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议论文

时间:2023-03-10 08:12:58 议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扶贫议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扶贫议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扶贫议论文

  教育扶贫议论文 篇1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近年来,xx始终把教育作为重点民生工程、重点督办事项、重点考核内容来推进,充分发挥教育在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真正把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为实现教育扶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下面就教育扶贫工作,谈谈我浅显的认识。

  一、教育扶贫现状

  近年来,xx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八个一批”教育脱贫具体要求,出台了《xx县教育精准脱贫实施意见(20xx-20xx年)》《xx县教育扶贫工作方案》《xx县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整合工作意见》,组建了教育脱贫专项工作队伍,建立贫困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缺口台账、贫困生资料数据库、贫困家庭劳动力数据库,积极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方式帮扶贫困学生,减少因学返贫现象发生,实现了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贫困学生不仅在物质方面得到帮扶,在精神、学业和生活方面也得到了全方位的帮助。

  (一)学生资助全面落实。多渠道筹措贫困生资助资金,整合7个部门力量,围绕国家普惠性资助政策和国家济困助学政策,全覆盖落实困难幼儿补助、义务教育困难寄宿生补助,高中阶段困难学生资助和贫困大学生资助等工作,累计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4832人6147.87万元,仅20xx年秋至20xx年春两年,发放各类助学资金达2183.71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xx825人次。

  (二)营养改善大力推进。县财政拿出481万元对47所学校食堂进行升级改造,定期对负责营养改善计划的财务人员、食堂从业人员、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制定了食堂供餐实施方案,明确了供餐时间表和路线图,按照时间节点逐月督查,确保农村在校学生吃的安全、吃的.放心,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全县76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惠及在校学生11148人,全县营养改善计划覆盖率达100%,学生供餐率达96%。

  (三)职教扶贫逐步实施。按照“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接受职业教育”的原则,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教育培训,20xx年,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7期1861人次、雨露工程培训4期213人次、就业创业培训2期125人次、其他培训1期43人次,提高了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增强了脱贫家庭致富造血功能。

  (四)控辍保学扎实有效。关注每一位学生成长,加强学籍管理,防止学生辍学、流失。印发了《xx县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镇长、热门思想汇报村长、组长、校长、家长、师长“六长”责任制和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考核问责机制,持续加大动员劝返工作力度,全力确保在今秋开学全部返校就读,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已全部返校就读。

  (五)结对帮扶积极推行。推行师生“一对一结对”帮扶举措,目前全县教师与4651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关注、鼓励和帮助贫困生,让贫困学生在享有平等教育权利的时候,使其人格也得到正常发展。

  二、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家长陪读加深家庭贫困。xx地处秦岭腹地,开门见山,再加上“撤点并校”实施后,一些贫困家庭孩子要走很远的山路上学,为了不让子女受“奔波之苦”,家长只好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这无疑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造成了劳动力的浪费,对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形成了障碍。

  (二)随迁子女进城后上学难。随着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移民搬迁工程的落实,随迁子女进城上学人数骤增,导致城区基础教育资源供不应求,“校舍不足”“大班额”等问题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城镇上学难问题将日益凸显。

  (三)偏远山区师资力量薄弱。现行教师编制标准没有充分考虑到学校安全管理、寄宿制管理、女教师婚育、二胎政策、单人单校、教师老龄化、城区教师招考等因素,导致教师缺员严重。同时,边远学校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施时间较短,职称设岗少,教师晋职难,教师交流轮岗实施不到位等多种原因导致优质师源流失加快。

  (四)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受多种因素影响,留守学生、学困生、贫困生出现自卑、孤寂内向,甚至厌学心理。同时,政府、慈善机构及爱心人士层面在关爱这些学生时,多数只注重对他们进行物质资助,而忽略了情感交流,导致一部分受过捐助的学生缺乏感恩和上进心。

  (五)贫困代际传递现象严重。贫困家庭学生从小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有限,再加上父母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培养教育能力和意识不足,多数孩子完成义务教育就选择了辍学,这种现象恶性循环、周而复始,加大了家庭贫困代际传递。

  三、对策及建议

  (一)改善城乡学校基础设施。一是加强初小、教学点标准化、现代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为边远贫困地区学生提供优质入学条件。二是在保障现有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基础上,针对城镇化建设、移民搬迁过程中大量农民进城的现实情况,逐步扩大城镇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规模,确保贫困随迁子女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优化农村学校教师队伍。一是科学设置教师招聘岗位,与新聘教师签订定向就业合同,鼓励他们到贫困地区任教,为贫困地区学校输送新鲜血液,保障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对现有教师进行摸底,对业务能力不强的教师进行培训,同时扩大教师轮岗比例,增加城区骨干教师到贫困地区轮岗交流人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三是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教师生活补贴覆盖面,把职称评定向贫困地区一线教师倾斜,确保优秀师源稳固。

  (三)加强贫困学生心理教育。一是在物质资助的基础上,多开展一些精神激励、情感交流和日常关怀活动,通过研学旅行活动,组织城区学生与农村贫困学生进行生活、学习互换式体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发展动力。二是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学校要积极推行师生“一对一结对帮扶”措施,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三是加强“家校合作”,携起手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

  (四)打造职教技能培训平台。一是继续加大投入,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加强宣传力度,鼓励贫困家庭学生学习一技之长,为将来就业创业打下基础。二是加快建设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和实训基地建设,选配“双师型教师”,形成“多个龙头注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口子放水”的教育培训格局。三是整合借鉴省市优质培训资源,开展差异化劳动技能培训,打造一批“月嫂县”、“建筑工县”、“园艺工县”品牌。四是统筹全县就业市场,加强“培训—就业”精准对接,让受训人员结业就能就业。

  教育扶贫议论文 篇2

  在经济市场化、人口流动化的当下,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生活条件,有好有坏。而贫穷会让一个人的心态变得消极。若要扶贫,那么就要先给他们送志气,先改变他们的陈旧思想。

  时代在快速发展,但仍有一些偏远落后的山区里,生活条件并不好,交通不方便,教育水平也低下,当地的人缺乏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而导致当山区外的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内部却并没有太多的改变,让当地的生活无法得以改善。回想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若想要群众脱贫,那么应该对处在贫困中的群众进行思想引导,将“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但“不怕穷”的陈旧观念和习俗,犹如一道“文化的枷锁”,很大力度地压制一些贫困户脱贫的`意愿与动力。

  在那些贫困地方的人,以当地的自然条件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很难过上山区外界的好日子。并且有人会安于现状,很是满意当前的生活,并不想做出改变。这样的想法让贫困地区内部人员动力不足,毫无志气可言,给扶贫增加了难度。虽我们有扶贫的想法,但他们“不怕穷”的想法让他们不愿去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这一消极的想法让人早已缺乏了“人穷志不穷”的信念,缺乏活力。所以若要真正实现脱贫就要先扶志,之后再扶智。

  若只是扶贫而不扶志,即使通过我们的资源改变了他们现状,但最终没有志气的他们还是会回到原状,并没有达到真正扶贫的效果,只是昙花一现。在扶贫的过程中,应先给他们灌输志气和信心,让他们明白,他们可以通过自己自强不息的力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过上比之前更好的生活。精准扶贫这一项目可以更深入地展开全面的工作,去感化他们,在无形中慢慢地转变他们的观点,慢慢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在其过程中,让他们明白所谓的命运不可能一开始就注定的,后天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可以改变的。让他们明白幸福不可能空降,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的。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知识也是改变成年人的陈旧观念的有效途径。教育方面是很重要的,虽然自己这一代是穷的,但让自己的儿女得到良好的教育,会让自己的孩子走着不一样的人生道路,之后的生活也会改变很多。

  要让贫困人民靠自己的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主动撕掉贫困的标签。