓地膨胀了起来,用手一搓就碎了时,外婆就把洗干净的小石磨架在板凳上,在石磨出口的下方放一个脸盆,又用一条干净的白布面口袋扎在出口上,就开始摇着吱吱作响的小石磨磨水磨糯米粉了。这个时候,我总是拿个小凳坐在外婆身边,用小手抓起一把把的糯米放进石磨的孔中,外婆边磨还边往石磨的孔里注些清水,和牛奶一样的糯米粉顺着石磨的环槽流入了面口袋,大约半天功夫,外婆就能磨出胀鼓鼓的一面袋水磨粉。
磨好的水磨粉,外婆用竹杆挑起,把它架在靠背椅上,从面袋里渗出的水珠一滴一滴地跌落在下方的脸盆里。剩下的糯米,外婆全部码进蒸笼,用旺火蒸起,不一会儿,满屋就飘起了糯米饭诱人的香味。待蒸好的糯米饭温热时,外婆用温水将酒曲化开,均匀地拌入糯米饭中,拿过几天前就洗干净晾干了的陶罐,把糯米饭结结实实地塞进陶罐,在中间掏出一个圆孔,而后,用棉被厚厚地包起来,放在房间的背风处,十天左右,甜糯醇香的酒酿就做好了。
大年三十,北方人守岁包饺子,外婆按照江南的规矩包汤圆儿。外婆的汤圆馅有甜有咸,甜馅是芝麻和豆沙的,咸馅是猪肉白菜的。包之前,外婆总要搓一团水磨粉在开水里烫熟,然后再和水磨粉一起揉,外婆说:这样水磨粉就不会散,包出的汤圆下锅不会糊。
每年三十,外婆也总要包一个大大的肉馅汤圆儿,并把它做成老鼠形状,还用剪刀剪出两只尖尖的耳朵,最奇怪的是,外婆总要把手上戴的银戒子包进汤圆内,这只汤圆儿她不用水煮,而是上笹蒸熟,蒸好后的汤圆儿,外婆还要在老鼠的耳朵边按上两粒红豆做眼睛。那时,我还小,不大懂事,老是眼馋这只蒸熟的汤圆儿,外婆总是好言哄我:囡囡乖,吃芝麻汤圆儿。有时,乘外婆不备,我会用小手去抓那汤圆儿,这时妈妈就会厉声制止:大生,别动!那是外婆的念想!我不懂念想是什么,只是从妈妈的严厉口气中知道我不能碰那只汤圆儿。长大了,外婆告诉我那是包给外公吃的汤圆儿,外公属老鼠,所以汤圆也做成了老鼠。
外公也爱吃汤圆儿,可外公家不富裕,一辈子也没吃上几回汤圆儿。外婆做得一手好的江南点心,也只能给大户人家做,49年的冬天,正是腊月时分,外公一病不起,他拉着外婆的手说:你跟了我,受苦的命啊。两颗清泪从眼眶中滚出,外婆看着外公,也默默地流泪。她想让外公再吃一次汤圆儿,望着所剩无几的米桶,外婆一咬牙去了娘家。那时,嫁出去的女儿沷出去的水,娘家人一般是不会给女儿东西的`(但有钱有势的除外)。娘家哥哥的嫂子心软,偷偷地拿了半斤水磨粉和一点肉馅给外婆,外婆回家后,包了小小的二十多个汤圆儿,她盛了一小碗给外公吃,外公舍不得自己吃,一定要让外婆先吃,外婆只得轻轻地咬了一小口,外公吃了一个后,把碗递给外婆说:还是留给孩子们吃吧。几天后,外公告别了人世,外婆伤心欲绝。
解放后,日子越过越好,因此,外婆走到那个子女家,只要碰上过年,她就要包一个放了银戒子的肉馅汤圆儿。外婆说:天上的外公吃到了这只汤圆儿,看到了银戒子,就知道我过得很好了。就不会牵念我能不能吃饱穿暖。
我20多岁时,外婆已快80岁了,她再也不能亲手磨水磨粉做汤圆儿了,我和妈妈义不容辟地承担起了做汤圆的责任。快过年时,我们也像外婆一样磨水磨粉,只不过我和妈妈怎么也做不好甜酒酿,不是发酵过了头,就是味道发酸,让初十五的酒酿汤圆儿留下种种遗憾。我也不会忘了给外公包一个大大的老鼠汤圆儿,里面照旧包上外婆的银戒子,只不过老鼠做得不太像,肥肥的像个小猪,但外婆很高兴,她说:这叫有吃福,外公在天上看见开心呦!
如今外婆已带着她的念想去了天国和外公团聚,我也快迈入老年的门槛,年三十我还会包汤圆儿,不过不再自己磨水磨粉了,而是去超市买现成的糯米粉回来包,总觉得已经包不出外婆包的汤圆儿的味道了,我想许是少了点深深地情谊吧……
汤圆的散文6
朋友请我到餐厅吃饭,是现在最流行的“吃到饱”餐厅,每个人一百九十九元,任人吃到饱为止。
由于算起来便宜,餐厅内人声鼎沸,有许多场面到了不忍卒睹的地步,东西拿太多掉在地上的有之,剩下一大盘吃不完的有之,还有一些人吃得太饱,而抚着肚于叹气。
一般最能自我节制的人,也免不了吃下比平常食量更多的东西。
我对朋友说:“这种吃到饱的餐厅真是赤裸裸地表现了人的贪欲,也正是文明粗俗的表征呀!”
更有趣的事情是,当我们走出一九九元吃到饱的餐厅,才发现透明的窗玻璃上贴了许多减肥瘦身的广告。
朋友开玩笑地说:“减肥的美容院开的速度大概与吃到饱的餐厅是成正比的。”
我说:“如果大家每餐都不吃到饱,也就不需要减肥了。”
接着,我与朋友在公园散步,以消耗我们吃得过多的食物,边走就想起民间一个关于贪欲的寓言。
话说八仙之一吕洞宾刚成仙的时候,很想找一个弟子传授仙术,他想到:作为我的弟子,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不贪心呀!
于是,吕洞宾心生一计,变成一个卖汤圆的.老人,在摊子上贴了一张纸:“汤圆一文钱吃一个,两文钱吃到饱。”
从早到晚,许多人都跑来吃汤圆,却没有一个是吃一文钱的,全都是两文钱吃到饱。眼见黄昏来临了,吕洞宾心想收徒无望了。
突然有一个青年付了一文钱,吃一个汤圆就走了。
吕洞宾大喜过望,追上去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两文钱吃到饱呢?”
那年轻人无奈地说:“可恨我身上只剩一文钱,真可恨呀!”
吕洞宾长叹一声,纵身飞上天去,终生都没有收徒弟。
我讲这个故事给朋友听,我说贪心是人的天性,也是正常的习性,只是很少人看见自己的贪心罢了。
朋友说:“我们以后还是少去这种吃到饱的餐厅了。”
汤圆的散文7
“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电视里《卖汤圆》快乐、优美的歌声,把我带到了我的少年时代,让我想起了每到过年家里包汤圆的那些快乐有趣的幸福时光。
汤圆,北方人称之为“元宵”,因其制作的工艺不同而称谓也不同。汤圆是用水磨的糯米面包制而成,而元宵则是将馅心蘸水以后在干的糯米粉上滚出来的。在汤圆的家族中,宁波汤圆以其软糯、爽滑、香甜的口感而闻名。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春节和元宵节是相邻的最近的两个节日,其中的含义也大致相同,都有阖家团圆的寓意,而汤圆则意味着团团圆圆、美美满满。在南方,汤圆要从正月初一吃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个年才算是过完了。在我们家,因外婆是浙江宁波人,所以我家的过年习俗基本都是随外婆过的。
每到过年,是全家人最开心而又最忙碌的日子,除了准备必需的年货之外,做汤圆是我们家必不可少的“大餐”了。父母亲会早早地备下做汤圆的材料:黑芝麻、绵白糖、猪板油和糯米。这些材料中,糯米是最难买到的,因为靠粮店限量供应的那点为数不多的糯米是根本不够吃的,父亲就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带着面粉到十几公里以外的农家去兑换糯米。
汤圆,吃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要想吃到好的汤圆,制作程序那项都不能少,别看我当时还是个孩子,调馅料可是我的'事啊,整个制馅的过程比较复杂:要将黑芝麻炒熟碾碎,再将生猪板油撕去里面的筋,最后按比例把绵白糖、芝麻面和猪板油混合在一起,用手使劲将这三种材料揉揣,等馅做好了,我的手也酸了。
制作糯米面这样的体力活当我父亲莫属,要先将糯米洗净用水浸泡2-3天,再将泡过的糯米用石磨磨过,白花花的米浆进入面袋,再把米浆袋吊起,用1-2天的时间将水沥干,糯米面就算做好了。
大年初一的早晨,是我们三个孩子最高兴的时候,除了穿上妈妈亲手缝制的新衣服外,就是眼巴巴地在炉子旁边等着吃汤圆了,只见一个个像乒乓球那么大的、雪白的汤圆在开水锅里上下翻滚,慢慢的,煮熟的汤圆就漂了起来。你看那碗里,汤水清清的,闻起来香香的,馋得人直流口水。再细看汤圆,晶莹透亮,稍带黑色,裹在里面的东西隐约可见。用调羹把软糯糯、爽滑滑的汤圆放进嘴里,只要轻轻一咬,香喷喷、甜蜜蜜的芝麻馅溪水般的流出,慢慢咽下去,简直从心底甜透了。
时光在流逝,岁月在交替。生活变好了,我们长大了,但是我家汤圆的味道依然那么香、那么浓,那种温馨、甜蜜、幸福的味道依然没有变。直到外婆去世后,家里少了一个吃汤圆的“主力”,就再也没有包汤圆了,也许是父母当年是为了外婆能吃到家乡的味道才做的汤圆吧。一颗小小的汤圆,承载了孝、承载了爱,承载了我们全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留下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忆。
如今,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每逢元宵节,人们都会在超市里买些汤圆,回来煮着吃。尽管现在的汤圆种类繁多,有芝麻、豆沙、五仁、花生、玫瑰、巧克力、草莓、桂花多种口味,颜色也由单一的白色变成了五彩缤纷。但我吃起来,却感觉味道似乎还是没有自己家做的好吃。因为,汤圆里面没有那种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也少了一份浓浓的亲情。
汤圆的散文8
不知是上天冥冥之中的刻意安排,还是老祖先未卜先知的精妙设计,元宵节和情人节每十九年就会相逢一次。今年,这个十九年一遇的情元节属于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
十九年,圣瓦伦丁对爱坚贞不屈的守护终于在火树银花的神州大地得到了共鸣;十九年,印加文明孕育的可口精灵开始完美地和江南水乡沃土的甜美丰收融合;十九年,春潮明月夜的玉壶光转绽放出了火红娇嫩的芳菲。元宵节与情人节在日历上重叠,恰似一对恋人的美妙邂逅;糯米紧紧包裹着巧克力,正如团圆温柔地拥抱着浪漫;
花灯与玫瑰相映成辉,就像喜庆羞怯地握住热情。元宵节,用十九年的时间等来了一个被历史尘封千年的约定的兑现,用十九年的时间夺回了被七夕抢占良久的东方情人节的名分。
十九年前的元宵,始龀之年的我们欢快地放着花灯、吃着元宵,围坐在长辈的膝前猜着灯谜,懵懂无知的我们尚不知情人为何物;十九年后的元宵,知天命的我们与老伴携手赏明月,期盼着儿女归家团圆,情人也早已经历蹉跎岁月的洗礼,成为我们的至亲。人生没有几个十九年,而弥足珍贵的`是正值青春年华的当下。
青春年华的当下,属于年轻人的巧克力馅汤圆有着独特的味道,每一颗的味道也千差万别。有的人用放荡不羁挥霍着本就如梭的时光,有的人用天真的不顾一切收获了遍体鳞伤,有的人从颔首向壁、千唤不回慢慢学会了花言巧语、巧舌如簧,有的人在恍如隔世的一场梦后陷入任人摆布的迷茫。
无论是哪一种人,今日都像是奔赴一场仪式一样,以团圆的名义奔赴爱情,奔赴青春年华当下的我们的爱情:时间长的,是由陌生到熟悉、由新鲜到讨厌的演变;时间短的,是在心情或境遇的驱使下或冷或热,距离近的,是费尽心机仍顾此失彼的挑选;距离远的,是鞭长莫及继而被慢慢割裂的失落。哦对,还有那无论长短与远近那让人无能为力到崩溃的流水无意。
巧克力馅汤圆,将情侣包裹成为家庭,是一颗将爱情精心包裹的可口婚姻。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不知道是他们精心调制的馅儿本不是爱情的味道,还是他们糅合的面团根本包裹不住爱情。这世界繁花似锦、落英缤纷,只有真正爱一个人,才会不计回报、千方百计地对她好,任天荒地老也不改初衷,沧海桑田永不变心。
如果她错过了或者压根就没有选择他走进殿堂,却总希望她选择的那个人能够做到以上一切,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永远都相信爱情演变的婚姻,但不能否认那是为具有超凡智慧和超群运气的人所准备的。大多数人,都只是在选择与被选择的牢笼里越陷越深罢了,他们终究不得不觉悟,婚姻原来真的和爱情无关。
那一锅在沸水中被反复搅动的巧克力馅汤圆,如果还有一颗是完好的话,真的能够被我们品尝到吗?就像没有瑕疵的爱情,真的能被我们耳闻目睹吗?太多海枯石烂的誓言为爱情添上了难以兑现的枷锁,就像为捞汤圆的勺子装上一根根长柄,看似厚重,却再也没有人有机会去捞得到它。
汤圆的散文9
宁波汤圆名闻遐迩,以其皮薄馅甜、糯滑可口而深受消费者欢迎。我们宁波人习惯把汤圆叫做汤团,把汤圆的小弟弟酒酿圆子叫做酱板汤果。
我小时候过春节,大年初一清早吃的一直是酱板汤果,只有客人来了妈妈才会给大家吃汤团。这儿习惯将农历正月十四作为上灯夜(也就是元宵),那一天的晚餐也是酱板汤果。
无论是汤团还是汤果,都得用糯米粉制作而成。过去在我们乡下都是自己磨的粉。先将晒干了的糯米和粳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放在清水中浸泡几天,然后拿到石磨上去磨。石磨有大有小:大的磨由一个人把磨,另外一个或两个人推磨,把磨的一边将带水的米舀入磨孔,一边把着磨担;磨担的小把插在磨把的圆孔里,丁字形的磨担那一横的两头由一条人字形的绳子悬挂在房梁上,推磨的人双手把在那根横木上来回推拉,带动石磨转动。像我家这样的小户人家,磨的粉不多,就用小石磨磨粉啦,母亲一个人一边推着石磨转动,一边添米加水,吱吱啊啊的,几个小时就完成了。磨好的水磨粉装在一只抽粉袋里,埋进草灰之中将水分抽干,拿出来就可以做汤团或汤果了。后来有了小钢磨,那磨的是干粉,省去了抽粉这一环节,将干粉兑上水就行,省事是省事,可这味道就大不一样了,绝对没有水磨粉那么细腻、柔软,滑溜可口。
将抽干的糯米粉反复揉捏再搓成粗细像小拇指那样长长的一条,然后摘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搓成圆球形,这就是汤果了。如果在下锅以后再放一块酱板,就成了酱板汤果。
甜酒酿我们宁波人称之为酱板。一般都是自己在家里制作的,农村的的老人基本上都会搭酱板。选择上好的粳米或糯米蒸煮成稍微干一点的米饭,将它凉在团匾上,不断地拨动,使饭粒分散,不粘在一起,等它冷却后均匀地拌上碾碎了的甜白药(这种白药懂得秘方的人会自己做,一般人都是到商店里去买或向人家讨要一点),然后将拌好药的米饭一层层地装入瓦甑里,边装边用双手按结实,最后在中间挖出一个孔(也有人在装饭的时候就在中间插一只玻璃瓶,等饭装满了,再将瓶子抽出来,这样孔沿就非常光洁),只要把这只瓦甑放进酱板窝里,让它发酵就行了。所谓酱板窝就是一只竹箩,里边的四周围上早稻草,(不能用晚稻草,因为早稻草保暖性好)再铺好棉袄、棉裤之类,形成一个保温筒,为了增高温度有时候底下还会放一个火熜。搭酱板的关键就是温度,那时没有温度计,全靠手的感觉,太冷了酵发不起来;太热了,酱板会发酸。几天以后,酱板出窝,中间的孔里全是酱板滷(俗称酒酿),舀一口尝尝,那是又甜又香,不胜酒力的朋友喝了说不定还会醉呢。
在煮汤果的时候,切几块酱板在里面,真是增色又增味,看到它绝对令你垂涎欲滴。
如今的'汤团,馅子可谓花色繁多,无奇不有。过去我们乡下的汤团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芝麻猪油馅,虽然品种单一,但是决不掺假、掺杂,口味绝对纯正。
芝麻是自己种的黑芝麻(当然不会是用白芝麻染黑的冒牌货),收下来以后晒干了备用,要做汤圆的时候还得经过反复的挑选、清洗,然后再把精选出来芝麻炒熟以后放进一个很小的石臼里,用石捣子头慢慢地将它捣碎,要求是越细越好。
猪油必须是从刚宰杀掉的家猪身上取下来的板油,仔细地去掉包在外面的那层皮以后切成骰子那么大小的方块和碾碎的芝麻一起均匀地拌和,使劲地揉捏,让它们融为一体,并根据各自的口味掺和进白砂糖。在制作的过程中,要随时将猪油中的残渣清理出来,不得有半点马虎。如果秋天有心收下了桂花,做成了糖桂花,放进这芝麻猪油馅中,那可真的是锦上添花啦!(有人为贪图方便,不用生猪油,而用熬好的猪油,那味道可就大相径庭了)
万事俱备,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包汤团。宁波人常说:“肉切大奸,汤团包小乖。”想想也对,肉切得很大,客人一怕吃相不好,二怕吃不了,就不敢吃;这汤团包的小,皮薄馅多好吃,但不好包。这汤团想包的小,那没有一点耐心和技术恐怕是不行的。关键之一是糯米粉要调得干湿恰当:太湿了,立不住,容易塌;太干了,包不住,要开裂。放馅子、包汤团的手法其实和包小笼包子基本一样,那也是熟能生巧。
快节奏时代的今天,什么都机械化、电气化了,商场里多的是现成的酒酿、小圆子、汤圆,买回来烧一下就成,甚至还有即食的。方便是方便,就是少了点什么。真想再吃一碗妈妈亲手做的汤团啊!
【汤圆的散文】相关文章:
姥姥的汤圆作文02-17
汤圆的作文300字12-10
汤圆作文500字10-21
做汤圆记叙文12-16
做汤圆作文300字11-20
(精选)经典散文08-13
经典散文06-12
散文07-19
精选汤圆作文500字六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