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作文

时间:2024-11-26 07:49:13 散文 我要投稿

实用的散文的作文汇总10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散文的作文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散文的作文汇总10篇

散文的作文 篇1

  【位置】

  趵突泉位于位于济南市区中心,趵突泉南路和泺源大街中段,南靠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面积158亩,是以泉为主的特色园林。今日之趵突泉正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成为“游济南不游趵突,不成游也”之盛誉。该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趵突泉是泉城济南的象征与标志,与千佛山、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

  【名称来历】

  20xx年,有专家根据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考证,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我国的商代,长达3543年。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早在2600年前的编年史《春秋》上就有“鲁桓公会齐侯于泺”的记载。宋代曾巩任齐州知州时,在泉边建“泺源堂”,并写了一篇《齐州二堂记》,正式赋予泺水以“趵突泉”的名称。该泉亦有“槛泉”、“娥英水”、“温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

  趵突泉水分三股,昼夜喷涌,水盛时高达数尺。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趵突”不仅字面古雅,而且音义兼顾。不仅以“趵突”形容泉水“跳跃”之状、喷腾不息之势;同时又以“趵突”摹拟泉水喷涌时“卜嘟”、“卜嘟”之声,可谓绝妙绝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觱涌三窟,突出雪涛数尺,声如隐雷。”金代诗人元好问描绘为“且向波间看玉塔”,元代著名画家、诗人赵孟頫在《趵突泉》诗中赞道:“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清代诗人何绍基喻之为“万斛珠玑尽倒飞”,清朝刘鹗《老残游记》载:“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历城县志》中对趵突泉的描绘最为详尽:“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隐雷,冬夏如一”。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则认为趵突泉是“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清代康熙南游时,曾观赏了趵突泉,兴奋之余题了“激湍”两个大字,并封为“天下第一泉”。

  【基本介绍】

  趵突泉名列济南众泉之冠,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位于济南市中心区趵突泉公园内,趵突泉公园始建于1956年,其名胜古迹,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是具有南北方园林艺术特点的最有代表性的山水园林。

  趵突泉是公园内的主景,泉池东西长30公尺,南北宽20公尺,泉分三股涌出平地,泉水澄澈清洌。泉的四周有大块砌石,环以扶栏,可凭栏俯视池内三泉喷涌的奇景。在趵突泉附近,散布着金线泉、漱玉泉、洗钵泉、柳絮泉、皇华泉、杜康泉、白龙泉等三十多个名泉,构成了趵突泉泉群。其中漱玉泉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关,她的故居就在漱玉泉边,因有文集《漱玉集》而得名,现在泉北的李清照纪念堂正是为纪念这位著名的词人而修建的。值得一提的是趵突泉公园的南大门,布置得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大门上的横匾“趵突泉”蓝底金字,是清朝乾隆的御笔,有人誉为中国园林“第一门”,一点也不为过。

  如今趵突泉泉北有宋代建筑“泺源堂”(现为清代重建),堂厅两旁楹柱上悬挂有“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的对联;西南有明代建筑“观澜亭”,亭前水中矗立的石碑,上书“趵突泉”三字,为明代书法家胡缵宗所写,池东为“来鹤桥”,桥南端耸立一古色古香的木牌楼,横额上有“洞天福地”、“蓬山旧迹”字样。

  趵突泉水从地下石灰岩溶洞中涌出,其最大涌量达到24万立方米/日,出露标高可达26.49米。水清澈见底,水质清醇甘洌,含菌量极低,经化验,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是理想的天然饮用水,可以直接饮用。"趵突腾空"为明清时济南八景之首。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严冬,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 ,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当地人称之为“云蒸雾润”。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是十分理想的饮用水。相传乾隆下江南,出京时带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济南品尝了趵突泉水后 ,便立即改带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泉在一泓方池之中,北临泺源堂,西傍观澜亭,东架来鹤桥,南有长廊围合,景致极佳。泉池中放养金鱼,大者长逾三尺。泉东侧隔来鹤桥有望鹤亭茶社,专为游人提供用趵突泉水沏的香茶。

  【泉的形成】

  济南以“泉城”而闻名,泉水之多可算是全国之最了。平均每秒就有4立方米的泉水涌出来。比较著名的泉就有四个:珍珠泉、黑虎泉、金线泉、趵突泉等,仅趵突泉每天就涌出7万立方米的'泉水。

  为什么济南的泉水这么多呢?这主要与济南的地形结构有关系。它的南面是一片山区,是山东有名的千佛山;北面是平原,济南位于山区和平原的交界线上。

  这里的山区是由石灰岩组成的,而平原的泥土底下也隐藏着岩浆岩。山区的石灰岩大约是在4亿年前形成的,其质地比较纯,它以大约30 ℃的斜度由南向北倾斜。石灰岩本身不很紧密,有空隙、裂隙和洞穴,能储存和输送地下水。地下顺着石灰岩层的倾斜,大量地流向济南。成了济南泉水的水源。在平原下的岩浆岩,它的组织很紧密。所以地下水流到这里后碰到岩浆岩的阻挡就流不过去了。岩浆岩上又覆盖着一层不透水的粘土层,地下水就不能自由地流出地面。这些被拦阻的大量地下水凭着强大的压力,从地下的裂隙中涌上地面,就形成了这些著名的泉水,趵突泉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周边揽胜】

  趵突泉周边的名胜古迹枚不胜数,尤以泺源堂、娥英祠、望鹤亭、观澜亭、尚志堂、李清照纪念堂、沧园、白雪楼、万竹园、李苦禅纪念馆、王雪涛纪念馆等景点最为人称道。历代文化名人诸如曾巩、苏轼、元好问、赵孟頫、张养浩、王守仁、王士祯、蒲松龄、何绍基、郭沫若等,均对趵突泉及其周边的名胜古迹有所题咏,使趵突泉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成为海内著名的旅 游胜地。

  【观澜亭】

  在趵突泉西侧。原为北宋熙宁年间史学家刘诏(官至寺丞)庭院内的建筑物,名"槛泉亭"。明天顺五年(1641年),钦差内监韦、吴二人来济,乃于泉旁构亭(另说为巡抚胡缵宗建),名为"观澜",取《孟子。尽心上》"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之意。该亭原为四面长亭,半封闭式,形制考究,为历代文人称颂。宋代大文学家苏辙于熙宁六年(1073年)任齐洲掌书记,对济南名胜古迹咏吟甚多,其中咏《槛泉亭》一诗犹为著称。

散文的作文 篇2

  一个转身,一个背影;一个美丽的的神话。点燃纯洁的灵魂,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叩响露珠的心门。激活纯真的友谊,接一滴露珠的晶莹,挂在友情的门槛;让那份挥洒的手臂,张启一方友谊的天空。在流水的心田流淌,在花心的芬芳中释放。

  友谊;是天空那片漂浮的白云,友谊是四海中共存的知己,是你我共拥有的魅力诗行。诗意的化身,灵感的启迪,都会在友谊的花朵中绽放芯蕊。

  高高的肩膀;有一份坦诚有一份信任;更有一份浓浓的情意,在山花浪漫的季节装满故事。明亮的眼神,书写豪情,坦荡的心怀倾诉心声;

  这个夏天好美;因为有风/因为有雨/更因为有了友谊的.灵性。

  漫步在绚丽的夏日,捡一枚叶片珍藏灵魂,更珍藏那份纯情。也许;这段友谊好远,幻觉的眼神,直射到心灵。才会萌发那份热情,才会在瞬间有份留恋,才会读懂真正的友情;才会在共同的爱好中升华。

  我想拥有友情,因为他真;因为他纯,因为他有更高的圣洁。因为他美;因为他爽朗,因为他有灿烂的笑容。单纯在一个亮点,一个温馨的起点。是一个永远相伴在心田的回忆,共同呵护的友情……

散文的作文 篇3

  中国是茶酒的乐土,不分天南地北,不分男女老幼,不分汉满回蒙,饮酒之兴致,爱茶之乐趣,历经数千年尚无衰迹。酒喝多虽然会显俗气,但在生活中,把持得当却也不失雅意;常饮茶虽然展呈高雅,但在生活中,却无人能悬空不接凡尘。

  酒与茶,俗与雅,其实不矛盾,俗是真实生活,雅是追求境界;人如果脱离了生活,且能谈得上高雅;人如不追求高雅,生活就会无滋无味。喜饮茶酒,人之常情,注意适度,实无大碍。

  茶对酒曰:“战退睡魔功不少,助战吟兴更堪夸。亡国败家皆因酒,待客如何只饮茶?”强调待客有茶即可,酒多则乱性误事。对酒而言,自然不服,反曰:“摇台紫府荐琼浆,息讼和亲意味长。祭礼筵席先用我,可曾说着谈黄汤。”说的是美酒能助推平息争端及友好往来,祭奠喜庆宴席用酒不用茶。中医常常说道:“酒通血脉,消愁遣兴,少饮壮神,过多损命。”、“茶茗性苦,热渴能济,上清头目,下消食气。”酒暖心,茶醒神。茶酒之争,实无必要,难论输赢,更无孰重孰轻。酒与茶,应看着是我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保健饮品与待客上品。

  《茶酒论》写道:“百草之首,万木之花,贵之取蕊,重之取芽,呼之茗草,号之作茶”;“饮之语话,能去昏沉”。茶的和平、友好、协调、含蓄、深情,能使人在冷静中对现实进行反思,对人生产生思考和彻悟。

  饮酒给人刺激,让人亢奋,使人激动,可以激发人对现实以外事物的思考和向往。但饮酒过量,会让人吐所欲吐,怒所欲怒,饮多就很难把控自己的言行,甚至出现“洋相”让己难堪。

  茶与酒内涵丰富,品之相映成趣,茶温润平和,酒豪气磊落,茶酒犹如人生的'两个侧面,各有优劣,互为补充,清茶、美酒常用着待客之敬,把盏,若是茶,杯中世界,人生沉浮,能沉淀出生命的清芬;把盏,若是酒,杯中世界,人生半醒半醉,能体味出生命醇厚滋润。

  茶不可太满,酒不可饮深,茶怡情不可多,酒乱性也不可深。茶之静,酒之厚,蕴含着人生丰富的哲理,适量品饮茶酒,偶尔把盏人生,品的算是一种心境,品的就是一种生活状态,会品之人能品出清香和甜美,可以让人抛弃浮华烦躁,让人变得淡定豁达,让人心灵深处会越来越纯净,让人生积淀会越来越丰厚,细品细酌悟出人生真味、真理和真谛,从而活出无愧自己、无愧人类、无愧时代的洒脱人生。

散文的作文 篇4

  在林语堂的闲谈散文中,我们读到了自我,从他的漫不经心,语而不论和厚实平易的闲谈中,我们看到很高的知识文化含量、超越的观念、过人的智慧以及较为恬淡的心境、闲情逸致的浓浓的生活趣味,融成了林语堂闲谈散文的整体风貌。

  林语堂为文一生,独尊“闲谈体”,一个“闲”字标榜了它的情调,一个“谈”字表明了它与读者的'关系,与20世纪中国文学中另外两类文体即启蒙式与自语式鼎足而立。林语堂也许算不上特别伟大,但他在百年文学史上独具一格,而独特本身就是一种贡献,不可重复本身就有一种永久的生命力。

  林语堂的闲谈散文内容丰富,识见卓著、极见灵气,才气横流、心态平正、语言优美,如一桌满汉全席可令人尽情欣赏和品味。越是到了人生的中年和晚年,这种文体越是受到欢迎,因为它包含了人生成熟的智慧,那是看透一切表面的浮华,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之后,产生的一种自信、雍容、平淡和宁静的心情。在这方面,林语堂圆熟的闲谈散文会给人教益良多,也会令人终生受益的。

  最后,笔者引用美国波士顿西门斯学院图书馆学专家安德森对林语堂有一段这样的赞词作结:“他一身融汇了东西的智慧。只要将他的著作读上数页,谁也会觉得与高人雅士相接,智者之言,亲切有味。其思想合理中节,谦虚而宽容,开朗而友善,热情而明智。其风度,其气质,古之仁人,不能过也。其写作著述,机智而优美,巧慧而闲适,不论涉及人生哪方面,莫不如此。于人生则因林见树,由大识小,辨别重轻,洞悉本末。若寻一词足以形容林氏,只有‘学养”一词。若谓文化人中之龙凤,林氏当之无愧也。”

  笔者很清楚、很明白,用自己局限去读林语堂闲谈散文的丰富,很难“论”出他的千姿百态。仅仅想从“我”的冰山一角,道出一点寒,读出千万个林语堂中的“我”那独有的一个。

  读是体验,感是收获,思是触动,悟才是智慧的果子。用感性去读,用理性去感,用智慧去悟,想必这样读林语堂才会通达,也应该是最闲适不过的。

散文的作文 篇5

  人生在世,谁都不易,生活在外,谁都有泪,即使身受挫折,蒙受不白,也不要轻易放弃,就算人受伤害,心受打击,也不要刻意报复,因为,放弃意味着屈服,报复说明还在嫉恨,生活不是用来对立的,人生不是用来争斗的,将心比心,都能想通,以情换情,谁也明白,要懂得理解才能心安,包容才会心宽。

  人生有苦有乐,有得有失,有输有赢,苦了何人也不能苦了亲人,失去什么也不能失去真情,输掉多少也不能输掉良心,坎坷的人生,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拥有坚定的信心,艰难的生活,苦乐并不在意,在意的是今后的人生,前进的过程,得失并不关键,关键是我们能否达到目标。

  人在奔波间,演绎着自己的一生,坚信,付出就会赢得美好的人生,并不是所有人都懂得你,理解你,懂你的人其实少而又少,有的人懂你的泪水,有的人懂你的笑容,世界很大,有人懂就接受,不懂就去理解,复杂的人生,误解是常有的,不能如人所愿的大概就是人生,经常忐忑我们心灵的或许就是生活。

  谁也不可能在人生的旅途中一帆风顺,谁都可能在成功的路上充满艰辛与困苦,谁的岁月里也并不都是诗情画意,谁的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遭遇雨雪冰霜,遗憾时叹息吧,彷徨中感伤吧,没有哪一个人能够始终保持阳光的心情,可以失败,可以伤心,也可以流泪,但绝对不能放弃。

  一个人,在他的`有生之年,最大的不幸恐怕还不在于曾经遭受了多少困苦挫折,而在于他虽然终日忙碌,却不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最喜欢做什么,最需要做什么,只在送往迎来中匆匆度过一生,其实说白了,人生顺畅,生活美好,就是处理好了人和事。

  生活就是生活,保持美好的心情,保持健康的生命,并快乐地活着,这才是生命的意义,生活每天都在继续,我们是生活里渺小的群体,我们为着生活,为着自己,也为着亲人,朋友,爱人相互激励着,相互爱恋着,依靠着,于是我们才在生活里发现属于自己的价值,属于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总有一种心境,是你捉摸不透的天空,总有一份牵挂,是你欲求不来的幸福,也总有一份情感,是你日思夜想的眷念,遗憾有时候也是一种美丽,只要我们肯于等待,等有一天,你看到那捉摸不透的天空出现彩虹,欲求不来的幸福遇上了邂逅,日思夜想的眷念相逢了到了现实,你会发现,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其实,世界上有一个人,离你最近也最远,世界上有一个人,与你最亲近也最疏远,世界上有一个人你常常想起,也最容易忘记,这个人,就是你自己,一件事,想通了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狱,既然活着,就要活好,真正能够解脱你的,只能是你自己。

  生命是一片树叶,绿了枯了,必然,青春是一朵鲜花,开了谢了,天然,金钱是一班列车,进了出了,淡然,往事是一道风景,远了忘了,嫣然,事业是一场博弈,输了赢了,坦然,感情是一杯茶水,浓了淡了,自然,生活是一个漏斗,得了失了,怡然,祝福是一条短信,看了笑了,灿然。

  生活有苦有甜,才叫完整,爱情有闹有和,才叫情趣,心情有悲有喜,才叫体会,日子有阴有晴,才叫自然,联系时有时无,才叫珍贵,人,只怕心老,不怕路长,活着一定要有爱,有快乐,有梦想,人生,不求活得完美,但求活得实在。

散文的作文 篇6

  昨晚,再次翻阅古诗词三百篇,我又被他们的爱国情怀打动,甚至彻夜不眠,便记下心中所感——文/墨白

  时间的蝼蚁默不作声,沿着年轮的轨迹不停地攀爬,串起每一个凄楚而惆怅的日子,焦灼地渴盼着时光能够倒流,让我穿越时光的隧道与先贤们相见。此时顿然感悟:是谁说:“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是谁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夜阑人静,我知道只有缘着历史的绳索,穿越时空,让生命在岁月轮回中流传千年,就能寻到那些文化大家,就能识得他们心中亘古不变的选择——爱国情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不知曾经的汩罗江畔是否雾霭弥漫,就像他心头笼罩的愁绪无法舒展。他伫立江岸哭泣为谁?狂歌为谁?披发流放又为谁?他把炽热的爱国心融入诗篇。他选择了用忠心扶起将倒的王旗,他选择了用千张白纸,写满为国为民的志愿。他报国无门,于是他偕同对楚国的满腔忠贞、《离骚》的绝唱、上下求索的脚印卷入到那滚滚而逝的汩罗江水中去。直到今天,他激情挥洒的文字依然掷地有声,他拳拳的爱国之情依然叩击人们的心灵。他就是屈原。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不知那易水的澎湃涛声是否还依稀可辨?正如他临行前的壮言。他英姿飒爽的背影伫立江畔已是定格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永恒的画面。他选择了要用秦王的鲜血来完成天下苍生的夙愿,他选择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但在虎狼的强秦面前,他壮志未酬。可他有图穷匕现时的英勇,有倚柱而骂时的凛然。直到今天他的爱国情怀仍然永驻世人心间。他就是荆轲。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不知那鹅湖畔是否还有他醉中挑灯看剑,梦中驰骋杀敌的身影。他愿披一身豪情冲向那被金人蹂躏的前线,前进中不料身后轰响的不是助威呐喊而是小人的诬陷。他忍受着屈辱与不满,选择了为国沉默的闲居,但他满腹依然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谏言。他的'选择造就了一位伟大的爱国词人。是他的选择将黑色的文字谱写成了一首首爱国的壮丽诗篇。直到今天,他的爱国豪情还让人为之赞叹。他就是辛弃疾。

  篝火繁星,映射出他们光芒的人生。

  岁月无痕,弹指一挥间。

  在这穿越时空而永恒不变的选择中,我已心有所悟。

  夜阑人静,苍穹深处,亦有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让人继承。

  这份选择亘古不变。

散文的作文 篇7

  早晨坐着公交车来到校园,刚到校门口就听到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感叹地说:“好清爽的空气啊!”

  一跨进校门,我惊得一下说:“我的学校被一层薄雾笼罩着。”还看到一些杏树的叶子在翩翩起舞,就像一些小姑娘穿着金黄色的'衣服在舞蹈一样、美丽极了。有时还会听到一些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就像我们学朱自清的《春》的那篇课文写的一样,“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一进教室。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我们教学楼的北边。草青青的,还带着一点点的黄色,树上的黄叶纷纷落下。还有一些花铺在小路上形成了一条鲜花之路。路旁还有几把休闲椅。有棕树、樟树、桂树等等。小路旁还有一些灌木丛。在教学楼前还有一个红色的雕塑。在我们教学楼后面还有一座教学楼,教学楼上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千锤成利器,百炼成纯铁。这几个大字。

  我们的第一座教学楼前还有一片草地,还有香樟树和一棵似橡皮树、棕树。早晨的校园总是那么安静和平,又有一点点温馨的感觉。随着同学们渐渐地多起来,校园里也有了一下琅琅的读书声。还有一些鸟儿的鸣叫掺和在中间。这是太阳公公也跑出来凑热闹,薄雾渐渐消失了。

  这就是我看到的校园的早晨,安静而和平、温馨的校园。

散文的作文 篇8

  你是不是也突然感觉我说过的那些话都特别迷有没有逻辑性呢?或许从一开始,我的逻辑能力就不够强。但是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的呀。

  他们都说这个过程比较艰难。可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放弃希望,不能退缩。我们始终都要看到自己。即便是有很多的缺点,很多的不足之处。今天看到了同学的演讲。真的是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突然间就想起了很久以前我的老师们。对我说的那些话苦口婆心的叫我到其实都是用心良苦的。只不过那个时候我还不是能够太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只是觉得他们的啰嗦限制了我的时间,禁锢了我的自由。

  其实时间已经过去那么久啦。如果他们已经忘记了我们这些曾经被他教过的学生,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可是从来都没有忘记,甚至他的手机通讯录里还存着我们的手机号码。尽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就已经把他们删除了。

  或许我终于开始理解那个时候你不做出选择的`原因了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中的无奈,需要解决。灾难,终究会降临在我们头上,但是我们从来都不会说出来。

  其实生活的平淡,并不能给我们太大的安慰。日如果你是一个勇敢的去闯荡的人,你追求的肯定不止眼前的这些东西。

散文的作文 篇9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题记

  燕子去,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有再开的时候。可是亲爱的外公,您长眠在这冰冷的墓地里很久很久。外孙和您近在咫尺,却又阴阳两隔,千呼万唤也无法和您相见。这怎么不让外孙悲伤,痛苦,而又惆怅满怀呢。

  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以前是他村的村长。他为人忠厚老实,从不贪图小利,一直为村默默的工作着,直至他死去。有人说,对别人的思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但是我想,我对于外公的思念恰恰与之相反吧。即使过再长的时间,在每次忆起外公的音容笑貌时,我的心中总会有些酸酸凉凉的感觉,哪怕是五年、十年,这种感觉还是没有减弱、消失,反而更加强烈。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今天,又一次站在外公的坟前,泪光朦胧双眼。透过蒙蒙的雨丝,只发现远处的青山,近处的田野,渐渐变得模糊起来。眼前的'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的熟悉,好像刚刚祖父还在给村里人写着春联,还在告诫村里年轻人别把垃圾往清澈的小溪里倒,还在为村里修缮祠堂用心操劳……一转眼之间,祖父就已驾鹤西去,消失得无影无踪,像雨中的水汽,无论我怎么抓,都已经抓他不住,空留下一片潮湿在掌心。这时我才明白,燕子能再飞回来,杨柳有再青之时,但外公却再也回不来,而陪我度过的也只能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那是一桢新陈代谢的生机景象,纷纷雨、滴滴泪交织在一起,滋养着我。

散文的作文 篇10

  自古多悲秋。

  秋,万物凋零,落叶归土,秋风嗖嗖,游子思家,也想如那落叶一般回归大地,朋友远去,又是一年,这远去时何时才能到头啊?

  秋啊秋,不像那夏日繁花似锦,也不像那冬日,能一眼望见希望,秋,只是由盛开到完全凋零的一个过程,人们不能忍受那段衰败的时节,而冬天是承载着新的一年的开始,是一年的结果,人们无法改变结果,便在过程中落泪伤心,悲痛欲绝。

  秋,人们眼睁睁看着繁花枯萎,看着绿叶转黄,看着那美丽的事实转变为残酷现实,心中顿生悲痛。那游子,忍受着寒冷的秋风,听着那呼呼的风吹声,想着在家中的种种,想着锦衣玉食和现在的衣食不饱,顿生惆怅,便心生痛苦。再看那美丽的山水,往日似乎是那么美丽,今日看来,不过是水和山罢了,不过是水在流动,山很清俊,但那也填饱不了肚子,满是树叶,忧愁也如那树叶一般布满大地,布满河流,布满心头,特别是那火红的树叶,似乎还在蓬勃燃烧,又似乎将要熄灭,一来一去,缭绕心头,让人无法忘却,让人心头顿生那悲伤的河流,想起家,美丽的家中是不会有那漏风的棚屋,是不会任由红叶随地飘落,让那让人心绞痛的红叶不满屋子,但一切已是从前,现在,不过是没人疼的游子,睡不好,吃不好,就连那唯一的避风港也是漏着雨的`。

  朋友的远去,一年又一年,终是不回头,离去是秋,那带走的我送他的树叶他还带着吗?他还好吗?他是否也在那黄树下这样想着我呢?他的梦想完成了吗?他还会回来和我一醉方休吗?真希望明年春天能见着他。

  秋啊秋,秋啊秋,美丽的秋,忧伤的秋,诗人的秋,落花的秋,枯叶的秋,我的秋!

【散文的作文】相关文章:

推荐散文的作文11-26

散文07-19

经典散文06-12

(精选)经典散文08-13

精选散文作文六篇12-15

【精选】散文作文5篇09-19

精选散文作文三篇10-16

【精选】散文的作文六篇10-01

精选散文的作文八篇08-01

精选散文的作文四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